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出手之快完全符合其一貫的行事風格,而且顯然是早有準備,所以很多老臣如蔣濟、高柔等在司馬懿起事後迅速予以配合,這應該都是事先聯絡好的。剿滅曹爽之前,司馬懿在家中隻與長子司馬師秘密籌劃此事,不讓司馬昭知道,直到動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訴他,結果司馬昭一晚上都沒睡著覺。第二天清晨,司馬師在司馬門外整頓部伍,鎮靜如常,布置嚴密。連司馬懿也不得不佩服道:“此子真行啊!”。一直以來,司馬師秘密豢養的三千死士一下子就集合了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人都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司馬懿在完全控制住了洛陽城後,派出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前往皇帝曹芳的行在,勸說曹爽趁早歸降認罪,再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曹爽說,只是免去曹氏兄弟的官職,其它待遇照舊,並指洛水為誓。司馬懿就像當年擒斬孟達一樣,先要穩住對手,以防狗急跳牆。因為眼下的優勢並不在司馬懿一邊,雖然司馬懿控制住了洛陽城,但司馬家能夠掌握的兵力除了早已備好的三千死士,就是司馬師手裡的中護軍了。但中護軍也因曹爽對禁軍的大幅改製而縮水不少,兩部分兵馬加起來應該不會超過五千人。此時曹爽手中掌握著皇帝曹芳,除了一些隨行護駕的近身侍衛以外,曹爽能夠利用的兵馬便是在洛水地區屯田的幾千屯田士卒。如果曹爽以皇帝的名義號召各地起兵勤王的話,那麽距離洛陽最近的許昌就有兩萬兵馬可用。所以司馬懿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打消曹爽要起兵對抗的念頭,誘使其乖乖就范。曹爽會乖乖就范嗎?司馬懿多少有些賭一把的味道,但卻是看準了才下的賭注。司馬懿早就看出,曹爽雖然近些年變得越來越瘋狂,但卻是屢屢失策後表現出的色厲內荏,虛張聲勢。作為一名世家紈絝子弟,又是曹姓宗室,曹爽兄弟早已沒有了曹家先祖那種開疆拓土、大殺四方的創業精神,他們有的只是與生俱來的錦衣玉食、高官厚祿,所以這樣的紈絝之人都是貪生怕死、貪戀富貴之輩。司馬懿現在用來誘惑曹爽的就是保證不死和富貴照舊,這兩樣兒對於曹爽等人來說比什麽都更重要。
洛陽這邊已經翻天覆地了,那個大將軍加大面瓜的曹爽幹什麽呢?曹爽其實正在謁陵完畢返回洛陽的途中,不想突然接到了司馬懿寫給皇帝的奏表,通常外臣的奏表都要先經曹爽過目。曹爽看完之後猶如五雷轟頂一般,司馬老兒真乾出來了,這老小子不是連喝粥都喝不利索了嗎?還能起兵造反?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再說,一個年界古稀的老頭你要幹什麽?黃土都埋到脖子了,還要擁兵起事,想改天換地嗎?這真是人越老越賊,越老越反革命啊。看著眼前的這份奏疏,一樁樁一件件滿篇都在歷數自己的罪惡,曹爽怎麽能把這樣的奏表拿給皇帝看呢,於是將奏本私自扣了下來。曹爽的心中有些後悔,這兩年疏於對司馬老賊的警惕了。但問題已經擺在這裡,洛陽眼下回不去了,怎麽辦?曹爽一時不知所措,隻得將皇帝一行的車駕先停在了伊水南岸,伊水是洛水的一條支流,然後伐木做起鹿角障礙,又調來了附近的屯田兵用作自衛。曹爽沒想明白,就司馬懿那點人馬是根本不會主動殺過來的,遠離了洛陽城,司馬家的危險會更大。就在曹爽等人不知何去何從時,司農桓范從洛陽城逃到了行在。
