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56集 桓玄叛晉

華夏真相集 第56集 桓玄叛晉

簡繁轉換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5:51 来源:搜书1

西秦太初十三年,乞伏乾歸所居宮城南景門無故崩塌。乞伏乾歸憎惡其事,於是率領眾臣及部族百姓,遷都於苑川。

後秦王姚興聞說西秦國內有變,當即舉兵來伐,命大將姚碩德率五萬人攻打乞伏乾歸,從南安峽進入西秦國境。

乞伏乾歸駐軍於隴西,使將軍慕兀率二萬五千兵屯於宋城,斷絕秦人樵采之路。

秦王姚興自引一萬軍前來相攻,乞伏乾歸亦引大軍數萬來迎,由此引發二秦大戰。

乞伏乾歸當道阻險,扎下營寨,遂升帳聚將,對諸將說道:孤自創業以來,多次摧毀強敵,從未失策。今姚興舉國之兵而來,兵勢極盛。此處山川阻隘,不利我騎兵奔馳,最好將軍馬帶到平原曠野,俟其兵倦怠而擊之。存亡之機,在此一舉,諸公當齊心協力破敵。若能斬姚興,關中則歸我有矣。

眾將:願聞陛下軍令。

乞伏乾歸:既如此,聽我分派。衛軍將軍慕容允率二萬中軍移到柏陽,鎮軍將軍羅敦率領四萬外軍移到侯辰谷。降自領數千名輕騎迎戰姚興,引其進入曠野,聚而殲之。

眾將遵命,各引軍去訖。

稍頃,後秦軍卷地而至。乞伏乾歸稍觸即敗,往中軍來投慕容允。

不料此時忽然刮起大風,一時天昏地暗,方向全失。乞伏乾歸不知中軍在於何處,複被姚興追兵逼近,誤走入外軍大營。

羅敦以為是後秦軍趁夜來攻,急揮軍出營迎敵,與乞伏乾歸所引騎兵一場混戰,各自死傷無數,至平明時方知是自家相攻,悔之莫及。

此時天已大亮,後秦整軍追殺而來,勢若奔雷。

乞伏乾歸與羅敦自相殘殺一夜,此時已無力再戰,遂被姚興引生力軍全力衝擊,大敗虧輸,毫無還手之力。於是一路逃回苑川,複又到金城聚攏敗兵。

因對各軍主帥說道:孤無治國之才,被諸君推為首領,欲治理亂世,但德不超眾,空掌大權將逾十二年。因居非其位,才不稱職,招致外敵,造成今日慘敗。今我欲往西據守允吾,避敵鋒芒。若舉國同去,必不得免,卿等可留此地降秦,以全妻子宗族。

諸將皆道:昔古公杖拐而行,豳人歸附相從;劉備南逃,荊楚之民離鄉背井相隨。況我等與陛下義同父子,怎能分離!願與陛下同生共死。

乞伏乾歸哭道:自古以來,未有不滅之國,興衰皆有定數。假如天不滅我,自有複興之時。我今寄食於人,族眾奈何相隨以死?公等保重,某異日克複舊業,再與卿等相見。

於是君臣相對大哭,灑淚而別。

乞伏乾歸隻帶數百名騎兵投奔允吾,向南涼王禿發利鹿孤請降。

禿發利鹿孤遣其弟廣武公禿發傉檀前往迎接,將其安置在晉興,以貴賓禮節相待。

南涼鎮北將軍禿發俱延進言:乞伏乾歸本為我附庸,趁亂自立稱王。今日暮途窮來投,非是出於真心。若再逃去歸附後秦姚氏,定為禍患。不如將其徙至乙弗,讓其無可逃也。

禿發利鹿孤道:人窘迫來投,我卻疑其不誠,非勸遠人歸附之度也!

