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澳洲崛起錄 > 第400章: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戰鬥力

澳洲崛起錄 第400章: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戰鬥力

簡繁轉換
作者:瘋藝炯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59 来源:搜书1

  當華沙-伊凡哥羅德戰役的戰果傳到西線和阿瑟的耳中,立刻激起了協約國對作戰的更大熱情,同時對於西線即將發起的戰役也十分期待。

  在英國和法國看來,俄國都能一舉擊敗對德國部分軍隊和奧匈帝國主力軍隊,英法澳意國聯合,輕松消滅德國主力應該不難吧。

  正因為這樣的期待,霞飛還提議更改作戰計劃,在西線北中南三方面集團軍完成各自的作戰計劃之後,其中所有優勢兵力全力東進,趕在俄國人抵達之前攻破柏林。

  說不定,協約國兩面夾擊之下,德國確實很有可能就此戰敗。

  目前德國面臨的是比歷史上更加強大的俄國軍隊,以及數量更加龐大的英法澳聯合軍隊。

  但這對阿瑟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歐洲戰爭太快結束,一來澳大拉西亞在戰爭中的貢獻並不是很大,損失不太慘重的德國也不會容許協約國大肆割肉放血。

  這樣來看,阿瑟所期待的從德國工廠引進設備和科技,以及大量技術工人的計劃就會落空。

  而且,損失並不嚴重的英法會很快回血,澳大拉西亞的地位也就不再那麽重要。

  因為狀況良好的英法完全能夠輕松應對美國,那麽一戰後的世界就是英法說了算,其他國家壓根沒有插手的資格。

  這是阿瑟所不能接受的,澳大拉西亞辛苦謀劃這麽久,自然也不可能為英法做了嫁衣。

  因此,盡可能拖延戰爭的進度,至少讓戰爭不那麽快結束,是目前比較重要的事情。

  最有效的方法,是暫緩對協約國盟友的物資供應。特別對於俄國來說,進行了一次超大規模戰役之後,本來還算充足的武器彈藥和戰略物資肯定又有所缺少,也十分依賴澳大拉西亞的補充。

  如果暫時減緩對俄國的物資供應,俄國在物資稀缺之下,肯定要減少東線戰役的規模。

  德國也能在東線喘口氣,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西線,不至於面臨兩線超大規模戰役的壓力。

  當然,雖然決定要暫緩對俄國的物資供應,具體用什麽理由,是一個值得商榷的事情。

  俄國畢竟是澳大拉西亞關系最好的盟友之一,還和澳大拉西亞有著姻親關系。

  俄裔移民也是澳大拉西亞目前數量第二多的移民,是澳大拉西亞人口重要組成部分。

  如此一來,暫緩物資供應必須要找一個好借口,才能避免俄國政府和民眾不滿。

  至於西線戰場,就算澳大拉西亞暫緩物資供應,對於西線戰場的影響也並不大。

  英法可不像俄國那樣,因為目前國內糟糕的狀況,導致俄國的工業能力已經大幅度降低。

  加上俄國糟糕的組織能力和後勤體系,不過單單隻依靠俄國自身的工業生產能力,滿足目前前線彈藥和物資需求的一半就已經不錯,更不要說囤積物資發動大規模攻勢了。

  英法的工業和後勤體系狀況相對來說要好太多,再加上有著來自殖民地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就算澳大拉西亞暫時減緩物資供應,短時間內也不會影響英法的作戰計劃。

  如果長時間減少物資供應,肯定會引起英法的注意和猜忌,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得不償失。

  因此,減少對俄國的物資供應是最好的選擇,既能拖緩俄國在東線戰場的節奏,讓德國人稍微喘一口氣,又不會讓盟友太過注意,在不經意間完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雖然說這相當於是又一次坑隊友,但相較於完成澳大拉西亞自己的戰略目的來說,稍微坑一坑俄國人也不是不可接受。

  反正俄國國內的革命黨已經被皇家安全情報局光顧了好幾家,至少能夠保證在一戰結束之前,俄國能夠穩住國內的局勢。

  這也算是有得有失,反正對於擁有足夠人力皮糙肉厚的俄國來說,消耗一點人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對於目前西線正在進行的戰爭來說,采取怎樣的戰術進行進攻是最重要的話題討論。

  在這次大戰爆發之前,世界各國普遍采取從側翼迂回的戰術。包括這次戰爭中的許多戰役,各國指揮官同樣采取了這樣的戰術,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功。

