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裡,幾匹駿馬緩緩而來,領頭的正是令他們仰望已久的征東將軍—孫權。
他雖然年輕,僅具七尺之軀,卻氣宇軒昂,猿臂狼腰,紫發碧眼,挺拔的鼻梁賦予他非凡的英氣。盡管臉上尚帶些許青澀之氣,但那一雙深邃如鷹隼的眼眸,透露出的是超越年齡的堅決與沉穩。
頭戴銀光閃閃的兜鍪,身披暗銀色的鐵甲,外加一件白色的大氅;一手握韁繩,腰間佩帶著銳利的寶劍,背後斜掛著巨大的弓,馬鞍旁懸掛著箭囊。
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泰然前行,周圍的火光將他的神武形象映射得更加雄壯威猛,仿佛戰神降世。無須任何言語,他身上自然散發的威嚴足以讓所有人心悅誠服,願意隨他赴湯蹈火。
當孫權行至棧橋邊時,他勒住馬韁,回望眼前的萬余生靈,內心湧現出空前的責任感。這一戰,非勝即死。
他環視自己的部隊片刻,最終拔劍高呼:“踏平兩川!”聲如鍾磬,氣勢磅礴,標志著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役就此拉開了序幕。
與此同時。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征程,甘寧以及他麾下的三千勇士終於遠眺到聳立在江畔的永安城。在夕陽的余暉中,那座城池的輪廓顯得尤為壯觀。後世人稱頌為白帝城的此地,正在醞釀著一場暗流洶湧的變局。
城內,楊任將軍正在一名婢女的身上馳騁,試圖透過縱情女色來釋放一天的壓力與疲憊,尋求片刻的寧靜。
他萬萬沒有料到,江東的軍隊竟敢如此大膽地逆流直上,逼近了永安。
甘寧率領的精銳部隊如猛虎般撲向永安,他的一千鐵甲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了沿江部署的水師,摧毀兩千水軍。與此同時,另外兩千精兵如電閃雷鳴般攻佔了外城的城門,令整個永安城瞬間陷入了混亂之中。
盡管甘寧的進攻迅猛又出其不意,但永安城的防線層層設防,內城深溝高壘,外城的壁壘更是堅不可摧的屏障,給予了楊任喘息的機會,使他得以撤回內城,並緊閉大門。
佔領外城後,甘寧並未急於進一步進攻。他明白,僅憑手中的三千兵力,若強行攻堅內城,無異於自取滅亡,這違反了兵法的根本原則。
得知形勢岌岌可危的楊任急忙集結了四千人馬,與甘寧的兩千余眾展開激烈的交戰。然而益州軍隊在初次交鋒便遭遇挫敗。敗局已定的楊任別無選擇,隻得不斷調動兵力固守。
與此同時,後續部隊由周瑜率領抵達了永安,他們與甘寧的人馬匯合,形成了一支超過兩萬人的龐大軍隊。周瑜果斷下令,全軍包圍了永安內城,將其困如囚籠,嚴絲合縫。
面臨絕境的楊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天降奇兵,內心充滿了憂慮與不安。他努力維持軍隊的士氣,同時期盼著援軍的到來。
然而出乎楊任意料的是,敵軍雖然將內城圍得嚴嚴實實,卻並沒有急於發起攻城行動。
當包圍圈完全形成之際,一名敵方信使騎馬直接來到城下叫門,聲稱是奉周瑜之命來遞交信件。楊任不明敵人意圖何在,但仍命令將信使引入城中。在城樓上,他客氣地接待了這名使者。
“將軍,周將軍有一封信命我轉交您閱覽。”信使恭敬地遞上書信。楊任先命人招待信使用茶,隨後仔細閱讀信中內容。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眉頭緊鎖起來。
那是一封勸降信。
信中,周瑜巧妙地分析了投降與繼續抵抗的利弊。他承諾,只要楊任肯放棄無謂的抵抗,打開城門投降,孫權不僅會給予豐厚的賞賜,還會給他升遷加官進爵的機會。周瑜以利益作為引誘的同時,不忘威脅說,如果楊任執迷不悟,大軍必將猛烈攻城,讓他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
“楊將軍,識時務者方為英雄。您是選擇投向明主以求前程,還是繼續為劉璋這種守門之犬效力,請您三思而後行。”信使見楊任面露猶豫之色,不失時機地再次勸說。
“坦白說,我家主公親自率領二十萬雄師而來,難道您不為妻兒考慮一二嗎?”信使的話語透露出絲絲寒意。
楊任握緊招降書, 他的目光閃過一絲恐懼——“二十萬”。
環顧四周,內城外的景象令人心寒——盔甲在陽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輝。此刻的周瑜正在指揮著他的軍隊在外城周圍擺開陣勢,一副威武不凡的姿態,隨時都能發起攻擊。
楊任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絕境。即便是堅守住了城池,劉璋也不會放過他。與其如此,不如投靠江東,或許還能謀得一線生機。
“轟隆”一聲巨響傳來,內城城門緩緩開啟,只見一員脫下戰甲的武將伴隨著送信的使者一同走出城池。
周瑜內心充滿喜悅,立即策馬至陣前迎接。楊任快步走上前來,卸下馬背,跪倒在地:“末將楊任願降於江東。”
周瑜伸手相扶,面露微笑:“楊將軍識時務,周某佩服。從今以後,你我便是同僚了,一同為主公而戰,主公定不會虧待於你。”
楊任抬起頭來,眼中滿是感激之色:“多謝將軍不棄,末將今後願為江東效力至死。”
隨後,兩人並肩步入內城,士兵們見狀皆呼萬歲,一時間,歡聲雷動,士氣高昂。
周瑜將楊任引至上位,親自為其倒酒,“楊將軍,今後便是一家人,你我共同輔佐主公,定能開創一番新天地。”
楊任接過酒杯,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自己這一步棋雖為無奈之舉,卻也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
“將軍英明神武,有您輔佐主公,定能使江東基業更上層樓。”楊任舉杯相應,話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與尊敬。
兩人交杯而飲,氣氛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