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10集 顏良文醜

華夏真相集 第10集 顏良文醜

簡繁轉換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51 来源:搜书1

袁紹:先生此言何意?紹實不解。

沮授:在下聽聞將軍年少入朝,即揚名海內,無人不知。當董卓擅行廢立之際,獨能發揚忠義;懷憤單騎出走之時,又使董卓驚恐。渡河北上,則渤海從命;擁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眾。威聲播越河朔,名望重於天下!如今將軍宜興軍東伐,以定青州黃巾,還討則可滅黑山張燕。然後回師,北征遼東公孫瓚,繼之震懾戎狄,降服匈奴。如此,明公即可擁河北青、兗、冀、幽四州之地,因之收攬英雄之才,集合百萬大軍,迎漢帝於西京,複宗廟於洛陽。將軍以此號令天下,誅討未服,則天下誰能禦之?

袁紹聽罷大喜,以手撫沮授之背道:孤之心願,皆被先生說中!

遂加封沮授為奮威將軍,使為從軍之師,監護諸將。又用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許攸、逄紀、荀諶等人為謀士,勢力大增。

公孫瓚聞聽袁紹取了冀州,即派使者來見,要依前約,平分冀州疆土。

袁紹回書道:冀州初平,人心未附,若裂土分之,必致引起民亂,軍士亦隨之嘩變。燕趙之地民風彪悍,又是黃巾亂軍核心之地,亂起而不可複滅。請將軍且回師遼東休養,待某取得青兗二州,將冀州全州之地一並相讓,絕不食言。

如此打發來使回去,一面卻又遣使到幽州,面見刺史劉虞,使其自公孫瓚背後相攻。

劉虞正恨公孫瓚屢次不聽己令,侵害邊北;自己賞賜遊牧民族物品,又多被公孫瓚搶奪而不能製止。見了袁紹來書,打發來使先回,答應即刻發兵,襲擊公孫瓚之後。

從事程緒因見劉虞受了袁紹蠱惑,竭力勸阻道:將軍前次屢拒袁紹,其必記恨在心。而今袁紹雄踞冀州,擁百萬人口,羽翼已成,反令將軍與公孫瓚相殘,乃假途滅虢之計也。

劉虞:此言何謂?

程緒:公孫瓚勝,袁紹必將移兵攻我;若我勝,其將攻公孫瓚,再以乘勝之兵仍將攻我。公孫瓚本是將軍屬下,可以善言撫慰,加以高官,令其南向冀州攻打袁紹,將軍以大軍繼其後,則冀州鼓而可下,豈不是一舉雙得?

劉虞非但不聽,反而大怒:公孫瓚屢犯我將令,乃是漢室反賊;你勸我縱放反賊,而攻漢臣,是何道理?武士安在?將程緒與我推出轅門,立即斬首。

程緒欲待再說,劉虞扭頭不理,只是揮手。武士上前執拿,將程緒推出,砍下首級。

劉虞於是大集本郡兵馬,下令發兵:此戰不要多傷無辜,隻殺公孫瓚一人即可。

時有從事公孫紀,因與公孫瓚同宗,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發兵計劃。

公孫瓚聞報後院起火,自思手下部眾都散布在外,不由大驚,便無有余力問罪袁紹,隻得回兵防備劉虞。但是心中深恨袁紹,兩家自此結怨。

劉虞十萬大軍兵至北平,團團圍住,四面攻打。但因主將有令在先,不許殺傷無辜,由是部下軍士不能盡力攻殺,又為愛惜百姓房屋,不敢放火焚城,一時竟攻打不破。

公孫瓚見狀大喜,遂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趁夜出城順風縱火,乘勢突襲。

劉虞營寨被焚,由此大敗,引殘部向北逃竄,直至居庸縣方才住腳。

公孫瓚乘勝追擊,同時散布於冀州各路軍馬也漸漸雲集,合力攻打居庸城。

劉虞不善帶兵,苦無退敵之策,只會坐在衙中唉聲歎氣,一籌莫展。

公孫瓚奮力督戰,三日後居庸城陷,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率軍返師,回到薊縣。因與部將商議,欲殺劉虞以佔其地。

