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也就是熹平二年正月,大疫起複。從洛陽、南陽起,最終蔓延至東漢十三州各郡,疫中死者無算,可謂民不聊生。
張角感於民生疾苦,便於那時起深入疫區,以醫術製藥水,間以符紙,而後傳道太平,民深信之。
其傳教之初並無反意,太平道傳教以善導人,所謂天道無親,唯善是與。
其提倡承負學說,勸人行善。承負即前人為承,後人為負,先人為善便可福蔭子孫,反之便會給後人招致禍患。
太平道也曾奮力去影響統治階級觀念,極力勸誡、警告君主、官員,不得行貪婪掠奪之事,奈何靈帝不納,眾官信者少。
其教義中也具有濃厚的天人感應之理,是為人不治則天必有亂。
然恆、靈二帝奢靡無度,高門貴胄欺壓鄉裡,而且當時各地屢有天災,大疫、乾旱、地震等不絕如縷。
此人事不盡而天罰之也。
太平道眾人所圖也不過一個天下太平。
而眾生求太平,便是因現實極不太平。人心思安,太平道方能大行於世。
東漢其時內有涼州羌亂,世家兼並。外有鮮卑烏恆匈奴入寇。偌大的東漢王朝自建立起便是個渾身瘡痍的巨人。
胡人寇掠之景正如才女蔡文姬所言:
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
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而數次羌亂、胡寇,錢糧皆由河北、河南等地供給,更何況是年時有大旱,又遇小冰河氣候,收成不足。
世家豪門、官僚縣吏更是借兵事盤剝搜刮,百姓既要輸糧、上戰場又要供給軍資,安能不反乎!
東漢年間,黎民百姓要面對勞役、天災大疫、官僚剝削、地主兼並,如許多王朝末年那般,求生舉步維艱!
百姓不過求存,求個乞活而已。世道艱難,原本屁民是不敢反的,不過悲慘死去罷了。太平道成立,給了屁民一個宣泄機會。
太平世界,便是這不平天下間屁民的一個美好向往。
其道義中認為黃帝之世乃太平世界,在這個太平世界裡,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
終於,最底層活不下去的百姓爆發了。而後便是黃巾軍席卷天下!
張角原定於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舉義,這一天對於太平道而言是有重要意義的。
因為天乾地支法的起始日,便是其尊崇的黃帝登極之日,即三甲子日。
故而便有那後世聞名之語: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奈何太平道內有矛盾,後世所謂保守派、激進派。
太平道內依然對皇權貴胄抱有希望的保守派系向朝廷告密,事泄,張角不得不提前舉義。
吳浩生前曾懷疑張角是個十足的野心家,更是個十足的蠢貨。
而在接受其人記憶後,便知其並無野心,實為共情之人。其感於眾生疾苦,又拘於時代背景。
其信奉黃、老,乃至尊為神靈,有感於太平要術中所言太平盛世,便寄希望救民於水火,還天下太平。
然而,最終卻使得天下大亂,非心所願,實為時代所拘。
甚至於,張角兄弟三人無有子嗣,無有妻妾。其所求非己身榮華富貴,但索太平而已。
最終卻被天下稱賊,其身死、而黃巾滅。隻得百姓歌曰: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複安居。
可張角竊了什麽被稱為賊呢?
所謂諸君喚我為賊,然我所竊何物?
吳浩細細思量其過往,也不由歎道:“大賢良師一生愛民,願為世間求一太平之世。最終不成,還是受困於時代。
在封建時代談致太平,均財富。實難也。”
吳浩這邊看完大賢良師一生,門外也傳來眾多腳步聲。
城內各方共十位渠帥,除去四位渠帥值守,皆都到了。
張梁朝房內問詢一聲,得允諾後便領眾人入內。
吳浩忍著疼痛坐起身子,看著眼前這些面容憔悴、頭戴黃巾、身披甲胄的弟子們,不由說道:
“今我重病,或不能見明年春日。然舉義之事吾實不能安心。吾等雖數挫漢軍鋒芒,然漢庭依舊勢大。
而吾輩已痛失諸多同道,也害了不知多少信我之百姓,吾今悔亦!日後吾等不可再魯莽行事,吾隻盼眾人能保住有用之身。以待時變。”
只見一面容甚美,身高八尺的男子輕聲道:“恩師乃真人,定可無恙。吾等願隨恩師舉義,是這世道不讓我等苟活。吾等無悔亦!”
眾人亦齊齊出聲:
“舍此身而求太平,弟子無悔也。”
那貌美男子繼續道:“惟願恩師指教,何為時變。”
吳浩知道此人乃其弟子李揚,年方三九,平素敬愛其身。
便和煦回道:“太平道非吾一人所創,吾若身死亦有爾等弟子與吾弟。只求諸位皆能勉力,還世道太平!”
猶豫一下,吳浩繼續道:“時變便是等待皇帝架崩。
今漢室帝皇均有早崩之憂,便只能推幼子登極。幼帝無能,便是外戚、宦官接替執政。
而今帝縱色享樂,已有早亡之兆。帝之二子均尚年幼,卻至今未立太子,已有禍端矣,帝死後則天下必板蕩也!
此番時日以來,吾也知舉義過於倉促,如今連番戰敗,同道喪命。某隻願眾人可留得此身,待皇帝駕崩後再布太平於世。”
眾弟子聽罷,皆默然。
俄而,張梁出聲道:“天不假命,欲收吾兄歸天。然吾輩義事未盡,豈可因吾兄一人而廢天下事乎?”
眾人乃解, 雖心亦低沉,但救民伐無道,是眾人顧所願也。
吳浩實不忍坐視城內三十萬百姓生死如無物,因而希望眾弟子能帶領眾人抵住漢軍進攻,而後轉戰群山間,避漢軍鋒芒。
然後靜等靈帝死,天下亂。再於亂世中立業,以容天下食不果腹之人,令其能苟求此身於亂世。
但無奈黃巾軍戰術戰法較之朝廷中央軍而言,實屬落後。就連最具軍事才能的波才也因領軍經驗缺乏,遭火攻而敗。
便聽吳浩繼續說道:
“吾等諸多戰敗,實乃戰之罪。不知軍中破高門所獲是否有兵書一類,如孫子、吳子兵法,亦或是六韜三略等書。”
“如若有將門世家之後,吾等可拜為貴賓,切不可魯莽對待。”
“兵書以及將門之後,需要三弟及徒兒們細細盯著,嚴肅對待。”
“若有所得,定要將之授予眾人。而若義士中也有通曉兵事者,皆可面詣吾等。可拔其中才乾者任渠帥也。”
眾人聽得,不由得有些心虛。只因眾人皆隻略通兵事,渠帥當中若論軍事最能者,當為波才。其人業已敗於皇甫嵩之手。
忽而,一粗獷漢子似是想起什麽,慌忙說道:“恩師,城內便有一高門貴族,其家曾多出武將,或許便有收藏兵書。
吳浩不由喜道:“既如此,牛文你便派人速速前往,若那戶人家有願歸附之人,也可帶來見吾一面。”
便有兩力士得令而出,出院門便遇一傳令使急急奔來,其人未有停歇,在得門衛審查後,便入宅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