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黃進官與華繼明年齡差不多大,從他爹手上繼承了這麽大家業。也有幾個兄弟,被派到南京、蘇州等地看管著自家生意。而之所以被黃進官掌了權,則是因為他娶了以前兩淮都轉運鹽使同知的遠房侄女。生了幾個孩子不怎麽爭氣,但有個孫子黃遠疆聰明伶俐,最得這黃老爺疼愛。
最讓人意外的消息就是有一大批灶戶已經無法過活,準備逃跑。可帶頭的朱四海卻被黃進官給抓起來了。
華繼明感到這社會矛盾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等被剝削的一方完全受不住的時候,就是社會大動亂的開始。陝西、河南現在的情形就是如此。
過不下去?那就都別過了。有人會起來掀桌子的。
另一個消息就是這黃進官也沒有被列入食鹽販賣的綱冊,他只是在一家徽商的名下,給人家生產鹽。原來就是一家加工廠,自己沒有售賣的資質,只能幫別人做貼牌生產的活計。
華繼明明白這其中的意思。黃家沒有販賣資格,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要想掙錢,那就得往外賣私鹽。他家的船不願意幫華氏往天津運布匹,估計就是這個原因了。人家要運食鹽,哪有空幫你們運布呢!
這就想通了。
不過,這些消息綜合在一起,卻讓華繼明有些心動!這尖銳的社會矛盾,還有貼牌生產的模式,會不會是個機會呢?自己要是能把這些灶戶組織起來,解決他們鹽田、燃料不足的問題,是不是能行?
“楊六兒,你明天就去板浦,把鹽售賣的環節與客商都打聽清楚。”華繼明想心動不如行動,趕緊把事安排下去。“好好琢磨一下,明天早上給我匯報下思路,然後出發。”
楊六兒點頭接下任務。
“小枝,要不陪著楊六兒去一趟?”華繼明看向張小枝。
那自然好,在外面到處跑吃的好喝的好,張小枝非常願意。
華繼明行事如此利索,這也是他這兩個月剛剛形成的風格。要是在前世,他一般是能拖就拖,反正是老板發工資。
而現在,只要他一算需要發多少工錢,壓力真是大。每天天一亮,幾十張嘴就等著吃呢!所以,給別人發了工錢,那不就得使勁用嗎?華繼明也算是了解了自己前世的黑心老板為什麽老是暗示要多加班了。
現在,他華繼明也有這個傾向了。這不,就在天剛黑的時候布置任務,方便讓底下人好好琢磨一晚上。
等楊六兒和張小枝出發了,華繼明還在盤算著鹽場的事。
要是插手這個業務,會遇到的麻煩有哪些呢?
他忽然又想到黃進官家裡那高大的宅院,還有許多護宅的家丁。他們家有錢有糧還有兵,不好惹啊!現在自己還沒有兵,如果成立護衛隊,那現有的錢糧可就不足了。
護衛隊與工人不一樣。訓練的不好,打不過人家,那就全是白扔錢。花了一大筆錢,還保護不了自己,錢花了還免不了被搶。所以,華繼明一直沒有成立自己的護衛隊,只是借助於孫千戶來保護自己,這樣雖然花些錢,但成本算是最少的。
如果插手鹽場,與黃家的衝突將是必然的,成立護衛隊的事需要提上日程了。這也就意味著打製武器、研發火槍的事情也需要謀劃。
技術的發展需要人才,但現在人才到哪裡找去?是不是要招一批年齡更小的孩子進行培養?
