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想到此事。
趙統面上神情就頓時振奮了起來。
他絲毫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須知。
原史之上,就是孟達先率部沿秭歸郡北上攻略東三郡,後面漢中方面戰事基本大局已定時,劉備方才命副軍中郎將劉封遣軍沿漢水一路南下。
予以相助攻擊三郡。
之後登壇稱漢中王后。
便以劉封為副軍將軍,總署三郡軍政要務。
並令孟達為輔,從旁協助。
可不知就是怎麽的,劉封與孟達二人不合。
在一系列的矛盾以及排擠之下。
孟達最終逃至了曹魏境內。
那時已經廢漢稱帝的魏文帝曹丕為了將投降的孟達做以表率。
便以隆重之禮接待了孟達的歸降。
對其大見禮厚。
由於孟達熟悉上庸方面的路途。
也就有了孟達帶曹魏各部大軍兵臨上庸首府城下,劉封敗走的一幕。
此刻,趙統腦海裡不斷回想起原史上所記載的等等事跡,面色刷的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他不知道。
現在有了自己的推動下,是否還會猶如史實那般照常運轉。
但他也不敢賭。
若是接下來繼續由二人執掌東三郡的軍政要務。
那隱患就已經埋下了!
況且,究竟是劉封逼反的孟達,亦或是此人本身就心存反意,這還說不清呢。
縱觀孟達數次複叛的所作所為,趙統可不敢相信此人的人品究竟會有多美好呢。
聯想著這些。
趙統開始苦苦思索著解決之策。
他一時竟是有些不知如何令此事得以避免。
但這也是麽辦法的事情。
他現在年紀尚輕,即便現在已經獨當一面,可在老一輩的文武之眾面前,他也不過是一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罷了!
壓根沒有絲毫的話語權。
這也就導致,現在對於劉備如何安排任命,他可謂是一點也插不上話。
沉吟了好一陣。
他方才是漸漸理清頭緒,有了決斷。
隨即迅速回返大營之中。
開始舞文弄墨於紙張上快速奮筆疾書而起。
半響後。
一紙書信便寫好。
待筆墨吹乾過後。
趙統方才雙手拾起來查閱一遍,以檢查一番。
確認無誤過後,才封存至信箋裡。
差遣親衛迅速務必送往成都,並交給軍師將軍諸葛亮。
送往此信後。
趙統也只是面上所透著的數分憂慮稍微緩解了數分而已。
但也沒有太足的信心。
信中內容自然就是將此番上庸當地豪族相互狼狽為奸,勾結曹軍入境,意圖配合曹軍各部大軍殺入東三郡的總總消息。
但卻被自己所提前識破,並揮師殺敗了曹軍。
現在曹軍已經倉促退回南陽郡屯駐。
信間先是做了一番軍報的前因後果等匯報。
中間部分則是請示關於這些豪族以及其親眷成員該如何請示。
直到最後。
趙統方才在書信裡鄭重提醒著:“軍師,自統奉命攻略東三郡以來,統觀三郡間的地勢於我軍將具有非凡的戰略意義。”
“若三郡安,則能夠通過漢水水域連通漢中郡與荊襄之地,作為戰略通道。”
“若三郡失,則我荊襄之地亦只能通過江陵直行沿途過秭歸,以及一向地勢險要,且山勢眾多,道路崎嶇難行的魚複所在。”
“如此,荊襄與成都方面聯絡便極其不便。”
“在之後,也並不利於兩地隨時予以溝通。”
“況且,三郡若在,日後還能在關將軍配合出秦川的我軍主力大軍北伐襄樊時,遣一部偏師做出一副大舉進攻南陽郡,意圖攻重鎮宛城,甚至是東都洛陽的企圖。”
“以此來形成威懾,令曹軍間的兵力予以分散。”
“且即便是穩妥而行,也能攜部相助關將軍部攻伐襄樊。”
“此等戰略重地,萬望軍師與主公務必對此地的防守之人切莫不可忽視!”
“統鬥膽覺得,孟太守此人**稍盛,或許是並不合適駐於此地。”
“而先前的蒯太守,或許能穩固三郡間的局勢。”
“軍師相見他後,若覺得其可當大任的話,可慎重考慮之!”