正在此時,城門守將入報:天子今派使者段訓來到幽州,奉旨召見劉虞。

公孫瓚聞此,遂不敢動手,隻好放了劉虞,與其共同出城,迎接帝使。

段訓進城,北面而立,宣讀獻帝詔書:因劉虞靖邊有功,特敕封增地三千邑,督統北部六州;並升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領冀州牧。

劉虞死裡逃生,又受封高官厚祿,不由松一口氣,隻思次日送走帝使段訓,即回遼東封國,早離幽州是非之地。

公孫瓚見劉虞依舊封為自己頂頭上司,恐其養成勢力回頭報復,遂帶兵連夜到驛館面見段訓,誣陷劉虞與袁紹勾結,圖謀稱帝,脅迫段訓假借獻帝聖旨,斬殺劉虞及其妻子兒女。

刀劍壓頸,不由段訓不從,隻得聽任公孫瓚將劉虞殺了。

公孫瓚即遣部將,把劉虞首級送到京師。

劉虞舊部尾敦聞說主公被殺,由是在路上劫走首級,擇地安葬,立志為劉公報仇。

畫外音:公孫瓚即殺劉虞,一並取了幽州,於是盡奪劉虞之職歸為己有,聲稱總督幽、並、青、冀四州。因劉虞在幽州多年,向來愛民如子,待其死訊傳開,幽州治下及流亡之民盡都痛哭流涕,無不恨怨公孫瓚。由此袁紹殺了韓馥佔據冀州,公孫瓚殺了劉虞獨霸幽州,皆用借刀殺人之計,繼劉岱襲殺喬瑁、孫堅驅逐周昂之後,正式揭開諸侯混戰序幕。

鏡頭轉換,按下公孫瓚,複說孫堅。

周昂自被孫堅打敗,陽城得而複失,隻落得部眾盡散,單槍匹馬來投冀州。見了袁紹,訴說孫堅複為豫州刺史,欲奪荊襄,並下江東。

袁紹聞報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前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孫堅,不得將猛虎孫公台放歸江東。

劉表看了袁紹書信,隨令整頓三軍,攔截孫堅南歸。

字幕: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人,漢室宗親,魯恭王劉余之後。

鏡頭閃回,敘述劉表佔據荊州始末。

劉表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厚偉壯,少時即知名於世,與同郡人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祗、田林交厚,謂之君子黨八顧。早年被大將軍何進辟為掾吏,出任北軍中候,後奉董卓之命代王睿為荊州刺史。

劉表接任荊州之時,正是江南諸侯割據互不統屬之際,兼且宗賊甚盛:袁術統南陽之眾屯於魯陽,吳人蘇代繼孫堅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令,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

劉景升當初奉了董卓之命,就任荊州刺史,懼中途為人截殺,遂匿名獨身赴任。費了千難萬險進至襄陽,單槍匹馬竟入宜城。

因聞城中時有三個豪傑,乃是延中廬縣人蒯氏兄弟,蒯良字子柔、蒯越字異度,以及襄陽人蔡瑁,字德珪。於是親自登門拜訪,共謀大略。

三人亦早聞劉表大名,遂在蒯府置酒相待。酒席宴間,劉表單刀直入,因向三人問計:某奉朝廷聖旨,董太師鈞命,來此就任荊州牧。但見此間宗賊甚盛,黎民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將至!我意圖在此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三位有何妙策教我?

蒯良答道:自古為君憂民之不附者,出於仁之不足;民附而不能興治者,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不從,而問興兵之策?

話音未落,其弟蒯越說道: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得其人。袁術勇而無斷,蘇代、貝羽一勇之夫,皆不足為慮。宗賊首領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有智勇兼備之士,願供使君驅使,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撫用其眾可也。如此一州之人皆知使君為人以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後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也。

劉表歎道:子柔之言可謂雍季之論,異度之計可謂臼犯之謀。

蔡瑁:宗賊雖眾,群龍無首,號令不一。因我三人是為本地大族,其欲舉我等為首,已非止一日。依某之計,可使蒯異度派人持書,誘請宗賊赴宴,就於席間殺之。

劉表大喜,遂請照計行事。

蒯越於是親自修書,邀請宗賊大小首領,來日至府中議事。宗賊諸部首領接書,無不欣悅,皆至蒯府赴宴。大小首領共計五十五人,挨挨擠擠,會於一堂。

於是蒯府大擺酒宴,竭力周旋。酒至半酣,蒯氏兄弟借口更衣,先後離席,打個暗號。廊間埋伏刀手聞令而起,衝進大廳,將宗賊五十五人全部斬殺。

各部宗賊聞說首領已死,人心皆散,先後盡降新任荊州牧劉表。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二人,擁眾據守襄陽不降。劉表乃使蒯越與龐季前往遊說,終於將其勸服。

