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68集 3道並起

華夏真相集 第68集 3道並起

簡繁轉換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51 来源:搜书1

順帝覽奏,見其口氣托大,且有輕視馬賢之意,心生惱怒,擲在一邊,置之不理。

正在此時,胡疇奏表至京,報說征西將軍馬賢入敵重圍,為國捐軀。

漢順帝歎道:悔不聽大將軍良言阻諫,使此老將盡毀一世英名,朕之過也。馬賢雖敗,念其平生功高蓋世,詔命賜給家中布三千匹、糧食一千斛,下令漢陽郡守,收屍厚葬。封馬賢之孫馬光為舞陽亭侯,每年食租稅百萬。

太尉:陛下聖明,顧念功臣,百官同感。奏請更派侍禦史出京,前往隴右督察收錄馬賢各營士兵,並對死傷者家人進行慰問救濟。

順帝:依卿所奏,即行辦理,不得有誤。

太尉:喏,臣領旨謝恩。

字幕:永和六年春,鞏唐羌騎兵三千余人攻略隴西郡,焚燒漢家園陵,抄掠關中。

順帝聞報,詔遣中郎將龐浚為帥,召募勇士一千五百人屯於美陽,聲援涼州。

三月,龐浚折本入京報捷:武威太守趙衝奮勇進兵涼州,大破鞏唐羌,斬首四百余級,獲馬牛羊等一萬八千余頭,降二千余人。

順帝聞報甚悅,即命趙衝總督河西四郡之兵,以扼諸羌東進之路。

鞏唐羌千余人東進受阻,由此轉攻北地郡。趙衝與北地太守賈福帶兵迎擊,戰之不利。

是年夏,匈奴中郎將張耽與度遼將軍馬續合兵,進攻句龍王吾斯。於通天山大破烏桓、匈奴聯軍,陣斬烏桓大人阿堅,繳獲大批牲畜財物。

吾斯再次逃走,烏桓余眾悉降於漢。

八月初四,大將軍梁商病重。因自覺去日無多,遂將兒子梁冀喚至榻前,訓戒道: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無以輔益朝廷,死必耗廢帑臧,衣衾飯含玉匣珠貝之屬,何益朽骨。百僚勞擾,紛華道路,氏增塵垢,雖雲禮製,亦有權時。方今邊境不寧,盜賊未息,豈宜重為國損!氣絕之後,載至塚舍,即時殯斂。斂以時服,皆以故衣,無更裁製。殯已開塚,塚開即葬。祭食如存,無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違我言也。

再三叮囑,言罷逝世。

順帝聞訊,親臨致哀。梁冀欲遵父遺囑理喪,朝廷不許,賞賜東園秘器、銀鏤、黃腸、玉匣等什物共二十八件,錢二百萬,布三千匹。

順烈皇后出私錢五百萬、布一萬匹,親自送喪。順帝送至宣陽亭而回,賜諡號為忠。

深秋九月,諸羌九千余騎攻略武威,涼州震動。

漢廷詔命:遣行車騎將軍執金吾張喬為帥,率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內、南陽、汝南三郡之兵,共一萬五千人,屯衛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輔。將安定郡治由臨涇遷至扶風,將北地郡治由富平遷至馮翊,以避諸羌。

