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通俗趣說前漢演義 > 第75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

通俗趣說前漢演義 第75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

簡繁轉換
作者:銘雪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7:59 来源:搜书1

春暖花開的季節終於到了,武帝正要下令大軍出擊時,忽然接到消息說路充國從匈奴那邊回來了,要進宮見駕。武帝立刻召見充國,詢問他在匈奴的情況。原來,匈奴兒單於在位僅三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年紀尚小,無法繼位,匈奴人便立了他的叔父右賢王呴犁湖為新單於。誰知呴犁湖隻當了一年單於也去世了,其弟且鞮侯接任。且鞮侯擔心漢朝趁機攻打,便對外宣稱:“我只是個晚輩,怎麽敢和漢朝作對呢?漢天子可是我長輩呀!”說完就把之前扣押的漢使,包括路充國等人釋放回國,並派使者護送他們,同時送上求和書信。武帝看了這份謙卑有禮的來信,心中暗喜,於是與丞相等大臣商議與匈奴修好。

此時丞相石慶已經去世(真是幸運),由將軍葛繹侯公孫賀接任丞相職位。公孫賀是衛皇后的姐夫,雖然多次出征,但並不想當丞相,只是因為武帝堅持,才勉強接下丞相印綬。每當朝廷討論國事,他都不敢多言,一切都聽武帝做主。之前匈奴扣留了漢朝的使臣,漢朝也扣留了部分匈奴使臣作為報復。現在既然兩國都想和解,武帝決定釋放所有的匈奴使臣,並派中郎將蘇武持節前往匈奴,送還被扣的匈奴使臣,同時還帶上大量金銀財物贈予且鞮侯單於,以示友好。

蘇武,字子卿,是已故平陵侯蘇建的次子。蘇建曾隨衛青攻打匈奴,因趙信事件受到牽連,差點被斬首,後來贖罪成為庶人。後來他又被任命為代郡太守,卻不幸在任職期間病逝。蘇武和他的兄弟都入朝做了郎官,這次受命出使匈奴,他深知此行凶險,臨行前特地向母親、妻子和親友告別。他帶領副中郎將張勝以及屬吏常惠,還有百余名士兵出發北上,抵達匈奴後,傳達了武帝的意思,並交付出贈送的財物。但是且鞮侯單於其實並沒有真心想要和解,只是借此拖延時間,尋找機會。見到漢朝竟然中計並且送來豐厚禮物,且鞮侯的態度變得傲慢起來,對蘇武的接待也不夠周到。蘇武沒有直接指責他,完成使命後便退出匈奴王庭,等待被遣返回國。可偏偏這時發生了意外狀況,使得蘇武陷入了困境,歷經生死,差點兒流落荒野。

話說在蘇武尚未出使前,有個長水胡人子弟名叫衛律,他與協律都尉李延年交情甚好。李延年向武帝推薦了衛律,於是武帝派衛律出使匈奴。不巧的是,李延年後來因犯奸罪被捕入獄,家人也被關押,而身在匈奴的衛律聞訊後怕受牽連,竟然背棄漢朝投降了匈奴。這跟當年的中行說有得一比。匈奴那邊因為中行說病故,正愁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見到衛律後如獲至寶,立馬封他為丁靈王。

