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通俗趣說中國歷代通史之前漢演義 > 第51回 老郎官犯顏救魏尚 賢丞相當面劾鄧通

丞相張蒼等一眾官員接到詔書後,就開始修改法律,商量新的刑罰方案,提交給皇上審批。以前漢朝法律規定,肉刑主要有三種:黥刑(臉上刺字)、劓刑(割鼻)、斷趾(剁腳趾)。經過張蒼等人的改革,黥刑改為強製勞動,如守城之類的苦役;劓刑改成了抽三百鞭子;斷趾刑改成了抽五百鞭子。文帝對這些修訂方案都表示讚同。從此以後,犯人受刑不再殘害身體,這無疑是文帝推行的一項仁政,但如果沒有孝女緹縈的上書,文帝也許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可見,緹縈不僅孝順,還充滿仁愛之心。一個小女子竟能做出如此偉大的舉動,難怪會被世人傳頌千年!

插播一下,文帝聽說淳於意醫術高超,又把他召到京城,詢問他的醫術師承和治愈過的病例。淳於意詳細回答,除了常見的疾病,他還治療過十幾例罕見的疑難雜症,都在齊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史記》中關於倉公(即淳於意,因為他曾任太倉令,所以被稱為倉公)的傳記。

回頭再提匈奴這邊的事兒。前面說到匈奴襲擊狄道,搶奪了很多財物,然後安靜了兩三年。到了文帝十四年的冬天,匈奴又集結了14萬騎兵再次大規模侵犯,一路攻打朝那,越過蕭關,還殺掉了北地都尉孫卬,另外一支隊伍焚燒了秦朝時建立的回中宮。前方戰報連連傳到京城,文帝立即命令中尉周舍和郎中令張武擔任將軍,調動了1000輛戰車和10萬騎兵駐扎在渭水北岸,保衛長安,並任命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遫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分別率領三路人馬奔赴邊疆防守。同時,文帝還親自檢閱兵馬,嚴明軍紀,發放豐厚的賞賜,甚至一度打算禦駕親征。但群臣多次勸阻,最後連薄太后也出面阻止,文帝才聽從母親的話,取消了親征計劃,改派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帶著建成侯董赤和內史欒布,率大軍抗擊匈奴。匈奴入侵中原,在邊境地區騷擾了一個多月,得知漢軍支援而來,便撤兵出塞。張相如等人馬不停蹄地追擊到邊境,但追趕了很久都沒看到匈奴軍隊的蹤影,估計敵人已逃遠,無法攔截,於是隻好率軍返回,邊疆地區解除警戒狀態。

文帝某天覺得政務輕松,閑來無事,坐著皇家專用座駕微服私訪,途經一處公務員宿舍,發現一位老大爺正迎面走來,於是親切地打招呼:“大爺您好,您尊姓大名呀,您在這兒工作嗎?家住哪裡呀?”老大爺回應道:“我姓馮名唐,祖籍趙國,我爹那一輩搬到了代地。”文帝突然想起以前聽過的一段往事,接著說:“當年我在代國的時候,有個叫高祛的夥食管理員,常跟我提起趙國的大將李齊,據說他在巨鹿之戰英勇無敵,只可惜他現在已經去世了,不然我真想找他來領軍。我常常吃飯的時候都想念著他,您也知道李齊這個人嗎?”馮唐淡定地說:“我知道李齊確實厲害,但比起趙國的廉頗和李牧兩位大神,他還是遜色一籌。”

文帝當然聽說過廉頗和李牧,兩位戰國時期的頂級名將,不禁拍著大腿感歎:“唉,我生得太晚,要是有廉頗李牧那樣的將領,還怕什麽匈奴啊!”誰知馮唐突然冒出一句:“陛下,就算您有廉頗李牧,可能也不會重用他們呢!”這句話一下子惹惱了文帝,扭頭就走,打道回宮。回到宮裡冷靜了一會兒,文帝覺得馮唐這話並非隨意挑釁,定有原因,於是讓人把馮唐叫來問問究竟。馮唐進宮後,文帝質問他憑什麽這麽說。馮唐解釋道:“我聽說古代明君任命將領出征,都非常尊重他們,放手讓他們在外征戰,軍功爵賞都由將領決定,先斬後奏。就說李牧吧,他駐守邊疆,邊貿稅收全由他支配,用來激勵士兵,國王從不過問。而現在的魏尚,他做雲中太守時,收入全補貼給了手下,還自己掏腰包請客,因此大家都願意為他拚命。就因為上報斬首數目差了六個腦袋,陛下就把他撤職查辦,罰他去做苦力。這明顯是賞罰不當,太苛刻了。所以,就算您有廉頗李牧,只怕也留不住他們。我知道這話可能讓您不爽,但我還是要說。”馮唐一邊說著一邊磕頭認錯。文帝聽完反而轉怒為喜,讓人釋放魏尚,並恢復他的雲中太守職位,還提拔馮唐做了車騎都尉。魏尚再次鎮守邊疆後,匈奴果然被嚇破了膽,不敢輕易侵犯,邊境也就安穩了下來。

