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超聞說公孫五樓所說三策,笑道:京都殷富,人口眾多,不能立即入駐守備。青苗遍布田野,假使全部鏟除以守都城,用以保全性命,朕不肯為也。今我據有五州之地,有山河之固,戰車萬乘,鐵騎萬群,即令敵人越過大峴,至於曠野,我以精銳騎兵攻之,彼則皆為我虜也。卿所謂下策,以朕觀之,實乃上策耳。
賀賴盧出班:陛下放棄公孫尚書上策,晉軍若來,我國危矣。
慕容鎮亦出班奏道:若如陛下之言,在平原上使用戰馬為便,則應出大峴迎戰,就算打不贏,還能退守。不應將敵人放進大峴,自找窘逼。當年成安君未守住井陘關,終被韓信降服;諸葛瞻不據險隘之處,致被鄧艾擒獲。臣以為天時不如地利,固守大峴實乃上策。
慕容超甚為固執,皆都不聽。
眾臣退殿,賀賴盧對公孫五樓道:皇上不用公之上計,其亡不久矣。
慕容鎮亦對韓淖道:主上既不能鏟除青苗堅守要隘,又不願遷徙人口躲避敵寇,實似劉璋當年。今國滅我死,你等則必如吳越之人,以紋身為榮也。
韓淖不答,反將此言密報皇帝。慕容超聞而大怒,令將慕容鎮投進監獄,遂聚集莒城、梁父兩處守兵,修築城壕,簡選兵馬,養精蓄銳,等待晉軍來攻。
字幕: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夏初。
劉裕率部北上,進駐東莞。
慕容超聞報,派左軍將軍段暉、輔國將軍賀賴盧等,率五萬步騎進據臨朐。
不數日,晉軍越過大峴。
慕容超此時方才感到害怕,急率四萬士兵到臨朐,向段暉靠攏,並對公孫五樓說道:我應進據川源,晉軍到來以後無水,則必無力打仗矣。
公孫五樓領命,遂率騎兵飛速去佔領川源。
不料劉裕已算著此處,早命前驅將軍孟龍符到達川源設伏以待,公孫五樓大敗而回。劉裕複派諮議參軍檀韶,率領精銳兵馬攻破臨朐。
慕容超大懼,獨騎逃到城南,投奔段暉大營,急使其速出,迎戰晉軍。
段暉引軍出營,複又大敗,被劉裕部將所殺,為國盡忠。
慕容超又逃回廣固,令外城百姓都遷入小城內固守,派尚書郎張綱向姚興請求援兵。
又從監中放出慕容鎮,當眾謝罪:朕繼承先人創建大業,不能夠任用賢良,卻剛愎自用,今覆水難收,後悔莫及!才智之士施展謀略,必在事危之時;忠臣樹立節操,是在面臨災難時刻,望將軍休記前嫌,率諸君盡力想出奇計,共同度過艱危。
慕容鎮:陛下既已親率軍隊,首先敗陣逃跑,群臣皆失信心,士庶灰心喪氣。今觀內外形勢,後秦自有內患,恐不及分兵救援我軍。我等正當再決一戰,以爭天命。今收集國內散兵尚有數萬,可將金帛、宮女全都拿出,用以犒賞三軍,以此令諸將士效命死戰可也。上天若是助我,就足以擊破來賊。若不成功,死亦值得,不能閉門坐等敵人圍攻耳。
慕容超聞說要盡出金帛宮女犒賞將士,畢竟不舍,頗費猶疑。
