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漢世祖 > 第八十一章 內外變動

漢世祖 第八十一章 內外變動

簡繁轉換
作者:羋黍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18:57 来源:搜书1

南方幾個道政高官都換人了,包括兩江、閩浙、湖南以及兩廣。至於原來的長官,范質、昝居潤、邊歸讜,都不複其職。

當然,這並不是三人哪裡做得不好,或者劉皇帝有什麽想法。邊歸讜與莒國公李濤相繼卒於任上,二十四臣,又去一人。

范質則以年高染病,難以繼任,主動上表,於是劉承祐下令,將之調回東京休養。

至於昝居潤,也是相同的原因,身體出了問題,和汝國公李谷一樣,風痹之症,再加上吳越大叛亂時,他作為閩浙的最高行政長官,透支身體精力太多,雖然朝廷沒有問他的責,而內不自安,也相機辭官,劉皇帝詔準。

情況已經很明顯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早些年劉皇帝所倚仗的文武重臣乾吏,陸續凋零。慕容延釗故,邊歸讜卒,范、昝染病,對此,哪怕已然見慣了,劉皇帝也難免唏噓,只能對老臣老將們,多加優待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經過四年的安撫,兩江、閩浙以及兩廣這些地區,已經徹底融入大漢的統治秩序,軍政皆進入正規,也是時候按照朝廷正式的章製,委派軍政了。

一人主兩道,終究只是臨時性的辦法,對當下的大漢而言,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東南四道,加上湖廣三道,一下子空出七個道的職位來,自然引得朝野內外聞風而動。

畢竟在大漢,不管在各地設有多少權力巨大的臨時差遣,地方三司才是主流的牧守機構,也是正常情況下各地的最高權力機構。

有拚命地往京裡調動,高居廟堂的地方官吏,自然也不缺外放,為一道高官封疆的京官。而七道之中,有五人最引人注目。

其中,王著調任江南布政使,同樣是從皇帝身邊走出的近臣,相比於王溥已然高居宰相,王著的仕途要“坎坷”些。從乾祐五年平淮之後,就被外放為官,從一個知縣開始,近十五年下來,終於成為一道主官。

即便如此,仍舊引得一片側目,因為到如今,王著尚未年滿四十,同時因為其性豁達而無城府,履歷雖深,但欠缺手段,對委他一道之任,朝中還是頗有微詞的。

比如吏部尚書竇儀,就直接進言,說王著還欠些火候,但是擰不過劉皇帝。因為,不管王著有多少不足,對劉皇帝卻從來忠誠,十幾年的言行舉止,那種恭敬乃至崇拜,幾乎印到了骨子裡,對於這些劉皇帝也是有所耳聞的。

顯然,皇帝近臣的出身,對於王著而言,可謂受用終生,江南可以說是大漢最富庶的道府了,王著也由此一下子成為大漢的政治明星。

呂胤則調任兩浙布政使,他就任兩浙,不管從哪方面來講,都沒有人提出異議,其履歷之深厚,能力之強乾,整個大漢都挑不出幾個比他更好的。

畢竟,他一步步從州縣小吏,成為皇帝“秘書”,早在幾年前,就有資格主政一道了,只是被劉皇帝看上了,調到身邊用了幾年。

兩年前因為其母丁憂,劉皇帝也隻給他放了一年的假,後來起複,給了個東南觀察使者的差遣,如今,正好繼昝居潤。

同時,因為當初的叛亂,兩浙地區,也需要呂胤這樣一個能臣乾吏去主政,劉皇帝也放心。而可以想見的是,等呂胤再度還朝之時,宰相的位置也將替他騰出來,待其入席。

太子太傅李昉,調任湖南,這點有些出人意料,不過也沒有什麽非議。畢竟這既是皇帝的故人,也是太子的老師,誰敢嘰嘰歪歪。

在經過兩任十多年的發展建設後,湖南的潛力已經初步體現,人口的增長,連續的大熟,也使得每年湖南的兩稅逐年增長,到開寶四年,已然可觀,讓朝廷都不敢忽視了。

七道之中,直接有三道長官,是由具備皇帝近臣資歷的官員擔任,可見劉皇帝用人,還是有唯親唯私的一面的,尤其對這種封疆大吏。

要說出人意料,還得屬廣南東道的任命,張懿,最主要的原因,他屬於降臣,卻又不像韓熙載等人名氣那麽大。當年,只是南唐軍中的一個微末低級軍官,戰敗投降。

靠著夠硬的心腸,靈活的頭腦,敏銳的嗅覺,不俗的手腕,贏得了兗國公王樸的賞識,一步一步向上爬。等到當年王樸還朝時,已主管一道之刑名,到如今,更升任一道主官。

當然,花了十五年的時間,也不能說容易了。另外,他也是探花張洎的叔父。談起張洎,這位小張探花,也官升至朔州知州了,還在宋琪的手下低眉順眼地熬著。不過,對於張洎而言,已經不低了,皇帝身邊出去的人,在仕途的升遷上,優勢太大。

另外,則是廣南西道的盧懷忠了,這是位軍轉政的官員,此前一直在軍中任職,從邊軍到禁軍。而他到廣南的主要任務,還是為南征的潘美提供後勤支持。

與東南道司主官調換同時進行的,是對南方軍事主官的調整, 石守信、趙延進、張永德、曹彬相繼調回東京,石守信任樞密副使,隨時準備轉正,趙延進與張永德、曹彬則分別為三衙副帥。

同時,高懷德、向訓也挪了挪窩,到東南駐守。到此為之,開寶初年朝廷用以坐鎮東南的高級將帥,基本被換了一遍,只剩下個劉光義,守在福建,同郭廷渭一道,準備出海收取流求。雖然那基本只是一次軍事旅行,但開疆拓土嘛,總歸要認真些。

而朝中諸部,也進行了一次調整,都察院換了竇儼,至此,竇家五兄弟的名聲越發大了,上至宰部,下及道州,人皆實授要職。

財政司調動最為頻繁,原西南轉運使張美任鹽鐵使,原河北轉運使沈義倫任度支尚書,戶部則由王溥兼領。

劉皇帝素來欣賞的“橐駝兒”韓徽,遷任大理寺,從軍到政,從財到刑,韓通這個兒子顯然成了劉皇帝的重點培養對象。

另外就是,國舅李業,劉皇帝再給他加了個門下侍郎銜,或許用不了多久,李業就將成為大漢第一個以外戚身份擔任宰臣的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