其後不久,荊州郡守上表,聲稱百姓連年起事,屢剿不絕,奏請朝廷派兵平叛。

順帝覽表,詔命改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為荊州刺史,率軍前往鎮撫。

字幕:李固,字子堅,漢中郡城固縣人,司徒李郃之子。

鏡頭閃回,李固登場。

李固相貌奇特,頭骨突出如同鼎足,上入發際隱起,腳板上且有龜文。

李固雖然出身權貴豪門,但卻好學,少時便常改變姓名,不遠千裡步行尋師,研習五經十多年之久。更博覽古今書籍,通曉風角、星算、河圖及讖緯之術。

在太學求學之時,李固常偷到公府看望父母,不欲同窗諸生知道己是司徒李郃之子。

四方志士大都羨慕李固風采,而來向其學習,並讚歎道:此又是第二個李公矣。

司隸校尉、益州刺史聞其賢名,都命漢中太守推舉李固為孝廉;司空聞之,也發聘書,征辟其為掾屬。李固自以為學問未就,皆不就職。

陽嘉二年六月初八日,京師洛陽宣德亭地裂,深溝長達八十五丈。

順帝召集三公九卿,命薦舉淳樸直言之士,問以革除弊病對策,並如何為政。李固受衛尉賈建舉薦至京,參見天子,乃在奏對中彈劾順帝乳母以及宦官。

對策一出,滿朝皆驚。順帝非但不怪,反以李固對策為第一名,並納其諫,即命乳母宋娥搬出皇宮,回其私舍。凡被李固點名中常侍,都向皇帝叩頭請罪,朝廷一片肅然。

自此之後,順帝便命李固為議郎。

皇帝乳母宋娥以及被彈宦官,對李固非常痛恨,於是引互串聯密謀,偽造匿名奏書,羅織罪狀,誣諂李固種種不法。

順帝受其匿名奏書蠱惑,下令查辦李固,詔書不經尚書台而直接下達。

大司農黃尚聞知,請求執金吾梁商營救。尚書仆射黃瓊也入宮密奏,請重新辯審此案,以明事實真相。

經過詳細調查,李固冤情大白,因被釋放,調離朝廷,擔任廣漢郡雒縣令。李固行到白水關,解除印綬還給朝廷,自回家鄉漢中,關門杜客。

兩年之後,梁商為大將軍,聘李固為從事中郎。李固見梁商為人謹慎懦弱,不能整飭法紀,於是奮筆疾書,慷慨進言。其書略雲:

《春秋》褒儀父以開義路,貶無駭以閉利門,夫義路閉則利門開,利門開則義路閉也。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周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朝廷初立,頗存清靜,未能數年,稍複墮損。左右黨進者,日有遷拜,守死善道者,滯洇窮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又即位以來,十有余年,聖嗣未立,群下繼望。可令中宮博簡嬪媵,兼采微賤宜子之人,進禦至尊,順助天意。若有皇子,母自乳養,無委保妾醫巫,以致飛燕之禍。明將軍望尊位顯,當以天下為憂,崇尚謙省,垂則萬方。而新營祠堂,費功億計,非以昭明令德,崇示清儉。自數年以來,災怪屢見,比無雨潤,而沉陰鬱泱。宮省之內,容有陰謀。孔子雲:“智者見災,考慮其由;愚者見異,視若無睹。”天道不論親疏,故可敬畏。若能整頓朝廷綱紀,推行正道,選立忠良,則將軍必繼伯成之後,建崇功偉業,成全不朽榮譽。其沉湎於榮華富貴,追求高位之外戚,焉能與將軍同日而語哉?

梁商覽其奏書,不以為意,亦不聽從。至永和元年,太尉王龔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其罪狀。黃門常侍指使門客,向朝廷誣告王龔有罪。順帝信以為實,遂命王龔自辯。

李固聽聞此事,再向梁商上書,請其出面營救王龔。

梁商亦知王龔被誣冤枉,即日進宮,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永和三年,日南郡象林縣蠻族首領區憐叛亂,攻城奪縣,殺官掠富。朝廷詔命侍禦史賈昌為帥,與州郡官府合力討伐。

漢軍不勝,反受區憐圍攻年余,援兵糧草都無法接濟。

順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四府掾屬,詢問對策。眾人大都主張征發荊、揚、兗、豫四州軍隊,前往交趾增援。

李固力排眾議,當場批駁道:若荊、揚無事,征發其兵可也。然今二州盜賊磐結不散,武陵蠻夷未輯,長沙、桂陽數被征發,如複擾動,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兗豫卒被征發,遠赴萬裡,無有還期,詔書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遠涉萬裡,士卒疲勞,比至嶺南,不複堪鬥,其不可四也。軍行三十裡為程,而去日南九千余裡,三百日乃到,計人稟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負甲自致,費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設軍所在,死亡必眾,既不足禦敵,當複更發,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裡,發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裡之艱哉!其不可七也。

群臣聽他侃侃而談,口若懸河,滿堂皆驚。

順帝連連點頭,笑問道:若依卿計,則待奈何?

