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頑賊 > 第422章 能跑就別動

頑賊 第422章 能跑就別動

簡繁轉換
作者:奪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6:15 来源:搜书1

好消息是虜中名王虎墩兔在青海授首,留下十來歲的幼子也不能繼承汗位,苟延殘喘二百來年的北元宣告崩潰。

壞消息是蒙古諸部召開忽裡台大會擁戴新汗,重建中央汗庭,稱歹青憨兒,在西北無縫銜接,勢力有增無減。

朝廷諸臣並不認為這個歹青憨兒有什麽,草原上五顏六色的歹青多了去了,無非是又一次草原特色改朝換代罷了。

直到人們發現,這個歹青憨兒就是早年橫行陝北的劉承宗。

朝廷議了更關鍵的一點,是複套,收復河套。

因為黃河河道的問題,巴彥淖爾所在的後套在明代尚未形成,所以明朝人說的河套,指的只是土默特部佔據的呼和浩特豐州灘一帶。

自從察哈爾西攻土默特、金國西攻察哈爾以來,漠南就亂套了,在榆林、寧夏兩個邊鎮的感受最為直觀——蒙古降夷一波一波地叩關請降。

其實早在今年夏季,朝中就有人提過收復河套的事,河套成了無主之地,顯然複套時機已至。

但具體來說,時機到了是一回事,有沒有收復的客觀條件是另一回事。

人們都知道陝北窮,俗話說天下之民莫窮於延州嘛,陝北水土流失形成的千溝萬壑,讓當地農業條件非常糟糕,可到底延安府還有許多支離破碎的黃河支流。

可橫山以北的鄂爾多斯就不一樣了,那邊非常平坦,平坦得連河都沒有幾條,僅有的那麽幾條河,也都是不能支撐農業的季節性河流,境內湖泊又大多為不能灌溉的鹹水湖。

那裡乾旱少雨,蒸發量驚人,讓黃勝宵魂牽夢繞的毛烏素海便應運而生。

大明要複套、佔據豐州灘,容易。

如今降夷一波一波的過來,向導已經足夠了,甚至這些降夷都能編出一個標營,作為收復河套的先鋒軍。

但佔據河套之後,就要準備好迎接這塊孤懸海外的飛地被金國攻擊,四面支援不及,這塊飛地就沒了。

可是如果放棄複套,一個艱難的問題就擺在了崇禎皇帝的案頭上:降夷安插何處?

崇禎這一年二十二歲,他心裡對八個問題感到疑惑,準備明年殿試時,向天下選拔出的士子提問。

共治天下的是士大夫,可如今士大夫品行不端,他想讓士人正常起來,該怎麽辦?

東虜本是大明的屬夷,地窄人寡,叛亂的聲勢卻這麽浩大,就連三韓都被攻佔了,為啥?

薊鎮、關寧、萊登、天津等地駐扎重軍以防東虜,東虜不滅,兵不可撤餉不可減,有什麽辦法能盡快滅掉東虜恢復疆域?

流寇蔓延,朝廷錢糧缺額,官員總是希望蠲減,百姓是國家之本,但有什麽辦法既能體恤百姓,又能贍養軍隊?

屯田鹽法過去是充實軍費的好方法,嘗試過許多次卻總不見成效;漕糧和戰馬都是軍隊急需的物資,卻總被拖欠,怎麽解決?

收復河套的時機已至,但東虜也想吞掉蒙古遺產,虎視眈眈,況且鄂爾多斯的野地難以補給,這個事情怎麽辦?

流寇在北邊勢大,海賊在南邊騷擾,水災旱災頻發,有什麽方法可以應對?

唐宋時文武不分家,太祖皇帝任用人才也不局限於文武,怎麽如今到朕的時候,武官就不能做文官了,這事又該如何解決?

這八個問題如果能得到妥善解決,崇禎認為天下的事情還有轉機。

禮部尚書楊鶴數日之內進宮數次,他認為崇禎皇帝所雲,以河套引誘劉承宗同東虜作戰,還需要從長計議。

“你們怎麽都這樣?”

