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26集 絕代戰神

華夏真相集 第26集 絕代戰神

簡繁轉換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51 来源:搜书1

東方朔因見天子欲要問罪自己,遂從容答道:臣謂彼人獵殺上林苑之鹿,其罪有三,絕非虛言,皆是有理有據。使陛下因為一鹿而殺人,其罪一也;使天下皆知陛下重鹿而輕人,其罪二也;匈奴犯邊,需鹿角以撞死匈奴兵,今殺之,其罪三也!

漢武帝聞罷默然,乃命赦免殺鹿者,改以錢物賠償。

眾臣見此,皆謂天下善進諫者,無過於東方朔者。

漢武帝初信儒家學術,及至晚年,又好長生,信奉道家之說。因聽信方士巒大蠱惑,齋戒七天,遣巒大帶領數十名男女,去君山尋找不死之藥。

旬月之後,巒大聲言遇到神仙,獲得長生不死酒而歸。

漢武帝得酒大喜,下令開壇欲飲,東方朔奏道:陛下慢來,臣能識別此酒真假。

武帝信以為實,便令其啟壇檢驗。

東方朔奉令開壇,卻不細觀,拔其壇塞,捧而飲之,一口氣飲個淨光。

漢武帝大怒道:卿此何意?

東方朔奏道:啟奏陛下,此乃真是長生之酒也。

漢武帝怒不可遏,當即便呼衛士:與我拉出殿去,當場擊殺偷酒之賊!

東方朔急奏:冤哉,枉也。臣既飲此酒,陛下豈可殺臣?

漢武帝:如此欺君枉上,如何殺不得?

東方朔:陛下如果殺臣,則臣不得長生,證明此酒為假;若此酒果系不死之藥,則既入臣腹,陛下何能殺臣?

漢武帝聞言,若有所悟,隻得赦免其罪。東方朔知道武帝不悅,於是托病不朝。

其後未久,漢武帝為征南越,詔命挖鑿昆明池以練水軍。工役開挖,見湖底所出者皆是黑灰,不見黃土,不由大驚,因而報入朝廷。

武帝遍問舉朝官員,皆都不知何因,隻得再次召來東方朔,問其究竟。

東方朔奏道:臣愚昧不知,陛下可試問胡人。

漢武帝認為東方朔不知,是為托辭。又難以找到西域胡人詢問,就此作罷。

畫外音:直到一百余年之後,至漢明帝之時,有西域胡人來到洛陽。當時有人記起東方朔所說,便試問胡人,當年昆明池中挖出黑色之物為何。胡人說道:“天地大劫將至,必有劫燒。此物非別,乃是秦末大劫,燃燒余燼也。”世人這才知道,東方朔所言是真。

東方朔滑稽善諫,陪伴武帝一生,始終聖眷不衰,實為異數。及至晚年,東方朔又薦自己兒子入朝,漢武帝賜為郎官,後升謁者。因其能言善辯,便常派其持節出使外國。

及至東方朔老病,忽然上奏:《詩經》有雲:營營青蠅,止於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臣願陛下遠離巧佞,摒退讒言。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武帝覽奏,頗為驚奇,對侍臣說道:東方朔向來滑稽,今觀其語,何多善言?

其後不過數日,東方朔之子上殿報哀,奏說父親病死。

漢武帝這才大悟,流涕道:朕聞經傳所雲,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卿父前日上書,大改平生滑稽之風,此之謂也。

鏡頭閃回,按下東方朔平生,複說漢匈爭戰。

漢武帝元光五年,匈奴騎兵再次侵犯上谷郡,掠殺吏民。

朝廷收到邊報,決定出兵迎擊。漢武帝遂發詔命,派遣太中大夫公孫敖擔任騎將軍,與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率一萬騎兵,兵分四路,出擊匈奴。

