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取得了小關之戰的勝利,但對宇文泰而言這僅是為自己爭取到一些喘息時間,後面還有太多麻煩在等著他去處理。
東魏那邊雖然損失了竇泰,但並未傷及元氣,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而西魏國內的災荒更是要命,去年基本上顆粒無收,今年依舊看不到收獲的希望。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就更不要提繳納軍糧和支援國家建設了。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恐怕都不用高歡來打,西魏這邊自己就先崩潰了。
好在還有周惠達和蘇綽等人在,他們使出渾身解術協助宇文泰穩定國內局勢。蘇綽腦子比較活絡,他知道西魏的百姓已經快到了絕望的邊緣,如果不做點兒什麽肯定會出亂子,但眼下又實在沒什麽有效的安撫辦法,沒奈何隻好請鬼神出來幫忙吧。
於是在上半年的某一天,突然有人報告說在長安西邊的扶風郡槐裡縣發現了一枚寶玉,特來進獻給朝廷。宇文泰立刻派專家去看看到底啥情況。
鑒定結果極其出人意料。專家說這不是普通的玉石,而是一枚神璽。神璽出現乃天降祥瑞,表明上天庇佑我大魏政權。
璽就是皇帝的禦用印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的那枚傳國玉璽。由於這枚傳國璽的地位太高,基本不會用來蓋章使用,從秦至晉,皇帝日常辦公用的主要是皇帝三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和天子三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和天子信璽),統稱六璽。
其它璽基本上隨便做,只有傳國璽代表了正統皇權,意義重大。西晉之前,傳國璽只有公認的秦始皇傳下來的那塊,但到西晉亡國之後,傳國璽流落在五胡政權之中,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東晉皇帝也一度因為手中沒有傳國璽,被譏笑為“白板天子”。雖然後來東晉從冉閔手中得到一枚玉璽,但璽上的印文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跟記載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不一樣,很有可能已經不是最初的那枚了。盡管如此,這枚玉璽依舊被南朝視為傳國璽,歷經東晉、劉宋、蕭齊、蕭梁四代,目前在梁武帝蕭衍手中。
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拓跋燾曾經在鄴城的佛像中發現兩枚玉璽,其中一枚很像傳國璽,有人認為可能是前秦皇帝苻堅在失敗前藏起來的,這塊玉璽也就成了北朝的傳國璽。
北朝的傳國璽和辦公六璽在東西魏分裂的時候,由元修帶到了長安。
至於這個神璽,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東西,沒有任何傳承和故事,完全靠專家憑空解釋。
但宇文泰是聰明人,當然清楚這個伎倆背後的意義。他當即以朝廷的名義向全國宣布了這個好消息。神璽在長安附近出現,意味著上天已經表明立場,未來是屬於我們這邊的,不僅搞定東魏偽朝廷不在話下,將來統一全國都是必然的事情。所以,眼下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大家堅持一下肯定能挺過去。
西魏開始舉國慶祝,大赦天下。慶祝是為了宣傳西魏朝廷的正統性,穩定老百姓的民心;大赦則是把監獄裡的犯人都放出來自己想辦法找吃的,因為實在沒多余的糧食養活這些人了。
從此之後,中國皇帝除了傳國璽和辦公六璽之外又多了個神璽,後來被統稱為八璽。很多時候神璽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傳國璽,所謂神璽用來鎮國,而傳國璽則用來封禪禮神。
靠著神璽的精神加成,宇文泰總算在百年不遇的饑荒情況下維持住了西魏國內的局勢,沒出什麽大的亂子。
七月份的時候,又有了一個好消息,滯留在南梁兩年多的獨孤如願也帶著部下回到長安。
