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 第31章 大漢風雨飄搖的5年(上)

我從秦末開始長生不死 第31章 大漢風雨飄搖的5年(上)

簡繁轉換
作者:靈麓夜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47 来源:搜书1

  當大漢十九年結束,無論朝野,眾人心態皆無比安詳。

  邊關無戰事,郡國皆豐收。

  每個人都自信地覺得在過去二十年中,今年是最好的一年,而在未來二十年中,今年大概會是最差的一年。

  可若是將天下比作大海,那麽平靜許久的水面下,潛藏著潮汐牽引的力量,即將到來的接連不斷的風暴。

  而將天下比作太陽,那麽長久的穩定期過後,太陽風與太陽耀斑接連出現,迎來活動的高峰期。

  大漢二十年初,長沙王吳芮薨,報之長安,定諡號為文,敬直慈惠曰文,即為長沙文王。

  給了吳芮“文”這個上諡,雖然解釋不是最頂尖的“經天緯地曰文”,但也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評價了。

  他這一生的功績放在漢初群臣中並不算耀眼,但不得不讓人讚其運氣之佳,每次生死攸關的時候,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在天下將亂時,吳芮靠著名望起兵反秦,擁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

  在諸侯伐秦時,他選擇投奔楚軍,並與項梁打過一些交道,算是結下善緣。

  等項羽出關時,見識對方的恐怖,吳芮果斷獻城投降,沒有死守抵抗,這讓他親信未有損失,且保住體面。

  再到大漢建立時,因為他在湘楚一帶素有名望,加上有起兵反秦、主動投誠等功績,裂土封王。

  而南越北上時,吳芮沒有因為害怕影響到政績而隱瞞,主動上報,沒有導致出現嚴重後果,可謂是將損失和影響都降到了最低。

  長沙文王,名副其實。

  吳芮薨逝次月,其長子吳臣繼位。

  未滿三月,吳臣薨,報之長安,定諡號為悼,意為“中年早夭曰悼”。

  因此僅在王位上坐了三個月的吳臣,就有了自己的諡號,成為長沙悼王。

  其長子吳回繼位。

  而他的身體也並不很好,不少人覺得兩三年內,長沙王宮又將換一位新主人。

  頻繁地更換君主,必然會給國家帶來動蕩。

  短短一年不到,長沙國內連續兩名國君薨逝,葬禮和登基大典連續輪換進行,外加需要修建王陵,實屬勞民傷財,給當地造成了不小的震蕩。

  而且在這個年代,巫蠱之術盛行於湘楚地界。

  坊市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說的是吳氏被巫女詛咒,導致陰德有損,故而兩代家主接連去世。

  當這樣的流言大行其道,官方竭力彈壓時,吳回薨於大漢二十年末。

  甚至這則消息送到長安的時候,朝堂上下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吳芮陵墓風水有問題,弄得接下來兩位繼承人都在一年內下去陪他了。

  甚至因為“悼”這個諡號已經給了他的父親,吳回便只能被上個更差一點的“哀”,作為諡號,意為“早孤短折曰哀”。

  短時間內,長沙國成了陰謀論者、叛逆勢力、古巫教徒匯聚的火藥桶。

  等到吳回的長子吳右繼位的時候,國內的情況已經較為糟糕,朝堂上分為文王老臣、悼王故舊、哀王親信再加新王心腹等數派勢力,可謂亂成一鍋粥。

  他們雖未在明面上互相攻訐,但暗中會隱隱較勁,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不止說說而已。

  長沙國進行第一輪權力更替的時候,僅有小部分吳芮時期的老臣能繼續保持住原本的地位,至於其他重要或不重要的位置,都會被換成吳臣自己的故舊。

  畢竟他擔任長沙王太子超過二十年,一套較為完整的班底還是有的。

  可問題是吳臣才讓一半的故舊於朝堂任職,便先行薨逝。

  等他的長子吳回繼承了王位,同樣是有自己的親信,自然不會再用他父親的班底。

  於是長沙國朝堂上各種官職又出現了頻繁調動。

  結果同樣的事情又再次發生。

  哪怕吳右有天縱之資,可面對自己祖父、大父、阿父留下的“政治遺產”,腦袋是一個比兩個大。

  比起一窮二白但結構簡單的政權,接手看似繁花似錦實則波譎雲詭的國家,顯然處理起來更加複雜。

  何況吳右能力尋常,讓他來處理這樣的事情,實屬是為難他了。

  而大漢二十一年四月,吳右繼位的次月,趙佗以長沙國在關隘處為難他們的商隊,而且滯留發往南越的貨物為由,征召士卒一萬七千,陳兵兩國邊境。

  這讓本就有內憂的長沙國,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

  當這則消息傳到長安時,不少人都震驚了,覺得大漢六年南征之事,恐怕又得重現。

  畢竟他看似句句責備著長沙王的不作為,實際的關注點並不在吳右的行為,不在那幾支小小的商隊。

  不過在行為上,趙佗還是頗為克制。

  他僅是陳兵邊境,並未有其他過火的跡象,甚至為了避免擦槍走火,南越國的軍隊離長沙國的土地還隔著三五十裡。

  畢竟在這十幾年裡,靠著和大漢不斷進行貿易,南越國發展速度遠超從前,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年一個台階。

  他們國內的那些貴族和高官本身大部分本身就來自中原,或者受到父輩影響,生活習慣本身與大漢差異並不明顯,貿易往來頻繁,同樣是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而且華夏文化傳播速度加快,影響到了那些蠻夷土著,對於鞏固趙佗的統治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南越與大漢交好是百利而無一害。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趙佗一意孤行,選擇與大漢交惡,那必然會引起國內不少高層的反對。

  因此呂雉以及朝堂上的那幾位重臣, uukanshu 都是看出了趙佗的根本用意。

  他並不想挑釁大漢的威嚴,但又想從衰弱的長沙國那兒謀取一些好處,故而有此舉動。

  想明白對方想要什麽,那麽應對起來就不是什麽難事。

  於是一封帛書從長安送出,抵達長沙國和南越國的邊境。

  首先,大漢認可了南越的訴求,讓長沙國在近三年內,降低對他們部分商品關稅,並且增加一條新路線與南越進行貿易。

  其次,南越國妄動刀兵的行為遭受了譴責,即使沒有造成什麽嚴重的後果,但這樣做無異於挑戰大漢。

  帛書上所寫的具體詞句,乃是“東周諸侯相伐之事猶在眼前,無故而征兵,欲重現舊事乎”。

  這頂帽子扣得相當之大。

  不過帛書上很貼心地提出了解決方法。

  大漢二十一年恰好是南越國派出使團前來長安進行朝貢的時間點,因此趙佗需要獻出厚重的禮物,向天子賠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