司徒慕容惠出班說道:臣謂此計不然。今晉軍乘勝而來,氣勢逼人,我敗軍之將怎能抵禦?後秦雖與夏主劉勃勃相持,但不足為患。況秦燕二國已成唇齒相依之勢,今我有外患,秦王定會前來救援。然而自古以來求援,若不派大臣則請不來重兵。今有尚書令韓范德威並重,為燕秦兩國並皆尊敬者,宜派去請求救援,以度今日艱難可也。
燕王深然其言,於是又不用慕容鎮之計,派韓范為使,張綱、王蒲為副,西入長安,向秦王姚興請求救兵。
韓、王二人領命方出,劉裕已揮軍來攻廣固城,四邊合圍。但因廣固城高池深,兼有慕容鎮等舊將勳臣用兵堅守,故久攻不下。
探馬報與劉裕:今聞燕王遣使往長安請求救兵,秦王即將發兵前來。燕使韓范在後督促秦王發兵,先遣副使張綱還報燕王,使城中裡應外合,夾擊我等。
晉營諸將聽了,無不失驚。
劉裕卻大笑道:若果如此,我攻陷廣固城就在這兩日矣。
遂令部將引五百兵前往,截住張綱來路。部將領命而去,次日果然擒得張綱及隨從數十人,前來回報劉裕。張綱懼死,請求饒命,表示願降。
劉裕大喜,於是吩咐其帶隨從至廣固城外,令其向城上守軍喊話,並派人從後監視。
張綱引隨從至於城下,騎馬繞城大聲呼喊:夏王劉勃勃大破秦軍,今已圍困長安,即將下之。秦王自顧不暇,不能發兵來救,我廣固城無有外援矣。
慕容超在城上聽得分明,惱怒異常,命令軍士放箭。張綱大懼,於是引領隨從退走。
廣固守軍聞說秦兵大敗於劉勃勃,不能來救,於是軍心大亂。慕容超半信半疑,遂使右仆射張華、中丞封愷再往長安,請求秦王發兵,以五百精騎送出城外。
劉裕早就料著燕王必複派人出城,在西門外等個正著,複將張華、封愷擒獲。遂令張華、封愷寫信給慕容超,勸說慕容超及早投降,休存幻想。
二人不得不從,修書已畢,請劉裕看過,使那五百護軍送進城去。
慕容超見信,自知大事已去,親修回書,使人至晉軍大營送呈劉裕,表示願意請和,求做晉國藩臣,雙方以大峴為界;並進獻駿馬千匹,以通和好。
劉裕見是議和而非投降,於是不從。此後晉國江南增援部隊接連而至,圍城更緊。
燕國尚書張俊從長安回來,見不能進城,遂向劉裕投降,並獻計道:燕人固守,是倚仗韓范,望得秦人救援。而張綱已降將軍,故其所言燕軍不甚相信。而韓范則與張綱大為不同,其在燕國既有聲望,且又和秦王姚興是舊日好友,燕人信之。將軍不如修書引誘韓范,許以重利,韓范若被招降,則燕人必會絕望,自然棄城以降。
劉裕聽從其議,遂表薦韓范為晉國散騎常侍,寄書以招引之。
韓范至於長安,本已說服姚興,派大將姚強率一萬步騎,隨韓范來救廣固。不料大軍剛剛行出百余裡,適逢劉勃勃大敗秦軍,姚興急遣使把姚強追回長安,以禦西夏之兵。
韓范見此情狀,仰天長歎:此必是上天欲亡燕國也,我徒呼奈何!
碰巧這時劉裕信使到來,奉上勸降書。韓范明知回到廣固亦無法進城,且必見罪燕王,萬般無奈,隻得隨信使前來晉營,向劉裕投降。
劉裕問道:公欲立申包胥之功,卻因何空手而回?
韓范答道:我世代承蒙燕主恩寵,故到秦庭痛泣求援,望能挽救燕國於禍難之中。適逢秦多變故,我赤誠不效,可謂天要滅燕,以助明公。古謂智者見機而動,我豈敢不來!