荊州諸郡縣守尉早就聽說劉表威名,又見有蒯、蔡兩家竭力支持,大都解下印綬棄官逃走,余者亦都獻城納降,不敢與其作對。

至此除南陽郡外,荊州七郡皆歸劉表控制,屯兵治所襄陽,聲威大震。

在襄陽期間,劉表廣交本地名士,先後與七人交結為友,時號“江夏八俊”。那七人乃是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公孝。

劉表與此七人為友,再以蒯良、蒯越、蔡瑁為輔,就此佔據荊襄七郡,成為一方諸侯。

閃回結束。劉表既得袁紹來書,於是調遣諸郡兵馬,預備攔截孫堅南歸。

蒯越諫道:明公與那孫堅向無舊怨,何必聽信袁紹挑唆,樹此強敵?

蔡瑁:蒯異度之言是也。孫堅號稱江東猛虎,屢敗徐榮、呂布、李肅等一乾名將,更斬華雄,威震華夏。我荊州人才雖眾,但諸將中並無一人是其對手。長沙與荊州隻一江之隔,比鄰而居,結為唇齒可矣,何必受人指使,互相殘殺?

劉表聞此,略略回心轉意,便欲聽從兩人之諫。

正在這時,忽攀城守將遣使來報:孫堅因受南陽袁術指使,率軍來攻我荊州。

劉表急問:我與袁術同為朝廷牧守,其使孫堅攻我為何?

來使:據我主將派往南陽細作所述,乃是袁術聞說主公坐居荊襄七郡,因謂主公乃是董太師一黨,不可不除,故派孫堅來伐,計議獲勝之後,平分荊州。那孫堅雖怒袁氏兄弟不顧大義爭奪私利,但自己正欲匡複江東舊業,遂應袁術之請,故從豫州領兵南下。

劉表聞說轉怒,遂向蒯越、蔡瑁說道:如何?此是孫堅前來攻我,非是我欲招惹他也。江夏太守黃祖何在?命你在樊城、鄧縣一帶布防,迎戰孫堅。

黃祖:喏!某也正欲會會這個錢塘小吏,看他是怎生一個江東猛虎。

蒯越、蔡瑁見此,知道攔擋不住,隻得作罷,眼見黃祖辭出,領兵北去。

鏡頭轉換,三日之後。

黃祖去得緊疾,回來也甚快當,一戰之後便即大敗,狼狽逃回襄陽,含羞帶愧,來見劉表:孫堅果然勇猛,末將不是對手,敗回來也。孫堅隨後追來,將至襄陽矣。

劉表: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何必氣餒。今趁孫堅未至,將軍可乘夜出城,前去調集各郡援軍。孫堅不來襄陽便罷,彼若來時,我必使其盡喪這襄江之內,片甲難回。