遂不聽俱延之諫,對乞伏乾歸信之不疑。

後秦軍既獲大勝,於是縱行劫掠,滿載以歸。姚興引兵撤退,南羌梁弋等人即派使者,前來招撫乞伏乾歸。

乞伏乾歸聞說姚興兵退,準備率眾叛歸。早有細作得知此事,急報國主禿發利鹿孤。

利鹿孤大怒,派弟禿發吐雷前來征伐,率軍屯駐於捫玉嶺。

乞伏乾歸自知非禿發利鹿孤敵手,對子乞伏熾磐道:我兵既敗,因禿發利鹿孤義氣,且是姻親,唇齒相依,故此來投。今其忘義背親,欲害我父子,是忌憚我之威名故也。姚興正當強盛,我欲投之。若我父子一起離開,定被騎兵追及。今送你兄弟及母往作人質,禿發利鹿孤定不疑我。我到後秦以後,其必不會殺害你等。

於是夫妻父子泣別,將太子熾磐兄弟送到西平,乞伏乾歸前往長安,投降後秦。

姚興見乞伏乾歸來降大悅,熱情相待,並任命其為持節、都督河南諸軍事、鎮遠將軍、河州刺史、歸義侯。隆安五年,複派乞伏乾歸返回苑川鎮守,將其舊部軍隊全都配給。

乞伏乾歸到苑川,便以邊芮為長史,王松壽為司馬,公卿大將以下全部降號為將佐。其後經年,太子熾磐亦自南涼逃歸其父。

南涼王禿發利鹿孤聞說乞伏熾磐逃走,並不在意。此時自覺國力頗振,又聞後涼主呂隆朝政昏亂,遂命其弟康王、車騎將軍禿發傉檀率兵伐之。

禿發傉檀奉命而往,一舉攻克顯美,擒獲後涼國昌松郡守孟禕。因怪其據城抵抗,斥其因何遲遲不降。

孟禕說道:某受呂氏厚恩,蒙授虎符,委鎮疆土。若一矢不發便即望風而降,豈非因不忠於王事,而亦為殿下責哉!

禿發傉檀嘉善其對,於是以禮相待,遂徙二千余戶而歸。

臨行之時,欲命孟禕為左司馬。

孟禕辭謝道:呂氏無道將亡,貴國必得河西之地,無論智蠢,皆一目了然。但我戍城而敗,防地皆失,若複厚顏領受殿下高職,心實不安。若蒙殿下施恩,令臣還歸姑臧,受呂氏之誅,則臣死亦不朽。

禿發傉檀為其氣節所感,釋歸故國。

孟禕以巧言得歸姑臧,遂以重金賄賂輔國大將軍呂超,得以免罪,並官複原職。

呂隆自被立為後涼天王,為報答呂超擁立之功,遂授呂超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隸校尉兼錄尚書事,並加輔國大將軍之號,封安定公。

此後呂隆為立威名,但凡朝中豪望名流,乃至宗親大臣不順己者,全部殺掉,致使朝廷內外人人自危。

由此吏民不事生產,百姓生活無法維持,姑臧城內以至人與相食,餓死十余萬人。城中幸存者請求到城外活命,呂隆不許,又坑殺數百人。

魏興人焦郎謀叛,遣使向後秦隴西王姚碩德寄書:呂光死後,後輩兄弟互相殘殺,朝綱混亂,暴虐無度,百姓饑困,死亡大半。殿下乘此進兵,臣為內應,定獲全勝。

姚碩德向國主姚興請示獲準,即率步騎六萬向後涼進擊,令乞伏乾歸亦率七千騎兵跟隨出征。七月,姚碩德從金城渡過黃河,直趨廣武。

南涼河西王禿發利鹿孤聞秦軍大至,急將廣武守軍收縮城內,以避鋒芒。

秦軍故此繞經廣武,順利進至姑臧。

呂隆聞之,即派輔國大將軍呂超、龍驤將軍呂邈率軍迎敵。

後涼軍一戰而敗,呂邈被殺,折損萬余部眾,呂隆被迫據城固守。後涼巴西公呂倫見秦軍無法阻擋,遂率東苑二萬五千兵眾投降。

姚碩德因受呂倫之降,命三軍合兵,並力攻打姑臧城。

九月,姑臧城守兵不支,呂隆乃派使者出城,向姚碩德投降。姚碩德遣使向長安報捷,後秦主姚興大喜,命呂隆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建康公,繼續鎮守姑臧。

呂隆卻不思悔過強國,乃重整軍備,先後與南涼禿發傉檀及北涼沮渠蒙遜互相攻殺。

其後損兵折將,終於無力再戰,又恐被南北二涼消滅,遂向秦帝姚興要求內遷。

姚興準之,呂隆遂率百官遷往長安,被秦帝拜為散騎常侍、建康公。

至此後涼滅亡,自呂光稱王至呂隆投降後秦,共歷四主,國祚僅存一十八年。

後涼既滅,姚興因問涼州名士宗敞:依先生之計,孤當以何人鎮守涼州?