衛律有個隨從叫虞常,雖然跟著衛律投靠了匈奴,但內心非常抵觸。恰好這時,渾邪王的外甥緱王之前隨渾邪王歸順漢朝,後來又與趙破奴一同被匈奴俘虜,他的想法和虞常一樣,兩人成為知己,商量著要刺殺衛律,並綁架單於的母親閼氏一起逃回漢朝。正好副中郎將張勝來到,與虞常有過交情,虞常私下找他密謀,請他幫忙用弩箭射死衛律。張勝急於立功,沒有告訴蘇武便答應了,約定瞅準機會立即行動。一次,且鞮侯單於外出狩獵,緱王和虞常覺得有機可乘,召集了七十多名同黨準備發動襲擊。誰知其中有人叛變,將計劃泄露給了單於的親屬,結果單於的軍隊迅速趕來,緱王戰死,虞常被擒。且鞮侯單於得知消息後立刻趕回,命令衛律嚴加審訊此案。張勝這時才驚覺大事不妙,趕緊將實情告知蘇武。蘇武聽罷大驚失色,心想如果自己接受審訊,肯定辱沒國家尊嚴,不如自刎以保名節。他拔劍欲自殺,幸虧張勝、常惠及時阻止,這才保住性命。第一次死裡逃生。蘇武本以為虞常不會供出張勝,哪知虞常經不住嚴刑拷打,最終還是供出了張勝。衛律據此上報單於,並召集貴族商議如何處置漢使。左伊秩訾建議不必殺死他們,不如赦免其死罪,逼迫他們投降。單於采納此議,讓衛律傳喚蘇武前來對質。

蘇武告訴常惠:“我若屈膝求生,辱沒使命,即便活著,又有何面目回到漢朝?”說著又要拔劍自刎,衛律急忙上前抱住,盡管蘇武頸部已被劍鋒劃傷,血流滿身,衛律仍緊緊抱著他,命令手下趕快召來醫生。醫生趕到時,蘇武已經昏厥,醫術高明的醫生采取急救措施,挖坑覆火熏蒸蘇武身體,驅除惡血,再敷上藥物治療,終於使蘇武醒了過來,再次死裡逃生。第二次脫險。衛律囑咐常惠好好照顧蘇武,並命醫生細心醫治,自己則去向且鞮侯單於報告。單於對蘇武的表現也頗為感動,每天都派人探望問候,並把張勝囚禁起來。

待蘇武康復後,衛律奉單於之命請蘇武赴宴,並從監獄中提出虞常和張勝。當眾宣布虞常死罪並將其斬首,然後轉向張勝,威脅他如果不投降也將處死。張勝貪生怕死,馬上表示願意投降。衛律冷笑幾聲,看向蘇武,告訴他副使有罪,作為正使應當連坐。蘇武義正詞嚴地回答:“我並未參與謀反,也不是張勝的親屬,為何要連坐?”衛律舉劍威脅蘇武,但蘇武毫無懼色。衛律見狀收起劍,換了一副笑臉勸降蘇武,說他已經投降匈奴,被封為王,擁有數萬部眾,牛羊馬匹滿山遍野,富貴無比。他勸蘇武今天投降,明天就能過上同樣的生活,何必固執己見,在荒涼之地枉送性命呢?蘇武聽了勃然大怒,起身指著衛律痛斥道:“衛律你身為臣子,不顧恩義,背叛主君和親人,甘願投降異族,我怎屑與你為伍?單於讓你主持審判,你不能公正處理,反而借此挑撥離間,看熱鬧不怕事大。你知道南越殺了漢使後被漢軍平定成九郡,宛王殺了漢使後頭顱懸掛在長安北闕示眾,朝鮮殺了漢使後立刻遭到滅國,如今匈奴還未到這個地步。你明知我不可能投降匈奴,卻還多方威逼,我寧可死也不屈服!你想清楚,如果匈奴因此招致禍患,你能獨善其身嗎?”這一番話義正辭嚴,說得衛律啞口無言,既不敢直接殺掉蘇武,隻好將情況稟報給單於。可以說這是蘇武第三次死裡逃生。

單於聽聞蘇武的英勇表現,更是對他刮目相看,一心想要讓他投降。於是他把蘇武關押在一個大窖裡,連飯都不給吃。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雪,蘇武就咬雪嚼草皮,硬是熬過了幾天幾夜,活了下來。第四次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單於覺得這簡直是神跡相助,便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讓他放牧一群公羊,並說等這群公羊生了小羊才肯放他回家。同時,常惠等人也被分散關押,彼此不得相見。可憐的蘇武獨自在荒涼之地與羊群為伴,挖野鼠洞裡的糧食,摘野草果腹,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始終緊握著漢朝的符節,日夜相伴,年複一年,幾乎忘記了人間煙火。

