隨著時間進入五月,白色牧鹿,小白的公開展覽也正式開始。
作為為數不多的野生白色牧鹿,小白在悉尼皇家動物園的待遇可謂是如同國寶一般。
吃喝有專門的動物園人員照看,生怕小白出現任何問題。
吃的是專門收割的新鮮青草,嫩枝嫩葉。喝的是從河流引過來的流動河水,確保水源的乾淨。
而悉尼皇家動物園的門票售賣,近段時間也吵得不可開交。
因為許多人要求提前開啟預售,來避免辛辛苦苦前往動物園,不僅看不到小白,下一次前來也可能無緣一觀。
結果,允許門票預售的悉尼皇家動物園,門票購買的熱潮更加讓人瘋狂。
或許是因為白色的牧鹿難得一見,最近的悉尼可謂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不僅是悉尼的市民,還有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讓原本就顯得擁擠的悉尼變得更加擁擠,車水馬龍。
不過這倒是讓悉尼的GDP發展的更加迅速。從去年的悉尼奧運會開始,旅遊業,已經變成了澳大拉西亞,特別是悉尼和墨爾本附近城市的一大經濟支柱產業。
因為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區域是整個澳大拉西亞最核心的部分,這片區域接待的遊客也是最多的。
不僅誕生了兩個人口百萬的大型城市,還有誕生出澳大利亞東南部城市群的趨勢。
為了限制目前悉尼皇家動物園預購票的浪潮,皇家動物園也頒布了規定,最多隻預售三天后的門票。
如果不是這條規定的限制,恐怕外地的遊客前來悉尼皇家動物園,面臨的答覆就是一兩個月之內的票都售罄,兩個月後的票,甚至都要排隊才能購買的誇張局面。
不過這倒是讓皇家動物園的門票收入水漲船高。之前每天的門票費用,高峰期也只有數千澳元。
現在的門票收入隨便都能超過一萬澳元,悉尼皇家動物園也有希望進入盈利狀態。
只不過,這一切也都是暫時的。
伴隨著肯特管家從全世界各地購買來更多的野生珍稀動物,悉尼皇家動物園每天運作的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要知道,每一種珍惜的野生動物需要的生存環境都不盡相同。
特別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他們對於生存環境的要求不僅苛刻,每一種族群的環境也相差甚遠。
哪怕只是布置這些生物的生存環境,就足夠讓皇家動物園進入很長時間的虧損狀態了。
好在皇家動物園畢竟是王室財團的產業,背靠著豪橫的王室財團,這些花費也只是小數字。
伴隨著白色牧鹿在皇家動物園順利展出,各種有關於白色牧鹿的報道,被世界各地的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是的,雖然隻過去了幾天的時間,但白色牧鹿被捕獵到絕對是個大新聞,因此國外媒體也顧不得心疼高達上千英鎊的飛艇票,紛紛攜帶攝像設備,組織人手抵達澳大拉西亞。
所幸澳大拉西亞是飛艇環球航行的發起國,也是最早成立飛艇航空公司,開辦環球航行業務的國家。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的飛艇技術世界領先,因此各國飛艇公司規劃飛艇環球航行線路的時候,也都會考慮在澳大拉西亞停靠。
以來在澳大拉西亞對於飛艇進行更好的檢修和維護,這些技術是其他國家的飛艇公司還沒有妥善掌握的。
特別是出了大問題之後,只能送到澳大拉西亞維修,這也讓目前的環球飛行少不了澳大拉西亞的參與。
不要小看環球航行的停靠點,基本選擇的都是世界各國的大型城市和首都,這樣才能有大資本家和達官貴族乘坐,飛艇的首要客戶,也基本是這些人群。
因為小白的原因,導致澳大拉西亞比以往多了很多的遊客,對於悉尼的城市治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但這已經不是阿瑟目前要擔憂的問題,因為在小白進入皇家動物園後不久,世界局勢再次亂了起來。
大半年前簽訂的倫敦合約,終究被簽訂的巴爾乾同盟撕毀。
原本同仇敵愾共同應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巴爾乾同盟,最終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影響下,劃分為兩個陣營。
當然,其中的一個陣營只有保加利亞一個國家,誰讓保加利亞在上一次巴爾乾戰爭中獲利最多呢。
而且,另一個陣營還加入了羅馬尼亞王國,這也讓巴爾乾局勢變成了諸國共同對抗保加利亞,即反保加利亞同盟。
按照道理來說,面對數個敵人,保加利亞應該是弱勢的一方,應該極力避免戰爭或者尋求外界的幫助。
實際上保加利亞確實也是這麽做的。因為反保加利亞同盟的主要國家塞爾維亞和俄國交好,而俄國屬於協約國四大列強之一。
為了尋求保護,保加利亞很快就和缺少盟友的同盟國,準確來說是想要將手伸向巴爾乾半島的奧匈帝國勾搭上。
奧匈帝國正愁著之前巴爾乾同盟凝聚成一塊,只能坐看俄國掌控巴爾乾局勢。
