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62集 3路伐吳

華夏真相集 第62集 3路伐吳

簡繁轉換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51 来源:搜书1

詔令:成公英以平定河西大功,歿於王事。敕命厚葬,賜關內侯,以子襲爵。

黃初三年秋七月,征東大將軍曹休奉魏主詔旨,預備兵伐江東,駐軍洞浦口。因聞說涼州戰事已畢,即上表請征東吳,自薦於天子。其表略雲:

張既平定河西,立不世之功,此誠高祖護佑,亦陛下洪福也。但江南未寧,東吳複叛,又與劉備議和。此反覆之賊若不翦除,誠為社稷大患。臣奉王命鎮守江北,頗知水性,願領精甲虎吞江南,敗敵以取資財,此戰必捷。若臣死於敵手,陛下亦不必顧念。

奏表呈至洛陽,曹丕大驚。因知曹休脾性火爆,恐其先斬後奏,隨即渡江,則又是一場赤壁大戰。於是急派驛馬傳詔,令曹休按兵休動,待朝議後奉旨而行。

董昭立在魏帝身側,奏道:征東將軍奏請渡江以戰,應為褒獎。臣私窺陛下面有憂慮之色,又命其止兵侯旨,卻為何故?

曹丕答道:東吳憑恃長江之險,方敢與我魏國相抗多年,互有勝負。曹休卻將渡江視作易事,孤恐其恃勇而往,故此憂慮。

董昭笑道:臣觀陛下之慮,是恐征西大軍未返,曹征東孤軍難以成功也。曹、孫據江而戰久矣,我魏國諸將皆知其難,眾心皆懼,唯征東大將軍心懷壯烈,視作等閑。臣謂陛下亦獎其勇,且趁其士氣高漲,親征江南。

曹丕:依卿觀之,此戰有幾成把握?

董昭:依形勢觀之,曹休孤軍不能獨自成功,尚應諸將協同作戰,方保必勝。

曹丕:諸將征西未還,尚有何將,可為曹休之副?

董昭:今有臧霸等將,據青、徐之地年久,亦通水戰。陛下何不詔其進兵,使為征東大將軍後應?如此必保萬全。

曹丕:青州軍多年不戰,此時盡為疲兵,又桀驁不訓,恐不能戰矣。

董昭:陛下所論極是,青徐之兵未必能勝東吳。臧霸十余年來養尊處優,臣恐其亦欲平安到老,保守利祿福祚不失而已。怎肯赴危蹈死,以謀僥幸成功?

曹丕:既青徐諸將不肯用命,難保必勝,又何必冒險,致損兵折將,遺笑蜀吳二國?