李固奏道:前中郎將尹就討伐益州叛羌之時,益州便有民諺唱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皆都不附朝廷,反而助賊。其後尹就被征還朝,以兵權交付刺史張喬;張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間便即破殄寇虜。依臣之計,宜更選有勇略仁惠可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趾。今日南兵單勢孤,且無谷可食,守既不足,戰又不能,可將官民遷徙到交趾,平亂之後再命返回。同時可招募收買蠻夷,使其互相攻殺;如有能離間敵人、斬殺蠻夷首領者,許以封侯,賜予食邑。臣舉故並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陛下宜即拜祝良等便道之官,前往平亂,必能奏功。

天子再問四府掾屬:李固意見,卿等以為如何?

眾人:臣等不敏,完全同意李固之策。

順帝喜而從之,當即下詔,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

張喬至任,開示慰誘,交趾叛民並皆降散。

祝良到達九真,單車入於賊營,布設方略,招以威信。叛軍無不拜服,望風而降者數萬人眾,各蠻寨並皆為祝良築起府寺,奉若神明。

由是不費朝廷大軍,五嶺之外複歸平定。

閃回結束,永和六年。朝廷任命李固為荊州刺史,前往平叛。

李固奉旨出京,就職荊州刺史。上任伊始,即刻派出官吏,慰勞訪問境內,赦免寇盜以前罪惡,皆命複為良民。於是收編叛賊頭目夏密黨徒六百多人,並命自相招集,開示威法。

半年時間,所有盜賊全部投降,州內從此太平無事。

平定叛亂之後,李固複又追究民變源由,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穢行。

高賜等人大懼,以重金賄賂大將軍梁冀,希圖免罪;李固聞知,抓得更緊。

梁冀得到重賄,為助高賜等人脫罪,於是上奏:李固為荊州刺史,未達半載,境內盜賊無蹤,諸叛皆平,實為國之棟梁,治世能臣。今太山盜賊屯聚多年,郡兵雖有千人之眾,但因追討不力,不能製伏盜賊。臣請調任李固為太山太守,以平盜亂,誠社稷之幸。

順帝以為善計,立即準奏,詔命李固交卸荊州刺史,調任太山太安。

李固接旨,隻得放下高賜之事,轉任太山。到職之後,隻挑選留任一百多精壯士卒,余者全部罷遣回家種田,然後以恩信招誘盜賊投降。

不到一年,太山郡中賊人俱都逃散,還歸田裡。

由此天下太平,兵戈漸息。順帝派遣杜喬等八人為使,到天下各郡案察民情,以考核郡守政績高下。杜喬到達兗州,因見太山郡路不拾遺,遂表奏李固政績為天下第一。

順帝覽奏大喜,詔命李固升任將作大匠,還京就職。

李固還朝,以為朝廷要職皆被宦官及外戚所據,以至國運不振;於是不斷上書,向朝廷舉薦賢士人才。乃先上疏推薦江夏黃瓊、汝南周舉等人,繼又推薦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皆為當世名儒。

順帝皆都準奏,立即下詔召用楊倫等,又調升黃瓊、周舉,更任命李固為大司農。

周舉原為巡察八使之一,奉旨案察天下。回京之後,因同杜喬共同上疏,劾奏許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官賓客親屬。

順帝覽奏,遂命近臣暗中示意八使,對此不必深究。又指使有司,自此之後凡太尉、司徒、司空三府選任令史,或光祿署試尚書郎,都靠朝中重臣關系特派,不再選試。

李固聞此,便與廷尉吳雄上疏:臣等以為,巡察八使既為朝廷所派,以考天下官吏政事,則切忌有始無終,虎頭蛇尾。其所檢舉者,應趕快誅罰;至若選舉署置,可讓有司去辦。

順帝見其言之成理,隻得準奏,於是詔命罷免八使所檢舉刺史、二千石官員,又減少特派,並責成三公明加考察。詔命下達,朝廷上下大加稱讚。

李固又與光祿勳劉宣上言:近來選舉牧守,多數不稱其職,甚至橫行無道,侵害百姓權益。陛下應停止享樂遊玩,專心庶政,則朝廷勤政,天下幸甚。

順帝采納其議,於是下詔各州:令劾奏太守、縣令以下官吏,對為政乖錯不正、對百姓無益者都免去官職;有奸穢重罪官吏,一律收付詔獄。

由是天下百姓拍手稱快,貪官凜然,奸吏束手。

字幕:永和六年之次,詔命改元漢安元年。

畫外音:是年張道陵隱居蜀中,編成道經四部,分別名為《太清》、《太平》、《太玄》、《正一》,自稱得之於太上老君親授,內容多言煉丹求仙之術,也有談玄理,以及評論古聖賢得失文字。所出道藏四部,此後皆被奉為道教經典。