劉裕大笑,設宴款待。次日親帶韓范,繞城巡行。
燕軍親見韓范已降劉裕,由此人心離散,鬥志盡解。
廣固城中,眾臣大嘩。便有人勸慕容超:陛下宜殺韓范全家,以防此後再有叛變者。
慕容超已知必敗,又因韓范弟韓淖盡忠不貳,此番倒也大度,故不怪罪韓范。
史載此年東萊天下血雨,廣固城門夜聞鬼哭。次年亦即東晉義熙六年,正月初一,慕容超登天門,殺馬犒賞將士。寵姬魏夫人隨帝登城,執帝手對泣。
尚書令董銳勸說慕容超出城投降,慕容超卻又不肯,令將董銳關進監獄。賀賴盧、公孫五樓挖地道出城作戰,失利而歸。
時有河間人名叫玄文者,向劉裕獻計:若堵住城外五龍口,則廣固城必陷。當初石虎降曹嶷、慕容恪攻段龕,皆用此法。
劉裕從之,遂堵塞五龍口。於是城中男女多半患腳弱之病,不複能戰。
尚書悅壽複勸燕主:事已至此,陛下不如投降,以保全宗族。
慕容超歎道:興衰皆為天命,我寧戰死,不能銜璧求生,效劉禪將祖宗基業送人。
張綱為劉裕製造衝車,設置各種機關攻城,慕容超令將張綱母懸掛城頭肢解。
燕軍皆越城出降,悅壽打開城門迎劉裕軍入城。劉裕擒慕容超,訴其不降之罪,慕容超惟將母親托於劉敬宣,自己引頸待誅。遂被押送建康處斬,時年二十六歲。
南燕自慕容德立國,傳至慕容超,僅前後二主,國祚十三年而亡。
自此鮮卑慕容諸部,除系出同源之吐谷渾尚存之外,世間諸侯再無慕容。
鏡頭轉換,按下諸燕皆滅,再說西夏初興。
晉義熙三年,匈奴後裔劉勃勃既襲殺舅父沒奕乾而吞並其眾,又掠取河西柔然獻於秦王之馬八千匹,便即建國立號,自霸河西之地。
因自謂夏後氏苗裔,遂稱大夏天王,改姓赫連,此後便稱赫連勃勃。
赫連者,彼謂“威勢赫赫,與天相連”之意也。
赫連勃勃既僭王號,欲結好南涼,遂向涼主禿發傉檀請求連姻,求娶其女為妻。
禿發傉檀因記前番敗兵之恨,於是不應其請。
赫連勃勃大怒,率二萬騎兵攻打禿發傉檀,從楊非直打到支陽共三百余裡,殺傷萬余人,掠二萬七千戶,及牛馬羊數十萬以歸。
禿發傉檀聞報怒不可遏,遂親率軍隊追趕,複欲奪回。
部將焦朗勸道:赫連勃勃天性豪雄,治軍嚴整,人自為戰,難以爭勝。陛下不如從溫圍向北渡河,到萬斛堆借河扎營,扼製咽喉要地以勝之。
禿發傉檀不從,率軍追擊。
赫連勃勃聞報大喜,遂在陽武下狹口處鑿開冰凌,埋下車輪,堵塞道路。
禿發傉檀派善射士兵發矢,射中赫連勃勃左臂。赫連勃勃拔下箭矢,繼續率軍迎戰,禿發傉檀大敗,狂奔八十多裡,死傷數以萬計。
赫連勃勃此戰殺死南涼十多員大將,將其死亡軍士屍首堆成高台,以土封之,取名為髑髏台,遂回軍返歸嶺北。
秦主姚興因禿發傉檀外有陽武之敗,內有邊憲、梁裒反叛,遂派尚書郎韋宗前來通使,實以觀察動靜,尋找機會攻伐其國。
禿發傉檀隆重出迎,厚禮相待,大宴群臣,於酒席宴間和韋宗縱論戰國時縱橫之術,三國時三家戰爭策略。遠說天命廢興,近述當世成敗,隨機應變,辭令明辯。
韋宗讚道:治理天下大才、籌劃名教者,並非必定華夏;撥亂反正、澄俗濟世者,亦非八索九丘。五經仕宦之外,還自有人。車騎將軍神機妙算,確非由余、金日磾可比!
於是回報姚興:禿發傉檀當世英雄,委實不能圖謀。
姚興不信:赫連勃勃既能以烏合之眾勝之,我以天下精兵何愁不克?
韋宗答道:自古用兵之道,侵人者易敗,自守者難取。陽武之戰,禿發傉檀主動出擊,故因輕敵致敗;今我若以大軍去攻,彼則定會固守自保。遍觀我朝中大臣,猶無人是其敵手者。即使陛下親征,亦未必得利。
姚興不聽,遂派世子廣平公姚弼為主將、斂成副之,率三萬步騎攻涼,以姚顯合後。複令仆射齊難率二萬精騎,往西夏征討赫連勃勃。
並寄書禿發傉檀道:孤今派兵討伐赫連勃勃,憂其西奔,故令姚弼於河西阻截之。
禿發傉檀信以為實,遂不設防。
姚弼引軍至漠口,昌松太守蘇霸環城固守。姚弼遣使入城,勸說蘇霸投降。
蘇霸說道:背盟以攻歸順藩國,天地有靈,必不佑之。我寧作涼州之鬼,焉能投降!