桓范和曹爽是同鄉,也是從曹操時代開始服務曹家的老人兒了。曹爽輔政後出於禮遇給了桓范一個司農的位子,司農掌管稼穡農耕之事,也是九卿之一。不過桓范和曹爽的關系並不是太近,也不屬於曹爽那一夥兒的,但桓范素有智囊之稱,且忠於曹魏。司馬懿在洛陽起事後,本打算拉攏桓范,令其接管曹羲的中領軍。桓范的兒子卻認為,皇帝現在和曹爽在一起,反對曹爽不是等於背叛皇上了嗎?桓范一想,自己從來無條件的忠於曹家,危難時刻更應挺身救主,於是準備出平昌門去投奔皇帝及曹爽一行。然而司馬懿早已下令,關閉洛陽所有城門,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巧的是,守護平昌門的將領司蕃是桓范以前的手下,桓范便說:“皇上詔我前去,快開城門。”司蕃就問桓范是否有詔書,桓范怒道:“難道你不是我過去的手下?怎敢如此對我?!”司蕃最終打開了城門放桓范出去。等到桓范策馬揚鞭衝出城門時,一邊跑還一邊衝著司蕃喊道:“太傅謀反,跟我一起走吧。”這時司蕃想追哪裡還來得及,桓范一溜煙兒就跑得沒了蹤影。司馬懿知道此事後對蔣濟說:“智囊跑啦。”蔣濟言道:“桓范確有智謀。但曹爽等人是駑馬戀棧豆,他們不會聽桓范的。”意思是曹爽之流目光短淺,就像劣馬留戀馬棚中的飼料那樣貪戀家室和富貴。
曹爽在伊水河畔剛見到桓范時還挺高興,覺得智囊來了,這下有辦法了。桓范的意思就是讓曹爽帶著皇帝趕緊去許昌,然後傳檄天下征召四方勤王之兵來對付司馬懿,只要有皇帝在就代表正統,司馬懿那點兒人馬根本不堪一擊。桓范的主意簡單明了,也的確可行。可曹爽聽後卻猶疑不決,自己的家人、府邸都在洛陽城,與司馬懿兵戎相見的話,自己在洛陽的一切也就完了。桓范見狀,又轉頭對一旁的曹羲說道:“現在的形勢是明擺著的,真不知你們讀書有何用?!像你們這樣的人家,難道還能回歸貧賤去過普通百姓的日子嗎?!就是普通人受到要挾,尚且有求生的**,何況你們與天子在一起,如號令天下,誰敢不應?!”曹爽兄弟聽後都不說話了。桓范接著又對曹羲說:“你的中領軍有別營在城南,洛陽典農的治所就在城外,應趕緊把這兩處的人馬調來。現在奔許昌不過兩天一夜的路程,許昌有武庫,可以武裝軍隊。唯一擔心的可能是糧食問題,我已經把司農印章帶在身上,可以隨時征調糧食的。”桓范一口氣說了許多,可曹家兄弟依舊默不作聲,顯然心裡並不認可桓范的主張。曹爽的那些玄學團夥們這時應該不在曹爽身邊,也沒人幫他出個主意,曹爽當然更相信那夥人說的,對桓范的話總覺得心裡沒底,桓范畢竟不算是曹爽集團的核心成員,甚至不能算是曹爽一派的人。桓范之所以苦口婆心地勸說曹爽,完全是出於維護皇帝,維護曹家天下的想法。但正如蔣濟猜測的那樣,現在曹爽兄弟是駑馬戀棧豆了。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曹爽等人始終乾坐著沒有任何舉措。從初夜一直坐到了五更天時,曹爽突然拔出佩刀,忽地扔在了地上,說道:“即使投降,你我仍不失做個富家翁吧。”這表明曹爽準備放棄了。桓范聽後哭訴道:“曹子丹(曹真)是何等人物,怎麽會生下你們這幫猶如豬狗一般的蠢貨,不想今日要受你們連累被滅族啊!”桓范如此悲愴,仍然不能打動曹爽等人。等到曹爽打定主意後,終於向皇帝曹芳通報了司馬懿上奏一事,並請曹芳下詔免去自己和兄弟們的一切官職,然後大家一起奉帝還都。整個事件中有些出乎意料的便是皇帝曹芳的態度,當曹芳知曉洛陽城發生的一切並看到了司馬懿的奏表後,一定是認可了司馬懿的處置辦法並照此執行了,於是曹家兄弟的職務一律免除。顯然,皇帝並沒有站在曹爽一邊。可曹爽畢竟姓曹啊,又是宗室,曹芳為什麽要胳膊肘向外拐呢?皇帝已經十六歲了,馬上就要親政,完全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了。想來還是曹爽做得太差,平時驕狂跋扈,逼迫太后移宮,根本沒把太后放在眼裡,對皇帝本人也有不敬之處。風聞曹爽平時敢用皇帝的排場,還收了先帝的女人,似乎已暴露出不臣之心,這一切都令曹芳感到不寒而栗。也正因為曹爽姓曹,所以曹家的江山由曹爽來坐好像也說得過去,反正還是姓曹嘛,然而,這讓曹芳情何以堪?當然,曹芳選擇了司馬懿有一個必需的先決條件,那就是司馬懿在皇帝心中是個大大的忠臣,是可以托付信賴的。