公孫敖從代郡出兵,與匈奴交戰,連戰不利,損兵折將,陣亡七千騎兵。

漢武帝聞報大怒,交付廷議,依律判處公孫敖死罪,後許繳納贖金,免罪為民。

衛青初次為將,帶兵首征,卻是冷靜無比,兼又沉著果斷,非同凡響。由是率軍長驅而進,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七百人,取得勝利以歸。

另外兩路軍馬,公孫賀失機敗陣,李廣無功而還。

漢武帝見四路大軍,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凱旋,由是甚為驚奇,並且喜慰,乃破格加封,直接封為關內侯。元朔元年秋,衛青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入,斬首數千。

元朔二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余人。

武帝乃發兩路大軍,派材官將軍李息從代郡出擊,命衛青率大軍進攻河南地。

衛青迂回側擊,西繞匈奴軍後方,迅速攻佔高闕。由此便將匈奴部眾一分為三,切斷駐守河南地匈奴白羊王、樓煩王,以及單於王庭聯系。

完成迂回阻隔任務之後,又率三千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以西,對白羊王、樓煩王完成包圍。漢軍於是一戰獲勝,活捉敵兵數千,奪取牲畜數百萬眾,就此控制河套。

捷報傳至京城,武帝大喜。因謂河套形勢險要,命衛青在此修築朔方城,同時設置朔方、五原兩郡。自內地遷徙十萬人到此定居,修複秦時蒙恬所築邊塞,以及沿河防禦工事。

經此一戰,漢軍全師歸還,不但徹底解除匈奴騎兵對長安威脅,並就此建立反擊匈奴前方基地。衛青因此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衛青部下戰將蘇建、張次公,以校尉從征有功,分別被封平陵侯、岸頭侯。

元朔五年春,漢武帝為擴大前番戰果,詔命兵分兩路,再次出塞。

詔令:第一路,以車騎將軍衛青為主將,率領三萬騎,從高闕出兵;命衛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將軍,代國相李蔡為輕車將軍,公孫敖為護車都尉,隸屬車騎將軍衛青,一同從朔方出兵。

衛青、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公孫敖:喏!臣等遵命。

詔令:第二路,以大行李息為主將,岸頭侯張次公為副,從右北平出兵。

李息、張次公:喏!臣等遵旨。

於是兩路漢軍齊出,分頭並進。

匈奴右賢王首當其衝,但以為漢朝軍隊不能遠來至此,故此不曾設防,並與部下諸將終日飲酒,皆至酣醉。

漢軍乘夜而至,右賢王大驚,連夜逃跑,僅與愛妾及數百精騎急馳突圍,向北而去。

輕騎校尉郭成等追趕數百裡,不及而返。漢軍此戰,俘虜右賢王以下小王十余人,男女一萬五千余人,牲畜千百萬頭,輜重帳房無算。

漢武帝接到戰報,喜不自勝,因派特使齎捧印信,前往軍中傳旨: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六千戶,所有隨征將領,皆都歸於麾下。衛青三子,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均食邑一千三百戶。

繼又降旨,封贈隨從衛青作戰諸將。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皆都封賞有差。

漢元朔六年,郎中令石建去世,於是再次征召飛將軍李廣,接替郎中令一職。

是年二月,漢武帝再下詔令:命以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從定襄出發,再伐匈奴。

眾將得令,六路齊發,北進數百裡,掃蕩大漠,再次擊潰匈怒諸部騎兵牧民。首戰獲勝之後,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後再次出塞,共斬獲匈奴軍一萬余人。

此番張騫隨從大將軍衛青出征,親為向導,立下戰功,由此獲封為博望侯。

衛青外甥霍去病只有十七歲,此戰獨領八百騎出擊,俘虜匈奴單於叔父以及國相,斬單於祖父等二千余人,功冠全軍,乃獲封冠軍侯。

大將軍衛青職務已為武將之首,故此隻賞千金,不再增益封爵。

此戰諸將多有殺敵建功,因而封侯。惟李廣時為後將軍,無甚斬獲,故此全軍無功。

鏡頭閃回,敘述霍去病來歷。

霍去病出生於漢武帝建元元年,母為平陽侯府侍女衛少兒,父為平陽縣小吏霍仲孺,乃是二人私生之子。霍仲儒當差期滿,回到平陽縣,與衛少兒失去聯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父親是誰,直到成為驃騎將軍之後,才與父親相認。