宗敞答道:後涼近於羌夷,久叛之地,難以製之。今有南涼王禿發利鹿孤之弟傉檀,素有英雄之志,涼人所畏,鮮卑族人亦皆賓服。陛下可詔拜其為涼州刺史,並使微臣前去輔之,則鮮卑不敢寇境,胡人皆願來歸。

姚興準奏,即遣宗敞為使前往樂都,拜傉檀為車騎將軍、廣武公,領涼州刺史。

宗敞欣然而往,來見禿發傉檀。

字幕:宗敞父名宗燮,曾與傉檀共事呂光,向來交厚。

當時南涼主禿發傉檀遷都樂都,改元弘昌。正在樂都大造宮室,聞說宗敞到來,不由大喜,急親引百官出迎,執手上殿,以貴賓之禮待之。

宗敞見傉檀如此相待,頗為感動,宣布秦王詔書,請傉檀署理涼州刺史。

禿發傉檀大喜道:孤常被令先尊讚許,猶恐不及宗公水鏡明鑒。不圖今日見卿,大慰平生所願;孤常恨左右不得其人,今蒙卿來相助,則大業可成矣。

於是自引群臣,兵入涼州。雖受命於秦帝姚興,但車服禮章,一如王者。

傉檀乃據涼州,並吞附近城堡,得兵數萬余,軍威大振。

元興三年,禿發傉檀因懼後秦強盛,於是去其年號,罷尚書丞郎官,派參軍關尚去向姚興貢獻修好,退守藩臣之禮。

姚興對關尚說道:孤因車騎將軍禿發傉檀獻忠歸附,故使以為西部藩屏,彼卻擅自興師動眾,建造大城,此可為臣下之道乎?

關尚奏道:王侯設險自衛,乃先王制度,是防意外突變也。車騎將軍處偏遠藩國而近強敵,南有逆羌未附,西有沮渠蒙遜跋扈,欲為國設屏防守,未料陛下生疑,臣實不解。

姚興笑道:卿言是也。

晉安帝義熙二年,禿發傉檀派禿發文支討伐南羌、西虜,連戰連勝。遂上表秦帝姚興,請為涼州牧,姚興不從,封禿發傉檀為散騎常侍,增加食邑二千戶。

禿發傉檀複率兵攻打北涼沮渠蒙遜,駐扎氐池。

沮渠蒙遜環城固守,禿發傉檀令鏟除城外數百裡禾苗,直到赤泉而返,回軍之後向姚興獻馬三千匹,羊三萬頭。

姚興便任禿發傉檀為使持節、都督河右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涼州刺史,常侍、公爵依舊,鎮守姑臧。

禿發傉檀奉詔拜封,率領三萬步騎屯駐五澗。

涼州刺史王尚聞說秦王詔令禿發傉檀代替己職,便派辛晁、孟禕、彭敏為使,迎接禿發傉檀入姑臧城。自己遂離姑臧,從清陽門而出。

宗敞以別駕身份送王尚回長安,禿發傉檀依依不舍道:我不以得涼州三千多家為喜,心所牽掛者惟卿一人,今為何要離我而去?

宗敞說道:今我送故主還於長安,令出姑臧,正是忠於殿下也。

禿發傉檀:孤今方掌涼州,欲行懷遠安近之策,當如之何?

宗敞奏道:涼州雖然破敝,卻是形勝之地,可賴此以成霸業。段懿、孟禕德高望重,武威之人鹹服;辛晁、彭敏乃秦隴首領,斐敏、馬輔系中原望族,張昶是前涼公族後代;張穆、邊憲、文齊、楊班、梁崧、趙昌等,勇武同於張飛、關羽。憑大王神略以威信撫之,農戰備治禮教同施,必可縱橫天下,況平定河西乎!

禿發傉檀大喜,賜宗敞駿馬二十匹,許其與王尚東行。於是在謙光殿大宴文武百官,頒賜金馬各人不等,並派西曹從事史暠出使後秦。

姚興接見史暠,問道:車騎將軍安坐平定涼州,其會感激孤否?