崇禎皺著眉頭,抬手拍了拍桌案上堆了一摞的奏疏:“朕要複河套,朝野諸臣便說不妥,不可複,這不,就這封奏疏。”

說著,他推出一封奏疏,道:“在家當鄉紳的吏部郎中孫傳庭,從代州送來的,連安插降夷都覺得不妥。”

楊鶴瞄了一眼,這山西鄉紳的奏疏說的是朝廷官軍都吃不飽飯,老百姓餓著肚子給朝廷交糧,可不是為養活塞外韃子的。

也有道理。

楊鶴老好人了,幫著說話道:“陛下,代州近年遭流寇蹂躪,家鄉淪為戰場,鄉紳言語多有不平之意,在所難免。”

“這位孫郎中老臣過去有所耳聞,似乎是寫過聖主若虛前席待,願將血淚灑丹墀,這樣的詩句,很有才氣,也願為國效力。”

崇禎並不答話,斜眼看了奏疏一眼,這些東西並不能說明什麽,只是道:“你也認為讓劉承宗進河套不妥?”

“不。”

楊鶴很認真地搖搖頭,稍加組織語言,道:“老臣以為,若陛下開口,劉承宗定然會向河套進軍,進軍豐州灘,就必與金軍一戰。”

崇禎點點頭,對嘛,那劉承宗讀的是聖賢書喝的是黃河水,驅虎吞狼,何愁不成!

卻沒想到楊鶴緊跟著就歎了口氣:“陛下是想用未在我手之豐州灘,誘劉承宗去和金軍作戰,以防遼東、山陝兩面受敵,但陛下,他畢竟是叛軍頭目。”

“憑老臣對劉承宗的了解,他會向豐州灘進軍,但絕不會像陛下想的那樣,從甘肅邊外向豐州灘進軍。”

崇禎被說蒙了:“那他從哪進軍?”

楊鶴不太敢說,講道理大明王朝這幫子文武臣僚還不能如臂使指呢,皇帝哪兒來的自信能控制住劉承宗啊。

楊鶴大概是朝廷文官裡對劉承宗最了解的人,他和劉承宗打過交道,知道這個人一來很霸道、二來不敬朝廷、三來很體恤百姓。

所以他一點都不懷疑劉承宗的人品,元帥府進駐豐州灘,肯定會跟金國作戰。

從開戰以來,金國擄掠漢人不下百萬,如今金國才有多少奴隸?不到二十萬。

剩下的人呢?填溝了。

單憑這個,楊鶴就能斷定,劉承宗進了豐州灘,就會跟金國不死不休。

但問題是劉承宗進豐州灘以前呢?

他覺得照劉獅子那個得理不饒人的性格,只要崇禎皇帝敢給他下一封調兵豐州灘的聖旨,劉獅子不可能馬不停蹄的向豐州灘進軍。

楊鶴保守估計,劉獅子會親率精銳從西寧出發,經西安進河南,途徑徐州入南直隸,在這過程中還不能問,問就是有聖旨,正往呼和浩特走呢。

楊鶴歎了口氣:“他會拿著聖旨招搖過市,挾持沿途官員將領、百姓軍兵,少說甘肅和寧夏肯定不會繞過去。”

崇禎爺智珠在握:“那就穿,我聽說過去俺達進青海也沒少穿過甘肅和寧夏。”

哎呀楊鶴這個發愁啊,他該怎麽跟皇上解釋,劉承宗的一些作為,讓他在邊軍眼中像個聖人呢。

那俺達橫穿甘肅寧夏,邊軍是嚴陣以待,畢竟俺達的蒙古兵不但不給他們發糧餉,甚至有機會還可能搶了他們的錢糧和老婆。

劉承宗橫穿甘肅寧夏,不要說甘肅寧夏的邊軍贏糧景從,恐怕就連榆林鎮的邊軍都要翹首以盼!

因為劉承宗真的會給他們發糧餉,沒準還會給他們發老婆。

“陛下,倘若劉承宗率軍經甘肅寧夏榆林,行至黃河邊,代州離黃河也沒多遠,就像孫傳庭這樣的鄉紳,還能活著?”

崇禎面露不解,怎麽就不能活著了?

楊鶴道:“他人在西寧,臨洮府一百七十家鄉紳都讓他破了,掠走五十萬石糧食,他打進……”

楊鶴的話還沒說完,崇禎看他的眼神兒已經不對了。

皇上語氣平和:“一百七十家,五十萬石糧,什麽時候的事?”

楊鶴一愣,趕緊低頭,自己也是口不擇言,怎麽把這事說出來了,但既然說出來了,就只能據實相告:“回陛下,是青海元帥府吞並河湟之時,官軍為保藩國屯於蘭州,固元帥府軍兵四出大掠臨洮,掠得糧餉頗豐。”

崇禎這時候才回過來味道,劉向禹在信裡說河湟今年豐收,豐收也就才打上七十二萬糧食,他們征稅再多,就算能征到一半,也就才三十六萬石。

搶了臨洮一百七十家,就弄到五十萬石糧?