武帝送走蘇武後久久未得回音,料定匈奴必有變故。後來得知消息,立即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大軍攻打匈奴。李廣利進軍至酒泉,與匈奴右賢王交戰並取得勝利,斬首萬余級後班師回朝。可右賢王哪能輕易認輸,重整兵馬追擊李廣利。半路上,匈奴騎兵圍困住漢軍,漢軍突圍不出,加上糧草耗盡,情勢萬分危急。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假司馬趙充國挺身而出,率百余名壯士披甲執戈,率先殺出重圍,最終幫助全軍成功突破包圍撤退。這次血戰中,漢軍損失慘重,十人中有六七人死亡,趙充國身上也受了二十多處傷,幸虧命大不死。凱旋後,武帝召見趙充國,看到他身上尚未乾涸的傷口,深感其英勇,隨即封他為中郎將。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士,文武雙全,少年時期就胸懷大志,此次戰役正是他初次展現英勇本色。

武帝因北伐未建功績,又派出因杅將軍公孫敖自西河出發,與強弩都尉路博德約定在涿邪山會合,東西兩路巡查敵情,但並未有所斬獲。侍中李陵,作為名將李廣的孫子,以其力大無窮、箭無虛發、禮賢下士而頗有名望,武帝稱讚他頗有祖輩遺風,任命他為騎都尉,統率五千楚地精兵,在酒泉、張掖訓練,以備抗擊匈奴。當李廣利率軍出征時,武帝令李陵負責後勤輜重,隨軍北進。李陵趁機入宮面聖,懇請自領一支隊伍獨立作戰。他對武帝說:“我的部下個個都能空手搏虎,箭無虛發,我願意單獨帶兵直搗匈奴老巢。”武帝臉色一沉:“你不願意服從李廣利嗎?朕已經調派了大量兵力,現在沒有多余的騎兵給你。”李陵堅定地回應:“臣願以少勝多,無需騎兵,隻給我五千步兵,就能直接打進匈奴皇宮!”這話確實有點瞧不起匈奴。武帝拗不過他,答應讓李陵自行招募勇士出征,並安排路博德半路接應。然而路博德資歷較高,不願屈居李陵之後,便上奏稱秋季匈奴馬肥,不宜輕舉妄動,建議推遲到明年春天再發動進攻。武帝看了他的奏章,懷疑李陵後悔前言,暗中唆使路博德拖延行動,因此擱置了這一提議。

適逢趙破奴從匈奴逃回,報告匈奴侵擾西河的消息,武帝命令路博德去防守西河要道,改派李陵前往東浚稽山偵察敵情。當時正值九月,塞外草木枯黃,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出遮虜障(即邊防戍堡),直抵東浚稽山,並在龍勒水邊扎營。行軍過程中,他們並未遭遇敵人,只是勘察了當地的地形地貌,並繪製成圖上報。騎士陳步樂帶著地圖和報告見到武帝,誇讚李陵指揮得當。武帝非常高興,提拔陳步樂為郎官。然而沒過十來天,突然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李陵已敗亡在匈奴之中。

原來,李陵派陳步樂回去報信後,原本也打算率軍返回。不料匈奴方面迅速集結了三萬大軍前來攻打李陵。李陵當機立斷,立即佔據險要地形構築營寨,並先發製人,指揮弓箭手射向敵陣,千張強弩齊發,成功擊倒不少匈奴前鋒。隨後他親自率領士兵出擊,成功擊退敵軍,斬首數千級之後準備撤回南方。然而,且鞮侯單於並未就此罷休,反而又召集左右賢王,調集了八萬騎兵緊追不舍。