華繼明思緒萬千,感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做了。“大傑,這段時間你就在青口鹽場這裡多呆些日子。主要任務就是到各個鹽田找那些灶戶聊天,重點聯系那些馬上要過不下去還在死撐著單乾的灶戶。”
“好的,東家。”周大傑心想這事簡單,“還有什麽吩咐嗎?東家。”
“喜歡讀書是件好事,但要注意眼睛。”華繼明提醒到。
楊六兒與周大傑跟著他的這些日子,他是看到了這兩個人為什麽表現這樣突出了。記憶力好,人還聰明,最關鍵的是人勤奮。
楊六兒是心思重,很多事在他心裡能過很多遍,才會拿出主意,做事之前更是深思熟慮。而且,非常願意從外面尋找各種信息。這不,短短幾天時間,就拉著張小枝、華傳奇,把軍營裡的規矩和訓練問了個清清楚楚。
周大傑呢?看書多,家裡給打的基礎好,養成了好習慣。所以一有空就看書,現在有了華氏記帳筆,抄書、讀書筆記就做的更多了。
“多謝東家關心!我會注意的。”周大傑心裡一熱。
“好,你就住這店裡,這是五兩銀子,你也記好帳。”華繼明把銀子遞給周大傑,“注意安全。”
周大傑行禮致謝。華繼明等剩下的人稍微收拾整理了一下,又買了一些當地的土特產,然後就回去了。
總掌櫃回來了,一次額外的會議正在召開。每個人都匯報自己部門的情況。
牛春花、王二菊,非常細致地把正在推進的工作,遇到的一些問題,解決的一些思路給掌櫃的說一說。華繼明聽著不住地點頭,還行,安排的不錯。王二菊的主意挺好,每天織布最多的會被評為織布模范,等月底的時候,織的最多的前三名,可以獲得獎勵。能夠想辦法進行激勵了,值得表揚。
於是華繼明就肯定了王二菊的做法,表示支撐。聽的王二菊心裡美滋滋的。
“承耕,最近一個月的生產情況怎麽樣?”華繼明想了解一下現在工坊到底什麽情況了。
“現在共有紡織、製筆、鋼製件三個工坊。已經有八十多個工人了。紡織工坊人最多,五十多,每天能紡紗50錠,織布70匹。製筆工坊有十五人,每天製筆300來個。剩下的工人都在手工部下的鋼製件工坊裡。”華承耕詳細地匯報了一下華氏的家底。
華繼明合計了一下,最後的產品主要是布匹與蘸水筆,現在的銷量上不去,能掙錢的東西還是太少了。
青口港還是要拿下來,要不然貨運不出去,市場打不開,就周邊這些地方遲早要飽和,能賣多少貨?
關鍵是現在的織布機器還能保密多長時間?已經偷偷跑了幾個木匠和鐵匠了,就連李木匠和王鐵匠要不是有股份在這裡,他們能不能留住都不好說。因為,這確實掙錢啊!
說不定過段時間,附近就會有相似的織布機出現,與華氏形成強有力的競爭。
現在,他們沒有護衛隊,就連人跑了都沒辦法去捉拿。現在只能派人到衙門裡告那幾個逃跑的木匠和鐵匠。又花點銀子,雇了幾個人天天到他們家門口要人,其實也沒什麽實際作用,只能是惡心惡心人,自己出口惡氣。
就像他讓人去挖車有田的牆腳一樣。沒有武力,也就只能如此了。
華繼明越盤算,心裡越慌,感覺越危險,好象危機馬上就會到來。
不能著急,不能慌!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吧!華繼明告誡著自己。現在不能有絲毫的失誤,他終於理解了為什麽一些企業家老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原以為是矯情,現在的體驗是,確實容不得半點失誤。
華繼明決定要做這麽幾件事。
一是成立一所工坊學堂,要為華氏培養後備力量。二是成立護衛隊,沒有護衛力量,終究是沒有牙的虎狼。三是加大技術研究能力建設,要不斷開發新產品。
他在會上,把現在華氏面臨的危機,華氏具有的優勢,可能實現的突破,未來的發展方向詳細地進行了解釋。
照著葫蘆畫瓢,還來了個SWIT分析,就是優越、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分析華氏所處的環境。然後,告訴大家,華氏要怎麽辦。
就如同前世他的老板一樣,先統一思想嘛,然後大家再勁往一處使。
大家聽了之後,都沉默了半天,好好消化總掌櫃的這些設想。尤其是華承耕,更是在心裡不停地盤算這要花多少錢啊?現有的資源能不能承擔起父親的這些想法?