  但隨著各國投入到戰爭中的兵力越來越多,每次戰役所動用的軍隊也越來越多,重則數十萬人,甚至高達上百萬人。

  就像這次在西線的攻勢,三個方面軍每一個都擁有至少50萬的軍隊,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想要迂回到敵人後方是很難實現的,這對於軍隊的服從程度是個考驗,對於所有軍隊之間的配合度和默契程度也是個考驗。

  在東線戰場,德國和俄國軍隊已經是采用正面強行突破的戰術。

  得益於俄國軍隊的兵力優勢,俄國指揮官已經十分信賴正面突破的戰術。

  雖然要付出比之前更大的傷亡,但相較於迂回側翼戰術來說,正面突破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戰果,絕對的兵力碾壓能夠帶給俄國更大的優勢。

  但在西線戰場,大規模軍隊的正面突破也不是那麽容易。首先,天空上擁有大量的飛機和飛艇,選擇正面突破很有可能會被敵人先行察覺,從而布置嚴密的防禦。

  目前最實用和有效的兩種戰術已經有些落後,這也讓西線戰場三方面軍該采取如何戰術成了一個重大難題。

  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協約國聯合起來決定,三大方面軍各自決定自己的任務部署,各集團軍擁有足夠自由的突破方向選擇。

  簡單一點來說,在團體執行任務的前提下,西線戰場的協約國軍隊將分成以集團軍,甚至以軍為單位,化整為零,以更小規模軍隊實現突破或者迂回。

  一來,以更小規模的作戰單位執行任務,能夠更加有效的在敵人的飛艇下隱蔽。

  二來,各方面均多達數十萬人的軍隊並不是那麽好指揮的,更何況這些軍隊還包含來自英國,法國,澳大拉西亞和意大利的士兵,部分軍隊彼此之間語言不通,各自行動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澳大拉西亞近衛二師和常規三師負責掩護法國第三集團軍的側翼,剛從馬丁師長指揮的還有英國遠征軍的一個步兵師,以及法國第三集團軍的一個騎兵師。

  這也導致馬丁師長手下擁有將近七萬人的軍隊,在戰爭中的自由權還是相當大的。

  澳大拉西亞遠征軍所在的中部方面軍,負責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進行突破,最好是攻佔這片地區,提高法國地區對德作戰的**。

  中部方面軍擁有法國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及澳大拉西亞遠征軍和一個英國步兵師,總士兵人數高達85萬人,是三大方面軍中士兵人數最多的,也是作戰任務最重的。

  因為中部方面軍所面臨的,是德國第一和第二集團軍,還有可能會面臨德國第三集團軍的支援。

  德國第一和第二集團軍在之前的戰爭中死傷過半,經過大量新兵的補充之後,重新恢復了戰鬥力。

  但這兩個集團軍相較於之前由老兵組成的軍隊來說,戰鬥力無疑是降低了很多的。

  比較棘手的是德國第三集團軍,這支集團軍大半由德國老兵組成,戰鬥力應該是目前德國軍隊中的第一檔,也是中部方面軍最大的麻煩。

  德國第一,第二,第三集團軍加起來,擁有將近60萬的兵力。但三集團軍位於阿爾薩斯和洛林西北地區,極有可能會面臨比利時方面德國軍隊的求援。

  也代表著,只要北部方面軍的攻勢給力一點,中部方面軍所面臨的壓力也會小,任務的難度也會降低很多。

  5月8日,法國第三和第四集團軍以及澳大拉西亞的土著部隊開始向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挺進。