史暠:車騎將軍在河西積德行善,英名遠揚,與陛下之地不鄰,萬裡歸順。陛下置官任才,據功授職,乃治國常道,有何感激?

姚興:我不把涼州授之,其何能得!

史暠:令河西紛亂、呂氏傾覆者,車騎兄弟使其根基倒塌故也。陛下雖羅網遠覆,但涼州在天綱之外。故憑周召之尊,摧於姑臧,齊借王師之盛,挫於張掖。王尚孤城獨守,外近群狄,陛下若非連征十年,竭盡中原物力,涼州不易得也。今以虛名授人,己收巨利,臣且知神機妙算出於上天,聖明與天道相契。雖予車騎將軍升授職位,亦乃時勢所宜焉。

姚興聞奏大悅,遂任史暠為騎都尉。

禿發傉檀既為涼州之主,在宣德堂大宴眾官,仰視其堂歎道:古人雲作者不居,居者不作。我今坐享其成,方信誠言是也!

孟禕奏道:前涼文王張駿建造城苑,修繕宗廟,準備留給子孫,以作萬世之業。秦軍渡過黃河,張駿則土崩瓦解。梁熙佔據全州,擁十萬軍眾,則在酒泉被敗,己死彭濟。呂氏以排山倒海之勢佔有西夏,卻分崩離析,在秦雍戰敗出降。富貴無常,頃刻更替。宣德堂建造將垂百年,更換十二主,惟信德可以久安,仁義可保穩固,望大王努力,致萬世無窮。

禿發傉檀歎道:若非公論,孤何至聞此正直之言!

於是任命孟禕為太府主簿、錄記室事。

義熙三年,禿發傉檀假作出遊澆河,襲擊西平、湟河諸羌,徙三萬戶到武興、番禾、武威、昌松四郡。複征集胡漢軍士五萬,閱兵方亭,進入西陝。

沮渠蒙遜率軍來敵,戰於均石。禿發傉檀敗績,乃率兩萬騎兵,運載四萬石糧食補給西郡,沮渠蒙遜複攻西郡而克之。

禿發傉檀複與北魏劉勃勃戰於陽武,又大敗,將領十余人陣亡,禿發傉檀僅以身免。傉檀連敗,遂將三百裡內百姓遷進姑臧,境內之民無不驚怨。

屠各成七兒趁涼主未歸姑臧,率部屬三百人反,推舉梁貴為主,梁貴閉門不允。屠各成七兒聚眾數千,將攻禁宮。

殿中都尉張猛立於城樓,向叛軍喊道:主上敗於陽武,是因夏奴人多勢眾,非戰之罪。今責己悔過,乃聖主大義,各位何以亂為!

眾人聞之,全都散走。成七兒逃往晏然,被殿中騎將白路追及殺之。

軍諮祭酒梁裒、輔國司馬邊憲亦欲謀反,禿發傉檀回京,盡皆誅殺。

與此同時,北魏常山王拓跋遵忽然起兵,襲擊後秦高平公沒弈幹部,抵達高平。

沒弈乾放棄部眾,率數千名騎兵,與女婿劉勃勃一起逃奔秦州,魏軍趕到瓦亭而歸。

拓跋遵遂將沒弈乾庫中所有物資積蓄全部收繳,並掠獲馬匹四萬,各種牲畜九萬頭,又將所屬百姓遷至代都,各部族因此分崩離析。

北魏平陽太守貳塵再次侵犯後秦河東郡,關中各城白日閉城,軍民皆不敢出。

後秦主姚興大怒,於是厲兵秣馬,謀伐北魏。

便在此時,沒弈乾逃回長安,引劉勃勃來見秦帝請罪。

姚興道:是拓跋索奴無禮來襲,與公無乾。

正慰撫間,忽見到沒弈乾身後劉勃勃一表不凡,不由異常驚奇:此系何人!

沒弈乾:匈奴鐵弗部大人劉衛辰之子,臣之小婿,劉勃勃是也。

姚興聞奏,對劉勃勃深表敬重,遂任命為驍騎將軍,加任奉車都尉,令參預軍國大事,親寵厚遇,超過勳舊故臣。

皇弟姚邕見此,私下奏道:劉勃勃天性不仁難近。陛下寵遇過分,臣下不免疑惑。

姚興說道:劉勃勃有匡時救世之能,我欲用其才藝平定天下,有何不可!

