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報組織紛紛行動起來挖掘猶太裔人才的時候,歐洲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那就是英國人同意在石油價格方面和澳大拉西亞達成合作了。
其實也是必然。就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所佔據的波斯灣地區來看,兩個國家最好的結局就是合作共贏。
到目前為止,波斯灣的油田已經是隱瞞不了的事實了。全世界都知道波斯灣有大量的油田,所有國家都沒有任何辦法。
因為波斯灣的油田被兩個國家牢牢的掌控,這兩個國家正是目前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三強國澳大拉西亞。
這兩個國家合作,波斯灣地區的局勢就如鋼鐵一般不可撼動。哪怕法國和其他的列強聯合在一起,也絕對不可能是這兩個國家的對手。
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其他的列強遭遇了或這或那的問題,沒有巔峰時期的實力。
經過雙方的商議,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決定聯合成立波斯灣聯盟,用波斯灣聯盟來掌控世界地區的油價。
操作方式也很簡單。油價過高時,兩國旗下的所有石油公司就加大開采,用來平衡和降低油價。
油價過低時,兩國旗下的石油公司就減少開采,用來提升石油的價格。
因為掌握了世界石油的大部分,也不用擔心會有其他國家和自己競爭。
要知道,波斯灣地區的油田都是淺層油田,開發成本是要低很多的。
再加上油田規模比較大,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和兩國聯合起來的波斯灣聯盟抗衡。
組建波斯灣聯盟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商議目前石油價格的走向。
根據雙方的意見,最終決定將石油價格控制在每桶3.35英鎊,也就是6.7澳元左右。
根據各地的運輸成本,石油還會有一定的起伏。預計最終世界平均油價可能在6.8到6.9澳元,也差不多是目前石油的極限了。
畢竟目前無論是澳大拉西亞還是英國,想的都只是通過石油賺取足夠的利潤而已。
真正通過石油達成戰略目的的時間,應該是將來衝突加劇的時候。
等到將來二戰爆發,世界各國才會明白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石油聯盟有多麽重要。
等到石油的價格上漲到一個其他國家根本無福消受的地步,石油對於兩國的敵人來說,也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重要戰略資源。
雖然每桶石油6.7澳元左右的售價看起來也沒多高,但波斯灣油田的開采成本確實很低。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亞控制地區的油田開采情況來看,每噸原油開采成本大約3.7澳元。
要知道,這只是每噸原油的開采成本。一噸原油大約可以裝7.33桶(具體按照原油的密度,也就是稠稀程度來定),每桶原油42加侖,等於158.99升。
平攤到每桶原油,其開采成本只有0.5澳元左右。這也代表著每出售一桶原油,澳大拉西亞就能夠賺到6.2澳元的毛利。
減去石油的運輸花費,運輸中的損耗,以及各地石油價格的不等,最終每桶原油的利潤大約在5.5澳元到5.8澳元左右。
得到這樣的數據,阿瑟也不得不感慨石油貿易帶來的巨大利潤。
目前的世界石油市場,可以用寡頭壟斷來形容。1929年世界石油的總產量,達到了恐怖的1.2億噸。
在美國沒有滅亡之前,美國的石油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美國被分裂成多個國家之後,石油產量世界第一的寶座就到了英國人的手中。
根據英國人所掌握的殖民地和油田數據來看,1929年,英國石油產量高達4921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41%。
第二名是澳大拉西亞,石油總產量高達1798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4.98%。
第三名是孤星共和國,石油總產量高達1547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2.9%。
第四名是俄國,石油總產量高達1149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5%。
第五名是南海岸聯邦共和國,石油總產量高達1085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
第六名是委內瑞拉,石油總產量高達653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4%。
第七名是墨西哥,石油總產量322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7%。
第八名是羅馬尼亞,石油總產量195萬噸,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6%。
