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這句話在那種環境下說出口意味著什麽,張繡心裡自然是一清二楚。
對於張繡這個穿越者而言,鄒氏是有特殊意義的。
這一點張繡從來都沒有回避過。
可對於自己和鄒氏的關系,他雖然沒把對方當成正兒八經的長輩,可也從來沒有都沒有往男女之情方面想過。
就是一個長得很好看的異性朋友。
再往深裡說,就是紅顏知己。
都說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張繡卻不信這個邪。
看,自己跟嬸嬸不就是純友誼嗎?
可鄒氏這一句話卻在刹那間撥動了張繡的心弦。
自那之後整整一天,張繡都沒能回過神來。
縱然他是一個多出了兩千年見識的穿越者,但在感情方面還是沒有經驗,所以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麽面對這個問題。
甄宓和大橋都看出張繡有心事,見他不說,只能去詢問鄒氏。
後者同樣是有苦難言。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那種情況為什麽會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
其實回頭想來,張繡那句“好香”雖然有些無禮,但卻不應該讓自己有那般強烈的反應。
最終鄒氏只能將之歸結於感情壓抑得太狠,所以爆發出來才這麽強烈了。
還有就是……
於吉對他算的那一卦也在某種程度上催化了這一切。
就在張繡和鄒氏兩人都不知道應該怎樣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有人主動來幫忙了。
從官渡回來的探馬帶回了一個重磅消息。
數日之前,袁紹麾下的重要謀士許攸家人犯法,被留守鄴城的審配逮捕。
許攸聞之大怒,連夜投奔曹操。
隨後曹操便孤注一擲,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走小路去偷襲烏巢了。
第一波探馬等不及此戰結果,便早早趕來江夏,向張繡告之此事。
張繡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
終於來了!
對於當事者而言,歷史就是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偶然所組成的。
但對老資格的歷史學家來說,一切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都會被說成是是歷史的必然性。
官渡一戰也不例外。
雖然探馬聲稱還不知道曹操出兵的戰果,但是張繡卻十分清楚。
只要曹操得知了烏巢這個地點,又肯聽許攸的話去偷襲,那麽這一戰的結果就已經注定了。
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雖然跟歷史上的結果略有不同——主要是文醜並未戰死。
但是對於整個戰局的形勢卻並沒有影響。
袁紹依舊是一點一點丟掉了自己的優勢。
如今再被曹操這一偷襲,百分之百還是會走上歷史上那條老路。
這一點從他前期的種種表現也能看出來。
所以根本無需再等待第二批探馬傳來消息,張繡便已經下定了決心。
畢竟為這一天他已經整整準備了一年。
他立刻命人召集賈詡、諸葛亮、魏延、甘寧等人,一開口就嚇了眾人一跳。
“北方探馬來報,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獻計曹操以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從之。”
“主公,此事當真?”
諸葛亮還是一如既往的謹慎。
張繡:“探馬親眼所見,自然是真。”
“亮非是詢問此事。”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完便意識到自己這句話有歧義,因此又問道:“袁紹輜重當真在烏巢?”
原來是問這個。
袁紹的糧草輜重所在地原本是秘密。
別說曹操,就連袁紹軍中知道的人也不多。
只是官渡之戰中曹操火燒烏巢這件事情太過有名,所以張繡牢牢記住了這個地點。
見張繡點頭,賈詡、諸葛亮、劉曄等張繡的智囊團中的幾位謀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由賈詡先開口道:
“若袁紹軍糧輜重盡積烏巢,一旦被燒,眼下僵持之勢必被打破。”
劉曄附和道:“袁軍優勢便在糧草,一旦軍糧被燒,十數萬大軍隻恐不戰自亂。”
陳宮也點頭道:“曹操雖是小人,但卻不可小覷,得此機會,必會一鼓作氣,趁勢大破袁紹。”
魯肅:“此戰形勢已經明朗,曹勝袁敗。”
諸葛亮則是在最後開口道:“主公,可以出兵了!”
除了剛剛投降的田豐沒有開口,張繡麾下的五位謀士一人一句,已經把形勢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田豐倒不是不想開口,只是他發現賈詡、劉曄等人把話說完,他已經沒什麽好說的了。
這也讓他再一次感慨,張繡如今麾下的謀士數量不遜於袁紹,可眾人偏偏就能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反觀袁紹就……
算了,不說也罷。
“吾正有此意也!”
在一眾武將驚喜的目光中,張繡長身而起,直接開始安排部署:
“文和,你仍留江夏,與仲業守好後方!”
賈詡拱手:“喏!”
在諸葛亮加入以後, 賈詡在張繡軍中的定位跟荀彧在曹操軍中的定位越來越像,屬於那種內政偏於軍事,統籌大局的角色。
再加上他年事已高,所以能不上戰場還是不上戰場的好。
至於文聘,身為江夏太守,又沒有徹底被張繡接納,自然也得留在江夏。
實際上,張繡並不認為在這種時候有人會來找江夏的麻煩。
從某種程度上講,眼下的江夏是比許昌更加安全的存在。
所以有賈詡和文聘便已經足夠。
“孔明、公台、元皓、文長、興霸、子義,伱等與我同行!”
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張繡又點了三謀士三武將的名字。
“喏!”
眾人齊齊應下。
除了諸葛亮早就知道自己會隨軍同行之外,其余五人皆是面露喜色。
其中尤以陳宮、田豐、甘寧三人為最。
陳宮是所有人中最恨曹操的那個,只要是打曹操,讓他幹什麽都行。
田豐則是沒想到自己作為一個新降之人,竟然能夠在陪著魏延去了一趟荊南之後,再一次獲得跟著三軍主帥同行的機會。
主公果然胸襟廣闊,非袁紹能比!
最開心的就是甘寧了。
他沒想到自己只是從弋陽來江夏參加了一趟婚禮,就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
這場婚禮參加的實在太有價值了!
如果主公能夠從大橋那裡問到小橋的消息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