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孫虎說猜對一半,那就說明方向是對的,也就意味著距離真相不遠了。
“現在可以說了嗎?”
孫虎低著頭,說道:“請殿下體諒,時機尚未成熟!”
朱允熥腦子裡還在急速思考,究竟怎麽樣才算是時機成熟?
“如果我要造反呢?”
孫虎大驚:“殿下,慎言!”
“我明白了!”
朱允熥神色蕭肅,說道:“皇爺爺不讓你說,是擔心我得知真相後,去找皇兄拚命,妄自丟了性命,是不是?”
孫虎額頭汗珠滴落,卻咬緊牙關,一言不發。
“孫虎,你聽好了,我朱允熥要造反!”
“殿下……”
朱允熥擺手製止,說道:“我要造皇兄的反,並非臨時起意,而是經過再三權衡利弊後,最終作出的決定。”
孫虎汗如雨下,焦急地問道:“殿下何出此言?”
朱允熥回道:“四叔已經打到淮河,皇兄大勢已去,如果我現在什麽都不做,等到四叔破城之日,就是我的死期!”
“燕王靖難,以清君側為名,無論結果如何,與殿下無關!”
“什麽靖難,什麽清君側,不過是給造反找個冠冕堂皇的名頭罷了,若四叔真的奪了天下,豈會容得下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我先造了皇兄的反,然後再與四叔拚殺,我就不信打不過他!”
孫虎頓時急了,不住咽著唾沫,眼神中盡是慌亂之色。
萬萬沒想到,平日裡看起來懦弱無能的小王爺,不知從何時開始,竟然變得如此可怕!
可是,造反……
你拿什麽造?
“卑職再次懇請殿下收回成命,就算燕王奪了皇位,卑職也會竭盡所能,保護殿下周全!”
“哈哈,哈哈哈……”
朱允熥突然仰天大笑,漆黑的夜,突兀的笑聲讓人不寒而栗。
“保護我的周全,你護的了嗎?退一萬步說,就算四叔不殺我,也會將我軟禁起來,像條狗一樣卑微地活著,若是這樣苟活一世,還不如轟轟烈烈乾一場,死就死了,省的受他們的鳥氣!”
孫虎咬了咬牙,說道:“殿下,您……您手裡無兵無權,拿什麽和陛下抗衡?”
“你說得對,卻不完全對,我手裡已經有了南城兵馬司。”
“殿下只是暫領南城兵馬司,等趙指揮痊愈,陛下定會要求殿下交權。”
朱允熥笑道:“吃到嘴裡的肉,豈有吐出來的道理?”
孫虎眉頭緊皺,又說道:“即便有南城兵馬司,不過區區五百兵馬,在朝廷數十萬大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數十萬大軍並非都在京城,再說了,我也沒說要靠自己單打獨鬥,連四叔都能找到內應,難道我就不能?”
“燕王有兵,殿下沒有。”
“我沒有,但是,有的人有!”
“誰?”
“魏國公!”
自從藍玉案後,開國功勳已經所剩無幾,以徐輝祖為首的公侯二代開始挑大梁。
徐輝祖對朱允炆忠心耿耿,甚至他的原名都不叫徐輝祖,而是徐允恭,因避朱允炆名諱,這才改名徐輝祖。
朱允炆對徐輝祖也是頗為信任,登基後立即加封太子太傅,領京城守備。
若非造反的是燕王,和徐輝祖有姻親,掛帥出征者還輪不到耿炳文和李景隆。
即便如此,朱允炆依然將京營大權交給徐輝祖,只是不讓他帶兵出征。
此外,還有個掌管著右軍都督府的徐增壽,毫不誇張地講,一個徐家掌握著朝廷半數兵馬。
孫虎思來想去,說道:“魏國公府在朝廷勢力極大,憑什麽要跟隨殿下造反?”
“因為他們已經在做了,徐增壽通敵,向城外送情報,算不算造反?”
“這……算!”
“我有他通敵的證據,他會不會聽我的?”
“恐怕還不夠。”
孫虎搖了搖頭,說道:“假如徐增壽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全都是下人所為,陛下至多治其管教不嚴之罪。”
朱允熥晃了晃陳江留下的供詞,說道:“我當然不會拿這份供詞去要挾徐家,你想想看,等陳江送去情報,會發生什麽?”
孫虎想了想,說道:“燕軍若輕信了假情報,定會挫敗。”
“挫敗之後呢?”
“收攏軍馬,重新尋找渡河的時機。”
“四叔突然吃了敗仗,難道不會找徐增壽問一問緣由?”
孫虎這才反應過來,說道:“殿下是準備截取燕王的書信?”
朱允熥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拿到四叔的書信,再加上陳江的供詞,夠不夠魏國公府喝上一壺的?”
“嗯,大致夠了……”
“現在,那個秘密能說了嗎?”
孫虎思索許久,說道:“魏國公徐輝祖對陛下忠心耿耿,若通敵一事全部都是徐增壽所為,徐輝祖怕是寧願將徐增壽一刀砍了, 也不會跟隨殿下造反!”
“那就策反徐增壽,他能幫四叔,不過是為了今後的榮華富貴,如果我能坐了天下,該他拿的,一分都不會少!”
“殿下莫要忘了,燕王妃是徐增壽的親姐姐。”
朱允熥頓時沉默了,是啊,人家除了利益關系,還是實打實的親戚。
“這倒也是……對了,徐增壽是不是還有個小妹?”
“徐妙錦,隻比殿下小兩歲。”
“我給她娶了,徐家跟我就是親戚了。”
“這……不妥吧?”
“有何不妥?大明律法哪條規定,我堂堂吳王,不準納嬪?”
“不是……”
孫虎撓了撓頭,說道:“如果人家不嫁呢?”
“也是啊,若她不願意,我也不好用強……”
朱允熥再次陷入沉思,總不能登門去搶吧?
苦苦思索許久,還是沒有好辦法,不由變得沮喪起來。
有位偉人曾說過,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簡直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同為開國功勳,魏國公一脈混的風生水起,我姥爺開平王,還有我舅老爺涼國公,全都涼了,上哪說理去?”
孫虎聽著朱允熥發牢騷,卻沒有答話。
因為這件事並非偶然,而是先帝朱元璋刻意為之。
無論是常家,還是藍家,都不可能對朱允炆效忠。
朱元璋決定痛下殺手,是為了避免內亂,將隱患扼殺掉。
朱允熥眉頭一挑,突然說道:“不讓找幾個死士,把朱允炆弄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