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 第九十三章・君臣問對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第九十三章・君臣問對

簡繁轉換
作者:我就愛吃水果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35 来源:搜书1

“茂則,讓人去將韓琦叫來。”

不久,一身綠袍的韓琦匆匆而來。

“臣韓琦,參見官家,官家聖躬安。”

“朕安,免禮,賜座。”內侍搬來矮凳,韓琦謝恩後坐下。

“今日頒布的三道新政改革詔書,韓司諫聽完有何感想,與朕說說。”趙禎好整以暇的問道。

韓琦拱手一禮,想了想,開口道:“回官家,臣以為,今日新頒詔書,並未涉及官製核心,因此算不得改革。”

“……”趙禎語塞:“好,那你說說,對這三道不算改革的新政,有何感想?”

韓琦拱手:“臣以為,官製的核心可分為‘權’與‘利’兩個字,今日官家頒布的‘差遣製’,便在‘權’字范疇。”

“臣仔細聽來,差遣製其實就是對我朝建國至今,所有授予過的差遣進行了一次匯總。

“臣以為,官家此舉,是想進一步明確百官權限,告訴百官,其所受差遣到底有多大權力,其能決定哪些事,不能決定哪些事,不能決定的事要找誰做決定。”

趙禎點頭:“不錯,朕命內閣和政事院,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梳理,最終才以詔書的形式頒布。”

“此前,國朝差遣錯綜複雜,各機構雖有類似解釋,但並不完整,今次梳理清楚,此後再授差遣便有法可依。”

韓琦笑道:“因此臣說官家的新政並不屬於改革,只是一次詳實細致的梳理而已。”

趙禎反問:“那朕頒布的‘寄祿格’和‘官銜製’,也不屬於改革嗎?”

韓琦開口道:“臣以為,國朝對官銜的使用早有成例,官家所定‘官銜製’,是將差遣和官銜徹底分開,把官員分成了九類,對每一類官員都設置了明確的官銜稱謂和對應品級,使百官各行其道,各司其職。可稱新政,但仍算不上官製改革。”

“臣以為,官家的新政仍是在原有舊製的基礎上進行的完善,而非重新進行制度建設。”

“今日新政讓臣極為讚同的,還是官家欽定的‘寄祿格’,此製,使百官有成文可依,能極大方便官員計算自己應得的俸祿。”

“臣以為,‘利’字是官製的第二個核心,此前因為差遣時常轉化為頭銜的緣故,官員的俸祿數額一直不明確,官員實際能領取多少俸祿,大多由宰相隨口而定,沒有成文依據。”

“如今官家頒布‘寄祿格’和‘官銜製’,可以將這一問題消弭,是新政,亦是良政。”

趙禎聞言,面帶微笑:“朕以‘寄祿官銜’取代‘本官’,便是想進一步明確官員的俸祿和品級。”

“朕親政至今不過兩月,能把中樞各機構的權力和百官的品級俸祿理順清楚已是不易,哪還能進行更深入的改革,最多就是改幾個名字罷了。”

韓琦拱手道:“臣觀陛下親政以來的種種舉措,雖有革新之舉,但大多政策仍以改良完善現行制度為主。百官持觀望態度,反對者應是寥寥。”

趙禎回憶了一下:“朕確實沒收到多少反對的劄子,倒是有不少官員建言獻策,教朕怎麽改,今日頒行的三道詔書,便有很多官員在其中出力。”

問清楚了韓琦對新政的看法,趙禎又問道:“如今定了體系差遣,韓卿可想好要去哪個體系任職了?”

韓琦身上擔著‘集賢院直學士、戶部司諫、知製誥’三個頭銜。

第一個頭銜屬於‘館閣之職’,本次詔書並沒有撤銷‘館職’,因此這一項可以不動。

第二個頭銜屬於‘本官’,自從趙禎改諫院之官為‘六部司諫’後,此職位便成了‘實職官’,就是既代表品級又代表差遣,其品級為正七品,差遣為監察風聞一部事務,隸屬諫院。

第三個頭銜屬於‘差遣’,因為集賢院和翰林學士院的官署離得很近,所以可以由集賢院直學士擔任‘知製誥’,但翰林院隸屬於內侍省,因此該項差遣便劃歸了內廷。

今日新製頒布後,凡是身兼數個不同體系差遣的官員,都要面臨一個抉擇,去哪個體系?

“臣想入諫院供職。”

趙禎點頭表示理解,畢竟新製規定,‘內官’體系的最高品級為正六品,而‘憲官’體系的最高品級為正三品,天花板完全不在一個品級上,人往高處走,韓琦的選擇很合理。

“憲官體系是個好去處,不久之後,朕會對禦史台和諫院進行一次梳理,你選的不錯。”

韓琦一愣,起身行禮道:“臣謝官家提點。”

趙禎笑著擺了擺手:“你去忙吧。”

……

與韓琦閑聊結束,趙禎開始批複百司所奏的小事劄子。

今日奏劄不多,只花了一個半時辰就全部批完,接下來便是宣見三位皇貴妃候選人。

內侍們搬來一張屏風、一個矮凳,趙禎向侍立一旁的張茂則問道:“第一個覲見的是哪家小娘子?”

“回官家,是高家將門,侍中高瓊的嫡親孫女,單名一個‘蔚’字。”

趙禎點了點頭:“那便開始吧。”話落,門口的小黃門小跑著去了偏殿,將人叫來。

不久,一名身穿淺青色廣袖對襟襴衫裙的女子,在內侍的引領下,從殿外走入殿內。

“官家,高蔚姑娘到了。”小黃門完成引見,返回殿外侍候。

“臣女高蔚,拜見官家。”女子款款行禮,舉止嫻靜。

“免禮,請座。”趙禎朗聲道。

女子再次道謝,而後坐下,雖然隔著屏風,但她整個人仍有些局促。

趙禎白天的時間比較寶貴,因此並沒有選擇客套,而是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高蔚姑娘今年芳齡幾許?”

“回官家,臣女今年十七歲,下個月滿十八歲。”

宋朝天聖年間曾對男女婚嫁年齡進行了規定:凡男子十五,女子十三,許婚嫁。若女子連續三年未曾嫁人,則要罰款600錢。

然而這一條政令並沒有挽回宋朝年年下降的結婚率,究其根本在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共識。

男子為了考取功名,根本無心男女之事,待其考中進士後,少說也有二三十歲。

而為了等待男子考中進士,女子普遍嫁的晚,大多是在十八歲左右出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