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千年墨煙 > 第三十三章:招安之念

千年墨煙 第三十三章:招安之念

簡繁轉換
作者:YZ岩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46 来源:搜书1

王仙芝為人豪俠仗義,懂一些武藝,在當地頗有號召力,大家不約不同地投奔王仙芝,都衝著他討得活命,能為大家出頭。

王仙芝看到民心所向,自己的販鹽生意也無法維持下去,便把這些人聯合起來。

在濮州濮陽發出檄文,斥責腐敗的唐朝官貪賦重,賞罰不平,把老百姓逼上了絕路,如今他要鏟平貧富,為老百姓出頭,自稱均平天補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率眾起義。

這個大昏君唐僖宗難得清醒一次,竟然接納了翰林學士盧攜的建議,開倉放糧,免除賦稅。

然而,地方官員們卻無法奉行皇帝的命令,義倉早已空空如也,而賦稅則是官員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免稅將使他們一貧如洗,因此唐僖宗的詔令就像是拋入了無底的深海。

唐僖宗束手無策,地方官員們袖手旁觀,導致流民愈發湧現,驟然間便有了一場即將爆發的浩劫。

然而,各地州縣的官吏們卻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計策”,借救災之名號召百姓共同剿滅鹽梟,從而據為己有那些年積攢的財富。

在官吏與饑餓百姓的聯手圍剿下,各地鹽幫遭受了慘重損失,家財盡失,但州縣官員們卻並未善罷甘休,繼續緊逼不放。

在河南長垣縣,遭受嚴重打擊的鹽幫首領王仙芝原本打算召集手下商議放棄鹽業,卻在眾怒之中意外地催生了一場反抗盟約。

借鑒於前人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張角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文化素養不高的王仙芝提出了“天補平均”的口號。

這個號召天下平均的檄文一經傳開,立刻掀起千層巨浪,無數流民為了均分唐朝天下紛紛加入了王仙芝的陣營。

而王仙芝也不失時機地賜給自己一個新稱號: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為更深入民間,王仙芝還將其隊伍命名為草民之軍,意在表明他的立場。

王仙芝帶領著手下的草頭軍,經過漫長的大半年艱苦磨練,不僅未曾有失敗的痕跡,反而聲勢日益壯大。

然而,王仙芝內心並不盡是欣喜,內心卻是恐懼與擔憂。

他麾下眾人雖眾,卻多數目不識丁,多數為窮苦百姓,戰鬥或許尚可,一旦至危急時刻,卻無一能擔當大任。

而在山東曹州,一位屢次在科舉考試中碰壁的鹽梟黃巢,時刻留意著王仙芝的動向。

明白“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的道理,黃巢深知王仙芝已度過了最初階段的危機,現在是他自己展現身手的時候。

黃巢自視有文化,他認為“天補平均”口號僅能吸引少數受壓迫之民,難以團結大多數百姓。

因此,他決意借鑒古人智慧,賦予起義神秘色彩。

他暗中撰寫了一首詩曰:“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此詩通過多年的走私渠道傳播,迅速在各村落擴散,進而傳至各地州縣。

“天補平均”口號解決了老百姓的物質需求,而金色蛤蟆爭努眼的形象,為他們的訴求增添了正義的神秘色彩。

思想傳播漸開,黃巢集結民眾,響應王仙芝的叛亂呼聲。

召集數千人隊伍對黃巢等鹽梟並非難事,設立粥棚,掏私財,便有源源不斷的流民加入。

如何將這些決定力量的烏合之眾轉變為強大戰士,只能在不斷的戰鬥中得以實現。

就在黃巢興起之際,王仙芝已從河南轉戰山東,後來有了黃巢軍隊的聯盟,草軍聲勢浩大,橫掃山東。

而朝野上下卻上演精彩戲碼,朝臣聞風喪膽,各路將領節節敗退,唯有唐僖宗悠然自得,整天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樣子。

每日鑽研於球技的他被權臣田令孜所蒙蔽,對王仙芝一事渾然不知。

此時的唐朝,時勢不安,朝中風雲變幻。

王仙芝,自南渡江以來,如狂風驟雨,忽至山東青州。

他的戰略,讓人匪夷所思,不過是頃刻間攻城搶劫,毫無後勤保障,更無長久目標,所到之處,搶奪一空,然後再迅速離去。

這種肆意橫行,毫無拘束的戰鬥方式,激起了駐守青州的老將宋威的怒火。

老將請求唐僖宗調兵五千,欲與王仙芝一戰。

唐僖宗對宋威的勇氣深感敬佩,賜兵三千,雖然王仙芝在戰場上頻頻獲勝,但宋威乃其遭遇的首支正規軍。

終於,在山東沂州,宋威與王仙芝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結果可想而知,王仙芝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緊接著,一騎快馬疾馳而至長安,傳來令朝廷振奮的喜訊:王仙芝覆滅,眾叛親離。

長安城沸騰,夜不成眠,燈火輝煌,慶賀這場難得的勝利。

然而喜悅隻維持了三日,另一騎快馬急報:“王仙芝未死,勢不可擋,叛軍再度興起。”

大唐官吏奮力鎮壓王仙芝之亂,同時瘋狂地招兵買馬。

在這亂世末日,王仙芝最不缺的便是從苦難中崛起的戰士。

雖屢戰屢敗,但只要他尚存,無數被奸邪欺凌的流民,無不湧向他麾下。

經歷沉浮的王仙芝,戰局更為離奇莫測,或直撲關中長安,或遁至湖北,令大唐將領手足無措,來不及築防。

然而,王仙芝的打一城換一地的打法,根本撼不動大唐根基。

此刻,行進無定、戰略迷離兩載有余的王仙芝,心中一直縈繞一個問題:“朝廷何時招安?”