黃祖領諾,轉身欲走。劉表忽又喚回,附耳密語,暗囑若是孫堅來追,應如此如此對付,必獲大功。黃祖領令出城,突圍而去,僥幸未遇孫堅阻攔,順利搬回江夏救兵。

孫堅聽說黃祖突圍而去,早已做好準備,領兵伏於半路,準備截殺。

黃祖率引援軍到來,想要返回襄陽,正被孫堅迎頭痛擊,人馬潰亂。黃祖隻得逃入峴山,並依照劉表密囑,暗暗布置埋伏已畢。

孫堅為人雖勇,但心性輕率,因恨劉表與己為敵,遂不顧黃蓋、程普等將勸阻,親自領軍連夜追趕。

追進峴山密林之時,天色已經黑透,對面不見五指,頓時失去黃祖人馬的蹤影。

孫堅徘徊林邊,正在狐疑之際,聽得一陣梆聲響亮,箭如飛蟥而至。

可憐!孫堅半生征戰,幾乎從無敗績,獲稱江東猛虎;不料此次輕敵,中了黃祖埋伏。旋踵之間,孫堅身上已中數箭,又一箭正中心窩。

孫堅大叫一聲,摔於馬下,當即身亡。

黃祖令部曲潛伏在樹叢之中,見孫堅已死,於是上前搶了屍首,便引得勝之兵回城。

程普諸將自後趕來,方知主公身死,荊州軍已退回襄陽城中,追之不及。

劉表用計射殺江東猛虎孫堅,於是聲威大震,天下諸侯無人不知。劉表遂乘得勝之師渡江北進,先用計斷了袁術糧道,再來搶奪南陽。

袁術既失孫堅臂助,又斷南方糧道,無可奈何,迫使撤往兗、豫二州,治所也由魯陽遷至壽春,以避劉表兵鋒。

退至壽春不久,門將來報:今有孫堅長子孫策,帶領程普、黃蓋、韓當等諸將,並殘部數千人前來相投。

袁術:速速開城,令他入來見我。

孫策於是引眾入城,直至衙署,拜見袁術,然後伏地大哭。

袁術見其情甚哀,便將好言撫慰一番,與其部將皆都收歸帳下聽用。

江東孫氏舊部,自此歸於袁術,按下不提。

鏡頭轉換,按下荊襄淮南,複說河北諸郡。

公孫瓚既殺劉虞,自領幽州,複又想起前事,心實不甘。於是借口朝廷已封自己為冀州太守,即遣兄弟公孫越來見袁紹,欲討還冀州。

袁紹即依沮授之計,也不反駁,隻以善言對公孫越說道:此等軍國大事,豈能兒戲?你可回去,請汝兄自來,我自有商議。

公孫越不敢爭執,隻得辭歸。不料卻被袁紹部下埋伏半路,詐稱董卓家將,亂箭射死。從人逃回北平來見公孫瓚,哭報公孫越已死。

公孫瓚大怒道:袁紹誘我起兵攻打韓馥,他卻就裡取事;今又詐董卓家兵射死我弟。此冤此仇,若是不報,非為堂堂男子,枉稱白馬將軍!

於是便將兄弟安葬,然後盡起本部兵馬,殺奔冀州而來。

袁紹此時兵強馬壯,聞說公孫瓚來伐,自然不懼,於是親提大軍北來迎戰。兩軍相遇,分別安營扎寨於廣川平野,就而列開陣勢,大戰於界橋南二十裡處。

比較雙方當時兵力,公孫瓚有精兵三萬,以大將嚴綱為先鋒;袁紹將兵萬余,則命大將麴義率領精兵八百在前,又暗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列陣迎敵。

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令騎兵出戰。

麴義卻不迎擊,隻嚴陣以待,更命士兵伏於楯下,奉令行事。片刻之間,公孫瓚馬軍馳到十步之前,勢如狂風。麴義突發號令,千張強弓勁弩一時同發,箭如飛蟥。

幽州騎兵勢如狂風,難以收足猝止;眼見箭雨迎面而至,又無盾牌護身,隻得以身硬抗。饒是身穿重甲,也難免額上頸中被箭,紛紛落馬,由此大敗。

麴義眼見幽州兵馬敗退,大喝一聲,縱出戰壕,提刀上馬,馳入對方戰陣。

嚴綱回馬來迎,未及三合,已被麴義輕舒猿臂擒過,擲在地下,步軍趕至綁了。

麴義生擒嚴綱,遠遠望見公孫瓚旗號,當下並不止步,仗恃勇力,一直追到界橋。公孫瓚大怒,親自挺槍來迎,大戰五十回合,麴義漸漸不敵。

只聽後面喝喊聲起,袁紹陣中一員大將飛馬趕至,讓過麴義,驟馬直撞入來,厲聲大叫:河北文醜在此,公孫瓚還不下馬受降!

話出槍到,聲如巨雷,勢如閃電。公孫瓚被嚇得頭盔墮地,披發縱馬回奔。文醜縱馬追至,看看與公孫瓚馬頭銜住馬尾,急撚手中長槍來刺。

公孫瓚正在慌急無措,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而來,攔住去路。

文醜與公孫瓚同時勒住坐騎,複又同時驚問:來將何人?報上名來。

那少年笑道:某正在草叢中睡覺,聽聞金鼓聲響,這才驚醒。我道是發生甚事,原來是兩軍交戰,倒也好玩。你二人一追一逃,都是何人?