於是城陷,蘇霸被殺。姚弼即引大軍至於姑臧,屯駐西苑。涼州人王鍾、宋鍾、王娥等欲秘作內應,寄書於姚弼,被候吏擒住信使,送到禿發傉檀處。
禿發傉檀急引軍至,平定叛亂,殺五千余人,將城中婦女獎賞有功軍士。
於是思得一計,命令各郡縣守吏,將牛羊全都趕到城外,滿山遍野。秦將齊難引兵至,以為守兵棄城而逃,以至牛羊無主,遂派兵前去搶掠。
禿發傉檀見時機已至,即遣鎮北將軍俱延、鎮軍將軍敬歸等十個將領,率領騎兵分頭攻打。於是大敗秦軍,殺七千余人,擒獲齊難。
姚弼聞報大驚,遂固守營壘,不肯出戰。
禿發傉檀率兵攻打,不能攻克,於是在河流上遊截斷水源,欲長期圍困使其自絕。適逢天下大雨,所築堤壩被水衝壞,姚弼軍得水,方才振作。
姚顯得到姚弼失敗消息,兼程趕來救援,秦軍氣勢複盛。姚顯遂派射將孟欽等五人在涼風門前挑戰,箭未及發,禿發所部材官將軍宋益等馳至,盡斬其射手,大敗之。
姚顯於是將罪過推與斂成,遣使向禿發傉檀謝罪,帶領軍隊撤回。
禿發傉檀大勝秦軍,於是複稱涼王,改年號為嘉平,設置百官。立夫人折掘氏為王后,長子禿發虎台為太子、錄尚書事,左長史趙晁、右長史郭幸為尚書左右仆射,鎮北將軍俱延為太尉,鎮軍將軍敬歸為司隸校尉,其余封任不同官職。
嶺北夷夏之民則盡歸附赫連勃勃,數以萬計,赫連皆置守宰而鎮撫之。
由此南涼與大夏並起,雄霸隴西之地,後秦不能控制。
秦兵敗還,姚興大悔不納韋宗之言,於是親向其謝罪,並向諸將自認己過。
鏡頭轉換,按下秦夏涼大戰,複說二涼對壘。
義熙六年,禿發傉檀派左將軍枯木、駙馬都尉胡康攻打北涼,擄掠臨松一千余戶而回。
沮渠蒙遜大怒,率五千騎兵到顯美方亭,大敗車蓋鮮卑而返。北涼鎮北將軍俱延複攻打沮渠蒙遜,再次大敗而回。
禿發傉檀欲親率大軍往攻沮渠蒙遜,太史令景保諫道:今太白星未現,歲星在西,宜於自守,難於攻人。近來天文錯亂,風霧不時,惟有修德自省,方保平安吉祥。
禿發傉檀怒道:沮渠蒙遜罪大惡極,進我封畿侵我邊疆,毀我莊稼。我蓄力待機,欲雪東門之恥。今大軍已集,卿欲壞我士氣乎?
景保奏道:陛下不以臣不肖,令掌察天象,若有事不報,非為臣子之道也。天文明示,主行軍不利,望陛下三思。
禿發傉檀:我用五萬輕騎攻之,沮渠蒙遜若以騎兵抵我,則寡不敵眾;若混以步騎,則快慢不一。其救右我攻其左,救前我攻其後,終不決戰,公等何懼哉?
景保固執己見:天文不謬,必生變故。
禿發傉檀:令你戴鎖隨征!我勝,卿向諸軍宣示天象;若敗,則封你為百戶侯。
沮渠蒙遜率軍前來抵抗,果在窮泉大敗禿發傉檀,涼主單槍匹馬逃歸。
景保因被鎖於軍中無力逃走,由是被俘。
沮渠蒙遜:公知曉天文,被賊國任用,違背天意以逆犯順。今至大敗,公之才能何在?
景保答道:非我無有才智,奈其不聽我何!