除此之外,加拿大、秘魯、阿根廷也有一定規模的石油工業,但佔比都不是很高,石油產量都沒有突破百萬噸。
從這份石油產量排行中,各國的石油產量看上去好像遍地開花。
但了解世界局勢的都會清楚,某些國家的石油產量看起來高,但背後已經被列強控制。
生產出來的石油都會低價賣給列強,對本國和本國人民並沒有產生任何利益。
甚至在石油的生產中,本國的民眾都會被強製的變成石油工人,變相的被列強剝削。
排行榜中雖然沒有法國人的身影,但孤星共和國和南海岸聯邦共和國的石油卻被法國人和英國聯合管控。
再加上許多地區的石油都有著法國資本的身影,這也是法國人達成法國不在榜中,但處處都有法國資本的成就的原因。
當然,法國注定還是無法和英國相比的。英國廣泛的殖民地擁有眾多的石油產區,特別是目前已經發現大量油田的波斯灣。
如果說20世紀的前30年,世界主要產油區在美國的話,那麽接下來的時間,世界主要產油區就會慢慢轉移到波斯灣沿岸。
更重要的是,波斯灣沿岸的石油開發起來更加簡單,成本也會更低。
美國的石油產量看起來龐大,但成本是石油售價的一半左右,已經極大程度的壓低了石油的利潤。
既然已經和英國人達成了合作,那麽阿瑟自然也不會在波斯灣地區藏拙了。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擔心英國人對波斯灣有想法,澳大拉西亞早就在波斯灣大量開采石油了。
憑借波斯灣龐大的石油儲量,澳大拉西亞可以輕易的躋身石油出口大國,甚至壟斷石油一半的市場。
這可比美國之前的石油出口大國要劃算的多。美國人最終的石油出口利益連一半都達不到,澳大拉西亞的石油出口利益能夠達到70%以上。
阿瑟下一步的計劃,就是在石油產量方面盡量追趕上英國。英國人接手美國一部分油田之後,石油工業規模和產量已經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接近一半。
這樣的規模是十分誇張的,也是必須要防備和解決的。每年的石油貿易會給英國人帶來大量的利潤,英國人拿到這些錢會將自己武裝的更加強大。
這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對歐洲的局勢來說同樣如此。
阿瑟能夠做的,就是在不和英國人翻臉的情況下盡量搶佔石油的市場。
這不僅關乎到目前所能獲得的利益,同樣也關乎到將來二戰爆發之後,澳大拉西亞在石油方面能夠取得的成果。
波斯灣聯盟成立之後,阿瑟也將澳大拉西亞的石油公司進行了拆分和整合。
首先是最龐大的波斯灣石油公司,這是王室和政府合營共管的企業,也是這次整合的主要目標。
目前的石油市場是寡頭壟斷的,澳大拉西亞想要在石油方面佔據足夠的市場,就必須得培養出一個石油方面的巨頭。
波斯灣石油公司是最合適的選擇。這不僅是王室和政府的合營企業,還在波斯灣地區扎根許久,旗下擁有波斯灣地區大量的油田。
澳大拉西亞每年的石油產量中,波斯灣石油公司開采的份額就佔據了超過一半,足以見得波斯灣石油公司的市場佔比。
在和政府進行商議之後,阿瑟將幾家王室旗下控制的石油公司全部並入波斯灣石油公司,並且和政府一起提高了投資比例。
經過拆分和整合之後的石油行業,目前的石油公司數量是要少很多的。
首先是波斯灣石油公司,旗下分別擁有澳大拉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皇家石油公司兩家子公司,徹底成為澳大拉西亞石油行業的超級巨無霸。
在持股比例方面,也是進行了一定的更改的。
首先是作為母公司的波斯灣石油公司。澳大拉西亞政府再次投資3000萬澳元,再加上多個油田的開采權,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51%。
王室財團再次入股2500萬澳元, 加上一部分石油開采技術,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45.8%。
貴族聯合財團投資500萬澳元,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2%。
王室救濟委員會投資300萬澳元,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1.2%。
波斯灣石油公司旗下的國家石油公司,股權佔比分別為:國家政府50%,王室財團10%,波斯灣石油公司40%。
根據這樣的股權比例,國家政府可以佔據國家石油公司股權的70.4%,可以掌握國家石油公司的主權。
另一家皇家石油公司也是如此。股權佔比為:王室財團50%,國家政府10%,波斯灣石油公司40%。
最終王室財團在皇家石油公司佔股68.32%,同樣能夠佔據皇家石油公司的主權。
至於附帶的貴族聯合財團和王室救濟委員會,就是單純的給這兩個機構創造一點收入了。
畢竟貴族聯合財團每年需要向所有貴族發放大量的資金,王室救濟委員會每年也要向國家的貧困群體發放大量的補貼,開銷其實都不少。
通過這樣混合的股權,既能讓政府和王室實現雙贏,也能各自管控屬於自己的石油公司,避免王室和政府因為資金的問題產生矛盾。
雖然阿瑟可以保證在自己任期內,內閣政府都是絕對忠心並且聽話的。
但自己也不可能一直待在王位,王位總是要傳承下去的。提早避免一些問題,也能讓將來的君主和政府相處的更加融洽。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