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給他的答覆,只要把李文忠大軍安全帶回來就算全功。
而如今因為楊憲的存在,不僅成功救回了藍玉、耿炳文的先鋒部隊,更是直接重創王保保大軍。
今後至少一兩年內,草原韃子不再敢隨意犯邊。
消息傳回朝廷,立馬震驚朝野。
朱元璋在奉天殿上,一連說了六個好字。
徐達將此役最大的功勞歸給了楊憲,雖然事實本就如此。可在有些人眼中,就不那麽認為了。
接下來,便是封賞一事。
散朝後,朱元璋和朱標爺倆開始商量該給楊憲怎麽樣的賞賜好。
“老大,你說說這回該給楊憲封個什麽爵位好。”朱元璋開口笑道。
問的是什麽爵位,也就是朱元璋一開始就打算給楊憲封爵。
“根據徐叔叔的奏報,這次北伐楊卿居首功,不僅提前預料到了王保保會突襲北平城,更是在守城過程中使用他發明的新型火藥重創王保保主力大軍萬余。而咱們北平守軍則是幾乎沒有任何傷亡。”
朱標抬頭看了朱元璋一眼,試探道:“兒臣覺得要不封個伯爵,畢竟楊卿的恩師,劉中丞也是伯爵。”
大明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伯爵正好處於中間地位,朱標提到的劉伯溫當初被封的就是誠意伯。
可以說朱標的提議合情合理。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兒,直接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侯”字。
“父皇,你要封楊卿侯爵?”朱標驚訝道。
朱標本人對於楊憲自然是無限看好的,別說是侯爵,他認為以楊憲對這個國家的貢獻就算是封個公也是當得起的。
可他驚訝的是他父親朱元璋會這麽做。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其基本盤靠的是同鄉好友。
一是劉邦,第二個就是朱元璋。
劉邦當了皇帝後,那一幫曾在村頭喝小酒的朋友們,一個個都得到了提拔重用,比如夏侯嬰、周勃、樊噲、蕭何、曹參等。
朱元璋同樣如此,為什麽會有淮西勳貴這個詞,就是因為他的淮西老鄉大多都授了勳、封了賞。
不說其它,開國六公爵當中:李善長、徐達、鄧愈、常茂(頂的父親常遇春)、馮勝、李文忠,都是淮西人。
從這一點來說,如果要進入公爵這個池子,不是淮西人,想都不要想。
封侯爵的,非淮西人,基本上也都是跟朱元璋跟的早的。
也就是他還未真正起勢前的班底。
可以這樣說,跟隨朱元璋越早的人,後來受到的封賞就越大,畢竟,是一起扛過槍、一起挨過餓、一起殺過人的老兄弟。既然是老兄弟,那就得照顧一二了。
極個別除外,也都是對朱元璋奪下江山做出重大貢獻的。
當然,劉伯溫封不了侯,有他自己的原因在。
朱元璋看著朱標開口笑道:“我了解天德,他說楊憲居首功,那麽楊憲就是此戰首功。而且從他匯報的內容來看,楊憲還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他的軍功不僅僅只是取得此次北伐的勝利,我更看重的是他發明的新型火藥,有了這樣的大殺器,北邊韃子何足懼哉。日後蕩平漠北,指日可待。這樣的功勞,封侯綽綽有余。”
“而且還有一點,老大,你要記著。”
朱元璋看著朱標,臉上笑容收斂,嚴肅道:“正因為楊憲的恩師劉夫子只是伯爵,所以楊憲必須是侯爵。”
“兒臣知道了。”朱標神情一凜,開口道。
“接著便是封號了,老大,你說賞個什麽封號好。”朱元璋臉上再次揚起笑容,開口道。“既然楊憲發明的新型火藥這麽厲害,封他個神火候怎麽樣?”
“......”
朱標沉默了片刻,開口道:“父皇,楊卿的功勞可不僅僅只在軍事上,除了新型火藥外,拿最近的來說,就有羊毛加工。之前兒臣這邊已經和他商議過,按照楊卿的方法,不出三年,我們大明子民,將無人再挨凍。”
“再加上最開始進獻的製鹽之法,瀝青路,這一路走來,楊卿所帶來的每一項新的舉措,對於咱大明來說都好像是......”朱標斟酌了一下,接著開口道。“好像是一場場神跡。”
“不如把火字去掉,單封一個神字如何?”
“神侯?”朱元璋低聲呢喃一句。
大明神侯,以神字為封號,這樣牛逼的封號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以想見, uukanshu 一旦這個封號公諸於世,一定會震驚整個朝野。
朱元璋看著朱標,開口笑道:“老大看來十分看好楊憲。”
“是。”朱標抬起頭,直視著自己的父親,堅定回道。
朱元璋大為欣慰,大手一揮,開口道:“好,那就這麽定了。到時候這個封賞就由你親自去給。”
..................
大明北征軍隊,凱旋而歸。
楊憲上了一份奏折由徐達帶往京城,以揚州事務繁忙為由,在揚州地界下了車。
雖然與楊憲相處不久,可徐達清楚眼前這個男人決定了的事情,就不會再改變,因此也不再勸說,自己帶著軍隊浩浩湯湯回京城複命去了。
有人受到封賞,就有人受到懲罰。
藍玉貪功冒進在前,擅自欺辱擴廓王妃其木格在後,哪一項都是大罪。
如果換了其他人,怕是人早就沒了。
而藍玉畢竟有淮西勳貴和皇親國戚兩重身份在。
身為淮西一黨的話事人,韓國公李善長更是直接進宮面聖,給藍玉求情。藍玉雖然有過,可破了擴廓王帳是事實,也擒獲了不少元人俘虜,其中不乏有元廷的皇親國戚,也算是一件功勞。
再加上,因為楊憲、徐達的緣故,畢竟先鋒部隊最終還是保了下來。
這才讓李善長有了求情的余地。
“兒臣的面子,正因為藍玉是國戚,那更應該要賞罰分明,真要聽了韓國公的,寬縱了藍玉。那才是真正當著天下人的面,打了太子這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