董昭:此乃獎掖曹休之勇,而羞諸將之怯也。臧霸奉詔,不敢不出,又欲保存實力,唯有遷延。則曹休沮喪,必止冒險渡江。故此士氣可鼓而不可泄,又達阻戰之效。

曹丕聞奏大喜,暗讚董昭老奸巨滑,即分別下詔於曹休、臧霸,令其合兵攻吳。

曹休接詔,即厲兵秣馬,只等臧霸前來會合,齊頭並進。

臧霸接到天子詔命,領兵出徐州南下,果如董昭所言,途中遷延不進,且走且停。眼看已到夏末秋初,曹休久等臧霸不至,頗為喪氣。

此時江南頗多風雨天氣,江上忽起暴風,吹送一隊吳軍船到江北,約有千人之眾。曹休急令出擊,將吳兵斬首大半,又捕獲兩百人,余眾駕舟四散奔逃。

曹休審問俘虜,探知江南並無防備,於是不待臧霸兵至,即令全軍拔營上船,揮師渡江。不料曹軍未到江心,東吳大軍已到,遮江而至,金鼓震天。

原來是徐盛見有風暴,至營中檢點部下水軍,見有千余兵不在港內,即報都督呂范,引大軍前來北岸尋找,欲接應回營。

當時兩軍在江上相遇,徐盛知是曹軍主力,於是出其不意,果斷出擊。

當時東南風狂勁無比,吳兵順風放箭,曹兵紛紛中矢,落水無數。魏軍急還射時,卻被大風吹得箭矢歪歪斜斜,即便射中吳兵,透不得甲胄,便如隔靴搔癢,全無用處。

曹休大敗,回軍岸上,兵退三十裡扎營,隻得忍怒含羞,差使向洛陽告急求救。

使者急如星火北去,剛到宛城,正好迎著魏帝曹丕車駕,便即求見,報上告急文書。

原來曹丕聽從董昭之諫,早已料著曹休必敗,故此親率大軍南下,剛到南陽宛城。因聞曹休告急,便議起兵三路,大舉伐吳。

鏡頭轉換,驛馬急馳,報到武昌。

孫權聞說曹丕親來,不由大驚,急議對策。又聞劉備駐扎永安未回成都,複聚兩萬余兵馬,且有趙雲、陳到為將,更感畏懼。

因恐兩面受敵,即遣諸葛瑾為使,攜重禮前去白帝城,向劉備請求議和。

劉備雖欲報仇,但因兵敗將亡心力交瘁,遂同意停戰,使子瑜回報吳主,兩相罷兵。諸葛瑾回報已與蜀主議和,孫權心中稍安,暗道僥幸不迭。

魏黃初三年秋九月,三處人來飛報:魏主曹丕親率三路大軍攻吳!東路以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浦口,中路由曹仁領兵攻打濡須塢,西路由夏侯尚率曹真、張郃圍攻南郡。

孫權聞報,急召陸遜回兵拒敵。陸遜接詔,遍示諸將,笑道:公等且看如何?果不出我之所料。若依諸公之議,繼續西進,則我江北全境休矣。

眾將聞此,愈加拜服。陸遜即回武昌,面見吳主,孫權命其節製全軍,以抗曹丕。

陸遜探知魏將來路,亦分兵三路拒之:派呂范督率徐盛、全琮,以水軍抵擋曹休;以朱桓任濡須督,抗擊曹仁;以諸葛瑾、潘璋救援南郡,以敵曹真。

按下別處,單說西路軍。

夏侯尚奉詔進軍江陵,先派出細作前去江邊打探,觀其水勢如何。

不移時細作回報:今已入秋,正值長江水淺,大片洲渚裸露,正好涉水作戰。

夏侯尚大喜,即率步騎乘船進入江中,令於洲渚駐扎,製作浮橋橫於江面,以通洲渚及北岸往來。繼而畫出草圖,將戰術上奏魏主:如此則我可發揮陸戰之長,必克江陵。

曹丕覽奏,遍示群臣。隨征文武見了夏侯尚之策,皆以為古之未有奇計,若依計行之,定取荊州。一時諛詞如潮,紛紛讚歎,請求立即下詔,準其開戰。

董昭大急,出班奏道:陛下不可發詔。若如此,我軍危矣!

曹丕驚問:依夏侯尚所奏,長江水淺而窄,是天助我成功,卿何獨諫不可?

董昭:天下善用兵者,除卻孫吳,便是高祖武皇帝也。以高祖之智勇,用兵時且不敢似征南將軍如此輕敵。今將大軍駐扎洲渚之中,是謂深入敵圍;再搭建浮橋渡水,則戰馬不得為用,其險甚矣。浮橋狹窄,兵器無所措手,行軍不可縱馳。敵人來時,何以禦敵?若賊兵頻繁攻擊浮橋,則我屯於洲渚中精銳步騎,皆為吳國所俘也。況江南秋季多雨,一旦江水暴漲,我又以何防禦?諸公因何臨險履危不懼?望陛察之!