總的來說,文帝在位的這十幾年,除了匈奴偶爾騷擾,國內基本沒有什麽大亂子,尤其是文帝秉持老子無為而治的理念,老媽薄太后也很推崇黃老之術,母子倆在這方面挺合拍。於是乎,有些投機取巧的人就想借此迎合上意,比如有個魯地人公孫臣,跳出來聲稱秦朝屬水德,漢朝作為秦朝的後續,應該是土德,黃色代表土,預言很快會有黃龍現身,建議更改歷法、服飾顏色,全面崇尚黃色,以順應天意。文帝把公孫臣的觀點拿給丞相張蒼看,張蒼研究歷法多年,認為漢朝屬水德,不同意公孫臣的說法,兩人都在那兒扯淡。文帝沒在意,可巧的是,文帝十五年春天,隴西成紀這個地方,有人說看到了黃龍,雖然沒幾個人親眼見到,但也傳得沸沸揚揚,地方官還特意上報朝廷。文帝信以為真,把公孫臣當成了神算子,召他做了博士。公孫臣也開始活躍起來,而丞相張蒼卻被冷落了。文帝按照公孫臣的說法,開始討論改元易服的事,並讓禮官制定祭祀天地祖先的大典。等一切準備就緒,到了四月初一,文帝親自到雍郊祭祀五帝,自此公孫臣備受寵信,地位飆升。

古人說得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一個公孫臣已經把皇帝哄得團團轉,於是乎,另一個“公孫臣2.0版”新垣平登場了。這家夥機靈得很,專好忽悠人。他聽說公孫臣得到皇帝青睞,就趕緊臨時抱佛腳學了點唬人的術語,然後直奔長安,求見文帝。文帝已經被各種神奇現象迷得有點懵圈,一見到方士上門,自然是熱烈歡迎,馬上讓侍從帶他覲見。新垣平一見面,就假裝高深莫測地說:“我通過觀測神秘的氣運,特來祝陛下萬壽無疆!”文帝好奇地問:“你看到什麽氣運了?”新垣平立馬胡謅:“長安東北角那旮旯,一股濃厚的神氣彌漫,聚集成五彩祥雲。據說東北是神靈的居所,現在五彩祥雲齊聚,顯然是五位天帝在罩著咱大漢,陛下您得趕緊在那地兒建座廟,好好回應這份天大的吉祥祝福。”文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連連點頭,讓新垣平留下來指導,就在他所說的五彩祥雲匯集之地建一座五帝廟。其實這完全是新垣平瞎編的,但他之前說了東北角,那就按劇本走唄。新垣平就帶著一幫工作人員出了東北門,來到渭陽,裝模作樣地瞅了瞅,挑了塊開闊的地兒開始建廟。廟裡設有五座殿堂,按照東南西北中方位排列,分別裝飾成青黃黑赤白五種顏色,青帝在東,赤帝在南,白帝在西,黑帝在北,黃帝居中。這設計嘛,其實就是新垣平在模仿公孫臣那套理論,說什麽漢朝屬於土德,黃帝在背後撐腰。而且把廟建在中心地帶,帝王身份尊貴,正合文帝心意,又能討他歡心。辛辛苦苦把廟建好,已經是文帝執政的第十六個年頭。文帝依照慣例,等到孟夏月吉日那天,親自跑到渭陽的五帝廟進行祭祀。祭祀時燃起熊熊大火,火焰直衝雲霄,看著就跟祥瑞之氣似的。新垣平緊跟在後,趁機指著火光說這是瑞氣感應,不如直接說這是神跡更直接。這一說,文帝心裡那個舒坦啊。祭祀完了回宮,文帝一高興,就發布了一道詔令,封新垣平為上大夫,還給他一大筆賞賜,價值大概能頂上好幾千個大洋。接著,文帝又讓博士和學生們從六經中找出一些句子,整合成一篇《王製》,這文章到現在還在流傳,收錄在《禮記》中。據說《禮記》裡的《月令》篇章,講述的就是五帝管理四季的事,說不定也是這個時候編造出來的。新垣平和公孫臣這對忽悠組合,又攛掇文帝模仿唐虞時期的古製,舉行巡狩和封禪大典。文帝又一次被他們迷住了,下令博士們精心策劃典禮,博士們也只能結合古製和現實情況,絞盡腦汁設計,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但文帝也不催促,任由他們慢慢準備。