沮渠蒙遜:昔漢高祖平城被圍,視婁敬為功臣;袁紹官渡敗績,田豐卻被殺死。公謀同婁敬、田豐,你主不能善待。公回若有婁敬之賞,我便令將公放歸,但恐公有田豐之禍。
景保答道:我主雖不比漢高祖大德,亦非袁紹之輩。將軍若果放回去,則某即使不得封侯,亦不用擔心有禍。
沮渠蒙遜大笑,遂釋放景保回去。
景保回到姑臧,禿發傉檀急向其致歉:公實乃預見吉凶之忠臣,孤卻決意違之,真乃莫大之罪過。勝敗乃兵家常事猶可,幸先生休怪孤家。
遂封景保為安亭侯,也算話符前言。
義熙七年,沮渠蒙遜圍攻姑臧,百姓皆都驚慌潰散,壘掘、麥田、車蓋各部投降。
禿發傉檀派使者向沮渠蒙遜求和,使司隸校尉敬歸及子禿發佗去北涼為質。敬歸至胡坑逃歸,禿發佗被擒,沮渠蒙遜徙八千余戶以歸。
右衛折掘奇鎮據石驢山反叛,禿發傉檀怕被沮渠蒙遜消滅,又恐折掘奇鎮攻克嶺南,遂遷至樂都,留大司農成公緒守衛姑臧。
禿發傉檀剛出姑臧城,焦諶、王侯等人便閉城作亂,聚三千戶據守南城。焦諶推舉焦朗為大都督,自為涼州刺史,向沮渠蒙遜投降。
鎮軍將軍敬歸討伐折掘奇鎮於石驢山,戰敗而死。沮渠蒙遜乘勝來攻,禿發傉檀派安北將軍段苟、左將軍雲連乘虛出擊沮渠蒙遜之後,遷民三千戶到西平。
沮渠蒙遜圍攻樂都,旬月不下,遣使對禿發傉檀道:公若以寵子為質,我即撤軍。
禿發傉檀說道:撤否由你。公背盟失信,複談何人質!
沮渠蒙遜遂命軍屯田,作長久打算。群臣竭力向禿發傉檀請求,禿發傉檀終將子禿發安周作人質,沮渠蒙遜方才罷戰,率軍而歸。
不久,禿發傉檀又欲攻打沮渠蒙遜。
邯川護軍孟愷勸諫道:沮渠蒙遜吞並姑臧,凶勢正旺,陛下隻宜固守,不可輕舉妄動。
禿發傉檀不聽,分兵五路俱進,至番禾、苕藿,擄掠五千余戶。
部將屈右進言:陛下轉戰千裡,軍無完陣,徙民財物充滿於途,宜兼程撤回,早越險峻。沮渠蒙遜善於用兵,若突襲而至,出我不備,強敵逼於外,徙人攻於內,則殆矣。
衛尉伊力卻道:我軍氣勢正盛,且騎馬而行,敵軍徒步,其勢不能追我。若兼程扔棄財物,示怯於敵,豈是善計。
禿發傉檀信以為然,遂納其言。
屈右出謂諸弟:我計不用,天命也,此處乃我兄弟葬身之地乎!
不久大霧彌漫,風雨交加,沮渠蒙遜軍大至,禿發傉檀大敗而回。沮渠蒙遜圍攻樂都,禿發傉檀環城固守,又以子禿發染乾作人質,沮渠蒙遜方收兵回。
其後禿發傉檀耀武西疆,沮渠蒙遜侵襲西平,各徙人口掠牛馬以歸。
義熙十年,禿發傉檀議征乙弗。
孟愷諫道:國內連年不收,上下饑荒,百姓騷動,民不安本業。今複遠征,勝亦多留後患,不如和乞伏熾磐結盟,購糧濟難,撫雜部以增軍用,蓄力整軍,待時而動。
禿發傉檀說道:我正欲攻伐,卿休要泄氣。
遂以太子禿發虎台謹守樂都,防備乞伏熾磐,自率七千騎兵襲擊乙弗,大獲其利。
乞伏熾磐聞說禿發傉檀遠征乙弗,果然乘虛來襲樂都。撫軍從事中郎尉肅勸太子禿發虎台聚集百姓到內城,自請率領晉人出城迎戰。禿發虎台不從,並盡將勇謀將士囚之。
乞伏熾磐率眾攻擊,十天城池陷落。
禿發傉檀聞報大怒,欲引軍攻取契汗,奪回所失軍馬人口。部眾厭戰,多有逃亡。禿發傉檀派鎮北將軍段苟去追,段苟亦逃,將士皆散。
僅有中軍將軍紇勃、後軍將軍洛肱、安西將軍禿發樊尼、散騎侍郎陰利鹿,隨侍左右。
禿發傉檀至此雄心頓消,左思右想,決意投降乞伏熾磐。於是遣散諸將,任其自去。紇勃、洛肱、樊尼大哭上馬而去,惟有陰利鹿不肯散去,亦步亦趨,緊緊跟隨。
禿發傉檀:去危趨安,人之常情。我親屬皆各奔東西,卿何獨留?