公孫瓚答道:我乃幽州刺史,更兼冀州牧公孫瓚是也。追我者是河北名將文醜,我都不是他對手,小將快快閃躲,不要枉送了性命。

那小將問得明白,哈哈一笑,放過公孫瓚,攔住文醜,挺槍便刺。

文醜大怒,與那小將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公孫瓚按槍駐馬觀戰,心下暗暗稱奇。

正在激戰之時,公孫瓚部下救軍到來。文醜心慌,撥回馬頭而去,那少年不追。

公孫瓚獲救,細看那少年面貌,見其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並不認識。於是謝過救命之恩,並問少年姓名。

少年欠身答道:某乃常山真定人,姓趙名雲,字子龍。

公孫瓚:我聞好友劉備說過,有個黃公山道童趙雲,鬼谷門左慈仙長門下,可是小哥?

趙雲:不是我是誰?將軍既是劉玄德好友,看來我倒未救錯人也。

公孫瓚:未知小哥何來,到此戰場何乾?

趙雲:今奉師命下山,來投扶危報國之人,以圖建功立業。

公孫瓚:未知欲投哪個?

趙雲:因某家鄉常山縣,本在冀州袁紹轄下,遂先往投之。但那袁紹隻喜他帳下顏良、文醜,輕視於某。兼且袁紹雖是名臣之後,世受漢室大恩,卻無忠君救民之心,某故特棄彼而投白馬將軍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公孫瓚大喜,遂命鳴金收兵,與趙雲一同歸寨,整頓甲兵預備再戰。雖得猛將趙雲,但不知心腹,卻也不肯重用,升帳派軍之時,令其另領一軍在後。

次日兩軍會戰,袁紹親率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合擊。

隻一個文醜,公孫瓚便即抵敵不住;今又添猛將顏良,如何當得?於是又敗。虧得後軍趙雲攔住,力保公孫瓚殺透重圍,一口氣逃到薊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

袁紹見公孫瓚逃了,遂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故安。由於久攻不下,軍中糧食將近,崔巨業隻得解了故安之圍,引軍南歸。

公孫瓚探知故安激戰,引軍而出,在巨馬水追上崔巨業,殺其八千余人。複又乘勝追擊,卻在龍湊遭遇袁紹主力,雙方戰成勢均力敵。

幾場亂仗下來,趙雲本是兵家之祖左慈門徒,甚麽不曉得?

因見公孫瓚有勇無謀,便有些猶疑;又見其和袁紹皆是一般人物,隻蓄割據私心,並無扶保漢室之念,因此不由大悔,遂萌去志。思慮再三,卻怕落個輕易去就名聲,隻得按耐。

鏡頭轉換,按下江湖,複說朝廷。

關東諸侯自相混戰,早有探馬報到京都長安。

董卓聞報大喜,再無顧忌,愈加把攬朝政,作威作福,上欺獻帝,下壓君臣。大臣一言不合其意,輕則罷官,重則滿門遭誅,朝堂之上人人凜然自危。

大臣們皆懼董卓如同蛇蠍,倘若次日上朝,頭天夜間定要向家人永別,做好遭誅被殺打算。若能平安散朝歸府,即闔家歡慶,猶如過節。

於此單說司徒王允,只因位列三公,漸以國事為任,便欲背離董卓,除此國賊。但卻苦思無計,又懼呂布勇猛難敵,不免每日散朝歸到府中,不是眉頭緊皺,便是長籲短歎。

夜深月明,王允輾轉難眠,策杖步入後園,立於荼蘼架側觀月,沉吟滅賊扶漢之計。

正在無計可奈,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輕輕歎息,其聲驚魂動魄,不知是何人所發。王允心下驚異,潛步窺之,卻見是義女貂蟬在園中撚香拜月,一邊幽歎不止。