鏡頭轉換,隴西涼州。

漢安元年四月,護羌校尉趙衝與漢陽太守張貢進兵安定郡,大破燒何種羌,斬首一千五百級,繳獲牛、羊、驢等十八萬頭。

是年冬,再度擊破諸羌,斬首四千余級,又追至阿陽,斬首八百級。於是種羌前後三萬余戶,至涼州歸降漢朝。

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聞報大怒,再次縱兵入塞,並與且渠伯德等人聯手抄略並州。

消息傳至洛陽,順帝下詔:命大將軍及三公等有司各部,各推選武猛堪為將校者一人,殿前試用有效,皆命到邊關帶兵禦敵。

與此同時,順帝再次派出巡察八使,乃是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守光祿大夫郭遵、馮羨、欒巴、張綱、周栩、劉班,共計八人,出京巡行天下州郡,宣揚風化,考察地方官員有罪者上報朝廷。縣令長以下不必上報,可立即收獄治罪。

杜喬等人受命,辭帝出京而行。唯獨光祿大夫張綱行至洛陽都亭,再不前行,卻將車輪埋於亭下,昂然說道:朝中豺狼當路,不即譾除,安問郡縣狐狸!

於是複還府中,連夜寫成折本,次日赴闕,劾奏大將軍梁冀兄弟官居高位,專事貪汙,搜喬無度,無君之心十五事上報。

當時梁冀之妹梁皇后甚是得寵,故此天子雖知張綱所言為是,但卻擱置不問。

大將軍梁冀聞說張綱劾奏自己,因此大怒,隨即上疏:今有廣陵人張嬰,率眾起事於揚、徐之間,已十余年矣。歷任郡守,皆不能治。臣舉能臣張綱,可為廣陵太守。

順帝不知是為借刀殺人之計,尚謂梁冀以德報怨,於是欣然準奏,詔命張綱赴任。

張綱奉旨到職,即帶隨從十余人,親至張嬰營寨,與其相見,曉以利害:前任太守貪暴肆虐,以致閣下聚眾起事,實謂事出有因。今朝廷不願以刑罰相加,故遣某任太守,示以天子恩德。一念之間,閣下便可轉禍為福,定要仔細考慮,休得自誤也。

張嬰聽說,大為感動,次日便率所部萬余人投降。

張綱複又單身入其營壘,與張嬰部下諸將歡宴一番,立誓訂約。

其後不到旬日,張嬰便遣散部眾,各使還鄉,複為良民。張綱投桃報李,檄令各縣官吏為張嬰部眾安排住宅、田地諸事,不可歧視。

由此百姓悅服,徐、揚之間逐漸安定。

字幕:漢安元年十月,太尉桓焉以日食免官。桓焉字叔元,沛郡龍元人,以明經著稱。永初元年為安帝之師,先後為太子少傅、太傅;又歷任光祿大夫、太常等職。順帝拜為太傅,永和五年為太尉,始登三公之位,今以日食策免,遂耿耿於懷,次年病死於家。