“小將統拜上。”
一番番的言語如實記在了書信之間。
趙統也不知曉自己這番話究竟能否阻止劉封,孟達二人一起共事。
他雖然很想直言不要令劉封前來都督東三郡間的一應事務。
但鄭重思慮一番。
卻還是決定勸誡調離孟達。
概因劉封現在身份特殊。
乃是劉備所認的假子。
在這個時代,假子不同於義子。
義子只是單純的領養關系。
似百年過後的繼承權,若有嫡系親子的話,那這是沒有繼承權的。
可這假子身份卻不一樣。
劉封本就是當年由於劉備年紀過大,膝下又無子嗣,方才會領為假子,以待百年之後以為繼承基業的。
就這等特殊身份在。
現在的趙統人微言輕,單憑這一席話又如何就能決定劉封不都督東三郡間的事務呢?
別說他了,即便是諸葛亮,恐怕也無法阻礙劉備的決議。
故而。
趙統此刻方才覺得調離孟達,或許才是目前最為合適的處置措施。
但他也不知劉封與其他人合作,是否會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
索性也在信間繼續向軍師諸葛亮推舉了蒯祺。
首先,此人先前便是房陵太守。
對於東三郡當地的各項事務甚至是風土人情都已經了如指掌,無比熟悉。
重新上任。
便不用在花費時間去熟悉考察。
而是可以直接對症下藥,頒布各項有利政策。
但趙統也考慮到了先前自己剛攜部殺至城下時。
蒯祺曾是執意不降。
他也特意提醒了諸葛亮親自考察其是否可用。
趙統相信。
以諸葛亮的能力,只要能夠重新啟用他自己的這位大姐夫,那忠誠度方面大概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至於任人唯親!
這倒是不存在,大可放心。
趙統熟知歷史,知曉即便是原史上執掌了蜀漢軍政大權,權傾朝野的諸葛亮,也只是在一步步的帶領這個國家步步發展壯大。
為這個政權殫精竭慮著。
卻也並未去謀取任何的私利。
直至去世時,家中也不過是唯有八百桑田罷了。
待書信送離過後。
趙統思索一番,遂又再度提兵書寫而起。
他這封書信則是要呈遞給同為軍師,現今協助關羽鎮守荊襄的龐統。
信間內容也簡便了許多。
就是提醒龐統,若是日後掌管東三郡有了新的人選後,務必要時刻注意此地的種種情況,以免境內出現差池。
之所以是寫給龐統而不是主將關羽。
趙統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思量。
首先是自己於龐統交情更為深厚。
其次就是或許告知龐統,他會更注重此事,而關羽可能很容易就忽略了。
自己一介小輩的言語,他也未必會掛在心上。
將這樁事件徐徐結束過後,
趙統方才是長舒了一口氣。
他現在已經盡可能的將上庸之後的隱患降至了最低。
最終東三郡究竟是否還會猶如原史上那般失而復得。
那就不是他所能掌控的呢。
忙活完這番事務。
趙統依舊是組織諸將操練著將士。
並且重新將上庸外圍防線的防禦安排布置了一番。
令南陽郡方面的曹軍稍有風吹草動。
己方就能迅速得知!
而多日過後。
益州首府。
成都,軍師府。
此刻,諸葛亮居於上首,階下的左右兩側各自立著些許身著衣冠的士人。
他現在手拾著掌中的書信徐徐查閱著。
隨著劉備親自攜眾親征漢中過後。
便將後方一應事務,甚至是自家的左將軍府事也一並交給了諸葛亮所打理。
半響後。
諸葛亮方才是放下了手中的書信,右手重新拾起鵝毛羽扇輕輕揮了起來。
“軍師,不知此信又是何人所送而來?”
待片刻功夫後,一側作為益州本地難得受到重用的蜀郡太守楊洪不由先行拱手相問著。
由於揚武將軍,蜀郡太守法正已經隨軍北上。
為了維持蜀郡間的穩定。
諸葛亮遂也是重新任命了楊洪為行蜀郡太守,暫時代管境內事務。
現在一向擅長察言觀色的他,瞧著諸葛亮查閱著這封書信,時不時的就會輕微點頭以示附議,面上帶著一點微笑般的笑容。
他便明白,此信定然不簡單。
一言而落。
上首的諸葛亮遂也是面色輕松,緩緩揮著扇公示著:“此信乃是子龍將軍長子統,奉命攜本部攻略東三郡,以配合我軍主力爭奪漢中郡所送來的。”
“信間所述,言自平定東三郡後,當地些許豪族不甘死心,私下還暗中聯合起來相互勾結曹軍入境。”
“以圖在趁機奪回東三郡的歸屬。”
“啊?”