話說有一天,文帝路過長門,突然瞥見五個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人站在道北,正當他想仔細看看時,這五個人瞬間分散跑向五個方向,消失得無影無蹤。文帝看得有點懵,隻記得那五人的衣服分別是青黃黑赤白五色,心裡琢磨著,這不會就是傳說中的五帝吧?於是趕緊找來新垣平問個究竟。新垣平一聽,立馬應聲附和,說那肯定是五帝顯靈沒錯。文帝未經核實就信了,下令在長門亭旁邊建起五帝壇,準備了太牢五份,朝著天空進行祭祀。

沒過多久,新垣平又跑到宮裡來報喜,說宮門口出現了寶玉的祥瑞之氣。話音剛落,果真有個人拿著一隻玉杯獻給文帝。文帝接過一看,這杯子樣式普通,不過上面刻著四個篆字——“人主延壽”,頓時喜上眉梢,賞賜了獻杯之人黃金,並且因為新垣平“預言”準確,又重重獎賞了他。這兩人就像是完成了一場默契的交易,賺得盆滿缽滿。文帝對這隻玉杯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帶回宮裡收藏起來。

新垣平見文帝這麽好糊弄,又整出一個驚天言論,說太陽會在一天中再次達到正中。這不扯呢嘛,都知道太陽東升西落,怎麽可能又折返回來?然而沒想到,竟然有史官跟著附和,說太陽真的又回到了正中,仿佛有人能使太陽倒行。文帝竟然信以為真,下詔改元,把十七年改為元年,也就是漢史上所說的後元年。眼瞅著後元年的元旦即將來臨,新垣平又編造了一通妖言,告訴文帝周鼎沉在泗水多年,如今黃河決堤與泗水相通,他在汾陰看到了金光閃閃的寶氣,推測周鼎可能會重現,建議文帝在汾陰建廟,先祭祀河神,就能引來祥瑞。文帝再度陷入幻想,下令各部門迅速行動,前往汾陰建造廟宇,期盼能找到周鼎。

然而,正當舉國上下沉浸在歡樂氣氛中時,有人站出來舉報新垣平,揭露他欺君罔上、裝神弄鬼,全是假把式。這讓深陷迷局的文帝恍如夢醒,勃然大怒,下令將新垣平革職查辦,並交給廷尉張釋之審理。張釋之早就看出新垣平行為不軌,這下逮到機會,一頓威逼利誘,新垣平隻好全盤托出自己的騙局,哭著懇求張釋之饒他一命。但張釋之哪肯心軟,不僅判了新垣平死刑,還株連了他的家人。這判決上報給文帝,得到了批準,新垣平旋即被押赴刑場,一刀兩斷。而新垣平的家人跟著他來到京城,享福不到半年,也被牽連遭殃,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何苦來哉!真是驗證了那句話,“福兮禍之所伏,何必強求”!貪心不足蛇吞象,作死之路走到黑。

文帝經歷了一系列風波後,對那些虛幻的東西失去了興趣,下令停止汾陰建廟工程,就連渭陽五帝祠也隻讓專人定期祭祀,不再親自參與。至於巡狩封禪這類事情,也束之高閣,不再過問。丞相張蒼自從被公孫臣搶了風頭後,就常常稱病不來上朝,加上年紀近百,實在力不從心,拖了一段時間後,最終因病離職。文帝本來考慮讓竇廣國接任丞相,但又覺得他是自己親戚,雖然廣國有賢名,但任用自己的親戚可能影響不好,避免重蹈呂氏覆轍。於是,文帝從一群老臣中挑選出一個叫申屠嘉的人,先任命他為禦史大夫,然後升為丞相,接替了張蒼的位置。張蒼退休回到陽武老家,沒有牙齒只能喝奶為生,最終活到一百多歲才去世。申屠嘉是個梁地人,曾經跟隨高祖劉邦打天下有功,被封為列侯,年齡雖然也很大,但比起張蒼還是年輕二十來歲。他為人剛正廉潔,不喜歡拉幫結派,當上丞相後更是疾惡如仇,執法公正。