獨孤如願去年沒有跟賀拔勝一起走,表面上的托辭是怕梁武帝蕭衍不同意,實際上是有些擔心因為丟了荊州被朝廷治罪。現在賀拔勝已經回國將近一年了,鋪墊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這才送信讓獨孤如願回國。
獨孤如願回來的過程比賀拔勝要順利不少,他跟蕭衍打報告的時候隻說要返回北朝,沒說具體去哪裡。因為他的父母都在東魏這邊,蕭衍誤以為他要去投奔高歡,正好當時東魏跟南梁關系很好,所以蕭衍很爽快就同意了。結果出發的時候,蕭衍覺得不對勁,建康到鄴城也沒多遠,怎麽這幫人準備了這麽多乾糧行李?他趕緊問獨孤如願具體要去哪裡,獨孤如願回答道:“忠臣不事二主,忠孝難以兩全。我已以身許國,豈敢因兒女私情忘了君臣大義?我這次是要回關中向朝廷複命請罪。”
西魏雖然剛剛擊退了東魏的進攻,但現在還是處於饑荒窘迫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獨孤如願堅持回國效命,讓蕭衍也頗為感動,而且他已經同意放人了,也不好再反悔,於是順水推舟誇獎了一番,又送了很多贈別的禮物。
當時侯景正在虎牢關附近練兵,荊州一帶守備沒原來那麽嚴密,獨孤如願帶著楊忠和宇文虯等人很順利地進入武關,經上洛過藍田關到達長安。
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的,獨孤如願回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向朝廷檢討,說自己沒能守住荊州,虧損國威,請求朝廷治罪。皇帝元寶炬也先公後私,按照正式流程讓大臣們評判一下對獨孤如願的功過賞罰。
大臣們當然知道皇帝和宇文泰的立場,裝模作樣議論了一番之後,給出了結論:“獨孤如願奉命遠襲荊州,乾掉了東魏的荊州刺史辛纂,實在是大功一件。雖然最終沒能守住,但那是因為敵眾我寡,後援又不及時,於情於理都可以原諒。我們一致認為獨孤如願功過可以相抵,賞罰都可以省了,讓他官複原職即可。”
有這個結論就好辦了。元寶炬當即正式下詔:“獨孤如願荊襄之戰功勞極大,後來在敵強我弱,歸路又被切斷的情況下投奔南梁,表明他權宜變通能力也很強。更可貴的是,他身在南梁,不忘故國,這次排除萬難回朝複命,忠義之心天人共鑒。為了表彰這種愛國精神,我決定把他升為驃騎大將軍,另加侍中和開府,原來儀同三司和浮陽郡公的官爵都保持不變。”
看到兒時的好朋友對自己依舊不離不棄,宇文泰也非常高興。
這段時間被國內的饑荒整得焦頭爛額,而東魏那邊又在厲兵秣馬隨時可能發動下一次進攻,西魏的處境可謂相當被動。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獨孤如願能夠率眾回歸對西魏軍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
但再強大的精神支撐也不能當飯吃。無情的饑荒還在持續蔓延,關西大地上的草根樹皮都已經被吃得精光,西魏國內軍民百姓每天都餓得眼睛發藍。
等到八月份的時候,眼看著國內最後一點兒余糧即將耗盡,再捱下去恐怕連僅有的一萬多常備軍都養不起了。宇文泰愁得天天睡不著覺,沒辦法又去找宇文深谘詢對策。
宇文深的建議也很直接。現在核心問題不就是缺糧麽,咱們出去搶點兒回來不就解決了?
宇文泰眼前一亮,能搶到也行啊,可是哪裡有余糧可搶呢?
宇文深的建議一向都有具體的執行方案。他對宇文泰說,咱們都不用跑太遠,潼關東面一百多裡外就有個巨大的糧倉,裡面的屯糧敞開吃都吃不完。咱們先把那裡給打下來,然後直接把糧食搬回來就可以了。
宇文深說的這個糧倉就是陝州的弘農郡。
從西漢開始,弘農就是重要的漕糧存儲地,相當於國家的中央糧倉,來自各地的田賦糧食都存在這裡,用於保障皇室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這段時間潼關以東雖然也受到一些災荒的影響,但弘農郡裡的屯糧還是非常多,足夠西魏緩解目前的危局。
想法固然美好,問題是這個計劃太大膽了。宇文泰雖然冒險擊退了高歡的第一次進攻,但東西魏之間的實力對比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西魏現在只有一萬多常備軍,每天飯都吃不飽,能自保已經超出預期了,主動出擊豈不是老鼠逗貓惹禍上身麽?
