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年三月,先帝賜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尚方劍。”
王體乾小心提醒道。
朱由檢聞言一滯,沒料到毛文龍已經有尚方劍。他隻記得毛文龍是被袁崇煥矯詔用尚方寶劍砍了,所以想先給他尚方劍,免得被人擅殺。哪知道毛文龍早已有尚方劍,根本不用再賜。
『一個文官,拿著尚方劍矯詔砍了另一個有尚方劍的武將,這叫什麽事兒啊!』
『袁崇煥膽子太大了,一定要慎重使用。』
閃過這個念頭,朱由檢又想到了毛文龍。這個人雖然被說跋扈,被砍時卻甘願束手就死,看來還能使用。
不過他手下都是桀驁之輩,後來還出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順王,要讓他小心約束。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動聲色地說道:
“再賜一柄尚方劍給毛文龍,讓他好好約束眾將。”
“順便把楊鎬帶過去,在東江軍民面前處置。”
對楊鎬一直沒有被殺,朱由檢很不理解。這個人罪行早就定了,應該明正典刑。再加上他如今有重用毛文龍的心思,乾脆把楊鎬送到東江鎮,讓遼東幸存軍民處置。
王體乾委婉勸諫:
“陛下,這樣做不太合適。”
“有失大臣體面!”
朱由檢卻下定了決心,反問道:
“遼東五百萬軍民死難,誰跟他們講過體面?”
“何況楊鎬的死刑早就已經判了,把他押到皮島在幸存者面前處置,也沒什麽不妥。”
為了讓人們知道遼東的慘狀,朱由檢繼續說道:
“傳旨時多派幾個文書,讓他們記錄遼東軍民事跡。不用多加修飾,直接記錄原話就好。”
“要讓天下人知道建虜的殘暴,知道什麽是殺窮鬼、殺富民。”
“要讓天下人都明白大明和後金的戰爭,是文明對野蠻的戰爭。”
“一旦我們戰敗,那就是文明淪喪,家國不存。”
這話說得沉重,王體乾不敢多言,轉而出言詢問:
“和楊鎬同樣定罪的李如楨,應該如何處置?”
朱由檢聽到這個名字,口中當即問道:
“李如楨是李成梁的兒子吧?”
“李成梁的後代現在都做什麽?”
王體乾想了一會兒,回道:
“李成梁長子李如松,在萬歷二十六年戰死。”
“次子李如柏,因遼東戰敗,在天啟元年自殺。”
“三子李如楨,在遼東戰敗後守城不利,下獄論死,一直都在關著。”
“四子李如樟,曾在寧夏之役擒哱拜次子,歷任廣西、延綏總兵官,已死無嗣。”
“五子李如梅,曾在李如松戰死後繼任總兵官,後被彈劾擁兵畏敵,被罷免,已死。”
“其余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所謂‘李氏九虎’、‘李門九將’者,都是李成梁的族侄,並非兒子。”
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朱由檢對他記得這麽清楚頗為讚賞,又問道:
“李成梁的寧遠伯,現在是誰繼承?”
王體乾道:
“李如松戰死後,被追贈寧遠伯。”
“因為李成梁當時還在世,李如松長子李世忠被授為錦衣衛指揮使,掌南鎮撫司,仍充寧遠伯勳衛,複蔭一子本衛指揮使,世襲。”
“李世忠沒多久就死了,李家本來應該有人襲爵,但是因為遼東之事,朝中的人都厭惡李氏,沒有人肯提這件事,也就沒有襲爵。”
朱由檢聞言皺眉,說道:
“怎麽能這樣呢?”
“如果有罪就除爵,現在沒有定罪卻不讓襲爵,這是什麽道理?”
“你派人跟李家的人說說,讓他們上表請封。國家的爵位制度,不能隨意敗壞。”
敏銳地從中看到了機會,朱由檢決定試探一下,看看襲爵、封爵的權力是不是在自己手裡。如果能掌控這一點,他就有文章可做了。
所以對李如楨的生死,他也顯得很寬容,下令道:
“李如楨就先押著,準許李家的人探視。”
“李成梁只剩下這一個兒子還活著,不能輕易殺了。”
“後金那邊的人,說不定還需要他指認呢!”
又想起和李成梁並稱的麻貴,朱由檢詢問道:
“都說東李西麻,李家已經凋零,麻家現在如何?”
王體乾回道:
“麻家現在也凋零了,最傑出的麻承宗,曾任遼東副總兵,天啟初年戰死沙嶺。”
“麻家其他人,多在大同任職。”
朱由檢歎息一聲,繼續追問道:
“更往前的俞龍戚虎呢?”
“後人可在軍中?”
王體乾道:
“戚家有登州衛指揮僉事世職,仍舊由戚繼光後人繼承。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天啟元年在渾河戰死。”
“俞大猷之子俞谘皋,在收復澎湖時立功,現為福建總兵。”
總算找到一個能用的,朱由檢長出口氣,道:
“命俞谘皋入朝覲見,下旨褒揚俞家、戚家、李家、麻家曾經立下的功勳。 uukanshu ”
“另外,把這八個字分賜給四家,鼓勵大明將領以戚繼光為榜樣,盡心為國效力。”
親手寫下“俞龍戚虎”“東李西麻”八個大字,朱由檢命王體乾裁開,分贈給這四家。
這種褒揚雖然沒有實際的東西,但對將門來說,卻是榮譽的象征。朱由檢手書的八個字傳出去後,各地將門無不豔羨萬分,後來民間還補充了八個字,稱之為:
俞龍戚虎,殺賊如土。
東李西麻,將門世家。
把俞家、戚家、李家、麻家,並稱為四大將門世家。
民間如何傳說朱由檢管不著,但是對這四家只有李家有爵位,朱由檢很不滿意。
畢竟在他看來,戚繼光、俞大猷的功勳絕對在李成梁之上,麻貴所立功勳也並不少。如果李家有爵位其他三家卻沒有,那絕對是不正常的,不符合他褒揚功勳、鼓勵武將立功的意圖。
只是封爵之事十分麻煩,朱由檢思索之後,還是決定先拿李成梁後人襲爵的事試探,再決定後續行事。
隨後,朱由檢又想起戚繼光流傳後世的《紀效新書》,讓王體乾派人賜字時,要求四家一起進獻兵書,以供軍中將領和未來的督撫學習。
對大名鼎鼎的戚家軍,他更是以褒獎名義召集殘留將士,看看能不能用戚繼光當年的辦法,練出一支新軍。
同時,在王體乾的提醒下,朱由檢還得知自己登極後,按例要給邊軍賞賜。雖然知道朝廷財政緊張,朱由檢卻更清楚這錢省不得,下旨戶部、工部等部門籌措錢財,給邊軍發放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