眼見著保加利亞送上門來,奧匈帝國自然也沒有拒絕的借口。
巴爾乾諸國之間的反保加利亞同盟在露出端倪之後,保加利亞毫不猶豫的,和奧匈帝國簽訂了一份主權保衛條約。
條約約定,奧匈帝國向保加利亞提供貸款,幫助保加利亞維持軍備和國內秩序。
並且在保加利亞國土安全遭到嚴重威脅時,出兵保護保加利亞的獨立和領土完整。
這份條約給了保加利亞足夠的信心,保加利亞高層自信的認為,有了奧匈帝國的幫助,再加上對於保加利亞安全的保障,保加利亞就可以高枕無憂,甚至主動對巴爾乾諸國發起攻擊。
事實上,保加利亞也確實是這麽做的。
1913年5月19日,獲得了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同意之後,保加利亞率先對希臘和塞爾維亞展開進攻。
三十五萬保加利亞軍隊分為十萬的對希臘作戰部隊,十五萬的對塞爾維亞作戰部隊和十萬的預備部隊,浩浩蕩蕩的發起攻勢。
為了履行盟約,同時也是在戰爭中分一杯羹,5月23日,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宣戰,借口是保加利亞在調動軍隊時,對於羅馬尼亞邊境造成了破壞。
同日,黑山也宣布向保加利亞宣戰,巴爾乾半島時隔短短一年,再次陷入了殘酷的戰爭之中。
但這還沒完,自認為等到機會的土耳其政府,在五月底也宣布向保加利亞宣戰,訴求是收復國土。
一時之間,巴爾乾除了奧匈帝國佔領的波斯尼亞地區和多國共管的阿爾巴尼亞之外,全部陷入了戰爭烏雲之中。
而此時的奧匈帝國,本來是想著履行當時和保加利亞簽訂的協議的。
甚至奧匈帝國已經準備好了足夠的軍隊,打算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來緩解保加利亞的軍事壓力。
要知道,此時的保加利亞已經在反保加利亞同盟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圍攻之下,屢攻受挫,全線敗退。
如果不及時給予支援,保加利亞的戰敗幾乎是板上釘釘。
但問題是,俄國堅定的站在了塞爾維亞的身後,對於塞爾維亞挑起的戰爭表示了支持。
俄國背後又有著英法的幫助,如果奧匈帝國輕舉妄動,很有可能直接挑動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爭。
俄國對於塞爾維亞的堅定支持其實毋庸置疑。因為塞爾維亞是俄國長久以來的堅定盟友,也是俄國在巴爾乾地區的利益保障。
俄國之所以能夠輕易地掌控巴爾乾諸國,塞爾維亞功不可沒。
而英法對於俄國支持的態度也十分堅定,甚至為此直接致電阿瑟,詢問阿瑟的態度,甚至明裡暗裡的意思,如果奧匈帝國態度堅定,英法不惜發動一場戰爭。
英法的表態,實際上也就是詢問阿瑟的態度。
畢竟澳大拉西亞作為協約國四大列強之一,在同盟國和協約國爆發衝突的前提下,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除非阿瑟想要像意大利那樣,中途跳槽,否則就必要要堅定的支持英法和協約國,才能保障自己協約國四大列強的地位和戰後的利益分配。
接收到英法政府的詢問電報之後,阿瑟的回應也很快,表示澳大拉西亞已經隨時做好了戰鬥準備,並且會竭盡所能支持英法俄和整個協約國集體。
協約國四大列強的堅定態度,讓同盟國的三大列強,特別是最強大的國家德意志帝國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
雖然奧匈帝國已經磨刀霍霍向塞爾維亞,但德意志帝國思考良久之後,最終決定製止奧匈帝國的行動。
1913年6月,一份由柏林發往維也納,威廉二世給弗朗茨皇帝的信中就能夠看出威廉二世的態度:“支持保加利亞固然沒錯,但如果為此不惜發動一場和協約國之間的戰爭,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並不是我們懼怕他們,但就目前看來,發動一場世界級別的大戰的軍事準備尚未完成,我們應該暫緩和協約國敵對的軍事行動,一切應等到軍事準備完成之後再說。”
哪怕是略顯驕傲並且性情古怪的威廉二世,也不得不承認,他在面對協約國四大列強的時候,面對的是極其龐大的壓力。
法俄兩國分別位於德國的東西兩側,這也代表著如果要和協約國作戰,德國不得不面臨雙線戰爭的壓力。
如果說法俄的陸軍足以牽製德國的陸軍,那麽英法的艦隊聯合起來,對於德國公海艦隊也能形成碾壓。
澳大拉西亞加入協約國之後,對於協約國的總體實力提升並不太明顯。
當然,這不代表澳大拉西亞不強大。實際上是協約國的總體實力太過強大,哪怕加入了澳大拉西亞,提升這比例其實也不高。
雖然目前總體實力看起來意大利要強過澳大拉西亞,但多次訪問澳大拉西亞的威廉二世明白,陸海軍總體實力,澳大拉西亞要強過意大利。
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亞本土不在歐洲,只要本土不受損傷,完全可以和同盟國比消耗。
雖然協約國的其他三大列強本土和核心利益都在歐洲,但他們都擁有大量的國土面積,更龐大的人口。
