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頑賊 > 第514章 赤斤衛

頑賊 第514章 赤斤衛

簡繁轉換
作者:奪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6:15 来源:搜书1

不然怎麽一個勁兒騙自己往東運東西呢?自己好心好意送了五百匹馬支援哈密,啪地一封信就傳回來,很快啊,說他媽被馬匪劫了。

阿濟汗尋思你不是剛說整個哈密就剩一匹馬了嗎?哪兒來的馬匪,莫非你說的這個馬匪不是騎馬的匪,而是專門搶馬的匪?

然後吐魯番跟哈密的傳信,就變成單向通道了,阿濟汗每次向哈密寫信,哈密方向就像沒收到一樣,石沉大海,就連派去送信的人也沒回來過。

反倒是哈密方向,巴拜汗的書信一封接一封,嗖嗖嗖地往吐魯番跑,暢通無阻,展開書信,全是自說自話,一會兒要馬、一會兒要裝備、一會又說哈密城外來了很多奇怪的人。

動不動還怪阿濟汗不給他回信,惱羞成怒地說元帥府都向哈密增兵了,你怎麽還不派兵過來?他們都把我軟禁了!

阿濟汗隻覺得這片土地上,最奇怪的就是他這個弟弟巴拜,就好像是個已經死了倆月的人,所有信都是生前寫的,對死了之後的事漠不關心。

琢磨清楚這個問題,阿濟汗想明白了,東邊傳過來的信多半都是假的,他家老五估計已經沒了,不管真沒假沒,老五在這個時間點沒了,對他更好。

因為他的領地在吐魯番,而吐魯番距離衛拉特的委魯母只有三百裡遠,中間隻隔著博格達山的一個達阪。

達阪是瓦剌蒙古方言,dabaya,因為衛拉特蒙古人口眾多,在有些地方也叫達窪,Davaa,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埡口、山口。

而在漠南蒙古,這個詞是山嶺的意思。

這大概跟瓦剌與蒙古的生存環境不同有關,漠南蒙古不需要翻山越嶺,山嶺就只是山嶺,繞過去就行;而瓦剌蒙古生活在密布高山的地帶,他們經常需要穿越埡口。

吐魯番的阿濟汗已經得知衛拉特正在籌集軍備,設立了二十個鄂托克也就是千戶部,而葉爾羌的東部可汗也正在籌備對西部的內訌,吐魯番所有精力都需要放在守衛達阪,防止衛拉特南下之上,根本沒精力顧及哈密。

畢竟從火焰山到哈密城,中間是七百多裡戈壁,河流從山上下來,跑不了多遠就會被曬乾,只有最堅強的植物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長,漢軍就算想過來,都得自己帶水,根本不需要擔心。

但另一邊的哈密城裡,巴拜汗確實窩火,因為哈密城已經被南邊來的赤斤衛佔領。

何崇安這個赤斤衛指揮僉事做的忐忑,曹耀這麽個大都督,授人官職是正常現象,但做夢都想不到居然會威脅他,說不管好軍紀就把他弄死。

整個一土匪。

對赤斤衛來說,被大土匪約束的小土匪們,也算專業對口了。

何崇安懂軍紀,但他不懂元帥府的軍紀,更不知道曹耀口中「乾得好」和「乾得不好」,到底是啥樣的標準。

為此他專門谘詢了劉承宗留在赤斤衛的三百元帥兵,看看元帥府是啥軍紀,這幫人全是舊明軍出身,裡頭甚至還有好幾個寧夏老鄉,何崇安開展工作很容易。

但得到的回答並不能讓他滿意,因為直白裡夾著抽象,老兵說元帥府的律法基本上照搬大明律,軍法也跟明軍一樣。

何崇安聞言就皺眉道:「你別跟我說這沒用的,軍法是在那擺著,可不給軍糧軍餉,隻提軍餉難道不是強人所難?」

明軍的軍法嚴格,但這也得充足後勤才能保證,糧管夠、餉管足,就算手底下是一群馬匪強盜,何崇安也有信心用錢糧先把大部分人的心思穩住,花幾個月、殺幾十號人,就能把軍紀整肅了。

可眼下要啥沒啥,拿啥東西整肅軍紀?軍隊沒放開劫掠是沒人

開頭,一旦有人開頭,他不管就全亂套,這座哈密城得被幾千土匪生吞活剝,管了可能劉承宗的赤斤衛就沒了。

當然到那個時候赤斤衛還在不在,也跟何崇安沒啥關系了,激起嘩變,馬匪們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他。

就別說現在了,哪怕萬歷援朝那會兒,朝鮮說準備好軍糧了,說好了大明出人打仗,他們管軍糧,結果天兵開過去啥也沒有,全國上下跟被狗舔過一樣乾淨。

剛出征誰還不是個良家子弟了,過去讓人啃著松樹葉麵團暴揍鬼子,國內的給養供不上去,外藩還藏軍糧藏軍器,那能怎辦嘛?