崇禎險些暴怒,兩手扶著桌案哼哧哼哧喘了半天粗氣,才抬頭看向楊鶴,問道:“朕是不是做錯了?”

楊鶴心裡一突突,皇上不會也想學劉獅子抄家吧?

盡管他確實覺得抄家可能有用,但壞處也很大,搖頭道:“老臣不知,陛下說的所謂何事?”

好在,崇禎心裡想的跟他不一樣。

“二年,朝臣要捐俸助餉,朕不許他們捐俸,想著諸臣真心為國,興利剔弊,朝廷自受其益,不必捐俸言助。”

“三年,朝臣議中外七品以上官員捐俸助餉,朕心裡想的還是如此,仍不許他們捐俸。”

崇禎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自於哪兒,他只是不滿意,臉上帶著複雜難明的神情:“朕對官員士紳不算刻薄,人們為何就不好好做事呢,假使這五十萬石米糧供給軍隊,可供五萬軍隊屯兵蘭州一年,難道劉承宗還能搶得了他們?”

楊鶴不接這話茬。

沒人能把這五十萬石糧要出來,也不會有人願意把自家三千多石積蓄交出來。

如果朝廷要地方士紳捐錢捐糧,能捐一百石的就是國家忠良了,除非搶劫,否則沒有任何人能拿到這份糧食。

甚至就連抄家,也拿不到。

楊鶴心說,人家劉承宗派兵去劫掠,去搬糧食,那些士兵心裡都知道這些糧食搬回去也是給他們吃的……即便如此,楊鶴覺得裡頭多多少少,也存在損耗。

人都是有私心的。

朝廷派人去抄家,叫地方軍隊去抄,信得過嗎?皇上用自己信得過的京軍甚至淨軍去抄,就能信得過了?

哪怕是淨軍,他們搬錢糧的時候也很清楚,這些錢糧是吃不到他們肚子裡的。

崇禎就很窩火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楊尚書覺得,這事應該怎麽辦,怎麽既讓劉承宗與金國爭奪豐州灘?”

“很難,豐州灘離西寧太遠,與其引誘他,倒不如引誘漠北三憨兒。”

其實楊鶴覺得遠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劉承宗面前,翻過祁連山就是甘肅的甘州涼州兩處綠洲。

一樣要打仗,豐州灘的後金軍未必就比甘肅軍隊好對付,打甘肅後勤上還更容易,劉承宗未必會舍本逐末。

但楊鶴不想說,在皇帝面前最好別提任何建議。

否則建議是你提的,事情是你辦的,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皇上都可著給你調動了,最後事情沒辦好,那不怪你怪誰?

國家的事情發展到今日,已經不是一兩個地方出現問題的事了,都是連著串兒的,可這修修,問題解決了;但別的地方因為這個補丁又壞了。

就好像崇禎爺收拾魏忠賢,又收拾了所有宦官,然後又發現沒宦官不行,又該派宦官監軍的監軍、監政的監政。

效果還不如收拾了魏忠賢之後別動別的宦官。

一個系統還能跑,最好就別動它。

但皇帝想乾點啥,這事也不能拒絕,楊鶴隻好道:“陛下若有此意,老臣以為還是別明說,隻說要把從前察哈爾的市賞給他,但要到殺胡口來拿。”

“他願意來拿市賞,就得到豐州灘去;他不願意來拿,那也就算了,朝廷也沒損失,他也沒有借此作亂的借口,五鎮邊軍也知道要防著他。”

楊鶴的心思挺複雜,某種程度上,他的一些思考,其實跟崇禎差不多。

就比方說他既想讓皇帝專心東事,不要考慮西邊, 以免什麽時候惹到劉承宗,讓他出來大殺四方;可另一方面又覺得吧,皇上做什麽事其實都無所謂。

惹不惹劉承宗,反正他早晚要出來,楊鶴很清楚,劉承宗的志向就是當皇上。

就好像這大明一樣,它不怕人折騰,折騰一下,它是快散架;不折騰,它也早晚散架。

楊鶴很清楚,大明什麽時候散架,或者說以什麽形式散架,都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

想到這,他變得非常憂愁。

他對皇帝道:“陛下,還是多關注中原群賊吧,他們對國家的害處比東虜西賊大得多。”

題外話

晚上好!昨天晚上孩子一直鬧,一鬧我就醒,白天睡了一天。

7017k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