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得知前元玉璽已經在送到京城的路上,心中喜悅不已。
在他看來,這是能載入史冊的大事,自己能拿來祭告太廟,讓祖宗知道大明開國二百六十年後,前元後裔終於徹底臣服。
但是一個問題就是,冊封林丹汗的事情雖然經過朝議,冊封其他貴族卻是朱由檢私自決定,這件事朝廷有可能不會承認。
如果不能讓朝廷通過,這些順天爵位就只是朱由檢私自冊封、附帶的爵祿也需要朱由檢用內庫承擔。雖然他自信能承擔起。卻到底名不正言不順,還有很多不便。
例如貿易配額的事情,就需要互市官員配合。朱由檢希望朝廷能認可順天爵位,確立他們的地位。
『一位王爵、一位公爵、十位伯爵、十五位子爵、十位男爵、一百六十三位爵士。』
『在我看來不算多,就看朝堂上的官員怎麽看了。』
因為孔貞運提高了封爵標準,除了林丹汗獲得王爵、貴英恰獲得公爵之外,其余首領沒一個獲得侯爵。畢竟察罕部是林丹汗的汗廷,根本不存在威脅林丹汗的大首領。
十份伯爵詔書之所以能夠用完,還是孔貞運私下降低標準向其他首領許諾,想要用這些比較有實力的首領牽製林丹汗。否則以察罕部的戶口,根本封不出十位伯爵。
子爵的數量同樣不算多,大多是鐵槊科諾特十蘇木這些提高級別冊封的將領,能達到千戶冊封子爵的首領很少。
男爵就更少了,因為它五百戶的要求和三百兩的爵祿,讓草原人覺得相比爵士不劃算。他們大多把戶口拆分成百戶,謀求有一百兩爵祿的世襲爵士爵位。
林丹汗等人也有意壓製下屬爵位等級,把手下的蘇木合並拆分成百戶,掌管者成為爵士。
所以男爵的數量是最少的,能把十份詔書用完,還是因為剩余名額被侯保山拿去拉攏林丹汗的福晉,給她們麾下的部落管理者爵位。
爵士的數量則猛然增多,足有一百六十三位,大多是順禮王和十位伯爵的下屬。他們被林丹汗和十位伯爵分配到百戶子民,依附這些大領主。
總體來算,一共有二百位順天貴族,其中絕大多數是爵士,需要的爵祿總額是五萬零八百兩。
再加上給沙爾巴呼圖克圖的五千兩,給林丹汗福晉、兒女、妹妹等親屬的一萬兩千兩百兩,每年的爵祿總額合計六萬八千兩,貿易配額是爵祿的十倍,總計六十八萬兩。
相比天啟二年安撫林丹汗的百萬市賞,這個數額並不多。但那時的百萬市賞是一次性的,之後“進兵則賞,不進兵則否”。
如今封爵之後,爵祿每年都要發放,貿易配額也有可能被察罕部每年都使用光,這對朝廷來說,壓力就太大了。
所以朱由檢打算用皇店和順天銀行承擔貿易配額這一塊,爵祿發放的事情,則是交給朝廷。
『貿易能給我掙錢,爵祿由朝廷承擔,這樣做簡直完美!』
『就是不知道這個方案,能不能在朝堂上通過了?』
讓朝廷去做貿易有可能在帳面上虧本,但是讓朱由檢安排的太監去做貿易,那就大概率掙錢了。畢竟太監貪汙朱由檢查出來就能處置,朝堂上的官員貪汙,朱由檢這個皇帝可能都沒法查出來,甚至查出來後,都可能沒辦法處置。
所以朱由檢提出這個方案,打算讓朝廷隻承擔六萬八千兩的爵祿,其它都交給自己。
按照俺答汗封貢的前例,朱由檢把這件事交給大臣廷議。
大事必集議是秦漢以來的傳統,這種傳統在大明更是被發揚光大,發展出朝議、廷議、閣議、部議等形式。
朝議又稱朝儀,就是召開朝會。朱由檢之劃分的朔望朝、常朝、常參,都是屬於朝議。
閣議主要是皇帝召集內閣大學士和相關官員討論事務,皇帝不參加的時候,閣議由首輔主持,擬出票擬給皇帝裁決。
如今朱由檢已經用常參會議做出日常決策,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閣議。
廷議比閣議的范圍更大,參加廷議的人員少則十數人,多則數十人,有時甚至多達百余人。原本在端門左側的闕左門東閣舉行,萬歷後期開始,改在承天門前的中軍都督府舉行,皇帝通常不參加。
內閣大學士因為權威太重,為了防止他們對廷議結果干擾太大,從天順年間就不被允許參加廷議。所以參加廷議的人員,主要有六部尚書、侍郎等朝廷重臣,還有重要勳貴、科道官員等人。
廷議之前,主管廷議內容的部門需要先將所議事項及時間寫成揭貼,通知給參加廷議的有關人員。廷議之日,由該部尚書主持,侍郎宣布議事內容,聽與議者發言。議事完畢後,由侍郎擬稿,經謄清後,與議者署名,然後上奏皇帝。
皇帝通常不會否決廷議結果,即使對結果不滿意,通常也只是留中不發,不會輕易否決。
對於這個傳統,朱由檢很是尊重,覺得集議暗含民主集中製的內核,可以成為自己的改製方向。如果以後在地方推行這種制度,自己就不用擔心某個人在地方一手遮天、做官時獨斷專行。
確定把林丹汗封貢的事情交給大臣廷議,朱由檢在廷議人員上稍微改動一下。除了仍舊不允許內閣大學士參加外,其他加銜四輔大臣的臣子,都被朱由檢要求參加廷議。他要把加銜和集議結合起來,一點點改變傳統。
廷議的人員並不怎麽固定,再加上除了科道和勳貴之外,有資格參加廷議的官員大多都有四輔大臣加銜,這點上並沒有引起什麽波瀾。只是四輔大臣加銜不可避免地更加受到重視,讓許多朝堂官員想獲得這個加銜。
林丹汗封貢這件事作為兵部事務,廷議的主持者應該是兵部尚書崔呈秀。但是崔呈秀如今正在請求守製,還被很多官員參劾,根本不能參加廷議。兩位兵部侍郎的名望不夠,不足以主持這樣的會議。
再加上六部尚書中地位最高的吏部尚書周應秋同樣被人參劾,戶部尚書郭允厚有可能因為財政緊張反對這件事。朱由檢最終在楊景辰的推薦下,以老成持重為由,選擇了左都禦史、年齡最大的議政大臣房壯麗主持廷議。
和大明的很多文官一樣,房壯麗對中原之外的事情並不怎麽感興趣。但是皇帝堅持這件事情,再加上京城確實有可能受到後金威脅,他在楊景辰的勸說下,也就同意了這件事。
有了這個支持者主持廷議,還有朱由檢這個皇帝和魏忠賢這個廠臣力推,再加上林丹汗封貢的事情有俺答汗封貢的前例,反對的人就不多了。很多人都覺得朝廷每年花幾萬兩銀子收買林丹汗部,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除了戶部尚書郭允厚以財政緊張不願承擔爵祿、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等勳貴不願出現順天貴族之外,其他人就是對林丹汗封貢的事情有些非議,也沒有站出來公然反對。
最終,因為明確反對的沒有幾人、讚同林丹汗封貢的人員也險險過半,這件事得到通過,上奏給了皇帝。
朱由檢得知結果後,頓時欣喜若狂,知道林丹汗封貢這件事,最終塵埃落定。
現在,他只需要等待林丹汗的使者獻上玉璽,就能在登極之初祭告太廟,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