陰利鹿泣道:臣有老母在堂,方寸亂矣,不能出奇計以破敵。但忠孝必不能兩全,則舍孝而取忠也。臣雖不能效申包胥往西哭求沮渠,亦不能效毛遂往東求援於秦國,則牽馬絡韁以服侍陛下,稍盡臣子本分。望大王思謀遠略,慎思去留之計。
禿發傉檀歎道:知人固不易,使人知我更難。今大臣親戚皆棄我而去,惟卿不虧我,知天寒而不凋者,由此而顯矣。
於是率殘部至西平,投降西秦。乞伏熾磐遣使到郊外相迎,待以上賓之禮。
當初樂都潰敗之時,各城邑皆降乞伏熾磐,惟尉賢政固守浩亹不降。今即得知禿發傉檀已至左南,至此方才出城投降。
其後乞伏熾磐既滅南涼,遂命禿發傉檀為驃騎大將軍,封左南公。年余之後,卻又對其忌憚不已,終於酒中下毒,欲將其毒死。
禿發傉檀還至府中,毒發始覺,連呼肚痛。
左右進藥,欲為其解毒,禿發傉檀說道:我病殆矣,尚該醫耶!
於是拒服其藥,聽任毒發而死。時年五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諡號景王。
太子禿發虎台後亦被乞伏熾磐殺死,禿發傉檀幼子禿發保周、鮮於破羌、俱延子覆龍、禿發利鹿孤孫禿發副周、禿發烏孤孫禿發承缽等,皆奔沮渠蒙遜。
南涼至此滅亡,共歷乞發烏孤、乞發鹿利孤及禿發傉檀三主,國祚十八年。
畫外音:南涼亡後,禿發傉檀子弟侄孫皆歸沮渠蒙遜,惟兄子安西將軍禿發樊尼與中軍將軍禿發紇勃、後軍將軍禿發洛肱、散騎侍郎陰利鹿率兵西濟渭河,逾積石,遂撫有群羌,其後裔則為吐蕃王族始祖。原禿發氏部人大部為西秦統治,後西秦為夏所滅,夏又亡於吐谷渾,後又為北魏所有。隴西、河湟乞伏、禿發鮮卑最終與北魏拓跋鮮卑同被漢化,至今在青海省西寧市尚有禿發氏後裔留存。
鏡頭轉換,按下乞伏熾磐平滅南涼,複說其父乞伏乾歸。
姚興聞說秦涼交互大戰,知道自己無力西伐,遂遣使持詔,魏任乞伏乾歸為使持節、征西大將軍、河州牧、大單於。乞伏乾歸權且接受封號,再向姚興稱臣。
義熙八年,乞伏乾歸率步騎三萬人,在枹罕攻打西羌彭利發,駐軍奴葵谷。彭利發棄眾南逃,乞伏乾歸派乞伏公府追擊於清水,擒而殺之。
乞伏乾歸進入枹罕,收納羌人一萬三千戶,複率二萬騎兵南下赤水,討伐吐谷渾支統阿若乾。阿若乾明知不敵,於是主動率部投降。
乞伏乾歸大勝之余,率諸將在五溪畋獵。正縱馬馳騁之間,忽有梟鳥自空中落下,停留在其手臂之上。依鮮卑族人舊俗,以為梟鳥不祥,乞伏乾歸因此大為憎惡。
同年六月,乞伏乾歸果被兄子乞伏公府所殺,並誅其諸子。
乞伏熾磐聞報,驚怒異常,遂與弟廣武將軍乞伏智達、揚武將軍乞伏木奕於討伐乞伏公府,在嵻崀南山追及擒獲,連同其四子在譚郊處以車裂極刑。
於是將乞伏乾歸安葬於袍罕陵,諡號武元王,廟號高祖,共在位二十四年。
就在諸燕陸續消亡,秦夏相爭,隴西諸涼攻伐不休之時,北方高句麗部族乘勢興起,並於晉安帝元興三年佔據遼東,改襄平為遼東城。
義熙六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在位,出兵大破契丹,乘勢攻佔朝鮮半島百濟,擊敗入侵倭寇,佔領新羅,迫使夫余臣服。繼而往西用武,佔據遼東地區,高句麗便至全盛時期。
是年秦將姚詳屯駐杏城,為夏王赫連勃勃所逼,南奔大蘇,赫連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乾追斬之,盡俘其眾。
赫連勃勃複又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於青石北原,降其眾四萬五千,複攻東鄉下之,徙三千餘戶於貳城。