天補平均大將軍起義的真實意圖,竟非反抗舊秩序,而是借反抗之名成為壓迫者。

可笑的是,他之不滿,僅在於未能登上權力之巔。

初期的起義階段,面對那些頑固不化的官員,他義無反顧地斬殺,毫不留情。

然而,在攻佔河南汝州的時候,得知刺史乃是宰相王鐸之弟,王仙芝認為機會來了,可以通過王鐐要挾宰相,從而達到“投誠”的目的。

王鐐或許不善禦兵,卻善於洞察人心。

在王仙芝言談之間,他已料到這位口口聲聲談平等天下的將領,並無稱霸天下的野心。

於是,王鐐巧妙引導,將王仙芝及其部下引至湖北蘄州城下。

蘄州城內守軍為王鐐的好友裴握,借此機會,王鐐著手勸說王仙芝,利用裴握的力量,借助其兄王鐸在朝中的支持,以實現身份轉變的機會。

王鐐的計謀深得王仙芝心意,此時的王仙芝有些急不可耐。

在裴握的協助下,數十名大將隨王仙芝進入蘄州城,接受朝廷的招撫,最終,王仙芝得以晉升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

由農民軍領袖轉變為朝廷官員,王仙芝喜形於色。

然而,那些曾與他並肩作戰的將領卻成了被遺忘的存在。

王仙芝隻字未提,朝廷也未曾封賞,只是輕描淡寫地釋罪就地解散。

對於黃巢等人來說,本想著也能夠得到一份官職的希望,卻在朝廷的冷眼旁觀中化為泡影,怒火便從心頭升起。

特別是黃巢,作為王仙芝的盟友,對其出賣朋友謀求榮華的行為深感不滿。

當眾人目睹王仙芝遭受毒打時,他們置之不理,怒目相視,王仙芝終於意識到:人心早已離他遠去。

王仙芝心懷私利,小氣狹窄,以致一次平息動蕩的機遇被其草率埋沒。

黃巢等人逼迫之下,王仙芝竟毅然拒絕朝廷的招撫,又率眾攻佔蘄州城,肆意劫掠,以此以示歉意於同道兄弟。

然而,黃巢對王仙芝的行為早已失望,率兵兩千自離,洞悉其內心仍渴望朝廷認可。

惟當黃巢離去,宋威顯然成為王仙芝最大的阻礙。

自沂州之戰後,宋威聲譽掃地,各路大唐兵馬無一肯接納,然唐僖宗卻保其官職,視其為平定叛亂之主要將領。

與黃巢分開後,王仙芝屢次向宋威示好,連續七番求和之意傳之於宋威,皆無音信。

宋威對王仙芝恨意濃烈,不僅拒絕和談請求,更切斷其與朝廷的聯絡之道,封閉消息渠道,逼使王仙芝孤軍奮戰。

在王仙芝感歎前途渺茫之時,平叛的次要人物楊光複卻意外聯絡,邀其前往鄧州商討招撫事宜。

王仙芝欣然應允,遣信心腹尚君長前往,然其封鎖消息之能力有限,尚君長未至目的地即為宋威所擒。

楊光復得知尚君長遭囚,心急如焚,招撫之事尚未報備朝廷,如今事情敗露,宋威功高蓋主,無法挽救,唯有任由尚君長為功而死。

尚君長之死徹底推動王仙芝與大唐對立,其憤怒之情轉嫁至江陵城,放任其草軍肆虐,使昔日繁華之都瞬間成為人間煉獄。

在王仙芝的命運曲折中,福禍接連而至。

奪取江陵城後,他得知老將宋威被貶,心情愈發激動。

然而,他從未想過,身後緊追的宋威並非無計可施,反倒是在他的掠奪行為中精心設局。

這位老將深諳養寇自重之道,默默跟隨王仙芝,等待著最佳時機。追逐之中,唯有被搶奪的百姓淪為雙方博弈的犧牲品。

然而,有人始終不願沉默。

宋威的得力副手曾元裕看準了王仙芝撤離江陵的時機,率軍繞過王仙芝,狠狠打擊了他的草軍,斬殺無數。

這一戰,使得宋威失去頭號將領的地位,而唐僖宗調派高駢接替他,唐朝的變局漸次顯現。

然而,王仙芝卻未能察覺危機的迫近,他仍置身事外,視唐軍如無物。

曾元裕卻暗地策劃一張包圍網,將王仙芝困在其中,最終在蘄州黃梅一戰中,將其困獸猶鬥,覆沒於唐軍之手。

王仙芝心懷招安之念,招兵亂軍,卻缺乏駐地策略,四處漫遊,終導致失敗。

他的戰爭只是為了獲取與朝廷談判的籌碼,將手下視為官場的跳板,最終導致部隊潰散,走向覆滅。

王仙芝的頭顱,被懸掛在城門上,見證了他的落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