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澳洲崛起錄 > 第384章:軍工業快速擴張

澳洲崛起錄 第384章:軍工業快速擴張

簡繁轉換
作者:瘋藝炯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59 来源:搜书1

  1914年8月24日,澳大拉西亞遠征軍共計31.6萬余人,開始向著歐洲戰場進發。

  為了幫助澳大拉西亞遠征軍更快抵達歐洲,英法友情讚助了大量的運輸船,並且承諾會全程保護遠征軍的運輸。

  但不管怎麽說,澳大拉西亞前往法國邊境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法國的邊境也只能靠英法聯軍來共同維持了。

  法國的邊境戰役結束之後,法國的死傷人數已經超過14萬,這也讓霞飛不得不承認邊境戰役的失敗。

  雖然法國和德國都在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進行戰爭,但就目前兩國取得的進度來看,法國的17號作戰計劃已經失敗,而德國取道比利時的計劃已經成功。

  雖然法國軍隊的有生力量並未消耗多少,但邊境戰爭的失利,讓德國軍隊在法國領土內如離庭掃穴一般,所過之處如同一片焦土廢墟,甚至連法國總統龐加萊在尼加庫爾的家族墓地也被挖成了廁所。

  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德國軍隊有意為之,但法國目前面臨的狀況,已經充分證明了法國目前的危機。

  邊境戰爭失敗之後,霞飛正在總司令部思考兵敗的真正原因和挽救戰局的決策。

  雖然軍政兩界對霞飛都有責難,但此時霞飛也不算太過驚慌。

  看著自己上司皺著眉頭思考問題的樣子,霞飛的助手,隨從副官米勒上尉忍不住提醒到:“總司令閣下,您不覺得是軍隊的部署有問題嗎?”

  霞飛愣了愣,看向自己的助手,並未責備他的突兀發問,而是繞有興趣地繼續問道:“米勒上尉,你覺得德軍的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呢?”

  作為法國總司令的隨從副官,米勒上尉的履歷自然也並不平凡。

  出身於聖西爾軍官學校,並且在軍隊中屢立戰功,精明幹練,是一位極其有能力的青年軍官。

  霞飛將其帶在身邊作為隨從副官,也多多少少有培養米勒的意思。

  米勒上尉聽到霞飛的發問,仔細思考了一會兒,這才回答道:“總司令閣下,我認為,德國人接下來的目的肯定是進攻巴黎。而進攻巴黎一共有三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條是由康布雷經亞眠,魯昂軸線,從西面迂回到巴黎。第二條由莫伯日,聖康坦,蘇瓦松軸線,直接強攻巴黎。第三條則沿著沙勒羅瓦,莫伯日折向西南,追擊我軍的主力,然後在進攻巴黎。結合我軍目前且戰且退的狀況來看,德國人選擇第三條線路的可能是最大的。”

  霞飛鼓勵性的點了點頭,欣慰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副官,繼續詢問道:“那有什麽應對的方法嗎?”

  “雖然我軍新敗,但我們的主力仍然擁有戰鬥能力。北路軍隊可向馬恩河撤退,沿河堅守。另外,派遣一支精銳的集團軍駐扎在巴黎城以北,既可以守衛巴黎,又可以尋找機會偷襲德軍的側翼。”米勒繼續說到。

  對於法國軍隊來說,撤退可以,但不斷的撤退是不可取的。作為法國的首都,巴黎如果太早的陷落,不僅會給法國民眾和軍隊帶來巨大的打擊,同樣也會給整個協約國帶來巨大的打擊。

  要知道,西線的戰場基本靠著法國軍隊來堅守。如果法國軍隊太早喪失戰鬥力,對於協約國的進攻和防守來說,相當於少了一個強大的助力。

  霞飛的笑聲變得更大,滿意的點點頭,對著米勒說道:“上尉,我覺得我們應該換換職位。你來當總司令,我來當你的副官。”

