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蕭公公的嗓音如洪鍾大呂般響起:“陛下駕到,百官朝拜!”隨後,皇帝李民在眾多內侍宮女的簇擁下緩緩步入大殿,他的面容略顯疲憊,眼下的黑眼圈像是兩個淡淡的墨點,昭示著他昨夜未曾得到充足的休息。
百官們見狀,立刻齊刷刷地跪下,頭顱觸地,發出沉悶的響聲。他們高喊著:“皇上萬歲!”這不僅僅是對皇帝的敬意,更是對他萬壽無疆、長命百歲的美好祝願。隨後,百官們起身再次跪下,繼續高喊“萬歲”,整個過程中,他們三次跪拜,九次磕頭,形成了“萬歲萬歲萬萬歲”的震撼口號。
當三跪九叩禮完畢後,李民端坐在皇位上,抬手示意:“眾卿家平身!”他的聲音雖然略顯沙啞,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謝陛下!”百官們齊聲回應,然後陸續起身。一些年事已高的官員在旁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站起,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但眼中的堅定與忠誠卻絲毫不減。
此時,蕭公公再次用他的公鴨嗓子宣布:“有事稟報,無事退朝!”聲音雖尖細,卻極具穿透力。
宰相林國棟,身為百官之首,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陛下,臣有奏!”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顯示出他作為朝廷重臣的穩重與智慧。
李民微微點頭,回應道:“準奏!”他的聲音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斷。
隨著林國棟請奏,早朝的莊重氛圍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所籠罩。眾位官員心知肚明,今日早朝的核心議題——華北道河南地區的洪災及其賑災事宜,正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每個人的心頭。皇帝李民端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似乎也在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深感憂慮。
林國棟,他也是當今皇后的長兄,代表的是太子一黨,他的聲音雖不高亢,卻堅定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對受災百姓的深切同情與關切:“陛下,據華北道節度使楊康所報,河南地區八月十日洪災肆虐,百姓流離失所,嗷嗷待哺。此時朝廷的賑濟,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救命稻草。”
然而,就在林國棟的話語落地之際,戶部尚書站了出來,他的臉上滿是為難之色:“陛下,實不相瞞,國庫目前已是空虛如洗,難以承擔大規模的賑災開支。”他的話語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百官們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朝堂上彌漫著一種難以言明的焦慮與不安。
此時,左仆射也趁機發聲,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特有的沉穩與謹慎:“陛下,賑災固然是頭等大事,但朝廷的其他開支亦不容忽視。我們必須權衡利弊,做出最為合理的決策。”他的話語雖有道理,但在某些官員聽來,卻難掩其中的推諉與逃避之意。
右仆射緩緩走上前,雙手合十,深施一禮,然後以一種沉穩而堅定的語氣說道:“陛下,對於河南的洪災,臣以為我們不能僅僅依賴國庫之力。此時,應當廣泛動員民間力量參與救援,同時,借助臨時性的稅收措施和鼓勵商賈捐贈,共同籌集資金,以更全面地應對這場災難。”
他的話音落下,朝堂之上立刻響起了反對之聲。一位身著深紅色朝服的中年官員,面帶慍色地說道:“韋大人,您的提議雖好,但民間捐贈如何保證物資和資金能夠真正抵達災民手中?若是中途被貪墨,豈不是辜負了百姓的善心與期望?”
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官員也站了出來,聲音洪亮地附和道:“陛下,關於稅收措施,臣認為應當慎重考慮。如今百姓生活困苦,若再增加賦稅,豈不是雪上加霜,讓百姓更加怨聲載道?此舉恐將引發民憤,損害朝廷的聲譽與民心。”
又有一位官員補充道:“陛下,商賈之人多以利為重,他們豈會真心為朝廷考慮?若強製要求他們捐贈,不僅會損害朝廷的威名,更可能激起商賈的不滿與反抗。”
面對連番的質疑與反對,右仆射的眉頭緊鎖,但依然保持著冷靜與堅定。他反駁道:“諸位大人的擔憂,臣都理解。但眼前災情緊急,我們不能因擔憂可能的問題而放棄救援的努力。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確保捐贈物資的安全分發,這是必要的措施。至於稅收,它確實是臨時性的,一旦災情得到控制,朝廷自會考慮減免,以安撫民心。至於商賈,他們中亦不乏愛國之士,我們應當鼓勵他們為災民盡一份力,而非一概而論。”
然而,他的反駁並未完全平息反對的聲音。又有幾位官員站出來,他們或擔憂民間捐贈的不可靠,或擔憂稅收增加會激起民變,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和反對意見。
在這場激烈的朝堂辯論中,各大派系如同棋盤上的棋子,暗中較勁,各執己見。宰相林國棟,身為太子黨的核心成員,堅定地站在了朝廷賑災的一方,他不斷強調災情的嚴重性,以情動人,呼籲朝廷盡快采取行動,拯救災區百姓於水火之中。
而左仆射與戶部尚書,作為二皇子黨派的得力乾將,則更加傾向於維護朝廷的財政穩定。他們擔憂賑災開支會對國庫造成沉重負擔,因此持謹慎態度,對賑災事宜提出了諸多質疑。
三皇子的黨派則采取了折中策略,以右仆射、工部尚書和兵部尚書為代表,他們試圖在賑災與財政穩定之間找到平衡點。然而,這些折中方案也未能得到其他派系的認可,遭到了激烈的質疑和反對。
此外,以長孫氏、鄭家為首的大世家也在這場辯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滎陽鄭氏、河南長孫氏,他們的本家都在河南地區,產業在河南洪災中遭受了巨大損失,因此積極爭取朝廷的賑災支持。這些世家在朝廷中擁有深厚的影響力,他們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其他官員的立場,使得朝堂辯論更加複雜多變。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皇帝李民始終保持著沉默,他的眼神在百官們之間遊移,似乎在尋找一個能夠讓他滿意的解決方案。他的內心充滿了掙扎和矛盾,一方面深知災情的嚴重性,急需盡快采取措施救援災民;另一方面也要顧及到朝廷的財政狀況和各方的利益平衡。這種內心的掙扎使得他無法迅速做出決策。
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朝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時辰,但關於河南賑災方案的爭論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百官們的情緒也開始變得激動和緊張,他們紛紛站出來發言,試圖為自己的立場辯護。然而,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似乎誰也無法給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退朝!”皇帝李民忍受不住這混亂的朝堂,決定暫時休朝,讓百官們回去後再好好商議一下。隨著他的決定,朝堂上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皇帝李民憤然離席,留下百官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他們知道,這場關於河南賑災方案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而他們必須盡快找到一個能夠平息爭議、滿足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
正所謂:
早朝論政議賑災,
百官推諉扯皮來。
明爭暗鬥無定論,
隻聞私欲亂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