因不聽兄弟之諫,反更命劉勃勃為安遠將軍,封陽川侯,令助其嶽父沒奕乾鎮守高平;複欲將三城、朔方雜夷及其父劉衛辰部眾三萬人與之,令為巡哨,以攻打北魏。

姚邕極力規諫:陛下不可。臣觀劉勃勃傲慢奉主,殘忍治軍,貪暴不親,輕於去留,陛下若親寵逾分,終必為邊境禍害!

姚興不聽弟諫,遂命劉勃勃為持節、安北將軍、五原公,將三交五部鮮卑及雜胡共二萬余部落配給,使其鎮守朔方。

劉勃勃奉命到任,果如姚邕所說,便即心懷不軌。

河西鮮卑杜崘向姚興進獻馬八千匹,渡河到達大城,劉勃勃將馬匹悉數扣留,並佯集所部三萬余眾去高平川遊獵,騙過秦帝姚興。

其後,劉勃勃又襲殺嶽父沒奕乾,兼並其部,人馬達到數萬。

義熙三年,劉勃勃叛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於,建元龍升。因自謂匈奴是夏後氏之後,故國號大夏。

於是登殿即位,設置百官:任長兄劉右地為丞相、代公,次兄劉力俟提為大將軍、魏公,叱乾阿利為禦史大夫、梁公,弟劉阿利羅引為征南將軍、司隸校尉,若門為尚書令,叱以韃為征西將軍、尚書左仆射,乙鬥為征北將軍、尚書右仆射,其余文武依次授任官職。

同年,劉勃勃討伐鮮卑薛乾等三部,降眾一萬數千,複伐後秦三城以北各處邊防駐軍,誅殺楊丕、姚石生。

諸將進諫:大王初創基業,宜應鞏固根本,使人心有所依托。奈何急於四處征伐?

劉勃勃道:卿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大業草創,軍隊不多;姚興乃當世雄傑,關中不能圖也。今各方鎮皆從秦帝命令,我若固守一城,其必合力來攻,我很快即亡。我若急出如風,出其不意,其援前我擊其後,援後則擊其前,使其疲於奔命,我則從容自若。不出十年,嶺北、河東悉歸我有;姚興死後,我再逐步攻取長安。姚興子姚泓庸弱小兒,擒其之計已在我算中。昔軒轅氏也曾二十余年遷居無常,豈獨我耶!

於是侵掠嶺北諸部,致其城門不敢晝開。

姚興聞報大驚,不由歎道:我不納姚邕之諫,以致到此地步!

因自覺身體每況愈下,來日無多,遂立世子姚泓為太子,命其漸習政務。

鏡頭轉換,按下西北,複說東南。

晉元興元年,桓玄稱詔解嚴,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揚州牧。

後讓丞相而為太尉,以弟桓偉為荊州刺史,桓修為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為江州刺史,卞范之為丹陽尹,王諡為中書令。又以劉牢之為會稽內史,明升暗降,奪其兵權。

劉牢之聞其任命而大驚道:彼掌權起始便奪我兵,其禍將至矣。

乃以無功不受高爵為名上表敵謝,其實不肯奉命。桓玄聞報不悅,便起殺機。

劉敬宣見此,於是進言:臣請回京口,勸告我父親領命就任,如何?

桓玄這才轉怒為喜,命其速回勸父,及時還報。

劉敬宣回至京口,不勸父親就任會稽內史,反而建議出兵襲擊桓玄,爭取主動。

劉牢之猶豫,率部移到班瀆駐扎,私寄書問舊部劉裕:今我北上廣陵與高雅之會合,一同起兵匡扶社稷,公其能從我否?

劉裕回書:向日將軍擁數萬精卒,對桓玄望風降服,故使其實現志向,聲威震動天下。今士民已附桓玄,公欲達廣陵可乎?某欲卸甲裒服,回京口為民矣。

信使出府之後,劉裕退謂部將何無忌道:我觀鎮北將軍此番必然難逃一死,你可隨我回京口去。桓玄若守臣節,你我從之;不然,當與卿圖之可也。

何無忌:公言甚是,末將願執鞭相隨將軍。

劉牢之覽書,見劉裕不從己召,於是大集將領僚屬,商議據守長江以北,以討桓玄。

參軍劉襲說道:可之而不可為者,最大莫過於謀反。將軍前反王恭,近反司馬元顯,今複欲反桓玄,連續三反,將何以自立!