董昭慷慨激昂,陳詞激烈,滿朝皆驚。曹丕大悟,急令董昭親隨來使前往江陵大營,嚴命夏侯尚急速撤出江心洲渚,回至北岸。

夏侯尚雖然不解,但不敢抗旨,隻得令大軍回撤。

撤回大半,洲中尚留石建、高遷一旅之師。忽見對岸城門大開,吳軍紛紛登船,分兩路向洲中挺進殺來。未能登船魏軍沿浮橋往北退卻,卻因吳軍衝擊不時潰散,紛紛落水。

石建、高遷乘舟倉惶而逃,僅以身免。由此撤回大部人馬,未損上將。

董昭連稱“高祖保佑,萬千僥幸”不止,夏侯尚則連聲道謝,口稱死罪。魏軍退出江心洲渚十余日後,天降大雨,果然江水暴漲,將魏軍原屯兵之洲悉數淹沒,複成澤國。

曹丕在宛城聞說天降大雨,後怕不已,當即厚賜董昭,讚其有張良之略、陳平之謀。

魏吳兩軍夾江相持,半年有余,魏軍並無進展之功。黃初四年三月,曹仁方率步騎數萬,進入濡須口。曹丕詔命曹仁,若欲搶佔濡須塢要地中洲,則需聲東擊西。

曹仁奉詔,即使副將打著自己旗號,佯攻濡須口東三十裡羨溪;自己則親率中軍暗伏營內,隻待吳將朱桓大兵出城,就乘勢強攻濡須塢口。

朱桓年方二十七歲,雖有膽略,但不曾獨自帶兵,遂中曹仁之計,分兵一萬五千趕赴羨溪救援,濡須守軍只有五千。剛剛派出援兵,曹仁便引五萬精兵,飛奔濡須城來。

東吳諸將聞報,無不懼怕。朱桓奮然道:兩軍對陣,勝負在將領之能,不在士兵多寡。今魏兵千裡迢迢趕來,人困馬乏。某與諸公據守高城,瀕臨大江,倚靠山陵,以逸待勞,以主製客,即曹丕親來,尚不足憂,何況曹仁之輩!

於是下令偃旗息鼓,將濡須塢做無人把守狀,外示形弱,誘魏軍攻城。

曹仁引軍到至,派子曹泰急攻濡須,又派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五千將士,乘油船別襲朱桓部眾妻子家眷所在中洲;親自率一萬人留在橐皋,作為後援。