鏡頭轉換,隴西涼州。武威太守趙衝出任護羌校尉,對諸羌多示撫慰,借以招懷叛羌。罕種羌率其邑落五千余戶降漢,燒何種羌三千余落就此勢孤,退至安定一帶遊牧而居。

字幕:安定二年五月初五日,會稽郡上虞舜江,迎潮神祭賽大會。

巫祝曹盱極善弦歌樂舞,故被鄉裡所請,在舜江中溯濤起舞,以迎潮神伍子胥。

正在船上載歌載舞之際,忽然狂風突起,巨浪滔天。觀者驚叫聲中,祭舟傾覆,曹盱跌入水中,隨浪沉浮,終至淹沒江底。

狂風過後,眾人順水打撈,不見曹盱屍體。

曹盱之女名叫曹娥,年僅十四歲,駕船沿江號哭尋找,晝夜不絕。尋找旬有七日,鄉人勸之不聽,最終赴水而死。

畫外音:及至漢桓帝元嘉元年,度尚時為上虞縣令,聞說曹盱之事,引以為奇。於是為彰風化,命為孝女曹娥造墓建廟。欲立石碑,先使屬吏魏朗操筆,久而未出。偶一回顧,忽見弟子邯鄲淳在側,遂令其試作碑文。邯鄲淳當時甫至弱冠,從容捉筆,一揮而就:

伊惟孝女,曄曄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陽。待禮未施,嗟傷慈父。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號,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載沉載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趨湍瀨,或逐波濤。千夫失聲,悼痛萬余。觀者填道,雲集路衢。泣淚掩涕,驚動國都。是以哀薑哭,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鏡,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樹而燒。

於戲孝女,德茂此儔。何者大國,防禮自修。豈況庶賤,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過宋,比之有殊。哀此貞厲,千載不渝。嗚呼哀哉!

銘曰:名勒金石,質比乾坤。歲數歷祀,丘墓起墳。光於後土,顯照天人。生賤死貴,義之利門。何悵華落,飄零早分。葩豔窈窕,永世配神。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仿佛,以昭後昆。

眾人見其援筆立就,下筆如神,無不吃驚讚歎,稱為一絕。

名士蔡邕聞訊來觀,至時已是夜暮,觀文不清。乃以手摸碑文而讀,閱後拿出筆墨,大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於碑陰,讚歎而去。

字幕:漢安二年六月,漢廷策立兜樓儲為南匈奴單於。

兜樓儲原為匈奴守義王,久在京師洛陽為質。順帝立為單於,賜以青蓋駕駟、鼓車、安車、駙馬騎、玉具刀劍,又賜彩布二千匹;後命行中郎持節,送兜樓儲回歸南匈奴王庭。

尚書令黃瓊上書,認為以前選舉孝廉,專用儒學、文史二科,對於人材選拔有所遺漏,奏請應加孝悌及能從政二科。

順帝采納,於是孝廉之選共有“儒學、文史、孝悌、能從政”四科。

七月一日,張道陵率弟子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一住便是十三年。

畫外音:直到漢桓帝永壽二年,張道陵在青城山羽化,下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由此成為天師道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其後歷代龍虎山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祖天師張道陵掃墓。

漢安二年末,改明年為建康元年。

建康元年三月,護羌從事馬玄因受諸羌誘惑起事叛漢,逃跑出塞。領護羌校尉衛琚率軍追擊,大破叛羌,斬首八百余級,獲牛、馬、羊等二十余萬頭。

其後不久,護羌校尉兼武威郡太守趙衝引郡兵及降胡萬余人馬,傾巢而出,沿途一路剿殺,追擊叛羌至建威鸇陰河。

部下諸胡請求就此還兵,趙衝怒斥不允,強令渡河追敵。未料軍至半渡,降胡六百余騎忽撥轉馬頭,就此叛逃。趙衝大怒,來不及集合人馬,隻率三百衛隊追之。

逃胡未曾追及,卻遇羌人伏兵三千余人,將趙衝等三百騎團團圍住,刀矢交加。

趙衝未曾防備,臨陣戰死,三百衛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二十余騎衝出重圍,逃回大營。然而羌人經歷數年激戰,前後被趙衝殺傷甚眾,已經由此漸衰。

建康元年八月,揚州、徐州百姓范容、周生不滿官府欺榨,聚眾起義,佔據歷陽。

漢廷聞報,詔派禦史中丞馮緄督率州郡兵馬進討。

朝廷大軍未至,揚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鄧顯貪功冒進,率軍進攻歷陽。由於寡不敵眾兼又輕敵,遂被義軍擊敗。尹耀、鄧顯先後戰死,義軍勢力一時甚盛。