  雖然帶著一點開玩笑的語氣,但霞飛的話語也並不完全都是笑談。

  實際上,米勒上位的提議和霞飛的想法基本一致,這也代表著米勒的能力,在某些方面確實足以堪當法國總司令。

  在澳大拉西亞派遣遠征軍的第二天,也就是1914年8月25日,霞飛正式更改了部署,頒布了新的作戰計劃。

  首先,阻止所有法國軍隊的潰散,但允許整合後的軍隊井然有序地撤離至凡爾登,唉納河,克拉翁,拉昂,拉斐爾,聖康坦,索姆河一線。

  此時的霞飛還不清楚,他的這份命令,這導致一戰中最殘酷的幾場戰役爆發。

  凡爾登至索姆河一線,就是霞飛劃定的構建軍事設施,修建攻勢防禦的陣地。

  從法國的這一決定開始,西線戰場就陷入了持久的塹壕戰。雙方比拚的不僅是人力,同樣也有物力,財力和運輸能力。

  自從戰爭一開始,澳大拉西亞的所有軍工企業就進入了加班加點的生產狀態。

  而歐洲戰場方面,武器裝備和彈藥的消耗也越來越快,英法俄已經在和澳大拉西亞商討一批巨大的武器貿易訂單。

  根據目前現有的情況來看,這份武器貿易訂單分為40萬支步槍,1200門火炮,500挺重機槍,10萬枚手雷,8000萬發步槍子彈,1000萬發機槍子彈,以及20萬枚各類炮彈。

  這比龐大的軍購所涉及的資金超過了一千萬澳元,單單是純利潤,至少高達四百萬澳元。

  而這筆武器采購訂單的大頭,屬於沙俄帝國。因為沙俄帝國的瘋狂擴軍,導致有很多士兵目前並未拿到自己的武器。

  在目前的俄國軍隊中,流傳著搶武器的傳統。當然,不是搶自己戰友手中的,是搶戰場上那些陣亡的屍體的。

  只要手快,從屍體身上扒下武器,那麽這些武器就會屬於自己,不管是從敵人身上,還是從戰友身上。

  這也導致目前俄國的後勤比較混亂,俄國自己生產的槍支,英法支援的槍支,澳大拉西亞生產的槍支和德國生產的槍支應有盡有,再混亂一點,簡直都能堪稱萬國造。

  這些種類繁多的武器,給沙俄帝國的後勤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讓沙俄政府下定決心給精銳部隊更換武器。

  至少要在精銳部隊采取統一的作戰武器,能大幅度減少因為武器不一導致的後勤壓力。

  這批武器訂單也差不多是澳大拉西亞庫存的四分之一了。哪怕澳大拉西亞軍工廠加班加點的生產,目前的武器裝備消耗速度(包括對外出口),仍然遠遠大於生產速度。

  這也讓阿瑟之前下令瘋狂囤積武器裝備的決定變得異常明智,在無意之間,軍工廠對於阿瑟的命令也更加服從。

  截至目前為止,皇家軍工廠的員工已經高達2.5萬人。這一數字相較於一年多以前已經提升了將近一萬人,未見得軍工廠的擴張速度有多麽誇張。

  甚至,澳大拉西亞民間的軍工廠擴張速度也十分驚人。保守估計,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就業人員已經超過3萬人。戰爭帶給澳大拉西亞最大的改變,就是軍工行業的瘋狂擴張。

  如果戰爭繼續持續下去,澳大拉西亞軍工行業的就業人數甚至有可能突破5萬,朝著10萬人的大關邁進。

  雖然這對於促進澳大拉西亞的就業來說是個好事,但等到戰爭結束,太過龐大和臃腫的軍工行業,如何處理也是一個問題。

  一戰和二戰之間間隔了很長時間,澳大拉西亞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注定沒有太多的戰事。

  除非澳大拉西亞能夠挑撥世界范圍內眾多地區,人為製造很多戰爭出來,要不然製造的武器裝備也沒處賣。

  等等,阿瑟突然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些熟悉,這不就是後世的世界警察嗎?