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即使曹爽再爛,恐怕皇帝也不會和一個外臣站在一起對付曹姓宗親的。司馬懿是忠臣嗎?這個問題讓後世的人們已經爭論了上千年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人認為司馬懿敢趁著皇帝出行時佔據國都,罷免位置還在自己之上的朝廷首輔,所作所為無異於發動政變,敢搞政變的人能是忠臣嗎?而且從後續的歷史發展來看,天下最終歸了司馬家,可見司馬懿蓄謀已久,是個地地道道的蒼髯老賊。當然也有人覺得司馬懿的行為是迫不得已,從本心來講,司馬懿是忠於曹魏,擁護皇室的。的確,說司馬懿起事也好,政變也罷,但一切只針對的是曹氏兄弟及其手中的權力,絲毫沒有要推翻皇上、改朝換代的意思。應該說,自司馬懿出仕以來,幾十年裡一直為國家兢兢業業,哪裡出現禍患就往哪裡上,最終總能消除隱患,恢復國家秩序。還是在曹操時代,司馬懿便開始為主上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到了曹芳登基,司馬懿已歷經四朝,仍然可以帶兵出征,抵禦外侮,堪稱是曹魏第一救火隊長。直到此次拿下曹爽,司馬懿都沒有背叛曹魏之心,司馬懿做的只是撥亂反正,不能任由曹爽一夥兒胡來,毀了國家的前程。或許司馬懿也有維護世家大族根本利益的私心,甚至曹爽的初衷也是想通過改製讓曹魏繼續變得強大,然而實際的效果卻是給國家造成動蕩和混亂。而人們要看的恰恰是實際效果如何,司馬懿的舉動是有相當民意基礎的。有這樣一種人,本事很大,能力很強,卻懂得行事低調,退避隱忍。這樣的人最好不要去招惹,如果以為這種人好欺負,令其忍無可忍了,那他就會讓你死得很難看的,司馬懿就是這樣的人。
回到洛陽的曹爽等人被限制在了自己的府邸之內,不得外出。司馬懿令洛陽士卒將大將軍府團團圍住,還在府邸四角建起高高的木樓,以觀察曹爽等人在府內的一舉一動。曹爽在府內有任何舉動,都被高樓之上的瞭望者大聲唱報出來,整的曹爽簡直鬱悶到了極點。歷史上將此次事變稱作高平陵之變,不過司馬懿起事的地點並不在高平陵,而是在洛陽城,司馬懿只是利用皇帝和曹爽等人祭拜高平陵的時機動手而已,洛陽城才是此次事變的第一事發現場。沒過多久,有關部門便查出,黃門張當曾私自將宮中才人送予曹爽,才人屬於皇帝的妃嬪,張當敢如此大膽,必定與曹爽有私邸陰謀。 司馬懿立即下令將張當收捕廷尉,嚴加審訊。張當在供詞中交代,曹爽與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等人密謀造反,準備於三月中旬起事。這下曹爽一夥兒人的性質就變了,如果說之前只是因為曹爽等人胡作非為,貪腐亂政,那麽將其軟禁於府邸反躬自省,等候聽堪的處置辦法是可以的,因為曹爽畢竟是宗室勳貴,中國古代都有勳戚減刑的制度。然而一旦曹爽等人謀反的罪名成立,那就不是反省聽堪那麽簡單的了,在任何時候的任何朝代,處理結果只有一個,謀逆當誅。於是,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還有張當均被下獄,最終以大逆不道之罪被夷滅三族。太尉蔣濟提醒司馬懿道:“曹真是國家功勳,功勳不可無後啊。”因為曹氏兄弟如果被滅了三族,等於曹真孫子輩的人也要全部誅殺,三族通常是指父族、母族和子族。但司馬懿沒有同意,一同被誅滅三族的還有智囊桓范。
當初,曹爽一行出洛陽城前往高平陵後,在大將軍府任職的司馬魯芝聽說城中有變,知道是司馬懿舉事後立即率領少量騎兵衝出洛陽去投奔了曹爽。後來曹爽決定投降交出印信時,主簿楊綜曾經勸阻道:“大將軍挾天子握重權,難道這些都不要了,是想被誅殺於東市嗎?”事後有關部門得知了這些情況,便準備逮捕魯芝、楊綜問罪,司馬懿卻說:“他們也是各為其主,寬恕了吧。”後來還任命魯芝為禦史中丞,楊綜為尚書郎。司馬懿殺一批、拉一批的做法,預示著這次事件還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