自然就地籌措,被激怒的士兵毆打外藩官員,藏軍糧就按通敵處理,該殺殺,該拿拿。

現在又要維持軍紀,又雞毛不給,何崇安面臨的也是這樣的問題,赤斤衛就是個火藥桶,他就坐在火藥桶上面,而這個火藥桶完全是元帥府對他們的政策造成的。

何崇安認為眼下赤斤衛最該施行的策略,不是在哈密駐軍,而是發兵向西,既然使命是不讓西邊有一隻鳥飛過來,那就往西走,把鳥都殺了。

國初太祖皇帝渡江,同樣面臨糧不夠吃的情況,就給軍隊下過命令:凡入敵境,聽從稍糧。若攻城而彼抗拒,任從將士檢刮,聽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無所取。

意思就是進了敵境,就進行有組織有紀律地征糧,敵城直接投降,就進行安民,有組織紀律地征糧,但不搶劫;不投降攻破了,就下令進行有組織有紀律的搶劫,也就是檢查、搜刮。

老兵一聽他的想法就樂了,大都督是沒給糧餉,但給你官職了,你過去就是個管隊,說白了跟百戶差不多,一下子給你提了多少級?直接正四品的指揮僉事,這不就是考驗你的才能嘛。

機會放你手裡,有能耐你就乾,沒能耐你就撂挑子走,但選擇幹了還乾不好,那就只能死了。

他笑道:「你這種殺鳥的想法,大帥肯定喜歡你,不過曹都督統管甘肅,不會支持向西開戰,帥府自有稍糧命令,不過不是對百姓稍糧,而是對貴族。」

「都督所說能不能乾好,就是你能不能管好軍隊稍糧的度。」

得了這樣的提示,何崇安放心了,先把赤斤衛在城外稍稍整編,各百戶部都安插了元帥軍老兵,約定軍紀軍法。

當然他們這個軍紀軍法,跟正常軍隊的約定方式不太一樣。

何崇安一直隨波逐流,不論是在明軍當隊長,還是在察哈爾當小兵,亦或在甘肅重新投軍再當隊長,腦子裡從來都沒想過自己該幹啥,或者說這輩子要做出什麽長遠打算。

他很少用腦子,身處明軍的大框架裡,他一介武夫的生活本來也不需要用腦子。

不論生活裡出現什麽問題,首級功制度之下,只要砍幾個別人的腦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但作為獨立的小首領,流落戈壁很需要動腦子,這個時候的何崇安不僅僅是個熟悉底層士兵心態的基層軍官,還是個富有經驗的馬匪頭目。