官軍敗訊報入京城,順帝正當病重,聞報大吃一驚,竟然就此駕崩。

皇后梁妠以為楊、徐二州盜賊盛強,恐致天下驚擾致亂,便使中常侍詔宣李固等重臣入宮商議,欲將皇帝駕崩之事先秘而不宣,待所征諸王侯到京,方才發喪。

李固奏道:帝雖幼少,猶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動,豈有臣子**掩匿乎?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趙高隱而不發,卒害扶蘇,以至亡國。近北鄉侯薨逝之時,閻後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秘,遂有孫程手刃之事。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梁後從奏,即暮發喪。乃扶太子劉炳即位於順帝靈前,時年只有二歲,是為漢衝帝。

只因衝帝幼小,不通事務,皇后梁妠便被眾臣尊為皇太后,奏請臨朝聽製。

當年十月,衝帝即位未久,日南郡蠻複又叛漢,起兵攻燒縣邑,又與九真蠻聯結。

交趾刺史夏方勇擔重責,力挽狂瀾,多方撫慰,叛蠻盡皆降服。

消息傳至洛陽,梁太后以夏方平蠻大功,遷為桂陽太守。

十一月,陰陵人徐鳳、馬勉在九江郡(今安徽壽縣,並非江西九江)起義。

徐鳳身穿紅衣,戴黑色綬帶,自稱元上將軍;馬勉身穿黃衣,攜掛玉印,佩戴皮冠,自稱黃帝;又置百官,建年號,駐屯於當塗山中。

義軍攻略郡縣,殺縣令長,又遣黃虎進攻合肥,聲勢頗盛,震動京師。

次年三月,九江都尉滕撫、禦史中丞馮緄等集合全州郡兵,共得數萬人眾,進剿當塗。歷經數戰,義軍大敗,馬勉戰死。

徐鳳拚力突圍,率領余眾轉攻東城,卻被下邳人謝安率領宗族武裝戰敗。

謝安殺死徐鳳,傳首京師,起義遂告失敗。

時有道家術士於吉,以張道陵所傳道教早期經典為藍本,編定《太平青領書》四部一百七十卷,用白絹抄寫,朱書標目,偽托是在曲陽泉水上得自神人傳授。遂命門徒宮崇攜至洛陽,獻於朝廷,欲以此為進步之階。

朝廷三公四府眾卿觀之,見其書多言陰陽五行、神鬼玄術、天地災異,又雜糅道家、陰陽五行家及讖緯家學說,便皆斥為荒誕不經。

梁太后聞聽眾卿之奏,遂命束之高閣,列為禁書,並將宮崇逐出京城。

宮崇狼狽逃回,還報師父。於吉聞說大怒,因自留底本,便命眾徒多加抄錄,使其流行於民間。因以“太平”為號,宣傳公大均平,創辦太平道,與張道陵五鬥米道平分秋色。

此時又有會稽上虞人魏伯陽,性好道術,修真養志,又博學能文,精通讖緯諸書。曾作《周易參同契》三篇,又補遺一篇。所述多用寓言,語義隱晦,可有不同解釋。

眾徒因問:何謂《參同契》?

魏伯陽:你眾人不知,“參”謂雜,“同”謂通,“契”謂全。我之教義,取名《周易參同契》者,是因與《周易》理同義合也。

其書著成,魏伯陽便以此傳授洛陽市令淳於義,逐漸流傳於世。

由此天師派、鬼谷門、太平教等各派道家大興,諸子百家之門漸衰。

鏡頭轉換,按下江湖中事,複說東漢朝廷。

漢衝帝即位,梁太后臨朝稱製,詔命改次年為永憙元年,大赦天下。

未料衝帝劉炳年功體弱,繼位不久便即患病,久治不愈。大將軍梁冀征召漢章帝玄孫、勃海孝王劉鴻之子劉纘到洛陽都亭,準備等漢衝帝去世後,立為皇帝。

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日,漢衝帝病重不治,溘然長逝。太后梁妠與大將軍梁冀定策宮中,派梁冀齎持天子符節,以王青蓋車迎接劉纘,進入南宮。