  馬丁所指揮的混合軍行進在兩個集團軍的後方,隨時防備著兩個集團軍的側翼。

  5月9日凌晨,前方傳來消息,第三集團軍和德國第一集團軍碰面,雙方展開激烈的進攻。

  第三集團軍司令要求馬丁師長轉移到第三集團軍的左側,防備德國軍隊的包抄。

  馬丁師長自無不可,調集混成軍轉移到第三集團軍的左側,並且在附近修建簡易的防禦工事。

  當天中午,第四集團軍和德國第二集團軍也碰面了,中部方面軍和德國軍隊的戰爭全面打響。

  雖然大半天的時間都沒有發現敵人,但馬丁師長不敢有任何大意,仍然命令軍隊執行戰時巡邏狀態,隨時注意和防備有可能的敵人。

  1915年5月10日中午,隨著遠處哨兵匯報異常,馬丁師長也終於發現了德國軍隊的蹤跡。

  是一支精銳的德國軍隊,數量大約在三萬人左右,裝備了比較先進的武器。

  但因為是繞後部隊的原因,明眼可見的這支軍隊並沒有攜帶比較重的武器,比如機槍和大型火炮。

  要知道,機槍和火炮的運輸,至少也要用到馬車和卡車。但這支軍隊幾乎都是步兵,由此可見重武器的數量並不多。

  確定對方的人數和重武器數量之後,馬丁師長當機立斷,澳大拉西亞軍隊負責主攻,英法軍隊余暉包抄,確保不會放跑任何一名德軍士兵。

  很快,激烈的戰火就在左側側翼展開。澳大拉西亞軍隊強大的火力,讓德國軍隊在沒有防備之間,遭受了大量的傷亡。

  數量眾多的重機槍和火炮,讓德國人還沒有看到澳大拉西亞士兵的身影,就已經承受了數千人的傷亡。

  但德國士兵的反應也很快,就地尋找掩體,並且展開反擊。從德國軍隊中還分出一支小規模部隊,看樣子應該是要試圖繞到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側翼,實現側翼迂回戰術。

  但馬丁師長對於德國人的反應早有預料,德國繞後的部隊和英法部隊順利碰面,雙方條件反射一般開始交火,考慮方面還得是英法軍隊更勝一籌。

  聽到自己側面的槍聲響起,這支德國軍隊的指揮官頓感不妙,想要下令讓軍隊撤退。

  但正面澳大拉西亞軍隊的火力太過強大,德國軍隊又不可能將背面留給澳大拉西亞軍隊,可能導致更加殘酷的屠殺。

  要知道,近衛二師不僅擁有四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還擁有兩個騎兵團,這樣的編制不可謂不豪華。

  單單這兩個騎兵團,完全能夠成為德國盲目撤退的收割者。

  等到側翼的戰火漸熄,德國指揮官想要下令撤退的時候已經晚了,迂回的部隊已經來到了德國軍隊的後方,這支德國軍隊已經被包圍。

  砰!

  伴隨著一聲刺耳的槍響,如果指揮官在一處樹林中自殺,這支德國軍隊也被混合軍殲滅,側翼保衛戰取得了圓滿成功。

  馬丁師長一邊讓手下清點傷亡和裝備損傷數量,一邊讓通訊兵將這場小規模戰役的結果匯報給第三集團軍。

  果不其然,側翼保衛戰的勝利讓第三集團軍司令大為欣喜,這也代表著第三集團軍的側翼在短時間內非常安全,德國也沒有太多的兵力進行第二次迂回戰術。

  當然,混合軍目前還是不能動的。誰也不能保證德國軍隊會不會得到支援,但沒有完全殲滅德國軍隊之前,第三和第四集團軍的側翼十分重要。

  混合軍的戰果也傳到了後方法國司令部和英國遠征軍司令部,得到了法國和英國的高度讚揚。

  阿瑟得知這份軍報時的表情也是十分高興,這其實也側方面證明了,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在火力方面完全不遜色於德國軍隊。

  近衛師和第三師能夠在數量幾乎相等的情況下和德軍作戰取得優勢,這也代表了澳大拉西亞的軍隊作戰能力其實不弱。

  確保了側翼的安全之後,法國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的攻勢變得更加猛烈。

  有著高達45萬人的澳大拉西亞土著軍隊,中部方面軍的攻勢堪稱悍不畏死。

  僅僅兩天的時間,將前線推進了十多公裡,和戰前德法邊境線也差不了多遠。

  雖然為此也付出了將近十五萬人的傷亡,其中有超過一半是澳大拉西亞的土著,死傷人數還在一個能接受的范圍內。

  而混合軍那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清點之後,戰果被匯報到了後方和澳大拉西亞。

  混合軍面對的是德國三萬多人的軍隊,在付出了一萬人的傷亡後(澳大拉西亞傷亡兩千多人,英國傷亡四千多人,法國傷亡三千多人),消滅了1.2萬人的德國士兵,俘虜1.8萬人,有將近1000多人不知所蹤。

  雖然放跑了一千多人,但取得的戰果總體來看還是十分喜人的。

  這支德國軍隊三萬多人的規模可不小,佔據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守軍的二十分之一,並且大多是一些德國的精銳老兵(身上舊傷較多)。

  中部方面軍的攻勢十分順利,也吸引德國第三集團軍南下支援,大幅度減少了北部方面軍的壓力。

  這和戰前預計的截然相反,還以為是北部方面軍替中部方面軍減緩壓力,沒想到中部方面軍反而是進攻更順利的那一個。

  德國依托法國邊境和比利時部分要塞的堅固,北部方面軍阻擋在邊境線以內十多公裡。

  哪怕北部方面軍付出了大量傷亡,戰線仍然不能前進一步。

  如果說北部方面軍是勢均力敵的話,那麽南部方面軍的表現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法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還算可以,承擔了南部方面軍大半的作戰任務。