話畢回身便走,快步出帳,其他將佐也多一哄而散。

劉牢之恐懼異常,派子劉敬宣去京口迎接家屬,約定三日之後到軍營聚齊。然而不知是何原因,已過約定日期,家屬不至。

劉牢之疑神疑鬼,以為謀反事情已泄,兒子及家眷必被桓玄所殺,故此不敢滯留京口,率領余部,向北逃跑。到達新洲,見部眾皆散,隨者無幾,劉牢之遂自縊而死。

劉敬宣引領家眷而來,趕到新洲見父親已死,痛哭一場,渡過長江,投奔廣陵去了。

劉牢之部下將其裝斂,棺木運回丹徒。桓玄下令劈棺斬首,並將屍體扔到街上示眾。

司馬休之、劉敬宣、高雅之皆逃奔洛陽,各獻子弟到後秦以做人質,請求借兵復仇。

秦王姚興交予兵符印信,令三人到關中自行招募兵丁。

司馬休之等招到數千精卒,駐於彭城。

夏四月,桓玄復出都城建康,還鎮姑孰,上書辭去錄尚書事官職。晉安帝詔準,但凡是大政方針,皆令請示桓玄,余事由尚書令桓謙及卞范之決定。

其後未久,三吳大饑,人口減半。會稽郡十余六七,臨海、永嘉兩地幾成白地。即使是富貴人家,也都穿著綾羅綢緞,懷抱金玉,關門閉戶,相互之間看著餓死。

吳中民不聊生,於是饑民四起,皆逃往海島,投奔盧循。

字幕:盧循,字於先,小字元龍,范陽涿縣人,魏晉名士盧諶曾孫,孫恩妹夫。

自孫恩跳海自殺,其余部數千人複舉盧循為首,隱居海島不出。太尉桓玄見饑民皆趨附盧循,欲以安撫,使東部局勢穩定,遂命盧循為永嘉太守。

盧循雖然接受任命上岸為官,但依然為非作歹,行劫施暴,時刻準備作亂謀反。

桓玄使部下暗示朝廷,封己為豫章公、桂陽公,並保持原南郡公,享三公之爵。朝廷無奈從之,桓玄即將豫章公封給兒子桓升,桂陽公封給侄兒桓俊。

朝中聞之,無不大嘩。

桓玄既平劉牢之,尋隙將吳興太守高素、將軍竺謙之及從兄竺朗之、劉襲及弟劉季武殺之,因其皆為劉牢之所統北府舊部之故。

劉襲兄長劉軌時任冀州刺史,因聞兄弟被無辜殺害,遂聯合司馬休之、劉敬宣、高雅之等人佔據山陽,進攻姑孰,討伐桓玄。戰之不利,因而退走。

原北府將領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等人趕至,與劉軌、劉敬宣一起逃亡。

先欲投奔北魏,但到陳留以南,卻又意見不合,分為兩路:劉軌、司馬休之、劉敬宣等人投奔南燕,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等人投奔後秦。

後秦王姚興親自接見袁虔之等人,問道:桓玄才略,與其父桓溫相比如何?

袁虔之答道:桓玄乘晉室衰微動亂之機,竊據宰相高位操縱大局,為人多疑猜忌,刻薄殘忍,刑罰賞賜又極不公平。據臣觀察,才能遠不如其父,野心猶有過之。桓玄今掌朝中大權,必要篡權奪位,正可為他人起而除之,以供口實也。

姚興以為言之有理,遂命袁虔之為廣州刺史,余者各以其才任用。

桓玄此時以為政敵盡除,愈加狂悖,甚於其父桓溫。

於是重入建康,廢除元興年號,恢復隆安,不久又改元大亨。

自為太尉,加袞冕之服,綠綟綬,增班劍至六十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奏不名,分派桓氏宗族親信,出任內外職位。