但宇文泰乃當世梟雄,險中求勝正是他所擅長的事情。他簡單權衡了一下,接受了這個建議。
反正現在也沒什麽更好的辦法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與其困守長安等死,不如趁著部隊還有戰鬥力的時候放手一搏,沒準會有意外的收獲。
另一方面,宇文泰的決定也有戰略上的考慮。弘農地處潼關和洛陽之間,既是扼守崤函道的重要節點,也是風陵渡和陝津渡等幾個重要黃河渡口的要衝之地。之前就是因為弘農在高歡手裡,東魏大軍可以在黃河南北兩岸來去自如,聲東擊西指南打北,自己的防守壓力非常大。而一旦搞定了弘農,高歡就玩不出這麽多花樣來了。
八月十四日,宇文泰點齊手下十二名主要將領,帶著能動用的所有人馬,離開長安,開始了對東魏的第一次正式討伐。
這十二名將領分別是:李弼、獨孤信、梁禦、趙貴、於謹、若乾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每一個都是東西魏爭霸過程中響當當的人物。
賀拔勝也在軍中,但他地位太高,不算在將領裡面。此外,宇文護依舊跟著叔叔一起出征。
到達潼關的時候,宇文泰把所有將士們都聚集起來,召開了一次隆重的戰前誓師大會。
潼關之內,萬眾肅然,只有宇文泰雄渾高亢的聲音在空中回蕩。
前面就是敵國的領地,危機四伏,凶險莫測,一旦進去就有可能無法全身而退。但有些事情是明知有危險也要去做的,大家都很清楚當前的處境,這次出征是絕境之中的求生之舉,前進尚有生機,身後已無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宇文泰依照武王伐紂的典故,當眾宣讀了一段簡短有力的誓詞:
“與爾有眾,奉天威,誅暴亂。惟爾士,整爾甲兵,戒爾戎事,無貪財以輕敵,無暴民以作威。用命則有賞,不用命則有戮。爾眾士其勉之。”
這種類似周誥的行文方式是蘇綽倡導的,目的在於借用上古文風來提高宇文泰的話語權和權威性,要的就是那種“雖然不是很明白,但是覺得好厲害”的感覺。
盟誓已畢,再無猶豫。宇文泰任命於謹為先鋒,離開潼關徑直殺奔弘農。
小關之戰失利以後,東魏的防線有所收縮,於謹的先頭部隊很輕松地就過了黃巷阪和閿鄉縣,抵達弘農的前沿陣地盤豆城。
盤豆城位於皇天塬上,負責守衛這裡的是東魏將領高叔禮,戍卒大概有一千多人。
高叔禮仰仗著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堅守不出,打算跟西魏部隊頑抗到底。
多年之後,於謹終於又有了發揮戰鬥力的舞台,小小的盤豆城豈能對他構成阻礙?他帶領部隊一個急攻,高叔禮就被打崩潰了,窘迫之下隻好主動投降,一千多戍卒全部被俘。
西魏大軍越過盤豆城,沿著黃河南岸長驅直入,於八月二十五日殺到弘農郡的治所陝城之下。
陝城位於陝縣,而陝縣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縣內有一個比潼關所在的麟趾塬更有名的塬,叫做陝塬(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塬)。據傳周武王在立國之後的第三年病逝,即位的周成王年幼,由他的叔叔周公和召公輔政。當時周朝天下很不太平,所以周公和召公做了個簡單的分工,陝塬東邊的地盤由周公管理,陝塬西邊的地盤由召公管理。分陝而治後, 周公專心領兵平叛,開疆辟地;召公則專心處理朝政,發展生產。後來的陝西,即是因位於陝塬以西而得名。
目前在陝城鎮守的是東魏的陝州刺史李裔和大將高乾。
李裔就是當年偷開定州城門投降杜洛州,導致刺史楊津被俘的那個長史。但他這段黑歷史不僅沒有被追究,後來還升官了,不久前剛剛接替劉貴擔任陝州刺史。
用這種人鎮守如此重要的地方,明顯是高歡用人不當了。
西魏大軍到達陝城的時候,正好趕上天降大雨,看樣子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有人建議等雨停了再打。
宇文泰斷然拒絕。咱們打得就是時間差,再磨蹭磨蹭等高歡的援兵到了就麻煩了。他嚴令各個部隊不得耽擱,即刻冒雨攻城。
宇文泰手下這幫猛人的戰鬥力極強,李裔和高乾拚盡全力也就守了一天多的時間。八月二十七日,陝城被攻破,李裔還沒來得及投降,就被斬殺於亂軍之中。高乾見事不好,打算從北面的陝津渡口過黃河逃跑,結果被賀拔勝領人追上抓了活的。
高歡的確沒預料到宇文泰居然敢主動出擊,就在他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宇文泰已經用最快的速度拿下了弘農。
不出宇文深所料,弘農的倉庫打開之後,裡面糧食堆積如山,場面極其震撼。西魏將士們已經太久沒吃過飽飯了,此刻感覺進入天堂一樣,幾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是真的。
宇文泰也沒想到這次戰果居然如此之大。他決定親自帶領大軍在弘農郡駐扎,掩護運糧部隊爭分奪秒把糧食運往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