  要知道南部方面軍60多萬的作戰軍隊中,意大利的軍隊就高達50萬。

  意大利軍隊在戰役中的表現可謂是一塌糊塗,僅僅戰役的第一天,50萬意大利軍隊就被僅僅十多萬奧匈帝國軍隊阻攔在邊境線不能前進一步。

  意大利派出的軍隊在執行迂回戰術的途中,被奧匈帝國的援軍發現並且包圍殲滅。

  也讓意大利成了這次戰役中唯一的笑柄,開戰三天付出了接近五萬的傷亡,結果軍隊仍然在自己的國土。

  如果不是奧匈帝國在東線經歷了一場慘敗,軍隊數量已經不足。

  阿瑟甚至有理由懷疑,奧匈帝國會趁機攻入意大利,佔領意大利最為核心的北部地區,直接讓意大利投降。

  要知道,雖然意大利的統一時間比德意志早,但也是在19世紀中期才統一的國家。

  意大利在統一之前,國內分為兩大國家和許多地區,這兩大國家分別是北部的薩丁王國和南部的兩西西裡王國。

  因為兩個國家之間的發展差異,意大利北部和南部地區的發展差異比較大。

  北部是意大利比較核心的工業區,南部則是不太重要的農業區。

  這也代表著,如果攻佔了意大利的北部,按照意大利目前所展露出的處事方式來看,他們投降的可能性很大。

  也幸虧奧匈帝國在東線戰場上主力折損大半,不然意大利可能成為戰中參戰最慢,投降最快的國家。

  當然,現在的意大利也好不到哪去。戰役發動之前,因為奧匈帝國在東線的慘敗,意大利人還暢想著奪取更多的土地,甚至佔領整個阿爾巴尼亞。

  但現在,打著打著意大利人驚訝的發現,別說對外擴張,自己的國境線都已經告急。

  當然,此時著急的並不止意大利一個。俄國,德國,奧匈帝國,目前一個比一個著急。

  現在是比之前戰役更好的進攻機會,俄國得到了來自澳大拉西亞方面不好的消息,澳大拉西亞的物資儲備已經見底,至少三個月內,沒有能力向俄國運輸更多的物資。

  俄國方面對於這條消息並不懷疑,因為澳大拉西亞是俄國的盟友,還參與了對德作戰。

  同時,澳大拉西亞運輸物資也能獲取大量的資金,完全沒有必要編造理由中斷物資運輸。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物資確實已經告急。澳大拉西亞缺少物資,也就代表著俄國方面已經沒有足夠的物資發動新一輪攻勢,眼睜睜看著英法澳意四國在西線和德奧亂戰,攻城略地,自己卻無能為力。

  著急的尼古拉二世直接責問外交部長阿列克謝。因為阿列克謝曾經公開表示,英法會承擔俄國攻勢的所有花費。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英法隻承擔了俄國攻勢花費的三成。

  之前有澳大拉西亞瘋狂運輸物資還好,俄國國內並沒有展露出缺少物資的弊端。

  但現在,澳大拉西亞也缺少物資之後,俄國國內糟糕的生產狀況就展露了出來。

  就目前俄國國內軍工行業的生產速度來看,別說滿足軍隊的進攻了,就算目前前線軍隊轉攻為守,不一定能夠湊夠軍隊防守所需要的物資和彈藥。

  這也代表著,如果德國軍隊在東線發動反攻,俄國軍隊很有可能因為缺少物資,導致將之前剩下的地區全部吐出來,之前的努力也將功虧一潰。

  俄國外交部長阿列克謝此時也有些崩潰。沒想到原本兢兢業業向俄國運輸物資的澳大拉西亞,會面臨物資告罄的危機。

  而阿列克謝原本為了吸引政府發動戰爭誇下海口的事情, 自然也成了尼古拉二世問責的借口。

  無奈,阿列克謝只能求助英國和法國大使。英國和法國也不願意見到俄國在東線慘敗,只能答應向俄國緊急運輸一批物資,確保俄國能夠在進入防守狀態的前提下,支撐三個月,等到澳大拉西亞的物資。

  英法答應運輸物資,才平息了尼古拉二世的怒火,也讓阿列克謝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官帽。

  阿瑟也沒想到,自己做出對俄國限制供應物資的決定,會導致俄國外交部長差點丟了官帽。

  不過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俄國高層部分官員確實已經腐朽不堪,如果能趁著這樣的機會對俄國高層進行清洗,說不定俄國政府還能繼續延長幾年的壽命。

  要不然,俄國終究如同已經腐朽的枯木,在暴風雨的摧殘下,總會有倒下的一天。

   6000字第二更,順利完成任務,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