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從袖中拿出一封書信,慎重地遞給孫權。孫權接過信,目光在每一個字上停留,他的面色隨著書信內容的展開逐漸變化。
不由得拿起酒杯,潤了潤乾燥的喉嚨,隨即低下頭繼續去看那封書信的內容。
這一看,他的面色驟變,眉頭微蹙,臉色紅潤中又夾雜著淡淡的酒意,感覺有些混沌。
原本清晰的視野變得模糊起來,仿佛被濃霧籠罩,他連忙扶住桌子,試圖穩定自己的身體。
這封信的內容詳細地描述了剛剛結束的那場戰爭的過程,以及慘重的傷亡情況。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信息讓孫權感到一陣心痛,一萬!這是多少家庭的生離死別,這是多少心靈的撕裂痛苦。他隻覺得天地都在旋轉。
“主公,要振作起來,不能辜負父兄的重托啊。”張昭見孫權如此大反應,不禁勸解道。
孫權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氣,將信紙放回桌上。此時孫權心中一片混亂,但仍然保持著一絲清明,他開口道:“眾位,孤有些乏了,今日之事暫且告一段落。”
眾人見孫權如此說,也紛紛起身告退。
眾人走後,孫權再一次拿起來信件。
大將宋謙不幸被敵軍的弩箭射中,尖銳的長矛般的弩箭無視了他身上的厚重鎧甲,將他牢牢釘在船上,等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沒了呼吸。
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虎臣,竟然提前血灑疆場,令孫權扼腕歎息。
與此同時,中級、低級將領也陣亡了五十多位,士卒們更是拚死搏殺,有5000余人英勇犧牲,而傷殘與失蹤的人數更是達到了6000多。
面對如此慘重的損失,孫權在無奈之下,只能派遣徐盛領五千水軍前去增援江夏。
這樣一來,江東本地的水軍力量便下降到了萬人,這是一個危險的數字。
孫權深知,不能再繼續這樣無休止的戰爭,府庫的糧草與物資消耗了大半,而且對山越用兵也需要大量物資。
他認識到了一個事實:在這個古代農業社會中,經濟的薄弱使得戰爭無法持續進行,這並不是遊戲,而是殘酷的現實。
民眾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是重建和恢復。
於是,孫權決定暫緩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開始關注民生。
民以食為天,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然而,在東吳這個地方,人少地多,讓孫權感覺棘手無比。
孫權作為穿越者,深知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這一狀況。首先,他派軍隊去砍伐樹木,燒掉林地,將原本的林地交給了流民們耕種。
他的期望是,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百姓們有足夠的糧食和土地來維持生活。然而,南方的土地仍有許多處於閑置狀態,這些土地或許不是肥沃得如同沃土,但它們依然能夠產出大量的糧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孫權也已派出水軍前往北方沿海等地,強行遷移了其他民族的百姓前往荒地耕種。這是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通過人口的遷移和耕地的增加,來提高糧食的產量。
同時,他也鼓勵各族百姓積極生育,希望通過人口的增長,能夠讓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進而解決溫飽問題。
這些措施的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少地多的問題,但要真正實現足食足兵的理想狀態,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孫權又開始大力推動養蠶業的發展,此外,新開墾的地區賦稅相對較低,這為百姓減輕了經濟負擔,讓他們感到非常高興。
更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被擄掠來的百姓在新的環境中找到了歸屬感,他們紛紛表示願意留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畢竟,誰也不想從好的地方遷移到差的地方,大家都渴望擁有一個安定、繁榮的生活環境。
吳郡南郊,一輛裝飾簡潔的馬車沿官道一路向南疾馳。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
不多時,一臉陰沉的張昭掀開車簾,眼前的景象讓他驚訝不已:人來人往,比吳郡鬧市絲毫不遑多讓的繁忙景象,讓人不禁怎舌。他忍不住問道:“主公在此?”
侍衛沒有理會他的震驚,平靜地引領他進入其中……
當張昭見到孫權的時候, 他正穿著一身粗布短衫,和幾個工匠圍在一座奇形怪狀、看上去像是煙囪一般的火爐前鼓搗。熾烈的爐火將孫權的臉烤得通紅,他卻毫不在意,目光始終專注於眼前的火爐,指指點點的和眾人交談著。
張昭不禁感到驚訝,沒想到孫權這位東吳的掌控者,居然和一群粗鄙的工匠攪和在一起,還穿上了工匠才會穿的粗布短衫。
此時的孫權,雖然身處市井之中,卻散發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氣質,仿佛他與這些工匠們融為一體,卻又顯得鶴立雞群。
張昭恭敬上前幾步,拜道:“臣張昭,拜見主公。”
孫權輕輕回頭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溫和,道:“子布不必多禮,稍等片刻。”
張昭一肚子勸解的話在心裡憋的難受,但他深知孫權此刻正處在忙碌之中,需要自己在一旁耐心等候。他便默默地站在一旁,眼神中充滿了理解和支持。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鐵水從出鐵口緩緩流出,然後流入到鐵水池子裡。製作鐵器的耐火工具相當巧妙,類似於後世的大杓子,這在當時的工藝中可是相當先進的設計。這些工具從鐵水池裡舀取鐵水,然後倒入到模具中,最終製作成一個個規規矩矩的鐵槍頭。
數百名工匠們同時進行著這項工作,他們不停地將鐵水倒入各種各樣的模具中,等鐵水冷卻後,再敲擊出來,一個個精致的槍頭就這樣誕生了。
孫權拿著一個剛剛冷卻好的槍頭,仔細觀察著。表面看起來很粗糙,上面還分布著許多小鐵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