李陵一邊迎戰,一邊持續撤退,雙方交鋒多達數百次,李陵部下斬殺三千余名匈奴兵。匈奴仗著人數眾多,步步緊逼。李陵的軍隊被迫退至一片布滿葭葦的大澤之中,結果匈奴從後面放火燒草,企圖困住漢軍。李陵臨危不亂,決定先行焚燒周邊的葭葦,以防止火勢蔓延,然後才帶著部隊緩慢地從大澤中撤出,向南山腳下轉移。且鞮侯單於親率兵馬趕到,站在山上督戰,甚至派出兒子參與對李陵的進攻。李陵帶領士兵在林木間拚死抵抗,再次擊殺數千敵軍,並用連臂弓瞄準單於射箭,迫使單於暫時撤離戰場。

單於身邊的人建議繼續追擊,認為以數萬兵力對付數千漢軍,若不能徹底消滅,只會讓漢朝更加輕視匈奴。於是,單於再度揮師追趕。李陵的部隊頑強抵抗,雖然傷亡慘重,但依舊與匈奴軍激戰不斷。關鍵時刻,有個叫管敢的軍侯因受校尉責打而心懷不滿,竟然投靠匈奴,泄露了漢軍已無後援、箭矢將盡的絕境,並指出了李陵及校尉韓延年麾下的精銳部隊所在位置。單於聽聞此言,精選了幾千名精銳騎兵,繞道至漢軍前方進行射擊阻截,高聲呼喊要李陵和韓延年投降。

李陵所部進入山谷時,四面山頭已被匈奴騎兵佔據,箭如雨下。他們邊還擊邊疾行,眼看就要到達鞮汗山,此時箭矢已經耗盡,但敵人卻依然窮追不舍。面對此種困境,李陵悲憤歎息:“敗了!完了!”經過清點,尚有三千余將士存活,但手中只剩空弓,無法有效抵抗。情急之下,他們拆下車輪軸當作臨時武器,手持短刀繼續戰鬥。然而,匈奴騎兵封鎖了前面的山谷口,到了傍晚,漢兵損失慘重,無法突圍,只能暫駐山谷中。

李陵獨自出營觀察敵情,發現周圍都是匈奴的營帳,自知難以突破。回到營地後,有將領勸說他尋找生路,將來還有機會回歸朝廷,畢竟之前浞野侯雖曾被俘但最終逃脫並得到皇帝寬恕。然而李陵堅決表示:“大丈夫理應孤身一搏,力挽狂瀾。”可是,在嘗試突圍失敗後,李陵下令砍毀所有旌旗及珍寶,將其深埋地下。接著,他對剩余的軍吏說,由於目前手無寸鐵,無法再戰,等到天亮恐怕全軍都會被俘虜,因此建議各自逃命,或許有人能活著回到遮虜障報告情況。於是,士兵們帶上少許乾糧和冰塊作為補給,分頭行動。

到了半夜,李陵試圖率眾趁夜色突圍,但鼓聲突然啞然無聲。李陵率先上馬衝出谷口,韓延年緊隨其後,奮力拚殺,可惜大部分士兵在此過程中四散逃離。不久後,他們又被匈奴騎兵追上,包圍數層。韓延年英勇奮戰直至犧牲,李陵環顧四周只剩下十余人,不禁面向南方痛哭道:“我有何顏面再見陛下啊!”最後,李陵無奈選擇了投降匈奴,僅剩的四百余人成功逃回漢朝邊塞,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邊關官吏。