又下詔全國避其父桓溫名諱,同名者皆要改之,贈其生母馬氏為豫章郡太夫人。

大亨元年,桓玄遷升大將軍,又奏請率軍北伐後秦,但因自知不敵,隨後複暗示朝廷下詔阻止。其玩弄權術哄騙世人,卻使人一看便知,淺薄之至。

當年桓偉去世,桓玄如斷手足,便覺勢孤。親信殷仲文及卞范之見此,皆勸桓玄篡位。

桓玄信以為然,遂晉升桓謙、王謐、桓修等人,使皆處要職;自命為相國,更劃南郡、南平、天門、零陵、營陽、桂陽、衡陽、義陽、建平共十郡於己,使朝廷封自己為楚王,加九錫,並置楚國官屬。

及後桓玄自解平西將軍和豫州刺史,將官屬並入相府,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詔書下達荊州各郡,殷仲堪黨眾庾仄不服,起兵反抗。因趁荊州刺史桓石康未到,引七千人襲取襄陽,震動江陵。桓石康後引軍到,將其平定。

桓玄假意上表歸藩,卻又代朝廷作詔挽留自己;然後再請歸藩,又要晉安帝下詔挽留,如此反覆不已。故此自編自導,自己上表自己下詔作答,樂此不疲。

另命人不時報告祥瑞,便與當年王莽篡漢一般,瘋狂製造輿論。又常想像有高士出現,以輔佐自己篡位受禪,高士不出,遂命皇甫謐六世孫皇甫希之假扮高士,出入相府。但皇甫希之腹中並無甚才學,開口說話便漏其底細,被時人稱作“充隱”,以為笑談。

大亨元年十一月,桓玄自加冠冕,戴天子規格十二旒,又加車馬儀仗及鼓吹樂器,改稱楚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

十一月十八日,由卞范之寫好禪讓詔書,命臨川王司馬寶逼迫晉安帝抄寫。

二十一日,由兼太保、司徒王謐奉璽綬,將帝位禪讓給桓玄,隨後遷晉安帝至永安宮,又遷太廟,奉晉朝諸帝神主至琅邪國。

及後百官到姑孰勸進,桓玄又假意辭讓,官員又堅持勸請,鬧個不亦樂乎。

直到折騰夠了,桓玄故作勉從眾官所請,於是築壇告天,於十二月三日正式登位為帝,改元永始,封晉安帝為平固王,遷於潯陽。

桓玄篡位後驕奢荒侈,遊獵無度,通宵玩樂。因其性格急躁,呼召時皆都要快速到達,當值官員都在省前系馬備用。

宮禁內事務煩雜,已經不像朝廷,倒似集市。

桓玄又興修宮殿,建造大乘輿,可容納三十人。百姓疲憊困苦,民心思變。北府舊將劉裕、何無忌與劉毅等人於是暗地募兵,欲以討伐桓玄。

永始元年二月,劉裕等人正式舉義,在京口、廣陵、歷陽和建康四地一同起兵。劉裕派周安穆向建康劉邁報告,使作內應;然而劉邁惶恐,更向桓玄告發。

桓玄大讚劉邁忠義,封為重安侯,命其收捕周安穆。其後又謂劉邁收捕不力,於是詔命誅殺,並殺其部下諸將。諸葛長民於歷陽舉兵,亦被刁逵所捕。

劉裕等經過一番苦戰,終取京口、廣陵兩郡,擒殺刺史桓修、桓弘,進至竹裡。

桓玄加桓謙為征討都督,率兵以抗。

桓謙領命,請求派兵往攻劉裕。

桓玄畏懼劉裕兵銳,不敢主動出擊,便對桓謙說道:兵法雲以逸待勞,以靜製動,無往而不勝者也。劉裕叛軍自京口遠道來襲,若到建康後見我大軍嚴陣以待,則必然驚愕,軍無戰心。我軍固守不出,對方求戰不得,自會散走。彼時我再出壘擊之,劉裕不戰可擒矣。

