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澳洲崛起錄 > 第445章:進攻準備

澳洲崛起錄 第445章:進攻準備

簡繁轉換
作者:瘋藝炯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59 来源:搜书1

  在戰爭與外交之中,1916年也很快過去。

  回望整個1916年,歐洲的局勢是混亂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的先後發動,1916年染上了血液的鮮紅。

  單是這兩場戰役就讓英法聯軍和德國軍隊傷亡共計超過500萬人,死亡共計超過200萬人,是兩場不折不扣的超級大戰。

  對於絕大多數參戰國家來說,這場戰爭更多的是損失。人力的損失,經濟的損失,物資的損失,國土的損失等等,讓這場戰爭在大部分歐洲平民眼中蒙上了負面色彩。

  如果此時有足夠先進的民調機構對於所有歐洲參戰國的平民進行民調,歐洲民眾對於這場戰爭的支持度絕對不會超過三分之一。

  在法國前任總司令霞飛被罷免之後,新任的法國總司令是尼韋爾將軍。

  和保守固執的霞飛不同,尼韋爾內心藏著一股可怕的衝動和激情。

  法國精心策劃的索姆河戰役沒有取得想象中的優秀成果,也讓新任總司令尼韋爾有了不同的計劃。

  整個1916年,法國和德國都在進行著可怕的消耗戰,這也讓尼韋爾十分忌諱這樣的戰役。

  尼韋爾上任法國總司令之後,法國民眾普遍希望他能帶來光榮的勝利,來結束這場戰爭。

  也正是因為民眾對於尼韋爾這樣的期望,時間進入1917年之後,尼韋爾決定策劃一場新的戰役,並且將其命名為春季攻勢。

  春季攻勢的主要核心,其實就是尼韋爾在凡爾登地區製勝經驗的翻版和放大。

  尼韋爾選中了埃納河畔一條由東向西突出而成的德軍突出部,這塊突出部的北方是英國軍隊,南方是法國軍隊。

  尼韋爾計劃由英國人率先發起猛攻,如同當時的凡爾登戰役一樣,將德國人引蛇出洞,然後法國進攻德國的側翼,將德國人的塹壕體系撕開一道缺口,從而獲得足以決定戰爭的勝利。

  當然,為了擴大戰果,甚至促進和平的到來,尼韋爾也要求南方戰線的意大利和巴爾乾聯軍加急進攻奧匈帝國。

  目前除了俄國之外,最虛弱的列強國家應該就是奧匈帝國了。戰爭截止到現在,奧匈帝國的傷亡已經破了300萬,單純的死亡人數也高達120萬以上。

  目前,奧匈帝國剩余可作戰兵力不足120萬人,還要被分散到西南部邊境和南部邊境,在意大利和巴爾乾聯軍的進攻下,邊境已經岌岌可危。

  如果不是德國人派出了一個集團軍幫助奧匈帝國防守邊境,恐怕奧匈帝國此時已經在商量臨時首都設立在哪了。

  這並不代表目前奧匈帝國的狀況就好過了。前線軍隊的後勤,大量傷亡士兵的救治,物資的緊缺,罷工浪潮的興起,無一不讓奧匈帝國感到頭疼。

  鄰居的革命更是奧匈帝國冷汗直流,因為奧匈帝國的內亂可能性甚至比俄國還高。

  作為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奧匈帝國國內的各民族本來就存在著地位和貧富的差距。

  長時間的戰爭讓帝國疲憊不堪,去年年底弗朗茨一世的去世,更是讓帝國舉步維艱。

  繼任奧匈帝國皇帝的,是弗朗茨一世的侄孫卡爾一世。在斐迪南大公被刺殺之後,卡爾被任命為帝國皇儲,成為老皇帝的接班者。

  但很明顯,卡爾一世並沒有老皇帝的能力,繼位後這一個多月以來,並沒有得到帝國政府和匈牙利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果不是老皇帝的余威尚在,恐怕奧匈帝國頃刻之間會如同沙俄一樣,爆發一場反戰的大遊行。

  接收到來自法國方面的請求之後,意大利率先答應了下來,並且同意在和奧匈帝國的邊境展開大規模進攻。

  戰爭爆發到現在,意大利是取得戰果最少的國家。如果不是意大利的海軍對於封鎖地中海和大西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意大利在這場戰爭的存在感就接近於零。

  到目前為止,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前線推進緩慢,在奧匈帝國增兵之後,更是大有僵持的意思。