蔣濟見曹仁如此分兵,急諫道:將軍不可如此。今吳軍佔據西岸,將戰船列於上遊,若我進攻下遊之中州島,其順流而擊,我便無異自取敗亡也。

無奈曹仁不聽,固執己見,嚴命依令而行。

兩軍相交,朱桓果然利用上遊優勢,先派大將嚴圭阻截油船,斬將軍常雕、副將諸葛虔,生俘部將王雙,溺斃魏軍千余人。

後又率軍夜襲曹泰,火燒其營,斬敵數千,並乘勢反攻。

朱桓以少勝多,繳獲無數旌旗軍器戰馬,曹仁領兵隨後到來,卻被吳兵從羨溪殺來,迎頭痛擊。曹仁大敗而退,回見魏主,細奏兵敗之事。

曹丕大驚,因曹仁系自己叔父,且屢有大功於國,於是勸慰數語,令其回營安養。又遣使前到江陵,打探曹真一路人馬消息。

鏡頭轉換,按下濡須,複說江陵。

孫權依從呂蒙臨終所薦,授予朱然符節,使其鎮守江陵,與公安諸葛瑾互為聲援。

曹真、夏侯尚大舉而至,包圍江陵,三面攻打。朱然見曹軍勢眾,便欲據險固守,副將孫盛不從,恃勇請戰,以死相脅。

朱然無奈從之,分與三千兵馬,令出城交戰。孫盛恃勇而出,誤中曹真誘敵之計,三千人馬損失大半,隻帶千余人退回城中。朱然欲斬孫盛,眾將因其乃吳王族侄,一起告免。

吳王孫權聞報江陵戰事緊急,遣使傳詔,令諸葛瑾自公安率軍前去解圍。

諸葛瑾率軍渡江而來,卻被夏侯尚預先探知,引軍縱火燒毀吳兵船隻,水陸夾攻。諸葛瑾戰之不利,隻得引軍退至上遊。

魏軍圍困江陵數月,內外吳兵斷絕聯系,城中漸漸糧盡,朱然隻得令殺戰馬而食。城內雖有近兩萬兵馬,但士兵多因饑餓以致渾身浮腫,能夠參加戰鬥者只有五千余人。

曹真命令士兵在江岸堆起土山,臨城立起無頂高台樓櫓,向城中放箭,矢如雨下;又暗派軍士潛至城邊挖掘地道,但因城堅而不能透。

東吳守城將士皆大驚失色,唯朱然泰然自若,並無絲豪恐懼,且不斷激勵將士殺敵。

一日,朱然在城樓上巡哨,見對岸魏軍懈怠,即帶一千精壯,偷偷打開城門,上船渡江。尋至魏營薄弱之處,率軍呐喊殺入,迎風放火。

魏兵不知吳兵虛實,一時大亂,被吳軍攻破兩座營壘,掠走糧米無數。

朱然率人搬糧上船,渡江回城,江陵遂解乏糧之危,城內軍民皆為振奮。即喚江陵令姚泰至衙,令其分配糧米,給散正面迎敵之北門守軍。

姚泰領米而去,肚裡盤算半晌,因不知江陵何日解圍,便將糧米克扣一半,悄悄送至自己府中屯藏;後將余糧與北門將士煮粥而食,其他三門將士則不管不顧。

北門將士因見粥中米少,稀如寡湯,不由大嘩,報與主將。

朱然聞報大疑,命從姚泰家中搜出其所貪糧米,另有庫中陳米千擔。朱然大怒,令重責五十軍棍,將姚泰打得鮮血淋漓,並抄其家府庫,共得糧二千擔,給散將士軍卒。

姚泰懷恨,遂修降書一封,令心腹家將當夜趁巡哨北門之機,欲射向對岸曹營。未料被朱然巡城至北門,抓個正著。即將姚泰斬首,高懸首級於城門,三軍肅然。

諸葛瑾在漢水上流駐扎,見魏軍扎浮橋攻城,在橋上往返渡江,便思一計。於是暗令部下將士割伐江岸蘆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毀魏軍浮橋。

安排已定,不料當夜暴雨,江水大漲,淹沒魏軍所架浮橋,省得燒了。夏侯尚聞報浮橋被淹,又恐諸葛瑾順流而下攻擊,急命洲渚中魏軍退回北岸。

朱然在城中看得清楚,見魏軍移營北撤,乘勢大開城門殺出,登船追擊。諸葛瑾率軍順流而下,卻遇魏將文聘引軍擋住。夏侯尚、曹真得以全師而退,狂奔五十余裡。

魏帝曹丕在宛城大營,聞報曹真、夏侯尚兵敗,江陵之圍無功。報猶未了,曹休遣使來報:臣與臧霸合兵,共討東吳主帥呂范。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隊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塹,殺略吳兵數千。吳將全琮、徐盛率軍反擊,破我前營,斬我上將尹盧,折損數百精銳。

一班文武聞之,在肚內打打算盤:殺敵數千,我損數百,此戰亦可謂小勝。

於是皆為曹休吹噓戰功,請天子厚賞將士。

曹丕聽知三路兵馬,除曹休取勝,其余兩路皆敗,喟歎道:此戰雖是大將軍曹休請戰於先,但朕以遠師而來,輕擊東吳乘勝之兵,不合兵法,方致此敗!