此話剛落。
右側的一為長相俊秀,身長八尺,身著衣冠華服的一位青年士子忽然間面上就有些緊促起來,連忙拱手相問著:
“軍師,那東三郡現今處境?”
此青年也正是原史上的蜀漢四相之一,蔣琬。
一言相問。
此時間,兩側其余諸人都不由一致的緊張起來。
這些人作為能夠受到諸葛亮所挑選而進的官吏,基本的眼光能力還是很出色的。
他們自然也能窺破出東三郡對於己方的重要戰略意義。
此刻忽是聽聞了曹軍大舉來襲的消息。
且還有當地豪族暗中勾結時。
眾人的面上不由一下子就驚懼了起來。
生怕到手的城池得而複失!
直至諸葛亮徐徐說著:“諸位勿憂!”
“據信中的匯報,阿統提前窺破了其中陰謀,並攜眾大破曹軍。”
“曹軍眼見偷襲無果,各部遂也倉促退回了南陽郡屯駐。”
“現東三郡已經是重新轉危為安矣!”
此言落下。
諸人擔憂的神情方才各自徐徐緩了下來。
緊隨著。
諸葛亮面向眾人,似是有考教之意,遂面露輕松之色,直言道:“阿統信中言,關於欲勾結曹軍的各當地豪族以及其膝下親眷幾乎是全部落網。”
“現請示究竟如何處置?”
話落至此處,諸葛亮一臉似笑非笑的問詢著:“諸位以為呢?”
“針對此可否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
階下左右兩側都稍作了一番沉寂。
諸人似是在腦海裡沉吟了一番後。
此時,左側似是有一人身著士人服飾的中年楊儀,面上洋溢著濃濃的喜悅之色,不由當先拱手說著:
“軍師,儀以為,對於宵小反叛之徒,當予以施用雷霆之勢處決。”
“若是手段太過柔和,恐無法震懾暗中所潛藏的野心勃勃之人。”
此話稍落,楊儀頓了頓,隨即語氣就頗為嚴肅起來,面上也無比狠厲的說著:
“儀建議,盡數將叛賊們的親眷一齊押至成都,然後當眾處以極刑,以儆效尤!”
這番話剛一出落。
府間諸人都不由各自以異樣的目光看向楊儀。
他們都沒有想到。
楊儀看神態,也似乎是宅心仁厚之人了。
卻竟然會在此刻提出處以極刑的提議。
但此話方落。
諸葛亮也依舊是不動聲色。
並未否決,也未同意。
諸人再度沉吟一陣。
一側的另一人才俊董允方才拱手高聲道:“軍師,允有不同的見解!”
“哦,休昭請說。”
待得到了首肯。
董允清了清嗓子,遂也直言道:“此提議允以為或許有不妥的地方。”
“首先是上庸距離成都有千裡之遙。”
“其間又道路不便,若是押解至成都,其中所發生的變數也將不可預料也!”
“允以為,不宜押解至成都處以極刑。”
“而應當提前制定好處置手段,直接在上庸面向當地士民處置,或許更能震懾野心之人。”
一語落下。
董允遂又繼續說著:“其次,以允之見,處以極刑也太過不好。”
“主公一向推崇仁義,若是對當地勾結曹氏的豪族親眷都一應處以極刑,或許會有損主公的聲譽呢。”
話語落於此。
聽聞著董允這一番番話語後。
諸葛亮的面上也漸漸是流露出了些許笑意。
沉吟片刻後,遂徐徐相問著:“那依休昭之見呢?”
聞言,董允隨即鄭重提議著:“軍師,允以為,當誅殺首惡就好,至於其余親眷人員,也不必都全權處以極刑。”
“只需發配便好!”
“如此,既能威懾當地豪族勿生異心,也可保全主公仁義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