  如果不是巴爾乾戰線分擔了奧匈帝國至少80萬的作戰軍隊,恐怕意大利現在已經在考慮怎樣的求和條件了。

  這倒不是貶低意大利,實在是意大利的陸軍戰鬥力讓人失望,幾場戰役取得的戰果更令人驚訝。

  但凡換成任何一個正常的列強國家,恐怕此時奧匈帝國已經投降了。

  意大利不僅沒有對奧匈帝國造成太大的壓力,而還給奧匈帝國提供了一批武器裝備,順帶著訓練了新兵。

  法國人請求協同作戰的電報自然也發到了時任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總司令,近衛一師師長托馬斯的手中。

  隨著托馬斯將這份電報匯報到了國內,經過阿瑟和國防部的慎重考慮,決定配合法國人進行這場戰役,爭取盡可能結束這場戰爭。

  雖然阿瑟記得歷史上的春季戰役並未取得太大的戰果,甚至法國人還遭受了大量的傷亡。

  但澳大拉西亞在這場戰役中的任務是牽製奧匈帝國,同時拖住德國在奧匈帝國的軍隊,並不會和德軍的主力進行正面交鋒。

  如此一來,這場戰役能勝利也好,不勝利也罷,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都能接受。

  反正澳大拉西亞遠征軍在巴爾乾地區的戰役不斷,本身就在牽製奧匈帝國的軍隊。

  其實現在結束這場戰爭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澳大拉西亞已經從協約國獲得了大量的利益,更是已經坐穩了前五列強的寶座。

  在土地方面,該拿的也已經拿到手了,就差在戰後吸納大量的德國人才和人口,徹底提高國家的潛力了。

  不管怎麽說,澳大拉西亞在戰後都能獲得不錯的利益分配。無論是英國人想要拉攏澳大拉西亞的態度,還是澳大拉西亞已經發展起來的實力,都能保證澳大拉西亞獲得足夠的利益。

  反觀這場戰爭中受災最嚴重的俄國和奧匈帝國,特別是奧匈帝國,很有可能丟掉列強的地位。

  意大利的實力也被各國看清,就算意大利在戰後還能保持列強的地位,也絕對是實力最差的那一個。

  一個能夠被殘血奧匈帝國的少部分兵力徹底拖住的國家,也怪不得其他國家輕視。

  對於阿瑟來說,這場戰爭自己的目的已經實現了大半,歐洲國家也已經遭到了十分嚴重的削弱。

  就目前取得的結果來看,已經十分符合阿瑟對於這場戰爭的期望,也沒有繼續消耗下去的必要了。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史上的美國就會在今年干涉這場戰爭,加入進來分一杯羹。

  英法自然不會拒絕美國的加入,畢竟美國人也能夠提供大量的軍隊,從而減少英法軍隊的傷亡。

  美國的大量物資也能減緩英法的國內壓力,讓英法有足夠的耐心和德國耗下去。

  但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美國的加入勢必要分一杯羹,並且分的絕對不少。

  按照阿瑟的戰略計劃來看,戰後的澳大拉西亞,謀求的就是太平洋霸主的地位。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勢必會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起衝突,甚至和北邊的島國也會有一定的摩擦。

  盟友自然越強大越好,敵人自然越弱小越好。阿瑟並不希望看到美國在戰爭中分一大杯羹,因此最好的結果就是在美國參戰之前結束這場戰爭。

  要知道,美國的真正崛起,就是從一戰開始的。美國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吸收了大量的歐洲人才,促使美國的科技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大爆發,也讓美國走向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綜合澳大拉西亞和美國的國情來看,如果雙方下定決心爭奪人才,澳大拉西亞不一定能夠爭得過美國。

  畢竟美國是實打實的列強,經濟和工業實力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在財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單論美國的發達程度來看,毫無疑問比澳大拉西亞更具優勢。如果雙方大量砸錢吸引人才,澳大拉西亞基本不會是美國的對手。

  如果讓美國吸納了歐洲的人才, 澳大拉西亞和美國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和美國爭霸更是如同雞蛋砸石頭。

  只有盡可能削弱美國,澳大拉西亞才有在太平洋爭霸中戰勝美國的希望。

  美國人在歷史上的一戰中獲得的利益並不少,更重要的是加強了聯邦政府對於地方的影響力,並且提升了軍事實力。

  參戰之前的美國只能說是經濟大國和工業大國,軍事實力一塌糊塗,陸軍更是列強墊底。

  參戰後的美國在陸海軍方面都獲得了不小的進展,陸軍的規模和實力更是位居中等列強之上。

  也代表著美國利用一戰,實現了從經濟強國到軍事強國的過渡,並且順利擺脫了歐洲資本對於美國國內經濟的控制。

  一戰前的美國是債務國,一戰後的美國變成了債權國,通過對歐洲的援助和貸款以及各種經濟手段,完成了對歐洲大陸的滲透。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