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這個大會議室召開的最後一次會議了,因為一周之後登州軍管會就要搬家了。
按照林浩文的初步計劃,東海義軍司令部和登州軍管會下一步會遷到濟南,停留一段時間後,再行遷往南京或者北京,不過具體情況還要到時候再行定奪。
現在東海義軍的進軍速度相當之快,最終席卷全國只是時間問題,那麽作為權力中樞,繼續待在登州這個膠東半島的“角落”裡,就多少有些不太合適了。
權力中樞也就是未來新政權的首都,應該處在一個在地理上相對中心的位置,不能太偏,交通也要足夠便利。
登州雖然靠海,在發展海軍和海上貿易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就全國來說,登州的位置相對比較偏,而且距離這個時代的海運中樞也比較遠,無論如何都不算是個建都的好選擇。
當然,“遷都”這種事情,也不是一下就能搞定的,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
不論如何,第一步先把司令部和軍管會搬到濟南府,然後再說第二步的事。
目前東海義軍的控制區,北邊到燕山山脈,南邊到浙江中南部,向西到太行山,而這片區域的中心地帶,正好就是濟南。
當然,搬遷後,登州軍管會就不能再叫登州軍管會了,而是要更名為濟南軍管會,成為一個類似國家政務院的機構。
原來的登州軍管會依然存在,只不過由管理全國的中央機構“降級”為登州的地方政府。
目前已有的濟南軍管會,也就是東海義軍攻佔濟南府後由第一軍建立的那個,負責管理濟南府和附近地區的軍管會,這時候也“降級”了,並入新的濟南軍管會,成為其下屬機構,行使地方政府的權力。
這種軍事管制,在全國局勢逐漸趨於穩定後就會撤銷,然後正式建國,具體的建國方案林浩文已經在考慮了,當然這還是很後面的事。
回到現在的會議。
在會上,大家的情緒都比較放松,畢竟前線的戰況非常順利。
最終,會議做出決定,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進軍。
總體來看,現在東海義軍派到各戰場上的三個集團軍至今無一敗績,不僅順利完成了所有的戰略目標,還有超額。
比如說第一軍攻佔北京城就比預期要早了很多,而且原本計劃中的第三軍登陸遼東與第一軍合圍清廷,最終也沒用上,第一軍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隻麻煩了一下海軍的艦隊和陸戰隊做了個配合。
第二軍向徐州方向的進軍也相當順利,目前已經控制了兗州、淮安以及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老家鳳陽,與第四軍的控制區連成了一片,目前正在準備向開封方向進軍。
第四軍則坐穩了江南,並且沿長江而上,攻佔了安慶府,兵鋒直逼武昌、黃州。
除了在外的幾支軍隊戰績卓著外,登州軍工廠和其他一系列的工廠也都得到了長足進步。
登州造船廠的第三個船塢已經投入使用,理論上,船廠已經可以建造排水量5000噸的大船了。
當然目前船廠在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限制,不能馬上就生產出5000噸的大船。
不過對登州船廠來說,現在生產兩千噸左右的驅逐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這就足夠用了。
登州軍工廠的炸藥分廠連同一系列的化工廠經過不懈努力,加之海上貿易帶來的原材料,已經可以批量生產更加安全的TNT炸藥了,而且已經開始試點裝備部隊。
原來事故頻發的黃色炸藥正在逐步退役,預計未來半年到一年內,東海義軍的主要炸藥將全部換成TNT。
到了那個時候,東海義軍的炮彈將不再需要分體運輸和保管,步兵的槍械上膛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發射藥誤炸傷了手指,武器的性能和軍隊作戰的效率將大幅提升。
同時,登州軍工廠火炮分廠的技術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可以製造出射速更快、威力更大且更加便攜的火炮。
而且能夠自己開走的自行火炮也在研製中,並且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估計很快就可以定型生產。
當然,火炮技術的進步,不是火炮分廠自己的功勞,這跟煉鋼廠煉鋼技術的提升、動力設備廠柴油機的研製成功,以及TNT炸藥的批量生產都有很大關系。
工業是一個體系,不是一兩件產品和生產線就能決定的,想要提升水平,那就要從一個體系入手。
除了這些主要的軍工設備,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石油煉化廠也突破了相當多的新技術。
或者換個說法,是有效利用了這個時代現有的裝備和材料,複現了現代工業體系下的很多石油煉化工藝,使得煉化出的柴油、重油等,質量和純度都達到了更高水準。
煉油廠造出了更加複雜的陶瓷煉化設備,並且在煉鋼廠新材料的支持下,研發出了很多關鍵零件,極大提升了石油煉化工藝水平。
未來,煉化出輕質燃油比如汽油等,生產出更多的有機物製品,比如塑料等,也都將成為可能。
蒸汽機現在已經成了動力工廠的“落伍”產品,隨著石油煉化工藝的提升,還有鋼鐵材料的升級,柴油機逐步量產,並且順利應用在了坦克上。
不過說蒸汽機落伍都是玩笑話,即使在幾百年後,蒸汽機仍然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別說在十七世紀中葉了。
目前,登州各大工廠中的生產線上,基本都能看到蒸汽機。
大量的車床是蒸汽機帶動的,采礦設備也大量需要蒸汽機提供動力,登州造船廠生產的船也全都用蒸汽機作為主機。
目前的登州,依然還是“蒸汽時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蒸汽機的作用都是不可磨滅的。
現在,經過登州軍管會工業部的評估,登州和萊州地區工業的總體水平,已經達到了正常歷史線上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的英國。
部分領域比如石油煉化和炸藥生產等,則達到了十九世紀末乃至二十世紀初的水平,其中某些零件和材料的生產,甚至已經接近了現代工業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