字幕:貂蟬,本名任紅昌,關中臨洮人,出身寒門。

鏡頭閃回,敘述貂蟬來歷。

漢靈帝末年,因受十堂侍之惑,命天下各縣郡選拔秀女入京,以充后宮。

聖旨下達臨洮縣中,縣令命遍查四境,尋其妙齡貌美,且未曾許字人家者上報。數日之後,差役還報:查知縣郊二十裡外任家堡,有名任紅昌者,年方二八,正當其選。

縣令聞報,便令差役:命當地裡正傳令任紅昌之父,送女入衙。

任父聽裡正傳話,知道是朝廷聖旨選秀,知道違逆不得,隻好送女入縣,以備檢選。

縣令陡然見到任紅昌,觀其明眸皓齒,美豔不可方物,不由如獲重寶。即問任紅昌之父:可願送令媛入宮,以救我全縣未婚少女?倘若願意,可獲朝廷恩賜萬錢。

任父家貧,妻子又常年臥病在床,哪裡養得女兒起?且聞入選秀女之家,可獲朝廷恩賜萬錢,便能為老妻治病抓藥,也就隻得忍痛允了。

縣令大喜,即在州郡選秀鱗冊上填寫“臨洮任紅昌”五字,呈遞入京;又令四個年老差役,備一輛五香車兒,將任紅昌打扮齊整,又命夫人隨身使喚丫頭靈兒相伴,送去京師。

衙中差役不解,因問縣令:此許朝廷選秀之事,也屬尋常,太尊何必如此鄭重其事?

縣令歎道:你哪裡知道!依照天子旨意,著關中各縣檢選秀女,以資質為準。若上等姿色者,每縣百人;出類拔萃者,亦需十人;唯有絕色佳人,一人便可過關。任紅昌這般天姿國色,世間絕無其對。隻此一人,便可免我縣中多少好女兒家人離散,可謂功莫大焉。

差衙聽罷,嗟訝不止,又讚歎縣尊大人為民著想,實為難得好官。

縣令由此以為萬事大吉,終於放下心來。

未料三日之後,忽見一人奔回縣衙,正是那四個護送公人中一個,渾身是血,惶急報說:太尊,大事不好!那美人任紅昌,香銷玉殞了也。

縣令心中打一個突,急切問道:到底發生何事?其余三人及那丫頭靈兒,因何不見?

公差:那三個俱都死了,靈兒隨那任紅昌去了,只剩我一個,回來報喪。

縣令知他恐怖過甚,因此語無倫次,於是命令書童倒來一杯香茶,讓公差坐下喝了。然後溫言問道:你且休慌,慢慢講來。

公差喝畢杯中香茶,這才穩住心神,再喘息片刻,然後敘道:我等行經驪山腳下,正是黃昏時分,卻遇十幾個賊徒,頭裹黃巾,攔路截住。我們四個,有兩個人去與他說理,被一刀一個,皆斬落懸崖之下。夫人使女靈兒甚是決絕,抱著秀女小姐跳出車外,也落於萬丈崖下,屍骨難尋。另有一個同伴,腿腳倒是利落,扔下車兒就跑,還沒走出十幾步,便被黃巾賊寇一箭給射殺了。某因膽小,趁亂滾下山坡,逃得性命回來,報與太尊大人!

縣令聽了,一時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是好。思索半晌,隻得寫下奏表,令人送去長安郡府,請郡守遣人去驪山深谷中尋找;一邊再令人打探縣中,可還有其他絕色美女。

鏡頭閃回,驪山深谷。

任紅昌被靈兒從車中抱出,摔下山崖,連驚帶嚇,立即昏死過去。醒來之時已是深夜,只見四周巨樹參天,空中一輪明月,其寒如冰。

又覺身下有異,低頭看時,不由叫一聲苦,又道萬千之幸。

只見陪侍丫頭靈兒替自己做了墊子,已經摔成一團肉醬,血肉模糊,五官不辨。自己雖然得了性命,但也多處折損,身受重傷。

任紅昌欲哭無淚,心想雖然未曾摔死,但身處深谷絕壁,也就隻好等死,無論爺娘兄弟,還是閨中姊妹,今生今世是不能再見的了。

正在胡思亂想,自怨自艾之際,忽聽林中有人說話,乃是一個女子聲音:師妹你瞧,怎地那邊地上,似是坐著一個女子?

又聽另外一個女子說道:呸,師姐敢自是看花眼了。這深谷之中,怎會有人!