因此下令撤軍,詔拜曹休為揚州牧,以防止東吳進犯;遷文聘為後將軍,封新野侯。臧霸被征為執金吾,其位特進。以後每有軍事要務,都常谘訪臧霸。

安排軍務已畢,曹丕自引軍回洛陽,三路大兵伐吳,就此告終。

曹仁自隨武帝曹操起兵以來征戰一生,從未有過此等大敗,旋即憂憤而死。

曹丕大哭,親自戴孝治喪,授命蔣濟為東中郎將,代領曹仁軍隊。蔣濟後被征召回朝擔任尚書,於是魏國中原兵權,盡歸大將軍曹休。

曹魏戰後敘功,三路大軍,曹仁損失嚴重,曹休小勝,夏侯尚全師而回。魏帝曹丕嘉獎夏侯尚全師以返之功,複增食邑六百戶,假之以斧鉞,進而命為荊州牧。

夏侯尚由此即與徐晃聯手,攻佔上庸三郡,並以此為通道,向西推進七百余裡,深入益州東川。漢中及西川山民及山越民族都來投奔,三年之內降附者便有四五萬人眾。

夏侯尚喜其愛妾,由此冷落正妻。而正妻乃大將軍曹真之妹,哭告於兄,轉訴皇帝。

魏文帝聞而大怒,派人持天子之詔前去上庸,絞殺夏侯尚愛妾。

夏侯尚極為悲傷,常借射獵為名騎馬外出,去墓地看望垂吊。黃初七年四月,夏侯尚病逝,諡號悼侯。其子夏侯玄繼嗣,又賜侄夏侯奉為關內侯。

鏡頭轉換,按下曹魏,複說蜀漢。

曹丕三路伐吳敗還,細作報入白帝城永安宮,告知先主。劉備時刻欲報前仇。此時聞說曹丕铩羽而歸,知道今生複奪荊州無望,長歎一聲,染病不起。

陳到見此情狀,與趙雲商議,急使人報至成都。

孔明聞報沉思,遂修書一封,遣使潛出上庸,循山腹通道至鹿門山谷,面呈師父水鏡先生。使者至南璋鹿門山,見到水鏡先生及龐德公,將丞相書信呈上。其書略雲:

曹丕篡逆,某恐漢祚不繼,無奈奉劉備為帝。不料其一意孤行,舉國伐吳,大取敗辱,使荊、益二州青壯損失殆盡。此後既退永安,又不肯班師成都,是為再次伐吳也。若果如此,前功必化烏有,興漢大業也成南柯一夢矣。故請神醫華佗前往醫治劉備之疾,伏以暗毒,令每年發作,需服獨門解藥不可。此後若其再任意而為,則毒發身亡,無可救也。

水鏡先生乃與華佗師徒相見,展示孔明密書,請赴白帝城為漢帝醫病。

華佗說道:世人盡知某於十余年前已死,此去面見劉備,恐其驚怖心疑。行此密事,可使我首徒樊阿前去即可。

於是密囑樊阿到白帝城後如此施治,勿要隱秘,不露聲色。

樊阿受了師父囑托,便於囊中藏了秘藥,取道南郡、夷陵,直至白帝城而來。

這日路過一處鎮甸,天過午時,樊阿覺到腹中饑餓,便至一家面食店肆,打尖歇腳。坐定以後,隻點了一份湯粉,既不吃菜,亦不討酒,吃罷既行。

小二答應自去,樊阿忽見屋角一張桌旁,坐了兩個道士,一老一少。那老道士長得仙風道骨,俊朗飄逸,看不出多大年紀;小的也有三十歲上下,但相貌奇醜。

字幕:太平道掌門於吉;神算子管輅。

管輅見樊阿看向自己,笑道:先生此去白帝城,到底治人之病,或是害人之命?

樊阿陡聞此言,驚不能答,暗猜二道來歷。

於吉以箸敲案,左手向空中虛招,置於背後,問道:先生去給人醫病,因何不帶藥囊?

樊阿向腰間看去,果然不見藥囊,脫口問道:二位是何等樣人?似非凡俗之輩!

管輅笑道:先生神情恍惚,心不在焉,進門之時,藥囊已被樹枝掛去,尚不自知。此去向西便是白帝城,故知你是去與人醫病。又心神不寧,必存私念,不欲害人而何?

樊阿向屋外看時,可煞作怪,見藥囊果然掛在門口樹枝上,隨風飄蕩。急拿回來打開檢視,見裡面之物一樣不少,原封不動。

此時湯粉端上,於吉及管輅呼嚕呼嚕吃了,向樊阿略一拱手,起身出門,轉瞬不見。

樊阿見此二人行事詭異,不得要領,隻得吃了湯粉上路。

鏡頭閃回。於吉擊箸吸引樊阿,即施空中取物之術,將藥囊取至背後。

管輅趁機將華佗所賜之藥偷換,又施手段將藥囊掛上門外樹枝,樊阿卻絲毫不覺。

閃回結束。救命秘藥既換為毒藥,劉備之死,至此已成定論。

章武三年夏四月,劉備病情轉重,時複白日做夢,見關、張二弟徘徊榻前不去。禦醫不知病源,隻得以湯藥營養,並無善策。劉備自擊床榻歎道:朕將不久於人世矣!