衛少兒又曾與曲逆侯陳平曾孫陳掌私通,繼而嫁之。

衛子夫被立為皇后,霍去病因此便為皇室外戚,得入上流貴族社會。

霍去病在少年時代,就善騎射,故為漢武帝鍾愛,命為近臣侍中。

閃回結束。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十九歲,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率兵征戰河西,出擊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部。因率一萬驃騎出於隴西,轉戰河西五國,與單於諸子交戰。

再越焉支山,六天行軍千余裡,在皋蘭山下重創匈奴,殲敵九千,俘獲匈奴祭天金人。

是年夏,霍去病再次引兵出塞,與公孫敖率領數萬騎兵,分路進軍。

因為公孫敖中途迷路,以至遲遲未達,不能與霍去病如期會和。霍去病以為戰機易失,果斷孤軍深入,殲敵三萬余人。

經此一戰,霍去病俘虜匈奴五王,五個王母,並單於閼氏、王子等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匈奴實力極受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同年秋,匈奴渾邪王率眾降漢,霍去病奉命引軍迎接。降眾聞說漢軍前來,以為是來剿滅自己,忽生變亂。在此緊急關頭,霍去病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諸軍,迅速穩定余部。渾邪王由此得以率其四萬余眾,安全歸漢。

從此以後,漢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區,打通西域道路。

匈奴人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漢武帝於是命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半,使全國百姓徭役負擔得到寬緩。

元狩四年春,漢武帝欲圖乘勝而進,再下詔令: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五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眾;分別兵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奉旨,再展雄風。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人。又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追殺至狼居胥山,再次獲得全勝。

取得完勝之後,霍去病遂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封禮,又於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北海。(成語“封狼居胥”典故,源出於此)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完全蕩滌淨盡。單於逃到漠北,漠南再無王庭。此戰之後,除河西之外,匈奴繼又失去對東北地區控制。

霍去病乃奏請天子,遷徙烏桓部族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使為漢朝北藩,並負責偵察匈奴動靜。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須至長安朝見漢帝;並置護烏桓校尉,監護烏桓諸部,使其不得與匈奴私下交通。

戰後敘功,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功高蓋世,皆命加官為大司馬,並使驃騎將軍官階俸祿,同大將軍相等。從此之後,大將軍衛青權勢減退,驃騎將軍霍去病日益顯貴。

衛青故人門客,多半見風使舵,轉而奉事霍去病。惟有舍人任安,不肯改志趨赴。

鏡頭閃回,按下霍去病,複說飛將軍李廣。

李廣以郎中令職務,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發。

博望侯張騫同時率引一萬騎兵,與李廣分為兩路而進。

約行數百裡,李廣遭遇匈奴左賢王大軍,被其四萬騎兵重重包圍。部下四千漢軍面對十倍之敵,不由大懼。李廣從容不迫,命令兒子李敢為先鋒,快馬衝擊敵陣。

李敢奉其父命,隻帶數十騎飛奔而前,穿透匈奴騎兵包圍。然後雙分兩路,分別抄出敵軍左右兩翼,重又殺回,歸報李廣:匈奴人不過如此。我可以一敵十,易破之也。

漢軍士兵聞言,由此心下大定,信心大起。

李廣下令全軍布成圓陣,面向四外,以拒敵軍。

匈奴猛攻,箭下如雨。戰守終日,漢兵死亡過半,手中箭矢亦將用盡。

李廣見狀,為節省箭矢,遂命士兵:爾等皆需引弓不發,且看本將軍獨自殲敵!

