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五十九章 连环画和慰问

文豪1983 第五十九章 连环画和慰问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余同志,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你可是让我们一顿好找啊!”

余切匆匆赶到《十月》编辑部,就见到一个五十来岁的,身材干瘦的军装中年人朝他伸出手。

“您是?”

“刘家炬,我原先是zz部宣传部的,现在是《军文艺》的编辑组副组长,我是个编辑……”刘家炬眨了眨眼睛,“我们说不定以后还要多见几次面。”

他侧身让开,介绍另外几个军装同志,他们确实是宣传部的。

刘家炬是个老战士,参加过朝鲜战争,跟着坦克进了汉城。后转为领导传记文学的作者,再之后调任到《军文艺》当编辑。

他来这的目的也很简单:“余同志,你的小说在前线很受欢迎,但是我们《军文艺》没有刊登,为什么?因为那毕竟不是军旅文学,你有没有可能写出真正的军旅文学,我看过你的家庭背景,我认为你是写得出的。”

“4月份,我们组织了一个文艺界慰问团,请你去见一见战士们,去采一采风,创作一篇军旅文学出来。”

这就是常见的约稿了。

余切义不容辞:“我向学校请假,一定要要参加这一场慰问!”

“你不知道啊,这个前线已经接待过很多慰问团啦,这一次的规模最大,当然,之后开展的战斗也是不小的……对面调兵遣将,蓄势待发,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要打回去!”

“还有,”刘家炬又说出一个想法,“我们想把你之后的作品改编为连环画,放到前线去给战士们看。”

余切有点惊讶:“前线还能看连环画呢?”

“当然有了,《高山下的花环》去年发表,今年3月份都印出来第一版了,辽美出版社做的,作画、题字都是请的名家……我们打算啊,给你的作品请李铎来写名字。”

李铎?

这人好像是后来书法协会的副主席,燕京不少地名都是他来写的,八十年代“新闻联播”栏目那四个字是书法字体,在当时也是他来写的。

余切说:“李铎老师的墨宝,怕是不便宜啊。”

刘家炬就笑道:“什么不便宜?凡是我们《军文艺》觉得重要的作品,都要请到名家来写题字,一条最多十块钱八块钱,我跟他混的熟了,连电话也不打,信当然更不会写,拿着张字条就过去了……‘李铎,来写字’,就这么回事!”

卧槽!余切想起来了:

当时不管是谁的题字,从来没有想过当作墨宝或作为资料什么的留存下来。照相制版后,题字退回编辑部,就和这一期的其他原稿装在信袋里。

即便是著名作家和领导同志的手稿也是如此,积累的多了,就装进麻袋放到库房里,过个三年两载,就送到造纸厂化纸浆。

后来经常有著名作家的手稿和领导的题字被拿出来卖,确实是真迹,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余切有点心动:“真要是请到了李铎老师来题字,能不能把那一幅字拿来给我收藏呢?”

“你尽管拿!”

根据几位同志的介绍,部队现在有个两报一刊的说法,《人人日报》和《军报》是两报,《军文艺》就是那一刊。

陆老大的副刊是《长征》,水兵的副刊是《逐浪高》,取自伟人的诗词“心潮逐浪高”,后来改为了《水兵》。

《军文艺》最受欢迎,每一期出来后,大家争相阅读,抓到一本就不肯放手。

这次去前线,《军文艺》的半个编辑组也跟着过去:他们也要创作好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出来。

为啥呢?

“总政歌舞团的、电视台的、沪市制片厂的……还有部队领导人,那真是一桩盛事啊!”

余切既然应下了这件事情,又见到了《军文艺》的副主编,就直接说到自己那一篇小说《未婚妻的信》。

结果这一聊啊,他们的心全扑在这小说上了。

《未婚妻的信》满足这几个要素:

**、特战任务、分手诀别信、孤军奋战。

这是一篇惊险刺激,涉及到真实事件,又赞扬了子弟兵的小说。

它没有《高山下的花环》那么深刻,而专注于前线士兵本身,其实更符合《军文艺》要求。因为《高山下的花环》发出来后,作者受到很大争议,有的人怪他不敢写,有的人怪他怎么敢写?两头不得好。

一整个午,不论是说到什么话题,最后都能拐到《未婚妻的信》这小说上。

刘家炬一拍大腿,他干脆道:“妈的,这小说写的太好了,咱连环画就用这个,等不及了,以后的事情以后来讲……

几个同志走之后,骆一禾咋舌道:“我头一次见到追上门约稿的,部队来的人真是风风火火。”

“军人肯定不一样,哪里容得下差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王世民说。

然而,他们也被《军文艺》的惊到了,因为不到一周,这几个人又来了。

这次带上了定了初稿的连环画封面,上面是一个面容坚毅的战士形象:这个人握着枪,正在炮火的丛林中穿梭,丛林的后方有一些小人跟随着,再后面则是伸出来的手——既像是托举,也像是一种呼唤。

刘家炬说:“为什么背对着?因为要表现无名战士——他正代表着所有前线的人,而之后的手则代表后方的我们。”

“我们呼唤他,我们支持他。”

整个封面的美学也很有意思,它是几个几何图形来构成的,偏偏又是水墨的感觉。

应该是行家了。

从书法家李铎的稿酬情况来看,八十年代初应该有不少名家,被极其低廉的价格来使唤——他们自己也不觉得有啥。

余切抱着期待问:“这个封面谁设计的?”

“韩美临。”

嗬!

08奥运会的福娃设计人啊,还创作了一系列生肖邮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辉,以及最后让他晚节不保的“猴赛雷”。

余切当然吃了一惊啊,刘家炬却觉得奇怪:“你知道韩美临?”

“我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他原先也是我们军队的,当通讯员,马上要调到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他这个人多才多艺,还去美国开画展……嗯,这么说,你知道也不稀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