回思才做了兩年多皇帝,就要撒手人寰,心實不甘。

忽一日,黃門官入報:神醫華佗弟子樊阿求見,說奉丞相所請,特來為陛下診病。

劉備大喜,即命喚入。樊阿進殿,行三拜九叩大禮,望聞問切一番,斷言道:此乃憂慮之症。某先以針灸打通陛下經絡,再以發散之藥驅其鬱氣,則十日可愈。

遂請內侍脫衣,以針法試之;又請內侍先嘗其藥,以令劉備不疑。

過了半晌,見那內侍並無不適之態,精神愈旺。劉備甚喜,便請樊阿為己下針施藥。事畢,先主自覺精神頗振,胃口大開,遂命進膳,重賞樊阿使去。

至第五日上,不料病情急轉直下,咯中帶血,頭暈目眩,不能動轉。劉備感覺命不長久,急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前來永安宮,聽受遺命。

孔明聞報大驚,便請太子留守成都,與李嚴陪同魯王劉永、梁王劉理,急奔白帝城。

鏡頭轉換,白帝城永安宮中。

劉備請丞相獨自進內,屏退左右。孔明入內,坐於龍榻之側,劉備低聲飲泣告罪:某不聽子龍之勸,堅持伐吳,致使殿下隆中決策化作流水。殿下賜令臣死宜也,臣不敢報怨。

孔明驚道:陛下何出此言?正當春秋之盛,又因何一病至此?

劉備審視孔明,見其不似作偽,流淚歎道:神醫華佗之徒樊阿,不是奉殿下之令而來?某病雖然沉重,尚不致死;若非經其診治,安得如此?獲罪殿下,再無回天之力矣。

孔明:醫者用藥之前,陛下有無令人先嘗其藥?

劉備側首見那試藥內侍,正站立外殿廊下,此時生龍活虎,於是無言以答。

孔明大疑,袖中佔了一課,跌足悔道:此必是被人途中暗自偷換了丹藥!陛下可曾得罪太平道門中人?

劉備答道:當年黃巾賊寇,不就是太平道門?某以平滅黃巾起事,自然得罪。

孔明點頭:此乃太平道門獨製秘藥,天下無解,服之七日必亡。某便令陳到、子龍前往樊阿來路,去擒太平道人前來,與陛下解毒!

劉備搖頭:殿下休矣,是某命該如此。太平道人即已得手,豈等你去捉?某得殿下奉之為帝,此生足矣。本欲複興漢室,奈智識淺陋,自取其敗。今死在旦夕,嗣子孱弱,望殿下親登帝位,封我子一縣之地為侯,則某感激不盡!

孔明亦倍加傷感,勸慰道:陛下放心。曹魏不滅,我弟劉協不複大位,某即奉太子劉禪為帝,盡力輔佐。若漢祚複續,陛下後人亦許永鎮西川,世代為王,絕不相負!

劉備得此承諾,點頭示謝,淚流不止。忽抬頭見馬良之弟馬謖站於外殿,便道:某自奪荊州,曾拔兩位奇才,其一益州法正,其二荊州馬良。本來以遺殿下,使其為興複漢室效力,奈均不幸早亡。馬謖雖具才名,但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另殿下深愛孟達,其後彼若反歸西蜀,亦請拒納其降。即此二人,殿下宜深察之。

孔明口中應諾,其實不以為然。

劉備見孔明拒絕承繼蜀帝之位,知其心在天下,而不在兩川。即傳旨召諸臣入殿,當眾口述遺詔,歎道:朕不愛讀書,粗知大略。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此詔付與太子劉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孔明率眾臣泣拜於地:願陛下好生將息龍體!臣等敢不盡力,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劉備即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跪拜孔明,分付道:爾等及太子兄弟三人,皆須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又詔命李嚴為尚書令,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與丞相同為托孤之臣。

最後喚過趙雲、陳到,流淚言道:子龍向自萬馬軍中,不顧生死救出阿鬥;陳到又於刀山火海,救出朕躬,皆為家人之親。我死之後,望你二人看覷我兒劉禪!