如果和協約國對拚消耗的話,同盟國面臨的最終結果,也只有戰敗二字。
奧匈帝國是德國最堅定的盟友,在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件之後,弗朗茨皇帝哪怕再不願意,也只能終止國內的軍事行動。
保加利亞最大的底牌放棄了保加利亞,面對其他幾個國家的圍攻,保加利亞節節敗退,在第一次巴爾乾戰爭中收獲的土地也幾乎損失殆盡。
1913年6月15日,一直等不到奧匈帝國軍事支援的保加利亞,也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嚴峻性。
保加利亞軍隊的全面進攻改為了全面防禦,他們的目標從一開始的戰爭勝利,已經轉變為了保衛國土。
6月17日,伴隨著希臘軍隊和保加利亞軍隊的一場大戰,希臘軍隊最終勝出,也奠定了這次戰爭的最終格調。
保加利亞的敗勢已經顯現,哪怕斐迪南再想堅持,恐怕也支撐不了一個月了。
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明智放棄,讓英法俄十分滿意,也讓阿瑟暫時松了一口氣。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對於阿瑟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
一來,澳大拉西亞國內的準備還不是十分充足,很難保證在戰爭結束後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
二來,世界局勢的徹底改變,也很有可能讓阿瑟喪失預料一切的先機。
畢竟戰爭提前爆發,這也代表著原有世界的一切都提前甚至改變了。
阿瑟作為穿越者的優勢也將灰飛煙滅,這對於阿瑟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還沒等英法俄和其他列強稍作停歇,1913年6月底,南美又再次爆發了衝突,並且很快吸引了各大列強和世界的目光。
南美洲這片地區擁有三大強國,分別是巴西,阿根廷和智利。
這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差不多,除了國土面積有明顯的差距之外,人口,經濟和工業的規模也都相差不大。
這也導致這三個國家雖然有領土爭端,但基本不太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戰爭。
想要獲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賭上國運,傾盡一切。
三個國家誰都沒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畢竟賭輸了就代表著要落後其他兩個國家一截。
之前轟轟烈烈的南美海軍競賽,也代表了這三個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爭端。
再加上智利國內擁有世界最大的硝石礦,是大英帝國和世界重要的硝石礦產區。
因此,在這片地區爆發衝突之後,很快就吸引了大英帝國,協約國和全世界的目光。
這次衝突和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巴西無關,重頭的主角是南美洲南部的兩大國家,智利和阿根廷。
智利和阿根廷兩個國家在數十年前,國土面積都沒有這麽龐大。
在這數十年的擴張裡,他們向南部擴張了大量的土地,並且這些土地都各自相鄰。
面對著十分狹長的國界線,不出任何問題是不可能的。
這也導致長久以來,阿根廷和智利的關系都不太良好,雙方在國界線之間有著不小的衝突。
這兩個國家之前都處於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在獨立之後,以安第斯山山脈形成了天然的分界線。
但問題是,這僅僅只是陸地上的簡單分界線,沒有確定近海海峽的邊界。
這也導致在比格爾海峽的邊界, 關於三個島嶼,皮克頓等倫諾克斯島和努埃瓦島的歸屬糾紛不斷。
雖然這三個島嶼加起來的面積也只有300多平方公裡,但這三個島嶼所在的比格爾海峽,擁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海底資源。
兩個國家誰能佔據這個海峽,就能獲得對於另一個國家的一些優勢。
這對於勢均力敵的兩個國家來說,就是打破天平平衡的關鍵。
1902年,阿根廷和智利簽訂仲裁總條約,將雙方的衝突委托大英帝國仲裁。
但因為智利和大英帝國交好,因此智利理所當然的獲得了這三座島嶼的所屬權,成為衝突中獲勝的那一方。
但這不代表衝突就已經結束。反而,阿根廷人並不滿意這次仲裁,和智利之間的衝突並未因為仲裁而終止,反而變得愈演愈烈,雙方國家甚至有形成仇恨的趨勢。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