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育聞言,問道:“鮮卑比先時匈奴如何?”
元稚答道:“遠不如也。”
夏育笑道:“既然如此,鮮卑有何難伐?”
元稚反問道:“我朝比先時如何?”
夏育沉吟良久,說道:“無論如何,鮮卑不服王化,累年屢侵我朝邊郡,而今育職份在身,不得不伐之。”
元稚遂道:“先時我朝世宗皇帝北伐匈奴,先通西域斷其右臂,征朝鮮斷其左臂,然後出兵而勝之。”
夏育問道:“先生之意,是先行經略遼東和北地?”
元稚答道:“正是。漠北苦寒,人畜生息艱難,鮮卑南下之志,勢不可移。遼東、北地兩郡,正當鮮卑兩翼之要衝,若能固守之,一則威逼其側翼,使其進退失據,不敢稍動;二則斬斷其與西羌、扶余諸族之勾連。然後待以時變,批亢搗虛,伐之則易。”
夏育不以為然,說道:“先生之計雖妙,隻恐遷延時日,錯失良機。鮮卑乍興,各部畏威而聚,因利而合,勢不長久。育以為擒賊先擒王,宜直接揮師雁代,重兵合圍,犁庭掃穴,一戰而定,方為上策。”
元稚笑而不言。夏育心生不悅,說道:“先生乃臧大人腹心之人,育不忍奪之。今先生客訪幽州,育不能以部曲待之,至於先生職份,容育三思而後再定。”
元稚遂辭夏育,與衛過回到館驛,略言拜見夏育之事。賀突說道:“我早就說過,漢朝上官沒有好人,左師大才,他們竟然不識!”
元稚笑道:“道不同而已。”
賀突正欲再言,被扶沈起手阻止。扶沈說道:“左師,我有一事,久憋心中,不知當講與否!”
元稚笑道:“右師見外,但講無妨,稚洗耳恭聽。”
扶沈說道:“賀突有一妹,年已及笄,貌美聰慧,衛子度英雄了得,此二人乃佳配,我願保媒玉成此事,不知左師意下如何?”
賀突聞言,猝不及防,急道:“右師,這……左師?”
扶沈問道:“怎麽,賀突心中尚有仇恨?”
賀突說道:“無仇,有恨!”
扶沈問道:“恨衛過,還是恨你那不成器的父親?”
賀突哼了一聲,轉身出門,回了自己的房間。
元稚看了一眼滿臉漲紅的衛過,說道:“此乃天大好事,若能玉成,佳話永傳,只怕右師一時難辦。”
扶沈說道:“只要左師無異議,賀突那裡我自去解勸。”言畢,扶沈、元稚又商量明日進見刺史之事,然後各自休息。
次日卯時,扶沈、元稚一行徑赴刺史府,早早投遞名刺、貢單。辰時,刺史劉虞接見扶沈、元稚。劉虞笑道:“丘林部歸慕王化,勤於王事,本使定然厚撫。”
扶沈急忙謝過。劉虞又道:“聽聞元承業一介儒生,去歲塞外殺敵,甚是豪傑!”
元稚卻道:“以戰止殺,不得已而為之。”
劉虞不解,問道:“殺敵立功,上報國家,下安黎民,何謂‘不得已而為之’?”
元稚答道:“天地生人,無論種族,俱為天子臣民。天子代天行牧,重在生養教化,輕於殺戮征伐,是為大德。去歲鮮卑入寇,邊郡以戰止殺,有惠於中國,無恩於外藩,是為小德。如此小德,非聖人大道,故稱之‘不得已而為之’。”
劉虞冷聲問道:“胡虜野蠻,僅靠生養教化,焉能製禦?”
元稚答道:“漠北苦寒,生息艱難,人畜難以養活,是以強人一呼,蟻聚而南向劫掠。若能生其畜、養其民,所謂倉稟實而知禮,衣食足而知榮辱,如何不能以聖道教化之?至於其中強人豪客,僅需些許獄吏,繩之以法即可,無需大軍征伐。”
劉虞轉慍為喜,說道:“夫宣天子恩德,以與民共樂,乃刺史之事也。元承業所言,正合本使職份,正投本使之心。看來匈奴中郎將所言非虛,元承業大才也!”
言罷,劉虞請元稚入書房,品茗闊敘,相談甚歡。時至午時,劉虞設筵款待,扶沈受寵若驚,元稚則淡然處之。
席間,劉虞問丘林部欲擇何地而居,扶沈說道:“丘林部與元承業乾連甚深,何去何從,唯元承業馬首是瞻。”
劉虞笑道:“元承業為軍,丘林部為民,軍民混攪一處,此一難處也。元承業畢竟是客,丘林部如今擇地為主,主隨客動,此二難處也。”
元稚離席,揖首言道:“使君乃幽州之主,稚等來投,即為屬民,使君但有所命,稚等莫敢不從。”
劉虞大喜,說道:“本部東北玄菟郡,有一高顯縣,地處鮮卑、扶余、高句麗三方結合部,此前經多方輪番襲擾,縣置欲廢。元承業可敢往之?”
元稚答道:“為國效命,莫有不敢。 ”
劉虞笑道:“本使即命元承業任高顯縣都尉,行縣長之職。都尉帳下設軍司馬兩部,由元承業自行任之。設別部司馬,由衛猛任之,丘林部眾隨軍而行,至任所擇水草肥美之地,優先安置。”
元稚、扶沈欣然揖首領命。
劉虞又道:“元承業大志大勇,本使當有助力。前時本部漁陽郡緝得流民男女老幼五千余人,再有郡府牢營中刑徒五百余人,共計六千余口,現一並交由元承業率領,徙居高顯縣。所需糧草、耕牛、農具、種子、車馬、衣物等等,本使統籌各郡,全力供應。”
元稚大喜,再三謝過。既已受命,元稚不敢耽擱,即令扶沈、賀突返回上谷郡丘林部駐地,令衛過迅速接收五百余人的刑徒,並在郡長史處,堪合符命,交接各項物資,又趕赴漁陽郡雍奴縣,編伍整合那五千余人的流民。
說難亦難,說易亦易,那些刑徒、流民大都是窮苦破產的百姓,為了幾口吃食,挺險犯難,如今得官府整編,有吃有喝,還要擇地安置,無不高興,欣然接受元稚調遣,因此秩序井然,使元稚、衛過省去不少神力。
說話半月已過,丘林部和童山等人來到雍奴縣會合,遂又休整三日,即走遼西無終道,浩浩蕩蕩朝遼東而去。一路上跋山涉水,頂風冒雨,風餐露宿,自是艱難曲折,難於盡表。幸得沿途郡縣援助支應,方不至於陷入絕境。如此行程一個多月,至五月初,方才抵達玄菟郡地界。
眾人正是疲憊之極,忽報丘林居次順利產下一子,元稚、扶沈等人喜不自勝,均道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