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親是洛陽令周異,叔祖父周景、叔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孫堅將家小遷到了舒縣。
周瑜的家人為孫策一家提供了住處,兩家自那時就已經有了交情。
後來十幾歲的孫策在壽春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來。
周瑜聽說以後就專程從舒城到壽春去拜訪他。
因為孫策隻比周瑜大兩個月,再加上兩人都胸有大志,因此一見如故,結為昆仲。
從此周瑜就把孫策當成哥哥來看待。
這次孫策決定甩開袁術單乾,就給周瑜寫了一封信。
正好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叔父周尚,接到信以後率軍在歷陽迎接孫策。
他為孫策帶去船糧器杖,以實際行動表示了對孫策的支持。
除此之外,他還為孫策舉薦了江東二張,彭城張昭和廣陵張紘。
孫策先是派人帶禮物去請人,結果兩人都推辭不願出山。
他也不氣餒,乾脆親自上門,終於是把這兩人都請了出來。
於是孫策就拜張昭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張紘為參謀正議校尉。
之後就從歷陽東渡長江,在眾人的相助下打敗了劉繇。
孫策相貌英俊、言談幽默,性格豁達開朗,又善於用人。
在周瑜和二張的幫助下,渡江轉戰後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唯一一次沒能佔到便宜就是因為太史慈。
當時孫策帶著十二從騎來到神亭,遇上前來攔截的太史慈和一騎小卒。
結果太史慈毫不畏懼與孫策大戰,兩人交手五十余合不分勝負。
孫策刺向太史慈的座下馬而攬得太史慈系的頸後手戟,太史慈也搶到了孫策的頭盔。
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這是孫策自出道以後遇到的第二個能跟他正面抗衡不落下風的人。
順便一提,第一個是張繡,他不是那個人的對手。
聽說太史慈在劉繇那裡不受重用,所以孫策下定決心,要把這個人才挖到自己這邊。
此刻聽完周瑜給出的計策,孫策大笑道,“吾得卿,事成矣。”
他說完這句話,又想到自己如今的部眾已經從離開壽春時跟袁術借到三千人翻了好幾倍,達上萬之眾,便又對周瑜說道:
“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待此戰結束,卿還鎮丹陽。”
丹陽是他轉戰江東後的第一郡,意義重大。
接下來他還要取吳郡、會稽,平定山越,只有周瑜鎮守丹陽,才能讓他繼續安心經略江東。
周瑜和孫策關系非比尋常,自然沒有異議。
兩人又商議一番,補充細節,很快就定下計策,只等太史慈中計入伏。
他跟周瑜相視一笑,當眾開口問道:“今夜攻涇縣,誰願當先鋒?”
“某願為前部先鋒!”
眾人朝說話那人望去,卻見是軍中校尉陳武。
陳武是廬江松滋人,之前在周瑜率軍偷襲曲阿的時候,就是他帶著人接應,才讓周瑜那麽容易就得了手。
此人身長七尺七寸,面黃睛赤,相貌古怪,打起仗來卻格外凶狠,如今也算是孫策麾下一員猛將。
看到他主動請纓,孫策覺得沒什麽毛病,當即點頭允下。
等到三更天,陳武身著短衣、手持短刀,率領百余精壯士卒,爬上城頭。
涇縣不比舒、皖,城頭原本就不高,輕易就被陳武率人攻下。
很快,太史慈就得到了城上起火,軍中大亂的消息。
“守城的人呢?怎能讓敵人這般輕易就得手?”
“將軍,我等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律”,太史慈的親兵急急說道,“一見城頭火起,便慌了心神,四散而逃!”
太史慈想起戰前張繡的話,不禁暗暗佩服他的先見之明。
自從白天跟張繡定下計策以後,張繡就不知去了哪裡。
想到張繡說這一仗任由自己發揮,定了定神,問清楚東門敵少,便直接率軍從東門殺出一條血路,衝了出去。
剛一出城,背後孫策便引大軍趕來。
太史慈當然也知道這是孫策故意留出來的口子讓他鑽。
只是眼下張繡不知人在哪裡,他現在率領的這些人肯定不是孫策對手,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兩軍一邊跑一邊追,後軍足足追了他三十裡路,這才漸漸放棄。
太史慈被追了一路,隻覺得人困馬乏,悲從心來。
雖然他認同了張繡關於這場戰鬥的預料,但未嘗沒有好好表現讓張繡看一看的心思。
只是沒想到憋著一口氣的他連孫策的面都沒見著,就已經落到這般下場。
這個時候他也算明白了,隻憑一己武勇,在這亂世根本難以成事。
換句話說,想要在這亂世立足,乃至闖出一番事業,必須遇到一位明主才行。
這個念頭剛一產生,張繡的名字不由自主就跳了出來。
他暗暗把張繡跟劉繇相比,愕然發現除了不姓劉,張繡根本就是全方位碾壓式勝出。
正思量間,只聽兩側蘆葦之中喊殺聲起。
太史慈沒想到這裡竟然還有人埋伏,一邊思索張繡怎麽還不來,一邊策馬轉身,尋找出路。
結果還沒等他下一步動作,地上的絆馬索齊齊探出,直接就把他的馬絆翻。
跟著數十人一擁而上,太史慈連掙扎都來不及就被生擒。
如果沒有意外,他接下來就會被解投孫策大寨,因為孫策的寬厚對待,降服於孫策。
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但是……
“子義怎的這麽不小心?”
被縛的太史慈正要被押解著離開,就聽到一個熟悉又親切的聲音響起。
“張將軍!”
張繡的聲音此刻在太史慈耳中簡直就是天籟之音,讓他忍不住激動地叫出聲來。
“子義莫慌,我來救你!”
隨著張繡一聲斷喝,原本埋伏了太史慈的這些人被統統拿下。
張繡則是下馬走到太史慈向前,長槍劃過,直接就給他松了綁。
“怎麽樣,孫策不好對付吧?”
聽到張繡半開玩笑的話,太史慈倍感慚愧,同時也對張繡心悅誠服。
他當即拜倒在地:“慈願自此追隨將軍,還望將軍收留!”
張繡笑了。
他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想看看孫策到底會用什麽辦法對付太史慈,二就是為了現在太史慈主動請降這一刻。
總算也享受了一把孫策的感覺。
還真別說,這種看著人納頭便拜的滋味還真是不錯。
他一把拉起太史慈,大笑道,“我得子義,當真是如虎添翼!”
“恭喜主公!”
一旁的甘寧也笑道,“子義,今後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互相切磋了!”
太史慈也很喜歡張繡軍中這種氛圍,自是笑著應下。
這時親兵來問如何處置埋伏太史慈的人,早有準備的張繡眉梢一揚:
“孫策不是想見你嗎?正好我也想會會這位老朋友,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