於是自用大黃弩弓,以連珠箭法射敵,接連射殺數名副將。匈奴人大駭,一陣騷動,陣角漸松。此時天色漸黑,漢軍將士皆都面無人色,惟李廣神色如常,愈加精神從容。

漢軍皆為折服,由此陣勢完整,相持一夜不潰。

至次日天明,張騫援軍終至,匈奴軍已是強弩之末,不敢抵敵,隻得解圍而去。

李廣被圍一日一夜,幾乎全軍覆沒,再無力量追擊。戰報傳入京師,朝廷敘過,張騫誤期當斬,出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罪相當,又無封賞。時乖命蹇,以至於此。

鏡頭閃回,數年之前。

李廣曾問卜者王朔:自漢擊匈奴,我每戰必從。諸軍校尉以下,才不及中人,然因功封侯者數十人。我不比別人差,但無功得封。豈我命中不該封侯乎?望先生教之。

王朔問道:將軍回思,曾有自悔之事乎?

李廣答道: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騙降者八百人,以詐計殺之。直到今日,平生至悔者惟此,絕無別事。

王朔歎道:將軍曾記戰神白起,功高蓋世,但因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終得惡死之事乎?能使人受禍者,無比殺降至甚。將軍不能封侯,乃此因耳。不被誅殺,尚為萬幸。

李廣聞言大悟,長歎而已。

因歷任七郡太守,前後四十余年,賞賜皆分給部下,家無余財,一生不置產業。

李廣身高臂長,善射如神,子孫及徒眾皆不能及。又寡言少語,常畫圖為戰,閑時專以射箭作戲。帶兵行軍,若遇斷糧缺水,士兵不得盡喝,自己不飲;士兵不得全食,自己不飯。因對士兵寬厚不苛,部下皆效死力。倘若遇敵,估計不中不射,發矢便要應弦倒地。

因多次被敵圍困,危險萬狀;連射猛獸,也幾次被傷。但皆能脫難,亦謂福報。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為將。李廣渴望封侯之志不減,屢次請求隨行。武帝起初以其年老不應,李廣固執請戰,終獲詔準,得以出任前將軍。

漢軍出塞,自戰得勝。衛青自匈奴降兵口中,得知單於駐地,不由大喜。李廣老當益壯,請求自為先鋒,出擊單於營帳。衛青以為李廣時乖運舛,是為屢敗之將,與軍不利,於是拒絕其請,決定自帶精兵追逐單於,而命李廣與右將軍合並,從東路出擊。

諸將皆知,東路迂回繞遠,而且缺乏水草,不能並隊行進,勢必難以建功。

李廣急於立功封侯,遂請求道:末將職為前將軍,大將軍卻令我從東路出兵,卻是何意?我少年從征,至今才得與匈奴對陣機會,願做前鋒,先與單於決戰,望將軍許之!

衛青聞此,頓起惺惺相惜之感,便欲應允。

中軍見此,輕扯衣角,附耳低聲說道:大將軍臨行之時,天子陛下之囑,豈忘記耶?

衛青猛醒,便記起漢武帝私下警告:李廣年老,休使其正面對敵,恐於軍不利!

念及於此,便即硬起心腸,發下令箭:老將軍速至右將軍中,依令而行,勿違我命。

當時公孫敖因前番出征失期,罷去侯爵,以中將軍隨同衛青出征,也欲建功複爵。衛青便令公孫敖為前軍統領,命李廣速發右軍,予以配合。

李廣大怒,乃轉身回營,領本部軍與趙食其合兵,就此啟程,從東路出發。只因心中不快,走時倉促,便即忘記征聘雇傭向導。於是有時迷路,結果落在衛青之後,不及應援。

衛青依照降卒口供,複命其為向導,果然順利追及匈奴單於,與其交戰,輕易獲勝。單於戰之不利,率部逃跑。衛青只因孤軍深入,終於不能活捉單於,隻好收兵。

漢軍主力還師,南行渡過沙漠,遇到李廣與趙食其東路軍馬,由此合兵一處。

李廣聞說走了單於,更增激憤。勉強謁見大將軍後,便即氣哼哼地,回到自己軍中。

衛青心知自己理虧,乃派長史送給李廣糧酒,算作賠禮道歉。並向李廣、趙食其詢問迷路情況,要給天子上書,報告軍情。

李廣懷怨,任憑長史如何詢問,只是不答。長史回報,衛青怒氣漸增,又派長史再往右營,傳令李廣部將,前去中軍大帳匯報軍情,受審對質。

李廣聞說部將受到傳訊,怒發如狂,乃截住長史,對其說道:我為東路主將,部伍迷失道路,與校尉何乾?你且回去,某當親至大將軍幕府,前去受審對質!

