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雖然嘴上說要夷王館九族,但是那終究不過一時氣話。
僅僅兩天時間,王館九代以內但凡沾親帶故之人,足足兩萬余人,就全部被廷尉府一股腦打包,遷往了隴西郡。
從此之後,這兩萬多王館的族人將世代只能呆在隴西郡內,為大秦駐守邊疆,沒有始皇帝詔令,永遠都不能走出隴西郡地界半步。
但是在始皇帝下詔剝奪王館著書立傳之承的時候,卻招致了諸多反對。
甚至連最緊跟始皇帝的李斯和向來不理政事的尉繚,也都出聲表示了不同意見。
畢竟為重臣著書立傳是大秦的古製,要知道就連文信侯呂不韋也沒有被如此對待,史官可是給呂不韋立傳了的。
王館能夠被剝奪,那麽今後他們這些人也都有可能。
但是,當始皇帝將王館的那封信扔下來之後,朝堂上的諸臣再無一人敢出聲反對。
至於王館的殯葬之事草草了之,一天之內就完成了下葬,就更沒有人敢出聲。
好在始皇帝還是讓王館葬在了王氏祖地,並沒有要求將王館一並帶到隴西郡下葬。
王館卒後第二天,始皇帝就下詔遷李斯為左丞相,姚賈為廷尉,章邯為少府。
同時將九公主長樂公主嬴淑下嫁與新任左丞相李斯長子李由為妻,定於明年二月完婚。
連串的消息傳出,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過這些跟嬴高都沒有什麽關系,至少在嬴高看來是如此。
嬴高這兩天正跟蒙恬、蒙毅和楊端和、章邯等人在灞上大營內忙著研究馬鞍、馬鐙和馬掌。
大秦關中九流之一的灞水自終南山流出,滾滾滔滔湧入渭水。
而在灞水和渭水交匯處以西則有一塊巨大的衝積高原,灞上大營正是設在此處。
鹹陽境內,如今大秦設有兩處大營,分別為灞水以西的灞上大營和藍田塬大營。
內史郡包括如今的都城鹹陽,是老秦國故土的軸心部分,而關中故地卻是老秦國的根本。
在始皇帝統一天下劃分郡縣之後,就將老秦國故地從北到南劃作了九原郡、上郡、北地郡、隴西郡、內史郡、漢中郡、巴郡、蜀郡,共計八郡。
都城鹹陽城就在內史郡內。
為了更好的通連各地,始皇帝在內史郡修築了通往老秦國故地各郡的官道一共有十二條。
這十二條官道並不包括如今還在修築的馳道和還沒有出現的直道。
十二條官道分別為:涇水道,淠水道,渭水道,子午道,讜水道,褒斜道,陳倉道,金牛蜀道,巴山道,白水道,蒲津道,武關道。
這十二條大道,是鹹陽連接大秦故地八郡以及通聯天下的出口大道。
原本歷史上,大秦崩塌後,項羽佔據鹹陽,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為漢王。
之後劉邦為了麻痹項羽,表示自己沒有入侵關中鹹陽等地的野心,同時也斷絕其他諸侯與漢中的連結,燒毀的連接鹹陽與關中的通道就是子午道。
同時歷史上後世三國蜀國大將魏延主張北出子午谷襲擊長安所選的通道,一樣也是子午道。
而在原本歷史上,始皇帝歸天,劉邦和項羽兩人爭霸天下時,韓信所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修的棧道就是褒斜道,渡的陳倉即是如今的陳倉道。
其中蒲津道和武關道則是兩條分別由關中通往河東地區古魏國和東南地區古楚國等地的大道。
蒲津道老秦國舊都櫟陽為起點,這是一條戰火連綿的古道,是老秦國和老魏國當初長期廝殺拉鋸的戰場。
武關道連接的武關是老秦國東南的門戶,也是老秦國長期與楚國爭戰的要塞。
武關古道的起點是老秦國大軍南下的後援根基所在,藍田塬大營。
經關中任何道路入藍田塬,都必須過藍田,再經武關出東南山地,抵達南陽郡與故楚荊襄地區,成為關中通往東南各地的最大出口。
武關道也是始皇帝歷次東南巡視所走的通道。
除了這兩條大道外,大秦東出的門戶就是函谷關。
函谷關是老秦國東北的門戶,始皇帝所修東出馳道就是從鹹陽過函谷關直達古齊國都城臨淄。
秦孝公時,老秦國國力衰弱,為同魏國議和罷兵休戰,將大秦北部包括函谷關等老秦國大片肥沃土地都曾割讓給過魏國。
後來商鞅變法老秦國再次從魏國手中奪取函谷關後,特意修建了從鹹陽至函谷關的大道,這是由大秦關中故地東出魏韓齊等國的中樞通道。
如果說藍田塬大營是老秦國大軍南下武關的後援根基所在,那麽灞上大營則是老秦軍東出函谷關的後援根基所在。
始皇帝統一後,關中老秦大軍要麽戍邊,要麽南征百越,要麽被派往淮北淮南彈壓齊楚之地各郡,都是由藍田塬大營和灞上大營南下、東出。
此刻為了馬鞍、馬鐙和馬掌這三件東西的熟悉使用,始皇帝分別從禁軍中抽調了兩萬騎士、衛卒中抽調了一萬騎士統共三萬進駐灞上大營。
至於灞上大營原本的駐軍,為了保密起見,除了留下一萬步卒防守大營外,其余盡皆都並入了藍田塬大營。
反正,屠瞆南征百越,已經將藍田塬大營中的老秦兵卒帶走的差不多了,空著也是空著。
這三萬騎士,裡面並沒有從六國征召來服戍役的,全部都是大秦關中故地的老秦人。
同時屠瞆南征百越的真正主力,也全都是老秦人兵卒。輔助兵卒才是征召來的服戍役的六國百姓。
或許在始皇帝看來,只有這些老秦子弟才是真正靠得住的吧,
兩萬禁軍騎士的統兵將領名為辛勝,一個矮壯身材、雙眼銳利的中年人。
辛勝之名,嬴高聽的很少,如果他能多了解點歷史就會知道,辛勝同樣也是堪比蒙恬、蒙毅的名將。
同時,辛勝的女兒則要出名的多,因為後世長沙馬王堆一號墓的女主人辛追,就是辛勝之女。
如果說嬴高對辛勝不太了解的話,那麽對衛卒那一萬騎士的統兵大將之名,嬴高則要熟悉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