桓謙聽罷心道:是何言耶!待叛軍兵臨城下,城中百官慌恐,軍無戰心者必是我軍。

於是固請出戰。桓玄拗不過他,就派頓丘太守吳甫之及右衛將軍皇甫敷迎擊。二人引兵鼓勇而出,便如抱薪救火,即刻敗兵回報,說二將皆被劉裕所殺。

桓玄大懼,遂召見國中道士,令其於陣前作法;後又命桓謙、何澹之引軍屯於東陵,卞范之屯於覆舟山西,共以二萬兵抵抗劉裕等北府軍諸將。

劉裕進至覆舟山東,聞山西有敵軍,遂令遍插旌旗故設疑兵。

卞范見對方旌旗蔽日,以為劉裕兵力眾多,實不能敵,急遣人報回建康,請命增援。桓玄得報,更派庾賾之率兵增援諸軍。

然因劉裕兵眾大多是北府軍出身,向稱無敵軍,桓軍盡皆畏懼,未有戰意,一觸即潰。劉裕臨陣觀察明白,傳令擊鼓而進,各部將領兵死戰,奮勇直前,並乘風施以火攻。

不過半日,桓謙等數萬大軍灰飛煙滅,大潰而逃。

桓玄聞知三軍既敗,便與一眾親信出離建康城,往西溯流而上,欲奔江陵。

因心慌急逃,當天沒有進食,隨從左右進糙米飯,桓玄吞咽不下,眼中流淚。時有少子桓升正當年幼,抱其父桓玄以善語撫慰。更令桓玄忍不住心中悲傷,一發流涕不止。

桓玄一行逃到潯陽,江州刺史郭昶之供給物資食用。

晉安帝被廢後遷居於此,桓玄便挾安帝前至江陵,署置百官,大修水軍。不足旬月,復得兵眾二萬。樓船兵器齊備,頗顯強盛,軍威稍振。

桓玄老病重犯,複舉酷刑濫殺,部下官吏將領動輒得咎,輕易處死,故令軍心複散。

劉裕複奪建康,歇兵一月,以待諸軍會集進軍。

眾將皆率本部軍來至京師,紛紛請戰,不予桓玄喘息之機。

劉裕笑謂諸將:桓玄此人脾性,某深知之。江陵乃彼之故巢,經營多年,民心已附。若是我等攻得急時,彼必固壘死戰,且我自下遊仰攻,十有**無功。若是緩而不攻,彼則舊病必犯,輕殺官吏將士,人心皆散,不複能守。我在建康按兵不出,非為聚集諸公合兵,實為待其內部生變耳。今已期月,其內釁已成,由此攻之可矣!

眾將皆服其高論,讚佩不止。

劉裕遂升帳遣將,派何無忌率二萬水軍溯流而上;劉毅引騎兵沿岸往西掩護水軍,自引大軍水路並進,隨後往江陵進發。

眾將聞令意氣風發,各引兵依計起行。

單說何無忌引二萬水軍鼓起風帆, uukanshu 順風逆流而上,前至江陵。

桓玄部下水軍都督何澹之等正在寨中與部將痛飲,未料北府軍說到便至,待腳步踉蹌出艙,欲令擊鼓聚將之時,被北府軍已搶入寨門,四面放起火來。

何無忌當先駕船而進,左衝右突,勇猛無敵。

何澹之見滿營火起,知道大事已去,急命近衛去奪了數隻小舟,與適才同飲數將下小船尋路而逃。但亦怪喝得暈頭轉向,兼酒力又猛,再被江風吹拂,水複浪急,丁大都督在小舟上立腳不住,一頭栽入滾滾長江,瞬息飄流向東,往東海而去,再不複還矣。

畫外音:中國自有水師以來,歷史上首位臨戰淹死之水軍大都督,便是何澹之大帥,讀史者不可不知。

何無忌旗開得勝,攻陷湓口。下令眾軍就船上用餐,無需清掃戰場,餐罷乘勝而進,一鼓作氣,複進佔潯陽。待將守軍擊潰,引三軍進城之時,方見紅日西墜,彩霞滿江。

何無忌在城中歇了一夜,劉毅引陸路步騎亦至,兩人依舊水陸並進,西上江陵。此番行軍打仗倒像旅遊,實在令人愜意至極。

桓玄在江陵期月有余,每日除酗酒遊獵,亦複訓練水軍。不練攻守擊防,卻常令禁軍在樓船之側泛舟,預演遇敵來攻之時,怎樣從大船上救駕下於小舟,如何駕舟逃命等項。

三軍將士看得多了,不由灰心喪氣,皆無鬥志。

這一日正在酒醉之余訓練水軍,探馬來報:劉裕等自建康出兵來伐,前鋒已破湓口,奪我潯陽,水陸並進,將至江陵!(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