漢朝邊關官吏緊急奏報戰況,但當時尚未得知李陵的確切下落。武帝原本以為李陵已經戰死,於是召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讓相士查看她們的面色以判斷是否喪親,結果發現並無明顯的喪容。後來當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傳來時,武帝勃然大怒,質問陳步樂為何先前匯報與實際情況不符。陳步樂驚恐之下自盡,李陵的母親和妻子也被逮捕入獄。群臣大多指責李陵沒有戰至最後一刻,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站出來為李陵辯護,他強調李陵忠誠愛兵、具有國士之風,此次率領不足五千兵力對抗數萬強敵,箭矢用盡、援軍不至而陷入絕境,最終降胡實屬無奈,並推測李陵不會真的背叛漢朝,請求武帝寬恕其罪。然而,武帝聽後大怒,下令將司馬遷拘捕入獄。廷尉杜周揣摩聖意,認為李陵之所以降敵,是由於對李廣利上次出征未能相助,加上司馬遷為其辯護,實則是詆毀李廣利。因此,杜周判司馬遷犯了誣罔之罪,應當處以宮刑。司馬遷來自龍門,他是前任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家貧無力贖罪,無辜受此冤屈。後來他在獄中忍辱負重,寫成了《史記》一書,成為了後世傳頌的偉大史學家。

武帝再次從全國各地征調七科謫戍人員以及四方壯士,分多路向北進發攻打匈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六萬騎兵和七萬步兵從朔方出發作為主力;強弩都尉路博德率一萬多人為後援;遊擊將軍韓說帶領三萬步兵從五原出擊;因杅將軍公孫敖則統率一萬騎兵和三萬步兵從雁門出擊。各將領接受命令離開京城,很快就有匈奴的偵查騎兵飛速報告且鞮侯單於。單於立即將老弱輜重遷往余吾水以北,親自率領十萬精銳騎兵在余吾水南岸嚴陣以待。等李廣利的大軍抵達時,雙方多次交戰互有傷亡,但李廣利並未取得明顯優勢,考慮到部隊疲勞且糧食供應困難,便決定撤軍。匈奴軍隊趁機追擊,幸得路博德及時帶兵前來接應,才使得匈奴退卻。李廣利不願繼續深入,與路博德一同返回。遊擊將軍韓說到達塞外未遇敵軍,也隨即回撤。因杅將軍公孫敖遭遇匈奴左賢王,作戰不利,慌忙撤退回國。為了向上交差,公孫敖竟然捏造謊言, 上報武帝稱俘虜供述李陵受到匈奴寵愛,並教授匈奴如何防備漢軍,所以他不敢深入敵境,隻好撤軍回國。武帝信以為真,立刻下令將李陵的母親和妻子處死。盡管李陵確實有錯,但他的母親和妻子卻是被公孫敖的一己私欲斷送性命。

不久,且鞮侯單於病逝,其子狐鹿姑繼位,並派人到漢廷通報喪事。漢朝也派使者前往吊唁。李陵得知家人被殺的消息後,憤怒地質問漢使。漢使如實轉告公孫敖編造的謊言。李陵勃然變色,堅稱這是另一位名為李緒的漢人所為,與他無關。原來,李緒曾擔任過漢朝的塞外都尉,後來被迫投降匈奴,在匈奴地位頗高,甚至還在李陵之上。李陵痛恨李緒教唆匈奴備戰,間接導致自己家人慘遭殺害,於是乘其不備將其刺死。然而,此事激怒了單於的母親大閼氏,她本想殺掉李陵,幸好單於因為欣賞李陵的勇猛,讓他暫避北方。不久後,大閼氏去世,李陵被召回,單於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封他為右校王,與衛律一起輔佐匈奴。衛律負責內部事務,李陵則在外征戰,兩人如同匈奴的左右臂膀一般,共同效力於匈奴。

孤軍轉戰奮余威,矢盡援窮竟被圍;

可惜臨危偏不死,亡家叛國怎辭譏?

武帝在對外征伐匈奴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同時,國內山東地區(泛指函谷關以東的廣大區域)的老百姓卻因不堪重負,飽受苛捐雜稅、暴政嚴刑之苦,許多人被迫走上反抗之路,紛紛結夥成為盜賊。面對這樣的內憂外患局面,武帝將會如何應對和處理呢?欲知詳情,請關注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