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三十四章 新现实主义(三)

文豪1983 第三十四章 新现实主义(三)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讨论余切这个作品的也不止教授们。

余切回到社团时,发现这个教室外面,有学生很工整的用红漆抄写了“新现实主义”五个字,并且用白色薄木板作为底子。

牌子钉在了教室外面。

他一来,大家就非常激动的鼓掌,有个长相儒雅的师兄说:

“来你们社团报名的人很多,我们都注意到了,原来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新现实主义’社团的发展,所以我们团委申请给你们配备了新的桌具。”

是的,桌具,崭新的课桌,板凳,小黑板和粉笔,以及数量客观的文学杂志,《当代》、《十月》、《钟声》、《人民文学》……

余切问:“这么多杂志哪来的?”

“这都是大家自发捐出来的,余同学。”

余切发表作品的《红岩》十月刊,就放在所有杂志的最上面。目前来看,他仍然是这个社团第一个上刊物的作者。

哟……还有一张崭新的乒乓球桌呢。

这得花大几十块钱吧。

“这也是捐的?”

“学院特批的。”

产地是羊城的双鱼牌,仔细看,还有用于出口的DHS双鱼牌的英文标志,这种球桌只能在财大气粗的大厂里面看到,是正儿八经的大厂!

比如燕京的人民印刷厂和雪花冰箱厂,那里工人们一干完活儿,甚至没有干完活儿,拿上拍就开始玩球。

——不要光说作家余切在摸鱼,事实上,我们现在的领导阶级……也就是城里的工人都在摸鱼。

大领导乔公访日,和一大批日本商界人士会面后,日本派出浩浩荡荡的代表团考察中国各地企业,看看中国人到底是钓鱼打窝,还是来真的。

《读卖新闻》的松永日二就跑到了魔都的一家微电子厂——这代表中国当时的最高工业水平的工厂,发现这家工厂像是一家马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多半不合格。

一条生产线上,八个人在吃瓜子唠嗑,一个人在照看生产线,接着,唯一看生产线的人也烦了。

然后他去打乒乓球去了。

松永日二看得瞠目结舌,他就在回国的报道中写:“中国人确实会改革,不改革不行了,他们的效率已经低到令人发指。”

余切觉得这个长相儒雅的人十分熟悉,他问:“你是谁?”

“余同学,我是我们学校团委派来的代表,我也看了你那个《天若有情》,很喜欢,我们还带来了燕大校报的同学,想对你做一个采访。”

余切说:“这怎么采访?”

他意思是现在一百多个人围着我,难不成把所有人都干晾着?

团委代表转头和校报的记者聊了几句,说:“请你对同学们讲一讲,你创办社团的宗旨吧。”

接着团代表为这个事情定性,把调子起得很高:

“我们燕大走出了未名诗社,朦胧诗派、走出了五四文学社,一代又一代传承……”

“我们燕大,一直是全国年轻人的思想阵地和精神上的共同追求,现在,余同学的新现实社团,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燕大新的代表社团,影响到全国其他高校……”

是这么回事。

不然为什么我要创立社团呢?

就是要用燕大辐射到全国其他年轻创作者啊……跟着我走吧,别瞎写了。

五四文学社在多年前同样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组织,但他因为其中走出的大佬太多,深刻的影响到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反过来赋予其远超出了社团的权力。

所以余切才搞了个“新现实主义”社团嘛。只是没想到发育的这么快。

这个教室的布局就像是一场发表演讲的大会堂,所有人都看过了自己作品,露出期待的目光,而且把自己围住。

有很多余切的熟人,有未来的大佬,还有正在准备写小说的新秀。

余切还没有说话,所有人叽叽喳喳等待着他,余切还没说话,所有人声音小了,余切还是没有说话,大家面面相觑,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静的像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咔擦一声发出听得见的响。

余切慢条斯理的,扫过了所有人。

俞敏宏和王锵都在那,他们头一次发觉了“沉默的力量”,这是一种可用的演讲技巧。

俞敏宏看的浑身都热了,他压低声音:“有一天,我也会像余切一样,用不说话逼得大家也不说话!”

王锵反驳他:“老俞,你不说话,大家只会说的更大。”

“为什么?”

“因为你永远不是余切。”

还记得余切打乒乓球的球拍吗?

斯蒂卡,那是个瑞典牌子。

余切这个时候忽然有种狂想——有一天,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台上,在那个地方,我是不是还带着这一副牌子,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名写的作品吗?

我是怎么来的?

我怎么走到这的。

余切说:“什么是新现实主义?这是我一个胡诌的名字。就是因为我们处在了这个时代,十年二十年就天翻地覆了,人、事、物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老去新来。”

“我们作为文学创作者,也有责任,是不是要见证一些什么,不要说引导什么,至少真切的见证一些事情,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我相信这种东西才能拿到读者的喜欢。”

“比如之前有个小说叫《灵与肉》,现在改编成电影《牧马人》了,那里面的男主角抛弃了荣华富贵,他选择和自己的农村老婆在一起……我来到燕大之后,发现不是这样,大家其实是迷茫的,表现出来就是吟诗作对、打架,精神世界很空虚。”

“迷茫是错的吗?西语系的人不迷茫,他们已经找到天堂,拼命的留学,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重头开始,但是再过四十年,会不会发现自己做了件蠢事情?”

没有人回答余切,因为没有人知道。

这里有很多人可以留美,他们大多数人都去了不回来,有的人去了回来了,还有的人在学校领导的许多次劝阻下,最终放弃了机会。

余切点点头,给了大家思考的时间。

“所以我觉得,大部分作家其实无法引导什么?我们没有这种前瞻性,但可以记录下来,时间可以去证明这些东西的价值。”

“而且,我们也会活到看到的那一天。”

说完了吗?

说完了。

大家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都记住了“新现实主义”这个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