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晉王!”幾道聲音依次響起,蔡邕、王猛、管仲、孔融、荀彧這五人竟然一起到了。
孔融與蔡邕這兩人可不是李翔的手下,自然不會跟著王猛、管仲、荀彧他們一起稱呼主公!
“先坐下再談吧!”李翔指向兩側的座位揮了揮手道,這五人可就是科舉考官,外加評閱官,這五人一起出現,隻可能與科舉有關了。
“究竟發生了何事,還讓你們幾個一起來了!”命人給這幾人每人遞過一盞茶,李翔這才開口問起了正事!
“啟稟主公,文舉科生考卷我等已查閱完畢,只是有關一甲人選一事我等三人意見實難統一,特請主公定奪!”王猛愜意地品了一口茶水,這才淡定地開口道。
為了這件事,他們五個人已經爭論了一整天了,現在將這件事甩到李翔身上,也省了他的事情了!
三甲,也就是科舉錄取的三個等級,分為一甲、二甲以及三甲。而這一甲,通俗來講就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位。而這三位,也注定是科舉之中獲得榮耀最多的三位。
李翔的科舉略微有一些不同,他一共有三位狀元、三位榜眼以及三位探花。
其中,文舉各一位,武舉則是兩位。武舉之中,無論是武道一科,還是兵法一科,李翔是分開算的,並沒有直接將其混為一談。
“晉王,在下以為,此文文才驚世,可為一甲之選!”大儒孔融第一個起身說道。同時,將幾張考卷遞到李翔身前。
“主公,此人有治國理政之才,且其文中,提出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稅法、保甲法等諸多富國強兵之法,觀其文章,國之棟梁無疑,當為一甲之選!”管仲也不甘示弱,同時遞上了幾張考卷,也給出了自己的推薦人選。
由於這一次科舉使用了糊名製,在未出最終的決定之前,誰也不知道這每張考卷對應的究竟是哪位考生。
因此,管仲與孔融雖然給出了心儀人選,但他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文章。
李翔大致翻閱了一遍,管仲推薦的那人,僅憑他最後一文提出的諸多富國強兵的措施,李翔便已經猜出他是王安石了。
至於孔融推薦的那人,確實文才驚人,只是,在這最後一文中作答的水平,雖然也有一些獨到之處,也確實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能,但明顯比之王安石差了不少。
以李翔來看,孔融推薦的這人所寫的文章有些喧眾取嘩了起來。通篇雖然辭藻華麗,但卻並曾像王安石那樣字字珠璣。
更何況,王安石的文采難道就真的差於那人嗎,只是王安石作答之時更加務實罷了。
“主公,此三人政略、謀略皆是不俗,分析天下形勢各有其獨到之處,且其一些平亂之策也句句在理。此三人皆不世之才,難分高下,只能由主公進行決斷了!”王猛也插嘴了,而這家夥更絕,孔融和管仲也只是各給了一個人選,這家夥居然一次性給了三個人選。
不過,這也側面說明了這三人確實有才。否則,也不至於令王猛都難以執擇了。
文舉之中,前面的考題考的都是百家學說,聖賢語錄乃至為官之道,唯有最後一道,只有大大的天下二字。
天下范圍如此之大,每人作答角度更是不同,而這最後一題,才是真正考驗這些考生的關鍵。
孔融推舉的那人,乃是從治理天下的角度出發;管仲推舉的那人,則是指出欲平天下,自身先須富強,並隨之附帶了的一系列措施;而王猛推薦的這三人,則是分析了天下大勢,並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給出了相應的平天下策。
李翔將這些人的答卷一起翻看過後,不得不說,除了孔融推薦之人略有不足之外,其余幾人也確實各有千秋,難怪這幾人無法抉擇了!
“還有什麽其他的人選,一起呈上來吧!”李翔又看了看蔡邕與荀彧,招了招手道。這兩個人竟然一起跟著來了,怎麽可能沒有自己心儀的人選!
聞言,蔡邕沒有動靜,倒是荀彧有些按捺不住了!
蔡邕雖然也有心儀的人選,但那人正是王猛所指出的三人中的一人,既然王猛已經將那人的答卷呈上去了,那也不用他再費力氣了。
“主公,此人行文之中,每一策直指要害,頗有文和先生之風!”荀彧話說得不多,但其確實有自己推薦的人選。
李翔前前後後掃了幾遍,也終於明白荀彧為何不多言了。正如荀彧所言,此人確實有賈文和之風。觀其行文之中所列計策,頗有一股不擇手段的意味。
這還是文章之中,其本人若是在實際中出謀劃策,所出的計策絕對要比這紙上的要陰狠的多。
前一天,因為荀彧極力要推出這個人物,可是被孔融與蔡邕二人大罵了一天。如此之人,若是放在一甲之位,豈非助長不正之風。
只是, 荀彧頗有君子之風,這孔融與蔡邕二人又是當世大儒,荀彧也不可能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而破口大罵回去。
說實話,對於此人,李翔是相當欣賞的。亂世之中,需要的就是這種人才。
只是,有了前幾個選擇之後,就不好再將他排在那幾個人的前面了。一甲的那三個位置是輪不到他了,也只能將他排到二甲排名靠前的那幾個位置之一了。
倒也並不是說此人的才能比不上前面那幾人,只是,一甲之位,當有表率作用,這樣陰狠的人不適合擺到這個位置上來。
只是,即便是排除掉了荀彧推薦的此人,在ps到孔融推薦的那人,但也足足還剩下四個候選人選。
這四個人,觀其答卷,每個人都各有千秋,眼光獨到,王猛他們一時間難以將他們評選出個高低來,他李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對於這種情況,李翔也只能無奈的表示,他TM也很糾結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