時逢秦鎮北參軍王買德投奔大夏,夏王赫連勃勃問以滅秦之策。
王買德奏道:今秦德雖衰,籓鎮猶固,願大王休要急躁,姑且蓄力以待之。
赫連勃勃信以為然,乃以王買德為軍師中郎將。
秦王姚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姚顯接應姚詳不及,遂複屯軍於杏城。
鏡頭轉換,按下西北,再說東南。
劉裕北伐南燕之時,徐道覆勸盧循乘機發兵,攻打建康。
盧循說道:劉裕既伐南燕,必留重兵於建康。此人極善用兵,亦必留兵緊守各處關隘,我未可輕動。況我廣州之兵不耐天寒,不如固守以待天時,外結英豪內修農事,備選精銳之兵,以乘虛而進。可待來春天暖,以偏師襲擾其境,其救左我則擊其右,救右則擊左,我不勞兵而致其困頓,不及三年,可坐而取勝也。今舍廟勝之策而欲決成敗於一時,恐一旦不如意時,悔之無及。
徐道覆諫道:將軍久住嶺南,豈欲將此地傳於子孫耶!今劉裕頓兵於堅城以下,未有歸還之期,我以十萬思歸死士北擊何無忌,必如反掌之易。若待劉裕伐燕南歸,自將屯豫章,遣虎師以下嶺南,則將軍何以當之?若我先克建康,傾其根本,劉裕既還,亦無能為矣。將軍若不讚成我議,則我即率始興兵馬直取潯陽矣。
劉裕雖猶不願,隻得從之,便即起兵北伐。
徐道覆暗地欲造戰艦,派人在南康山上砍伐大量木材,謊稱欲到下遊城中去賣。後又說因缺勞力無法運達,便在郡中賤價出賣,價錢減低數倍。
居民貪圖便宜,皆賣衣物而買木材。因贛江水急且多石,出船艱難,乃至木材皆儲存在本郡。如此數番,百姓船板積存極多,全部乾透。
徐道覆舉事起兵,便根據當初賣木收據索取,不準隱藏不報。
民皆獻乾木,就等於免費為其積存晾曬,且不被朝廷所知。
徐道覆得木,雇用工匠拚裝戰船,旬日完成。於是率士卒登船以進,攻南康、廬陵、豫章諸郡,守官皆棄城逃走。江荊都督何無忌自詡為江左名將,便自潯陽駛舟西進以迎。
長史鄧潛之進諫:盧、徐二賊兵艦甚盛,勢居上流,不可輕敵,今宜守南塘城自固,得蓄力養銳,待敵疲擊之,乃萬全計也。
何無忌不從。
參軍殷闡複諫:盧循部眾皆三吳舊賊,百戰余生。徐道覆乃始興之賊,亦驍捷善鬥。將軍宜留屯豫章,征兵屬城,兵至合戰。若徒率部輕進,萬一失利,悔將何及?
何無忌急性,亦不從闡複之諫,遂仗銳氣,徑至豫章西隅。
徐道覆已據住西岸小山,親帶數百弓弩手,迭射晉軍。晉軍前隊多受箭傷,不敢急駛向前,惹得何無忌性起,改乘小艦,向前直闖。
偏偏西風暴起,將其小艦吹回東岸,余艦亦為浪所衝,東飄西蕩。徐道覆則乘風勢駛出大艦來擊,何無忌舟師已散,頓致盡潰。
何無忌獨不肯退,親執節督戰,風狂舟破,賊眾四集,箭如雨發。可憐!何無忌因逞一時之勇,終身受重傷,握節而死。
徐道覆水戰大勝,威震三吳。適逢盧循率廣州軍大至,遂郎舅合兵,向建康而進。
豫州刺史劉毅集水師二萬,出於姑孰,到桑落洲。
正值盧循與徐道覆合兵前來,船頭高銳,劉毅戰艦低脆,一與相觸便致碎損。
劉毅見客主情形不符,急率眾驚避。盧、徐二人引軍乘勢衝突,連劉毅座舟亦被撞碎。劉毅慌棄舟登岸,徒步奔還,隨行只有數百人,余眾皆被賊虜。
盧循審訊俘虜,得知劉裕已還建康,心中大懼,便欲退還潯陽,攻取江陵,據住江、荊二州,以對抗晉廷。
徐道覆不從,謂宜乘勝急進。盧循不得不從,便即連檣東下。徐道覆原欲進兵新亭,焚舟登岸直上,盧循不肯冒險,逡巡未行。
因對徐道覆道:我軍未向建康,聞孟昶已懼禍自裁,看來晉都空虛,必且自亂。何必急求一戰,多傷士卒耶?