二人哭拜領命。劉備托孤已畢,吐血盈鬥,須臾而崩,壽止六十三歲。

字幕:李嚴,字正方,南陽人。

鏡頭閃回,敘述李嚴來歷。

李嚴原從荊州牧劉表,為秭歸縣令。曹操兵入荊州,李嚴奔蜀,劉璋用為成都縣令。

建安十八年,劉備將兵襲奪綿竹,李嚴率部投降,任裨將軍。平定成都之後,因功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遠在漢中,李嚴率本郡士兵五千人擒殺盜賊馬秦、高勝。

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被李嚴擊敗而走。

李嚴任犍為太守,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將郡城整修一新,吏民鹹悅。

李嚴性情孤傲,自視甚高,常與同僚不和,孔明心知肚明,佯作不知。

閃回結束。劉備駕崩,孔明率眾官奉梓宮歸還成都。太子劉禪出城迎接靈柩,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開讀遺詔:朕年六十有余,死複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卿與丞相,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

讀詔已畢,乃立太子劉禪即皇帝大位,史稱後主,改元建興。

後主登基,立即加封相父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葬先主劉備於惠陵,諡曰昭烈皇帝。治喪已畢,即令升賞群臣,大赦天下。

鏡頭轉換,按下成都,複說洛陽。

魏軍探馬聞說劉備駕崩,劉禪即位,報入中原。魏主曹丕與群臣相互慶賀劉備之死,黃權在座,面現哀戚,不能自勝。朝會已罷,有人便將黃權表現,報與曹丕。

魏帝大怒,先後發使五批,接連催促黃權入宮。黃權隨使入宮,舉止自若。曹丕見黃權泰然來見,即封益州刺史,遷守河南。眾官奉魏帝之命,為其餞行。

司馬懿與黃權相談大悅,即問:蜀中似公之才者有多少?

黃權答:似某之才, 在益州車載鬥量,實屬末流,不值明公如此看重。

司馬懿又問:蜀中誰謂大才者?

黃權即從座起:若論天下奇才,無如丞相諸葛亮者。

司馬懿:某聞其出身布衣,一介耕夫耳。黃公衡得無謬讚太過?

黃權不悅:漢高祖一介亭長,蕭何亦縣中小吏,英雄何論出身貴賤?諸葛孔明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治國用兵無所不精,真乃不世之奇才,某不能望其項背。

司馬懿聞其如此派讚孔明,不由大驚。

群臣餞行已畢回殿,曹丕大笑:劉備已亡,朕無憂矣。欲乘其國中無主起兵伐之,又恐黃權拚死諫阻,故使其離朝以就河南。黃權既去,朕無所忌也。

太傅賈詡諫道:劉備雖亡,必托孤於諸葛亮。孔明感劉備知遇之恩,必傾心竭力扶持嗣主。自古蜀道艱難,況我國中今遭大旱,民心驚擾,陛下不可倉卒遠征。

曹丕見說國中大旱,便問司馬懿:卿可知我大魏朝中諸官,誰家最富?

司馬懿四顧群臣,附耳低言:據臣所知,最富者莫過於曹洪。

曹丕大奇:你如何知道?

司馬懿道:臣聞當初武帝為司空之時,每年發起調查,使縣令品評眾官家財。譙郡令曾評曹洪家貲,堪與公侯之家相等。武帝歎道:“我之家貲,那得如子廉耶!”臣故知之。彼時曹子廉既為豪富,二十年來從征天下,每戰後所得賞賜巨豐,豈非今之天下最富者?

曹丕信以為然,即令黃門官宣曹洪進殿,欲詐其財。(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