長史不敢得罪此位傳奇老將,由是隻得空手而回,歸報大將軍衛青。

李廣支走長史,乃對部將說道:某自少年從軍,與匈奴作戰,大小七十余次,屢次遇險,死裡逃生,未獲全功。今幸隨大將軍出征,將欲建功贖罪;大將軍又調我迂回繞遠,偏偏迷路,此豈非天意乎?況我今已六十余歲,豈能再受刀筆吏汙辱耶!

言罷流淚歎息,乃拔刀自刎。軍中將士皆都痛哭,邊境百姓聞之,亦無不落淚。

當時李廣生有三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已過世。僅余幼子李敢,因功被封為關內侯,此次亦率本部軍馬,跟隨大軍征伐。因聞說父親死訊,不由怒發如狂。

李敢對部下諸將說道:我父之死,皆因是衛青循私廢公,任意調離,使其不得建功;待匈奴單於逃遁,又委過我父,致其不堪受辱,憤而自殺也。

部將聞此,亦有同感,但懼大將軍之威,皆都不語。

李敢因此愈加憤怒,遂至中軍大帳,當眾質問父親死因。

衛青自覺有愧,又不能公示天子密囑,隻得拿出大將軍氣派,厲言申斥。

李敢身為侯爵,以為可與衛青並肩,愈發不服,縱躍上前,發拳毆打。衛青不欲與其相並,繞案逃避;李敢繞案追逐,不肯罷休。眾將大驚,急上前拉開,將李敢勸回。

衛青自覺對老將李廣有愧,由是隱瞞李敢犯上之罪,不予追究。霍去病時為驃騎將軍,乃是李敢上司主將,卻不能接受部屬毆打舅父,由是懷恨在心。

畫外音:遍觀漢武帝時領兵諸將,若以李廣才能武功,終生不能封侯,果然也是時乖命舛,實在難以常理論之。也是無獨有偶,在其前面還有一個前輩,名曰馮唐,也是終生不得施展才華,以至鬱鬱而終,老死家中。由此後世便即形成一句俗語,叫作“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將此二人相提並論,可謂千古同歎。

鏡頭閃回,補敘馮唐之事。

馮唐者,本是趙國人氏,至其父輩移居代地,後又遷到安陵。馮唐以孝行著稱於時,被舉薦為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彼時已年過不惑。

時因匈奴騷擾邊郡,文帝時常對眾慨歎:寡人無福,隻恨不得廉頗、李牧為將。

馮唐奏道:陛下即得頗、牧為將,亦不能用之。

文帝大怒:卿此言何意?是恥笑於朕耶!

馮唐答道:臣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執法太嚴,賞輕罰重,又不肯授權於帶兵將軍。臣故知朝中雖有廉頗、李牧,陛下亦不能用也。

文帝不悅:卿為此危言,非是嘩眾取寵,亦是空穴來風。

馮唐拜奏:昔有雲中郡守魏尚,屢拒匈奴入侵,可謂能將。只因有虛報戰功小過,便被陛下削爵為民,可有此事?常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帝若如此,誰肯為將?