正月十九日,劉纘承即皇帝大位,是為漢質帝。皇太后梁妠依然臨朝稱製,梁冀依舊拜為大將軍,獨攬軍政大權。

當時內憂外患並生,風雨飄搖,政權難以為繼。內有楊州、徐州大寇侵擾州郡,外有西羌、鮮卑及日南蠻夷並起,攻打城池強搶暴掠。賦稅征斂頻繁,官民財力困乏枯竭。

皇太后梁妠為此日夜勤勞,不敢稍息。於是依靠賢能之士,委任太尉李固等人,選拔重用忠良人才,努力推崇節儉,貪財納賄者多被誅除廢黜。

永憙元年三月,朝廷內部漸安,梁太后方得騰出手來,專心對外。於是下達詔旨:命以滕撫為九江都尉,與中郎將趙序聯手,相助禦史中丞馮緄,征討揚、徐義軍。

滕、趙二將領旨出兵,聯合馮緄東下徐、揚。迭經三戰,於是大敗義軍,誅殺范容、周生,並其部眾千余人,殘部盡皆逃散。

范容、周生起義遂告失敗,因此天下肅然安定,宗廟得安。

大將軍梁冀雖然身無尺寸之功,但卻依仗太后勢力,更欺質帝年幼,於是專擅朝權,濫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更多引用邪說歪理,誘導太后梁妠,使其疑惑甚至失誤。

