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夏稅,九月秋糧,十月恩科。”
兩手捅在袖子裡,朱由校思索著接下來應該乾的事情。
皇帝很忙。
很多的國家大事都要他來決定。
但皇帝也很閑。
大事兒敲定個方向,剩下的都是下面的諸部主官的事兒了。
思索了好一會兒,朱由校都沒想到最近還有什麽事情是需要自己決定的。
“上一次遼東的軍報,是什麽時候的?”
朱由校突然轉頭看向劉時敏,問道。
“回皇爺,是三日前,六月初七的。”
聞言,劉時敏當即說道。
“熊廷弼帶領大軍到了鴉鶻關後,發現建奴兩黃旗的精銳就散布在關外,選擇了以守代攻。”
“嗯。”
點了點頭,朱由校沒有再說什麽。
此時,大明在遼東的軍隊還不具備和建奴打戰略決戰的條件,熊廷弼如此謹慎是對的。
“皇爺,馬車已經準備好了。”
就在朱由校還在發呆時,有小太監來到劉時敏身邊說了幾句後,劉時敏出聲道。
“朝臣們已經在承天門外候著了。”
“都到了啊。”
聞言,朱由校點了點頭。
他讓畢自嚴給他講課,雖然開了口,但他卻一直在拖,拖了半個多月了。
今天是第一次。
“走吧,看看畢師會給朕講什麽。”
收回自己的目光,朱由校抬步走下了台階,上了馬車,回紫禁城,去文華殿。
明朝的經筵制度,最早的時候是沒有制度的,因為當時的皇帝登基前,就已經受到了良好教育,不需要大臣再給解惑了。
直到辣個切開了大明史書的男人出現——叫門天子朱祁鎮。
朱祁鎮八歲登基,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柄政,自覺身負幼主教育的重大責任,上疏請開經筵。
初製,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進講,帝禦文華殿,遇寒暑則暫免。
開經筵為朝廷盛典,由勳臣一人知經筵事,內閣學士或知或同知經筵事,六部尚書等官侍班,另有展書、侍儀、供事、讚禮等人員。
除每月三次的經筵外,還有日講,隻用講讀官內閣學士侍班,不用侍儀等官。
每日一小講,每旬一大講。
講課的流程基本上是伴讀十余遍後,講官直說大義,惟在明白易曉。
皇帝的經筵官有四個,全都是皇帝親點的。
孫承宗、畢自嚴、袁可立、王三善。
其中,只有孫承宗是翰林院出身,其他三個雖是進士,卻都是實官。
但現在,在京的經筵官只有畢自嚴,其他三人都不在,故此,講筵官只有畢自嚴。
天還微亮的時候,大明的諸部主官、翰林學士們已經在承天門外等著集合了。
皇帝終於讓文臣給講課了,可算是激動了外廷的官員們。
為了今天的經筵,從三日前,翰林院上下就在沐浴齋戒了。
能不能讓皇帝走上正軌,就在今日了。
而與此相同的,還有勳臣,定國公、英國公、成國公三人依次站在文官們的右側,在三人的身後,則是新建伯王承勳。
經歷了兩百年的偃武興文,勳臣在朝堂上雖然已經發不什麽聲音了,但卻沒人敢將這些人從經筵上給趕出去。
新建伯王承勳,是王守仁的孫子,就那位大名鼎鼎的陽明先生王陽明。
王陽明厲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自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禦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
正德十六年,嘉靖入京後,給王陽明因軍功封了新建伯,賜世劵。
王承勳雖然是王陽明的孫子,就算在心學上有些家傳,但在文官們的眼裡,就是個大老粗。
不過,對於武勳們來說,這王承勳還是能用的。
畢竟,祖宗上留下的心學名聲太大了。
當皇帝乘著馬車,過西華門換了步輦,往文華殿移動的時候。
承天門、午門、端門相繼打開,有幸參與經筵的大臣們開始往左順門集合。
早有太監在文華殿中將東西準備好,皇帝從後殿出來後,只需要坐下聽課就行了。
在文華殿的禦案後坐下,鴻臚寺的官員連忙將畢自嚴做的講義放到皇帝的眼前。
“開始吧。”
伸手翻了下畢自嚴的講義,朱由校就點了點頭。
而後,
鳴讚官連忙開始通傳其他人進殿。
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鴻臚寺卿、五軍都督府要員、錦衣衛指揮同知、翰林大學士、詹士府庶吉士等等,朝廷過半的文武高官都在這裡。
隨著鳴讚官高聲朗讀經筵流程,有資格參與的人都已經在禦案前站好。
聽著鳴讚官的高聲宣讀,再看看眼前站著的朝廷重臣,朱由校隻感覺頭皮發麻。
媽的,後悔了!
經筵這個玩意兒,象征意義大於學習意義。
有著非常繁瑣的禮儀,嚴肅而莊重的氣氛,代表著皇帝還會不會對儒家,對讀書人表示尊重。
這宛若朝聖一般的學習儒家知識,代表了皇權表達對儒家、對華夏上下幾千年禮法的敬重。
如果天子表現輕浮,不注重禮態,講官就會停下講經,然後堂上的“講師們”就會一起嚴肅地問上一句:為人君者,可不敬哉?
萬歷就沒少讓這麽問。
今天的主講官是畢自嚴,沒辦法,皇帝後面根本就沒補,只能讓這個非翰林院的官兒上了。
而在他的身側,還有兩個負責為講官翻“講義”的展書官。
一個是萬歷三十五年狀元黃士俊,現太子洗馬。
另外一個則是萬歷三十五年的榜眼,現詹士府少詹士施鳯來。
待讚禮官完通報流程後,經筵正式開始。
從皇帝落座,到後面朝臣得通報進來,再到宣告流程,全程都很安靜。
所有人都沒發出什麽奇怪的聲音,腸胃什麽的,是早就已經清理好了的。
如此莊重的場合裡,誰要是用非本地語言給添加點兒伴奏,那可是會被人連章彈劾,名揚天下的。
連上書反駁的余地都沒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