文帝聞此,轉怒為喜,遂納馮唐之諫,恢復魏尚原職,並任馮唐為車騎都尉。

景帝即立,委任馮唐為楚相,但因楚王謀叛,旋即便將馮唐免職。

至武帝即位,詔舉賢良。朝臣舉薦馮唐之才,下令征召入朝,方知馮唐時年已經九十余歲,耳聾眼花,已不能為官矣。

閃回結束,複說李廣後事。

畫外音:李廣雖然終生未能封侯,但其後代亦在漢朝世代為將,戰功赫赫,名垂青史。其孫李陵拜為騎都尉,率領丹陽楚軍五千,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精騎出擊匈奴,與右賢王戰於祁連天山下,使李陵率其五千部眾出居延北千裡,欲分匈奴兵力,毋令專走貳師。

李陵至期還師,被匈奴騎兵八萬圍擊。漢軍兵矢既盡,死者過半,亦殺傷匈奴萬余。李陵且戰且退,連鬥八日,至居延百余裡時,匈奴遮狹絕道。

漢軍落入絕境,軍糧食盡,而救兵不到。匈奴派人招降,李陵為保部眾,隻得偽降,以待時機再反。其兵盡沒,亡散歸漢者僅余四百余人。

單於既得李陵歸降,因素聞其家聲,慕其先祖功業,乃以女許配李陵,使其顯貴。

漢武帝聞報李陵降胡,勃然大怒,不問內中實情,便命將李陵母妻及諸子滅族。

太史公司馬遷為其說情,亦遭腐刑。

自此之後,李氏名敗。直至唐朝皇帝李淵之時,複追認李廣、李敢為先祖。

按下李廣家族興衰,複說名相陳平子孫。

陳平輔佐高祖劉邦,六出奇計,有大功於國,且與周勃平滅諸呂之叛,獲封曲逆侯,漢文帝前元二年去世,諡號曰獻。其子陳買襲爵,但隻一年便即去世,諡號曰共。

陳買之子陳悝襲爵,於漢景帝前元三年去世,在位二十一年,諡號曰簡。

陳悝之子陳何,於漢景帝前元四年襲爵,在位二十三年。武帝元光五年,陳何仗勢搶奪人妻,由此被有司官員彈劾,詔命罷爵,封國亦被廢除。

陳何心中不平,乃將曾祖所遺《鬼谷子秘籍》及伏龍令牌尋出,前往淮南,來見淮南王劉安,勸其以此令牌造反。

劉安:此乃何物,便有如許威力?

陳何:若論此牌,來歷非常。當年留侯張良與高祖定下盟約,鑄造此牌為據。無論何人,只要持有此牌,便可號令宗室,爭奪帝位。當年我先祖陳平,便以此牌號令絳侯周勃等人,平滅諸呂之叛,安定劉氏社稷,大王豈不聞乎?

劉安:確有聽聞,但不知其詳,原來如此。

於是大喜,乃自命為第八代鬼谷派掌門,暗中籌備謀反奪位之事。

畫外音:陳何卻不知道,曾祖陳平臨死之前,早將鬼谷秘籍及伏龍令牌傳於禦史大夫晁錯,並命其為第八代鬼谷掌門。此家中所藏秘籍令牌,乃是副本贗品。

鏡頭閃回,敘述劉安來歷。

劉安乃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漢文帝八年,封劉安為阜陵侯,十六年封為淮南王。

便在劉安封王之際,淮南封地有邾縣庶民聞某,居住大別山余脈小山腳下。其家在河畔掘地之時,忽然挖出一塊石碑,上刻秦隸“孔子使子路問津處”八字。

聞某不敢私藏,便將此碑獻給淮南王。劉安得碑大喜,乃下令在此地建立碑亭,立碑於亭內,並在山腳修建孔廟。後人便將此山易名為孔子山,將河流改名問津河,以此紀念。

劉安在此修建孔廟後,以為文脈所在,乃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在此講學、著書立說。時有伏生、申公、歐陽生等著名大儒,經常往來其間,聚徒布道。

吳楚七國舉兵反叛之時,吳王曾派使者,到淮南聯絡,劉安意欲發兵響應。

淮南國相欲止其反,乃自動請命:大王非要發兵,響應吳王,臣願為統軍之將。

淮南王大喜,付其軍權。淮南國相得到兵符將印,反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抗拒吳楚叛軍,就此不聽劉安命令。其後漢景帝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