梁妠雖然勤政,但又過分相信宦官,對其濫加封賞寵幸。因此天下士人大失所望,各懷自保私心,漸漸不以朝廷為重。

鏡頭閃回,敘述梁冀為人。

字幕:梁冀,字伯卓,安定郡烏氏縣人。大將軍梁商之子,初以貴戚為黃門侍郎,拜河南尹。漢順帝永和六年,接替父親梁商為大將軍。

梁冀為人鳶肩豺目,直目看人,毫無神采,說話含糊不清。且毫無學問,只能抄抄寫寫而已。因是皇親國戚,自幼遊手好閑,橫蠻放肆。

梁冀好酒貪杯,擅長射箭、彈棋、格五、六博、蹴球、意錢之類淫樂之藝,還喜帶鷹犬打獵,騎馬鬥雞。

永和元年,梁冀始任河南尹,在任期間殘暴放縱,多為違法亂紀之事。

洛陽令呂放是其父梁商親信,跟梁商多說梁冀短處,梁商因此責備兒子。

梁冀懷恨在心,派人在路上刺殺呂放,又恐父親知道,複將刺殺呂放嫌疑嫁禍給呂放仇家。又向父親請求,讓呂放弟呂禹任洛陽令,以掩己惡。

其後未久,梁冀親去捉拿呂放仇家,將其宗族及一百多賓客全都殺掉,就此滅口。

梁商去世還沒下葬,順帝就任命梁冀為大將軍,任其弟侍中梁不疑為河南尹。

衝帝即位時只有兩歲,太后掌控朝政,詔命梁冀與太傅趙峻、太尉李固總領尚書事務。梁冀辭讓不受,但卻更加奢侈殘暴。

閃回結束。梁冀擁立質帝劉纘,愈加侍功自傲,獨霸朝綱。

質帝時年雖然只有八歲,卻很聰慧,深恨梁冀恃權霸道,上欺幼君,下壓眾卿。乃在群臣朝會之時,盯著梁冀背影,對左右近侍說道:此真乃跋扈將軍也。

未料此話聲音雖然不大,卻被梁冀同黨聽到,就而下殿,將質帝所雲訴於大將軍。梁冀聽聞此語,非常痛恨,就命侍從將毒酒加到面湯之內,呈給質帝吃。

散朝之後,內侍呈進湯餅,質帝就湯泡餅,俱都食盡。不一時藥性發作,質帝非常難受,知道必受大將軍毒害,遂派人急速出宮,傳召太尉李固前來。

李固奉旨進宮,走到榻前,跪在地上,詢問質帝得病來由。

質帝正要明說,忽見人影一閃,梁冀持劍入宮,站立身側。由是不敢道出真情,便含糊說道:朕適才吃過湯餅,便覺腹中堵悶。卿若命人給朕水喝,說不定還能活命。

李固聞此,急命內侍進水。梁冀將手一攔,阻止道:渴水恐必嘔吐,不能喝也。

話未落音,質帝大叫一聲,已經駕崩。

李固伏屍號哭,良久起身,向太后上書彈劾禦醫,奏請究治其失職之罪。梁冀擔心泄露下毒真相,對李固非常忌恨,心中暗起殺機。

質帝既死,梁冀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員及列侯於朝,討論繼承帝位人選。

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及大鴻臚杜喬異口同聲,都建議立清河王劉蒜。

梁冀欲立蠡吾侯劉志為帝,眾人不從。梁冀不能說服眾人,由是朝會不歡而散。

時有中常侍曹騰在側,因清河王劉蒜曾對自己不恭,心懷憎恨,便在當夜到大將軍府,表示支持擁立蠡吾侯劉志,並表示願意召集所有中常侍,說服太后。

梁冀大喜,次日再次召集公卿,意氣洶洶,言辭激動,必欲立劉志為帝。三公以下官吏見此皆懼,紛紛附和道:我等唯大將軍之令是聽。

惟有李固與杜喬不肯屈從,仍舊堅持原意。梁冀大怒,顏色更變。

正在不可開交之際,曹騰自后宮奔至前殿,口稱太后詔旨,準立蠡吾侯為帝。梁冀甚為得意,遂以太后名義先將李固免職,奪其朝議之權,再擁劉志即位。

清河王劉蒜無緣帝位,隻得返回封國千乘。

字幕:漢桓帝劉志,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

本初元年閏六月初七日,梁太后派梁冀持符節,以王青蓋車迎接劉志進入南宮,就登帝位,是為漢桓帝,時年十五歲。

梁太后仍然臨朝聽政,詔改次年為建和元年。

桓帝依照太后明示下詔:曹騰與長樂太仆州輔等七人,因定策有功,都封為亭侯。

建和元年二月,荊、揚二州發生饑荒,百姓多被餓死。漢廷派遣四府椽屬,分頭前至二州巡行,賑濟災民。

六月,罷免太尉胡廣,任大司農杜喬為太尉。八月十八日,立梁冀之女梁氏為皇后。

梁冀身為國丈,由此愈加跋扈,並指使宦官唐衡、左悺向桓帝進諂:陛下前將即位時,杜喬及李固認為陛下不能侍奉漢朝宗廟祭祀,竭力反對。若非大將軍梁冀及中常侍曹騰力主其事, 已立清河王劉蒜矣。

桓帝聞奏,因對杜喬、李固心生怨恨。

九月二十一日,洛陽發生地震,大將軍梁冀上奏,上天降災示警,應坐罪三公。

桓帝立將太尉杜喬免職,命司徒趙戒為太尉,司空袁湯為司徒,前太尉胡廣為司空。

鏡頭轉換,按下朝廷,複說江湖。

時有甘陵人劉文,與南郡人劉鮪皆是太平道門徒。因聞清河王無緣帝位,更借洛陽地震天災製造謠言,傳說清河王當一統天下,欲共同擁立劉蒜為皇帝。

只因行事不密,所謀泄漏,被人密報朝廷。劉文等人便即倉促起事,率領徒眾劫持清河國相謝暠,將其帶到清河王宮司馬門,召集國中眾臣說道:今京師地震,是上天示警,蠡吾侯得位不正,應更立清河王為天子,謝暠為三公。

話音未落,謝嵩已擺脫太平道黨徒挾製,高聲責罵亂臣賊子,蠱惑人心,萬惡不赦。

劉文大怒,拔劍刺殺謝暠,轉身便逃。部下烏合之眾,瞬間四散。

朝廷聞變,派出偵騎追捕,最終殺死劉文、劉鮪。梁冀借機指使有司官員,就此事彈劾清河王劉蒜,奏請朝廷下令,貶其為尉氏侯,流放桂陽。劉蒜不肯受辱,於是自殺而死。

梁冀因又誣蔑李固、杜喬二人,早與劉文、劉鮪溝通,散布妖言,圖謀篡逆。

漢桓帝信以為真,命將李固、杜喬關進牢獄,鞠審供狀。此舉一出,天下士子大嘩。李固門生王調及河內郡人趙承等數十人詣闕上書,為李固訴冤。(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