他很清楚用軍隊那套宣讀軍法條例的法子,對這幫馬匪來說沒用。

軍隊的軍法對付的都是新兵,要的是建立將領至高無上的威望,所以很多時候不說也不解釋,就要個服從。

但這幫馬匪有過從軍履歷的,都是來自各個軍隊的老兵油子;沒有從軍履歷,也都是戈壁灘上劫掠經驗豐富的實操型選手,指望他們像新兵一樣服從那是癡人說夢。

他得將心比心,告訴整個赤斤衛,哈密就算被搶個底朝天,把城屠了,城裡的東西都不能長期供應他們駐扎,所以他們長期的飯票還得是元帥府——將來有大活兒。

為了將來的大活兒,這次先把城裡貴族抄了,抄的時候必須有組織

任何人不能藏私,有紀律不藏私,才能保證整個赤斤衛吃飽,誰要藏私,就別怪翻臉不認人。

都約好了,用各種文字和畫圈簽了約定,何崇安這才開始準備進城……他沒傻到跟一幫匪徒談誠信,以赤斤衛的人口基數,出現幾十個不把承諾當回事的匪徒很正常。

他拿出約定,就是為了佔據大義來殺人。

大義,就是人們即使因為內心私欲而暫不認同,也不敢明白提出反對的道德製高點。

對赤斤衛來說,讓所有人吃飽飯,就是絕對的道德製高點。

攥住大義這件兵器,只要有人犯法,他就能殺人立威。

在這之後,何崇安做出計劃,把軍隊拉上城,挑出幾支百戶部堵住哈密城,許進不許出,征用了十幾間民房,把貴族全拉過去軟禁起來。

緊跟著就派人把城內外各貴族宅邸、莊園進行查封,一應物資不論有用沒用,統統造冊征用。

最後糧食沒弄到多少,倒是查抄了一大堆器物財貨,而對私藏財貨的士兵,何崇安也沒全殺,隻砍了六個頭、剁了四隻手。

私藏的刑罰,何崇安對處死的數額專門用心計算,把大部分沒靠山的、有靠山但影響不大的統統保了下來,殺的六個人裡,四個是靠山勢力較大,需要降低他們威信;另外兩個沒靠山但私藏數額較大。

其他人,把私藏財貨交出來後,統統拉出來編了百人的先登隊,讓他們戴罪立功。

不過何崇安的實際想法,是有靠山的能削弱羽翼,沒靠山更好,能給他創造施以恩惠的機會。

如此一番工序下來,最後他讓赤斤衛旗軍把有限的酒、肉、糧都分了,士氣大漲,倒是初步有了軍隊的模樣。

至於財貨,則由康良輔派人聯系肅州衛的宋賢,商議能不能在肅州販賣。

宋賢對這消息眉開眼笑,他這邊正發愁呢,肅州的情況與河湟不同,不僅分地在這效果不大,元帥府的均田買賦在這也施行不了。

因為一來肅州是沒那麽多銀子買糧,二來是以肅州衛現有錢財,也根本買不到供應元帥府大軍的糧草。

大元帥又要宋賢在肅州征糧供應軍需,他思前想後,最終決定肅州還是用衛所的制度,也就是種糧衛所收一半。

哪怕天底下哪兒的衛所都不行,但它的土地政策在河西依然是頂好的政策,因為河西的衛所制度不是明初才實行的,它在漢代就實行了,無非那時候名字叫軍屯。

其實是一個意思,土地國有,分給士兵每戶五十畝,種出來交一半糧,剩下一半自己的。

這個政策每朝每代都會拿出來用在邊疆,因為邊疆人少地多,只不過隨著改朝換代的戰爭烈度升級,內地殘破後也成了人少地多的環境。

到元末明初,早已實質分裂為南人北人兩個民族的漢人在江淮流域融合重塑,在朱元璋的率領下展開狂飆,對燕雲、關陝、雲貴、兩廣的土地發起再征服,使全天下遍布衛所。

這本身就是那個時代北直隸加河南攏共四百萬人,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產物。

大明的人口在繁衍,政策順應社會,也改造社會,到了如今這個時候,宋賢好像什麽都沒有做,只是搬出了老祖宗的那套衛所制度,肅州衛卻立刻倉稟充足了。

就因為在劉承宗入關時的肅州內訌,死了一批人,留下來的肅州像一張白紙,套上衛所製特別好使。

眼下肅州軍民交了糧, 各家依舊留有大量余糧,宋賢是沒法再征、軍民吃也吃不完、賣又賣不出去,正發愁呢,突然赤斤衛搞來一批貨物,把宋賢高興壞了。

短短數日之內,一批糧草就運到嘉峪關上,讓赤斤衛自己派人領走,剩下的東西他慢慢賣,賣

多少給多少。

一下兩邊的燃眉之急都解決了,肅州的軍戶甚至向宋賢反映,他們最急缺的貨物,其實是大糞。

肅州正在施行劉承宗的親田法,今年百姓都嘗到了親田法的甜頭,他們迫切地需要更多肥料,來給其他分區施肥,用以養肥土地。

不過正當他調集人手,打算在嘉峪關外建立第一座肥料堆熟窯時,來自東方的烽火打破了肅州的寧靜,盡管烽火不能傳遞準確軍情,缺少軍卒的肅州衛還是第一時間進入警備狀態,做好向東方禦敵或運送輜重的準備。

隨後曹耀的書信送抵肅州衛,永昌衛的防線被突破了,是曹文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