七國叛亂被平,淮南國未曾參與,因此反而得以保全。劉安見朝廷勢力雄厚,武帝手下名將雲集,知道事不可為,就此養光韜晦,轉好文學,以掩己志。

劉安酷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嬉遊打獵,注意撫慰百姓。因此十數年後,淮南國內大治,流譽天下。劉安又好鑽研道家學說,曾招方士數千,其中有蘇非、李尚、左吳、陳由、雷被、毛周、伍被、晉昌、大山、小山等人,皆為一時才俊。

在淮南王主持之下,又效當年秦相呂不韋所為,匯集門客,編寫成《鴻烈》一書,後稱《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

漢武帝喜好文學,晚年又好道術,因劉安乃為父輩,故對其甚是尊重。因知其博學多才,不敢輕忽,每次書信來往,常召司馬相如等文士看過草稿,修改之後方才發出。

劉安因知天子與自己同好,故此每當入朝面君,必定獻上自己新作,常為漢武帝愛如珍寶,加以秘藏。劉安曾受武帝之命,撰寫《離騷傳》,早上受詔,日食時撰就獻上。

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皆是武帝愛聽頌辭。

每次至京宴見,與皇帝談說政治及方技賦頌,直到黃昏才罷,叔侄君臣甚是相得。

建元二年,劉安再次入京朝見。武帝聞報大喜,命太尉田蚡代己出京,前往灞上遠迎。田蚡與淮南王原有交情,遂趁相見之機,勸其造反。

田蚡:今皇帝無嗣,未立太子。大王乃是高皇帝嫡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倘使宮車晏駕,皇上過世,其嗣承大位者,非殿下而誰!

劉安聞言大喜,厚贈田蚡金銀財物,囑其謹慎保密,休要輕易泄露。

於是進京見駕,與皇帝侄兒談儒論道,盡歡而散。淮南王回至封國之後,便依田蚡建議,暗中結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反,隻待時機到至。

建元六年,漢武帝計劃發兵討伐南越。劉安上書,諫說用兵有害無益,不如遣使招降,得到武帝稱讚。劉安此諫,其實是因自己將欲謀反,欲引南越國為盟。

此年天象有異,彗星出現。劉安以為怪異,便問門客主何吉凶。

門客中有人言道:先前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起兵之時,彗星亦曾出現。當時星尾雖僅長數尺,仍然戰亂經年,死者百萬,血流千裡。今彗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必當大興。

劉安信以為實,暗道:今上未立太子,天下有變,必主諸侯王爭奪皇位也。

便加緊謀反步伐,整治攻戰器械,積聚黃金錢財。又出重金,賄贈各地郡守、諸侯王,延攬天下說客謀士,預備起兵。

舉國辯士聞此,於是齊集淮南,皆為劉安出謀劃策,胡亂編造荒誕邪說,阿諛逢迎,編造讖語,說其當即大位。劉安大喜,皆都賞以重金,謀反之心更甚。

劉安有女名叫劉陵,當時居住京師長安,淮南王府。因奉父命,遍交朝中權貴及天子近臣,刺探朝中內情,以為耳目內應。

元朔三年,漢武帝賞賜劉安幾案手杖,以其年老,恩準不必入京朝見。

劉安與王后所生世子劉遷,娶王太后外孫修成君之女為妃。淮南王恐怕太子妃知道自己謀反計劃,就與世子策劃,命其佯作移情別戀,逼使修成君女自回娘家。

劉遷逼走妻子,由此遍求名師,學習擊劍。兩年之後,自謂劍術高超,無人可比。聞說國中有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即不服,召其前來府中較量。