又聽先前那個聲音道:分明坐在那裡,怎說沒有?看其穿金戴銀,倒似個大家閨秀。

說話之間,便自林間轉出兩個年輕道姑,立在面前。

任紅昌見有人來,喜從天降,顧不得身上疼痛,扶著樹乾勉強站起:姐姐救我性命!

兩個道姑見她站起身來,且又開口說話,皆都嚇了一跳,同時驚叫出聲。其中一個問道:你是人是妖?怎地會坐在此處?呀,你身子底下,卻又有個死人!

任紅昌聞此,不免嚶嚶而泣,哭道:靈兒姐姐,你為救我而死,好不苦也。

道姑又問:你到底是人是妖,速說實話。我驪山派弟子皆有道術在身,須不怕你。

另一個道姑將手中藥鋤一揮:是啊,你休輕看我這手中寶鋤,乃是掌門驪山老母所傳,專能伏妖降魔,就連八洞真仙,也要退避三舍哩。

任紅昌:兩位仙姑姐姐,小妹不是妖怪,實是臨洮縣中良家女子,落難於此。

鏡頭轉換,驪山半腰,老母宮觀。

道姑將任紅昌救到宮中,來見師尊驪山老母,報說此女遇盜,誤落深谷之事。驪山老母掐指暗算,已知任紅昌來歷,於是暗暗點頭,將其留在觀內,並以道門靈丹醫好傷勢,留在山上數十日,又收為徒弟,授以驪山門道術。

不則一日,任紅昌因天賦異稟,早將老母所授法術修煉精熟。

驪山老母見因緣已到,遂命任紅昌下山,複回縣中,以了秀女鱗選冊上塵世之債。

任紅昌:弟子就願陪伴師父,老死山中,不欲再蹈塵世。

驪山老母:徒兒,不是這般說。你即入選秀女,皇命不可違背,需進宮了此公案,以救你縣中千百良家女子。天數如此,違拗不得;完成使命,師父必定還你一個正果。

任紅昌:既是如此,聽憑師父安排便是。

驪山老母:你此次進宮,需仗師門道法,休使皇帝臨幸,失了清潔之身。

任紅昌:那是自然。

驪山老母:你師叔兵家門掌教左慈祖師,現在黃公山隱居,收有一徒名叫呂布,字奉先,論起來是你師兄。他日有緣,你能尋得此人,可與結為夫妻,共扶漢室。

任紅昌:一旦遇見,他若不信我言,卻當奈何?

驪山老母:不妨事,你二人相見之時,便以此夜明珠為信。

說著拿出一個錦匣,塞到紅昌手中。入手沉重,也不知裡面存有多少珠寶,卻不敢當面打開來看。

任紅昌淚如雨下,對著師父拜了八拜,隻得拜別下山。既身負師門重任,遂不敢違命,又回到縣中自首,隻說被山中獵戶所救,養了這許多天傷勢,才得回來。

那縣令因早將任紅昌之名報上選秀鱗冊,聞聽被黃巾賊所劫,懼獲欺君大罪,正在苦惱之間,忽見任紅昌無恙回來,這一喜非同小可,哪裡還去細問詳情?

便將任紅昌重新打扮一番,又請郡中派了重兵護送,將其送進洛陽宮內。

各郡被選秀女入宮,雖然個個國色天香,但彼時靈帝已經病危,故此皆未入侍宮帷,隻得分到各宮安置,予以執事。

任紅昌便以師父所贈珠寶賄賂總管太監,謀得掌管後妃衣飾女官之職,官名“貂蟬”。自此任紅昌便以官職為名,呼為貂蟬。

其後不久靈帝駕崩,少帝繼位,又遭董卓之亂,貂蟬即隨少帝車駕到了長安。

因董卓命李儒鴆殺少帝,怕天下人得知實情,即命搜殺知情宮女。

貂蟬機靈無比,提前看透風色,遂以師門秘傳之術假死,趁內侍將其拋屍城外之機避難出宮,夤夜投奔司徒王允府中,請求收留。

王允見其能自宮中逃出,甚感奇異,遂不敢輕覷,並認為義女,請人教以歌舞。貂蟬乃仙人門徒,自是一點即通,在王允府中半年不到,以至色藝絕代,琴棋書畫皆佳。

貂蟬既拜王允為義父,便說起未曾進宮之前,師父驪山老母曾與五原呂布指定婚事。只因入宮之後迭遭離亂,未知呂布今在何處,難以相見。

王允雖然明知呂布已投董卓,便在朝中為官,但亦深知董卓多疑,深忌部下將領與朝臣結交,故此暫時將此事拋到腦後,未對貂蟬明言。

閃回結束。王允夜遊花園,看到貂蟬拜月,並發幽幽長歎,故此忽然想起往事,頓時眼前一亮,計上心來。

計議已定,王允遂從荼蘼架後轉出身來,喚道:我兒,因何夤夜對月長歎?