有一天,申屠嘉上朝奏事,發現文帝身邊有一位侍臣歪歪斜斜地站在一旁,看起來一副懶散的樣子,他看不慣這種行為。奏事完畢後,他對文帝說:“陛下如果喜歡這位侍臣,可以給他財富和地位,但在朝廷上必須嚴肅綱紀,希望陛下不要過分縱容!”文帝瞥了一眼那位侍臣,擔心申屠嘉會當眾彈劾,就打斷他的話說:“你先別說,我會私下裡教導他的。”然而,文帝回去後並未按照所說去警告那位侍臣。

這位侍臣的名字叫鄧通,現任大中大夫,原本是蜀郡南安人,沒什麽才華,就擅長劃船。後來輾轉來到京城,當上了一個名為黃頭郎的官,也就是負責駕駛禦船的水手,因為他們都戴著黃帽子,所以有這個稱呼。鄧通能在這個崗位上也算是幸運,本想著能有什麽意外升遷的機會,沒想到好運真的降臨,就因為他與文帝的一個夢有關。原來,文帝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快要飛上天,但就是差那麽一點點力氣上不去,這時一個黃頭郎幫他用力一推,他就順利登天了。文帝對這個夢印象深刻,就想在黃頭郎中找尋夢中人,效仿殷高宗應夢求賢的故事,希望能遇到奇才。哎,只能說文帝這是讀書讀得走火入魔了,居然拿夢來選拔人才,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這一天早上,文帝早早起床處理公務,剛好沒啥要緊事,就放了群臣的假,自己跑去漸台檢查禦船。漸台位於未央宮西側,旁邊有個滄池,水色泛藍,經常停放著禦用船隻,船上有一群黃頭郎,大約幾十上百人。文帝讓手下把所有黃頭郎都召集過來,要一個個詢問。黃頭郎們一頭霧水,忐忑不安地來到文帝面前,按要求依次走過。當輪到鄧通時,他緊張得汗水直流,規規矩矩地走了過去。結果文帝突然喊了一聲“停”,鄧通嚇得魂飛魄散,只能在旁邊乖乖站著。等所有人都走完,文帝又單獨叫他上前詢問。鄧通走上前去,跪在文帝面前,低頭等待。當文帝問到他的名字時,他如實回答。沒想到文帝聲音溫和,提拔他做了貼身侍臣,鄧通驚喜交加,連連磕頭謝恩。文帝視察完後回宮,讓鄧通跟著,鄧通趕緊起身緊跟,一同進入了宮中。其他黃頭郎和文帝身邊的隨員都看得一臉懵逼,議論紛紛,心想鄧通這是走了什麽狗屎運?其實原因很簡單,鄧通後背的衣服恰好有個洞, 正巧與文帝夢中的情形相符,而且“鄧”字左邊有個“登”字,文帝以為他就是幫他登天的那個人,於是乎,鄧通就這樣憑空被提拔,成了所謂的“應夢賢臣”。其實這只是文帝的一種誤解。後來發現鄧通並無特殊技能,但因為他總是順著文帝的意思,即使平庸也能讓文帝開心,所以短短幾年內,他竟一路升到大中大夫,愈發受到寵愛。有時文帝還會去鄧通家裡串門,一起吃吃喝喝,給他的賞賜數不勝數。

然而,丞相申屠嘉早就看鄧通不順眼,想找個機會把他踢出局。恰好發現鄧通有失禮儀,便打算趁機當面彈劾。不料文帝卻袒護鄧通,這讓申屠嘉更加生氣,決定來個狠招,派人傳喚鄧通到丞相府,準備狠狠教訓他一頓。鄧通聽說丞相見召,就知道肯定沒啥好事,一開始還不想去,沒想到丞相下了最後通牒,不來就上報皇帝砍頭。鄧通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跑去找文帝求助。文帝告訴他:“你先去,我會派人叫你回來。”(這也是文帝性格敦厚的表現)。鄧通無奈之下,隻好硬著頭皮去了丞相府。一到門口,就有專人接待,將他帶到正廳,只見申屠嘉穿戴整齊,臉色嚴肅地坐在堂上,看上去像極了地獄判官。此刻鄧通進退兩難,只能鼓起勇氣上前參拜,沒想到申屠嘉一開口就嚷著要砍頭!

這裡有分教:嚴厲足驚庸豎膽,剛方猶見大臣風。

哎呀,劇情**迭起,鄧通面對申屠嘉的嚴厲問責,他的命運如何,是會被丞相申屠嘉依法懲處,還是文帝會及時出手相救?咱們留到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