徐道覆再三請求進軍,盧循終不允其所請。徐道覆告退,仰天長歎:我必為盧公所誤,事終無成。若使我獨力馳驅,得為英雄,取天下如反手耶!
其手下諸將聞之,深以為然,無不歎惋。
劉裕聞報何無忌陣亡,不由大驚,便在石頭城設置柵欄,阻斷祖浦,用以抵禦盧循。
可惜盧循不聽徐道覆之言,待至石頭城時,晉軍工事已固,守城之械亦備。盧循數攻柵欄失利,戰艦複被暴風吹翻,致眾多軍士枉死水中。
盧循率軍登上南岸,在平野列陣交戰,則更敵不過北府軍鐵騎,複又大敗。遂引余部轉攻京口,搶掠各縣,但晉軍堅壁清野,至一無所得。
盧循至此後悔不及,對徐道覆說道:軍士疲憊,不能振作矣。今可據守潯陽,合力攻取荊州,再緩與京城抗爭,尚可獲勝。
不待徐道覆答應,便從蔡洲南奔,再次佔據潯陽。
劉裕先派眾將追擊賊兵,自率大軍隨後進擊,複在雷池大敗盧循。
徐道覆見盧循固執己見、剛愎自用,遂不與其南奔,自率兵三萬進抵江陵。
江陵郡守乃劉裕同父異母弟劉道規,字道則,自幼倜儻不群,胸懷大志,深受劉裕器重。因隨兄平滅桓玄有功,被朝廷加封輔國將軍、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並以使持節,都督荊、益、寧、秦、梁、雍六州及司州河南郡軍事。又加封華容縣公,晉升征西將軍。
徐道覆兵至江陵,先不急於攻城,而是派出細作潛入城中,盛傳謠言,隻說盧循大軍已攻陷京邑建康,特使徐道覆來鎮守荊州。
城中軍民信其謠言,一時大嘩,滿城震驚。
劉道規很快查出謠言之源,將徐道覆所遣細作皆擒殺之,城中傳言遂息。
城內軍民皆安,劉道規遂率主力出城,前來迎擊徐道覆。先與叛軍戰於豫章口,並派劉遵作為遊軍,以襲擾敵側。
兩軍在水上交鋒,荊州軍前鋒首戰失利,其勢漸危。但劉道規親坐帥船督陣,激勵將士奮戰,不肯稍退。
正在危急之時,忽聽得東面金鼓大震,一彪人馬飛馳而至,領軍者正是北府軍上將劉遵,率遊軍攔腰側擊而來,攻入叛軍陣中。
荊州軍見是自家軍至,壯氣愈加,個個挺刃力戰,挽弓發矢,由是叛軍終至大亂。
徐道覆見有伏兵橫衝而至,兼且天色已晚,不知對方有多少軍馬,因此不敢戀戰,遂命水軍棄舟登岸,隨岸上步騎且戰且退,尋路歸還。
劉道規將手中大刀高舉,令前鋒大將檀道濟亦登陸路,驅兵連夜追殺。劉遵率遊擊軍兩面夾擊,叛軍大潰,又兼地理不熟,被斬首一萬余級,墮江溺斃者複數以千計。
這一場好殺!一直戰至天光大亮,徐道覆在諸將衛護下複又下水,乘小船逃回湓口。
江陵城危而複安,劉道規收軍回城,大備牛酒,犒賞三軍。
徐道覆於路收拾殘軍萬余,再到潯陽會合盧循之眾,複議攻取建康。
劉裕聞賊複來,引軍出離京城,進次大雷迎敵。
前軍來報:盧循及徐道覆大軍舳艫銜接,蔽江而下,幾不知有多少賊船,其勢甚眾。
劉裕:不論其勢如何,此番既來尋死,定讓其片甲難回!(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