貂蟬吃了一嚇,轉身見是義父,遂施禮答道:兒非歎月,實為焚香。

王允不解:焚香若何?

貂蟬:此香並非凡品,乃我師尊驪山老母所賜信香。每到月望之夜,燃起信香,祝告心事,雖萬裡之外,恩師亦能知曉。今逢望日,兒焚香祝願恩師安康,此其一也;又常聞朝中諸臣往來府中,談論溫侯呂布之事,不知是否我那師兄,惟祈禱上天,祝佑夫妻早日相會,此其二也;兒蒙大人恩養,近見義父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煩心。今晚又見義父行坐不安,對月長歎,因此思報義父大恩於萬一,祈禱上天,此其三也。不想為義父大人窺見,則不敢不以實具報。兒並無私情,隻願能替義父分憂。

王允喜道:為父記起來了,嘗聞你說起驪山老母,及師兄呂布之事。我曾讀集仙傳,知那驪山老母乃上古之神,養成不死之體,每五百年乘香車去往昆侖山,拜謁西王母,並曾與女媧娘娘相會。本來以為閑人妄言,不想竟果有此事。

貂蟬抿嘴一笑,輕啟朱唇道:此皆民間訛傳,世上哪有不死之人!驪山老母原系上古之神,這倒不假,傳說與伏羲、女媧皆是華胥氏所生,是為三兄妹中最年幼者。無獨有偶,東周戰國之時又有個三兄妹,長兄王翊開創鬼谷門,收蘇秦、張儀、龐涓、孫臏為徒;次兄王敖開創兵家門,收白起、蒙恬、項羽為徒;小妹王華創驪山門,收鍾無鹽、李筌為徒。因王華於三兄妹中最幼,又最好勝,且居驪山,遂自稱驪山老母,其後歷代掌門皆是如此稱呼,非專指其一人。如今救了女兒性命的這個老母,是驪山門第二十三代掌門, 與鬼谷門史子眇道長和兵家門左慈道長都是師兄妹相稱,神通廣大,其深莫測。

王允:原來如此。我兒既拜老母為師,可學到什麽驚人藝業?

貂蟬:孩兒跟了師父幾天,沒有學到什麽驚人治世藝業,師父也隻傳了女兒一些駐顏小術。兒本欲從師父在山終老,但師父說我並非修道之人,卻身負興扶漢室大任,故令女兒進京,實是為了尋找師兄呂布,以及義父,共除國賊。

說到此處,不由頓住,欲言又止。

畫外音:原來任紅昌在山上所學藝業,並非駐顏之術,其實乃是狐媚之術,專能迷惑男子,而又能保貞操不失。實在難與凡人言傳,且恐泄漏天機。

鏡頭閃回,任紅昌臨下山時。

驪山老母送至宮門之外,悄聲囑道:為師所贈錦匣,你可曾收好?

任紅昌:已經收好。

老母:匣中除卻珍寶明珠,更有為師親手泡製假死之藥。你進入皇宮之後,可將此藥交給鬼谷掌門弟子胡車兒,囑其當急難之時,可以搭救少帝劉辯。

任紅昌:弟子遵命。然我既入深宮,如何得見胡車兒師兄?

老母:因緣際會,到時便知。

貂蟬既奉老母之命進宮,不久少帝劉辯即位,果然便即結識胡車兒及臧霸二人。遂依師父之命,將假死藥尋機交付胡車兒,助少帝及唐妃以假死之計騙過李儒;自己遂趁董卓退守澠池,不在京城之機逃出皇宮,連夜投到司徒王允府上。

王允初見貂蟬,便被其以媚術所惑,認為義女,自己卻絲毫不覺。(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