雷被奉召入府,聞說世子是欲比劍,一再謙讓,自承劍術有名無實,絕非世子對手。

劉遷欲加狂妄,當眾步步進逼,非要比個勝負高下,否則不肯罷休。

雷被迫不得已,隻得拔劍還手,劍尖誤中劉遷,致其輕傷。

劉遷由此發怒,當場發作不得,便在父親劉安面前屢進雷被諂言。雷被恐被世子迫害,自請替淮南國引兵勤王,前往北邊奮擊匈奴,實際是想借此離開淮南避禍。

劉安豈肯放他帶兵離去?於是聽信世子諂言,便將雷被罷官。

雷被不忿,私自跑到長安,向漢武帝上書表白己冤,並訴淮南王父子諸般反狀。

漢武帝覽奏大怒,乃將奏章交給廷尉,詔命河南郡守查究其事。河南郡奉旨,將欲逮捕劉遷,劉安與王后荼驚慌,欲發兵對抗,十余日猶豫未決。

便在此時,漢武帝詔命下達,令在淮南就地審訊劉遷,其實打算網開一面。

淮南相卻不理解天子之意,又怒壽春縣丞順從劉安之意,不及時逮送劉遷至河南郡,遂上疏朝廷,劾其犯有大不敬之罪。劉安親為壽春縣丞說情,淮南相不聽。

劉安大怒,於是先下手為強,派手下心腹官吏上書,控告淮南相,說其誣陷封國臣屬,離間宗室與天子親情,罪不容誅。漢武帝覽奏,複將此事交給廷尉查究。

滿朝公卿聞此,大都上書天子,要求必將劉安父子逮捕查辦。

劉陵探知此事,急派家仆馳赴淮南,密告其父。劉安擔心事情暴露,打算發兵對抗。

世子劉遷獻策:造反大事,豈可操之過急!若依兒臣之計,莫若靜待其變,後發製人。朝廷使臣來捕,父王可使門下武功高手,身著衛士衣甲,持戟站立庭院之中護衛。倘至不測,便即刺殺來使。兒臣同時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

淮南王知道世子府中養有不少死士,信以為然,於是從之。

漢武帝因與淮南王志趣相投,便不批準公卿大臣奏請,改派中尉殷宏前赴淮南,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劉安聞說朝中使臣前來,即按劉遷計謀,做好準備。

殷寵到達淮南,傳達天子之意,善言詢問雷被之事,請淮南王上書自辯。

劉安見其態度溫和, 隻問罷免雷被因由,便未發作,遂以狡言辯解,並設宴厚待。

殷寵還朝,便為淮南王美言,說因比劍交惡,雷被罷職,因此上書誣陷世子。

負責辦案公卿大臣卻不買帳,上奏反駁殷寵: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是拒不執行天子征兵明詔,豈止比劍交惡?如此逆旨重罪,應判棄市死罪。

漢武帝不許,詔令削奪淮南二縣,以為薄懲。

殷宏由是複入淮南,宣布赦免劉安之罪,改以削奪二縣之地。

然而天使未至,劉安已得女兒劉陵遣使來報,說公卿大臣請叛自己棄市,並不知已獲天子寬赦,改為削地。及聞朝廷使臣已經動身,以為是來逮捕自己,遂大為驚懼。

世子劉遷再次獻策:可依兒臣先前所計,命門客刺殺來使,複觀朝廷動靜。

劉安從之,下令依計施行。

殷宏來至淮南,甫入王府,便覺院內情景有異,殺機四起。於是情急智生,未待宣旨,便即祝賀世子劉遷已獲特赦,淮南王亦隻消藩二縣,並無重罪。

道賀已畢,才請淮南王擺設香案,跪聽天子詔旨。淮南王由是放棄戒備,刺客不發。

天使去後,世子劉遷不喜反怒:我行仁義,卻被削地。恥辱至甚,不反待何!

劉安雖然才高,卻無主意,遂被世子所惑,於是繼續策劃反叛。此後凡有使節從長安前來,聲稱漢武帝無子者,淮南王聞之即喜;若說大漢王朝太平,漢武帝已有子嗣,淮南王便即惱怒,認為胡言亂語,絕不可信。由是淮南王反意,盡人皆知。(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