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寒微出身達成封侯拜將的成就,這對漢末的武人而言,是難以攀登的高峰。
而關羽,卻做到了!
用那萬軍中刺死袁紹上將軍顏良的驍勇做到了。
王平內心忐忑:“小將,真的可以見君侯嗎?”
諸葛喬輕笑:“王將軍,切勿自輕。你可是左將軍相中的良將,君侯又豈會輕慢了你?”
王平的內心逐漸平和。
到了傍晚。
諸葛喬和王平換上常服。
諸葛喬白衣綸巾,英姿俊雅,盡顯少年意氣。
王平則是黑衣蒼頭,儀容樸實,顯得極為低調。
諸葛喬見狀,讓王平將裹頭的青布改作青巾束發。
雖說關羽傲上而不辱下,但這青巾束發和青巾裹頭,表現出來的精氣神是不同的。
王平內心更是感激。
兩人同行來到關羽的府邸外,府邸門口立著關平。
“阿喬,你來得頗遲了些。”關平的言行舉止依舊莊毅持重,頗有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沉穩。
諸葛喬行禮笑道:“讓兄長久侯,是我的疏忽。”
關平又將目光看向王平:“阿喬,你身後的這位,似乎不是校刀手的人。”
諸葛喬介紹道:“兄長,這是西川來的牙門將王平,表字子均,君侯也是知曉的。”
同時。
諸葛喬又向王平介紹道:“王將軍,這是君侯的長子,現任討寇校尉的關平,表字坦之。”
王平連忙向前行禮:“小將見過小君侯。”
這稱呼......
關平看向諸葛喬的眼神中多了幾分詢問。
“王將軍曾是曹操麾下的假校尉,向來謙遜。”諸葛喬婉言而道。
低情商,王平自輕;高情商,王平謙遜。
關平也聽懂了諸葛喬的意思,王平這聲小君侯並非是刻意的諂媚。
“王將軍客氣了,還是喚我討寇校尉的官職吧,否則父親聽到你的這聲稱呼,會不愉快的。”關平善意提醒。
寒暄一陣。
眾人來到內院。
諸葛喬先讓王平在內院門口靜候,隨後入內見關羽,具說王平出身際遇才能,又道:“小侄擅作主張,請君侯寬諒。”
宴請諸葛喬,諸葛喬卻帶王平來,這本身就有失禮。
想到王平是劉備在漢中招募的良將,諸葛喬又對王平這般器重,關羽也決定見見王平:“讓王平近前吧。”
王平內心又是忐忑又是激動,近前就是一個大禮:“小將王平,拜見君侯!小將久慕君侯威名,今日有幸一見,得償所願了!”
關羽見王平生得魁梧,雖有激動卻也不失態,舉止間亦有沉穩氣度,對王平的第一印象就有了欣賞。
“能讓兄長瞧上的,果然不是尋常的武人。”關羽也是暗暗驚歎。
對於兄長劉備的識人之明,關羽向來是很欽佩的。
當即。
關羽就對王平勉勵了幾句。
對王平這種出身低微卻又有能力的武人心態,關羽是很有體會的。
昔日若不是遇到劉備,關羽即便有萬人敵的武勇,也難以得到表現才能的機會,更別說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
武人,向來都是被鄙視的底層。
即便是以戰功升遷的武人,同樣也會遭到鄙視。
比如戰功赫赫連平三郡叛亂的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就曾經被琅琊王氏出身的荊州刺史王睿鄙夷。
在青徐儒士出身的王睿眼中,孫堅即便表現不錯,也只是個丘八。
又如張飛,因為仰慕士人而想跟劉巴共語,結果劉巴直接都懶得跟張飛說話。
諸葛亮去勸劉巴,結果劉巴來一句“大丈夫應該跟英雄共語,又怎麽能跟兵子共語?”
就連劉備,私下裡都被彭漾嘲笑為老兵痞子。
如劉備孫堅等,好歹還是立功升遷了的武人,多多少少有點兒名氣;而王平這樣的還沒名氣的,就更遭鄙視了。
關羽的勉勵,讓王平內心更為感動。
王平亦是識趣,攀談了片刻就退出了內院。
能跟關羽攀談幾句就已經遂了王平的願了,自然不能再厚著臉皮留在宴席中。
關羽的語氣多了幾分對王平的誇讚:“兄長的眼光不錯,子均以後,定也是個獨當一面的大將。”
諸葛喬笑道:“若非如此,我也不會帶王將軍來見君侯。”
“入席吧,就等你一個了。”關羽微微斂容,轉身入內廳。
內廳內。
除了關羽的正妻胡夫人外,關興和關鳳早已入席而坐。
隨著內廳門口一陣清風飄來,關鳳的眸光也順著清風飄向了諸葛喬。
雖然諸葛喬跟關鳳已經通過不少的書信, 也有互相贈禮,但今日卻是第一次見面。
“兄長說得不錯,真是個俊雅的佳公子呢?”關鳳的目光跟諸葛喬的目光一對視,一股羞意湧上雙頰。
關鳳下意識的低頭,將目光移開,但又忍不住再次抬眼。
諸葛喬的臉皮就厚了不少,目光在關鳳身上就沒移開過。
“咳咳。”
跟在身邊的關平,見諸葛喬如此模樣,遂輕咳兩聲提醒,引諸葛喬到胡夫人的席前:“阿喬,這便是家母。”
諸葛喬斂容正色,向胡夫人鄭重行禮:“小侄諸葛喬,見過夫人。”
胡夫人見諸葛喬舉止儒雅,這內心也是多了欣賞:“阿喬不必客氣,既然來了,就將此地當你自己的家就行了。”
諸葛喬變戲法般的自袖口中取出精致的小盒:“蜀中有錦,又以龜甲、翔鳳、遊鱗等繡紋為錦中的上品。”
“小侄私下以為,君侯禦守荊州,其威如那四象青龍;而夫人替君侯操持內務,其賢如那翔空神鳥。”
“小侄就挑選了翔鳳的繡紋,請夫人笑納。”
見諸葛喬嘴甜又送了貴禮,胡夫人的眼中滿是看女婿的喜悅。
胡夫人將小盒子收下,笑容滿面:“阿喬來了荊州,應該是我等盡地主之誼,反讓阿喬破費了。”
“興兒若有阿喬你這般的覺悟,也不至於說了幾門親事都告吹了。”
關興本來只是在席前靜思,忽然聽得胡夫人提到自己,頓時有些掛不住面子,強辯道:“阿母,四叔曾說過,大丈夫隻患功名不立,何患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