最後,大家還是同意了總掌櫃的提議。畢竟,華氏發展到今天,都是華繼明定的方向,大家還沒有能力去謀劃更長遠的未來。而且,華繼明所講的幾件事,確實也很有意義,特別是護衛隊這個事,大家都感覺得馬上成立。因為,工坊裡已經發生好幾起外來人員盜竊的案子了。還有不知哪裡的人,佯裝應聘,卻是過來偷窺工坊技術的,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事情定了之後,馬上就開始行動。
工坊學堂成立了,學做木匠、鐵匠、帳房等工作。李木匠,李澤府擔任執行堂長,堂長,也就是校長,自然由華繼明親自擔任。堂招收十到十五歲小孩,男女不限。中午管一頓飯,不收學費。關鍵是對進入堂的孩童,每個月發一錢銀子,要是學習排名靠前,則另外還有一錢銀子的獎勵。這讓很多農戶動了心,有這好事,那就趕緊送孩子去考啊。
於是華氏根據掌櫃的意思,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選拔。先是讓孩子上台介紹自己,然後再向大家介紹自己家裡最重要的一個成員,這是考察膽量,也是考察口才。
別人都說家裡最重要的成員是父親或娘,有個小孩卻說他家一頭牛才最重要,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不過那孩子也沒說假話,一頭牛對農戶而言,自然意義非凡。第一輪考察在快活的氣氛中結束了。留下有200多個孩子,其中還有三十個左右的女孩,不過都比較小,說是有十歲,但看起來和小玨差不多。
接著就是第二輪的考察。就是給孩子們展示各種圖形,然後讓他們在地上畫出相反的樣子。就像考公的時候做的那種邏輯題,只不過圖畫的比較簡單而已,但數量卻不少。有的孩子最後都迷糊了,到底是什麽意思?腦子裡只剩下一團漿糊。最後留下25個孩子,其中,還有6個女孩。排名26至50的孩子,如果願意,等年齡一到15歲,就可以進工坊做工。
隨著工坊學堂招生同時進行的,是工坊學堂的建設。學堂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教學區,一部分是生活區,還有一部分是研究區。地是從村民手裡買來的,佔地面積不小,靠著村子的西邊。一部分是拆的村民的房子,還有一部分是佔了村民的田地。佔用田地,主要考慮以後的一些研究會有危險,所以就離住人的地方遠一些。
李木匠天天忙忙的暈頭轉向,幸虧有王嶽行、華傳林、李思三個人幫著他。
磚窯出的紅磚一車車拉來。現在經過王鐵匠和李木匠的改進,這馬車更加靈活快捷了,一匹馬就可以拉著那裝滿紅磚的馬車。
看著校舍的規劃,李木匠感覺到不少驕傲。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工作等著他,就是編寫一本木工製作的教材。華繼明已經托人,到沂州、濟南、青州等地,去搜集關於工程類的書籍,只要一來,李木匠馬上就要動手。編書的工作,雖然掛在他的名下,但主要還是由王嶽行牽頭來做。
另一件事,主要由華繼明來抓的,那就是成立護衛隊。
第一批隊員,就先招收20人。每人餉銀與工人一樣,一月二兩銀子,但是吃穿住全由華氏負責。如果工作中負傷,則安排到工坊中做看守、站崗的工作。如果不幸遇難,則另外有撫恤,家裡可以選擇一個人,有資格到工坊工作。
待遇當然優厚,但華繼明提出的條件當然也高。首先,歲數在15-19之間,超過20歲的不要。其次,家裡得有幾個男孩,獨生子不要。第三,身體條件也有要求,有病有殘疾的不要。第四,要求有鄰居作保,家族名聲不好的不要。
這段時間,華氏門前又是人聲鼎沸,熱鬧了好幾天。經過層層選拔,華繼明親自面試,終於定下來一批人。然後又到這些人的村子明察暗訪,排除掉一兩個有小偷小摸習慣的人後,剩下的24個,全留下了。比預定的20人,多留了4個人。
與這些人的合同一簽訂,每人一兩的安家銀子發了下來。然後大家都在規定的時間點到了華家埠來報到。
剛來的新人,怎麽訓練,華繼明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思路。但他聽肖四郎的,先讓這些新人,每天先互相對打,單對單的打。於是,華繼明制定了規則,除了不能擊打要害部位、不能下死手、不能致人重傷外,可以自由出手。
於是一群年輕人,天天被逼著抽簽,根據抽簽先一對一互毆。打完了,這兩個人一組再抬著一段木頭圍著村子跑。不僅工人有時候來看,就連村子的小孩也都學著他們,兩個人哈、哈地打起來。
楊六兒回來了,帶著外出見過世面的滿足回來了。
這次對他來說,真是開了眼了。板浦,那是海州附近五個鹽場的核心地帶,幾乎所有的鹽商都匯聚在這裡。那裡的吃、穿、玩、樂,大大刺激了這個年輕村民的心。
東家說的對!“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