  雖然目前戰爭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對於澳大拉西亞的影響並不是太大。

  就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局勢來看,居民的生活還是如往常一般,除了軍工廠在不斷的招人之外,其他的好像也沒什麽不同。

  這就是澳大拉西亞獨特地理位置帶來的好處了。哪怕一戰波及了六個列強,也基本不太可能將戰火燒到澳大拉西亞的本土。

  如果不是澳大拉西亞派遣了遠征軍,並且已經多次向歐洲運輸了武器裝備和資源,這場戰爭看起來好像和澳大拉西亞沒有太大的聯系。

  當然,要說戰爭對澳大拉西亞沒有影響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移民方面,特別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數量已經肉眼可見的減少。

  之前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油輪和運輸船來返於大洋洲和歐洲之間,被澳大拉西亞運輸來數以千計的移民。

  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移民的數量已經少了大半,如果不是俄國移民的數量在苦苦支撐,恐怕今年的移民數字會直接腰斬。

  根據澳大拉西亞民生部移民局方面的匯報來看,今年的移民相較於去年大幅度下降,甚至最終的移民人數可能不會超過70萬。

  而俄國移民的人數佔據了大半,差不多應該會在50萬到55萬左右。

  如果沒有俄國穩定的移民來源支持,恐怕澳大拉西亞已經堅持了十多年之久的移民熱潮會就此終止,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增長幅度也會有所下跌。

  1914年8月27日,在進行了長達幾天的準備之後,運送給英法俄三國的武器裝備順利從悉尼港口裝運,兵分兩路分別前往法國和俄國遠東地區。

  而澳大拉西亞的遠征軍,已經在幾天之前就乘船出發,他們大約會在九月底抵達法國,然後從法國乘坐鐵路前往邊境,配合英法聯軍進行作戰。

  除了請求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支援之外,法俄兩國,也在爭取其他中立國家的支援。

  事實上,從開戰開始,一些比較重要的中立國家,比如意大利,保加利亞等,就是同盟國和協約國共同拉攏的目標。

  意大利自然不用多說,作為列強之一,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以及法國相鄰,在地中海區域還有著不錯的海軍實力。

  如果能夠拉攏意大利參戰,對於任何一方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隻限於海軍)。

  而協約國和同盟國對於意大利的拉攏從未停止,雖然意大利早已經宣布了中立,但意大利內部的干涉派和中立派,早已經關於加入哪一方勢力進行了長時間的爭吵。

  同盟國和協約國與意大利之間也在瘋狂進行商談,如果不出意料的話,意大利應該會再觀望一會兒,然後做出決定。

  除了意大利之外,保加利亞也被同盟國和協約國共同拉攏。

  保加利亞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不僅位於一戰的爆發點巴爾乾半島,還緊鄰著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等國家。

  如果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那塞爾維亞就會腹背受敵,對於協約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保加利亞獲得同盟國的支援之後,完全可以對塞爾維亞和巴爾乾地區造成重大的威脅。

  而如果保加利亞加入協約國,對於協約國來說也是巨大的幫助。不僅能讓塞爾維亞沒有後備之憂,專心和俄國聯合對抗奧匈帝國,還能讓巴爾乾地區形成一個整體,奧匈帝國在這片地區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不過,相比於比較牆頭草的意大利來說, 保加利亞的拉攏其實比較困難。

  意大利是誰給的好處多就加入誰,他們所猶豫的,也只是等待著哪一方進入較大的優勢。

  保加利亞不同,在第二次巴爾乾戰爭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仇恨加深,這也大幅度降低了保加利亞加入協約國的可能。

  除非英法能夠給出遠超同盟國的條件,還能讓保加利亞國內的勢力和民眾滿意,否則,保加利亞加入協約國的可能性不大。

  不論怎麽說,保加利亞的地理位置確實十分重要,英法也在盡力爭取。

  除了爭取類似於意大利和保加利亞這樣的國家,協約國內部四大列強也已經召開了多次會議,當然是采取電報的形式。

  四大列強在進行著各種商談,確定能夠給予這些中立國家多少退讓,便於拉攏這些國家進入協約國,共同對同盟國作戰。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意大利人應該會加入協約國。不得不說,意大利和奧匈帝國有著領土上的直接矛盾,這是阻礙意大利加入同盟國的原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