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卓一旁,呂布手持方天畫戟,鷹視狼顧,殺氣騰騰的虎視全場。
他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比起在丁原麾下,更顯威風八面!
滿朝百官回想著丁原被殺、董卓吞並並州軍的傳聞,如今親眼所見,神色驚恐之中,產生了深深的無力和忌憚!
王允、盧植和袁紹等臣子互相對視,眼神交流之中,都充滿深深忌憚,不少文武官員在心下歎息一聲。
感慨著漢室傾頹,大勢已去,覆水難收了!
在最上首的董卓,環顧四周,看著滿朝百官驚恐中充滿忌憚,憤恨中又無可奈何的姿態,神清氣爽,意氣風發,頓時覺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中年窮!
這些京師官員、袞袞諸公,最看不起他們西涼將領,認為他們戍邊邊關大老粗,沒有資格與他們京官平起平坐。
但如今董卓就是要告訴所有人,他已經有了權傾朝野,甚至行廢立的權利!
這是他強大武力所帶來的絕對力量!
槍杆子裡面出政權!
崇德殿內百官心思各異之中,劉辯在牛輔和王方等將護送下到來。這時候應該有宦官唱喏,但都已經被袁紹率軍殺光,只能由西涼軍士卒代勞。
“皇帝駕到。”
滿朝百官頓時有些怒不可遏,唱喏可是儀禮之重,西涼軍士卒這病怏怏的語氣,這是對陛下、對朝廷、對大漢的輕蔑。
但看著周圍如狼似虎的西涼軍,以及被董卓吞並的並州軍和呂布,滿朝百官無可奈何,隻得俯首高呼:“恭迎陛下!!!吾皇萬歲!!!”
這“萬歲”的呼聲中,不難聽出群臣語氣中的群情洶湧和憤慨激揚,大漢四百多年的國祚,還是有著不少漢室忠臣良將,還在設法忠君報國。
“免禮平身。”
劉辯沒有輕舉妄動,落座後只是靜靜的望著百官和西涼軍。下方偽裝成‘王方’的白虎,在戒備守衛,令劉辯心安不少,反而可以以旁觀者的姿態望著這場政治表演。
“多謝陛下!!!”
君臣奏對後,董卓立刻站出來,對著滿朝百官說道:
“天子為萬民之主,沒有威望難以服眾,不足以成為天下共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
“當今陛下懦弱無能,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我決定效仿伊尹、霍光,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
“鏘鏘鏘——”
似乎為了給董卓助威,‘王方’、牛輔等西涼軍諸將立刻拔出佩劍,頓時崇德殿刀光劍影,一股劍拔弩張的鋒芒銳氣席卷全場!
滿朝百官嘩然,敢怒不敢言!!!
他們猜到董卓解決丁原後會再行廢立,但沒有想到他這麽迫不及待!
並且如此驕橫跋扈的宣示自己的武力!
董卓心中暗爽,現在總沒有人膽敢質疑反駁了把?不然丁原就是他的前車之鑒!
然而就在此時,尚書令盧植挺身而出,沉聲說道:
“董公此言差矣,以前太甲(湯嫡長孫)昏庸,伊尹(商朝宰相)把他囚禁在桐宮;
“昌邑王(劉賀)登基才二十七天,做惡三千多條,所以霍光(霍去病的異母兄弟)就告祭太廟,把他廢除了。
“當今陛下雖然年幼,可聰明仁智,並無過錯。董公乃西涼刺史,從未參與國家政務,對朝廷之事一無所知,又沒有伊尹、霍光之才,怎敢妄行廢立?
“聖人有雲:如果有伊尹那樣的志向,就可以輔佐任何君王。如果沒有伊尹那樣的志向,就是奸邪之徒在篡位。”
…
盧植的反應,令劉辯有些刮目相看!
看來朝廷中還是有忠君愛國的忠義之士,不懼生死和武力威脅。
這才是真正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劉辯微微頷首,繼續靜靜看戲。
…
董卓大怒!
都這樣了還有人冥頑不靈?!盧植等於指著他鼻子破口大罵他是亂臣賊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鏘——”
槍打出頭鳥,董卓必須要殺雞儆猴,立刻拔出佩劍,直接向著盧植殺去。昨日丁原有呂布保護,今日盧植可沒有虎將保護。
然而蔡邕等大儒立刻上前攔住董卓,勸諫道:“董公,盧尚書在天下享有極高的名望,如果今天您害了他,恐怕天下人會感到驚恐,到時沸反盈天啊!”
董卓舉著劍,怒不可遏的望著雙手負於身後、一副引頸受戮的盧植,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心中對這些士大夫破口大罵,但蔡邕此言確實令他忌憚!
如果天下沸反盈天,士子口誅筆伐,就算他西涼軍兵強馬壯,但也難堵天下悠悠之口,難以與天下抗衡!
這一刻,董卓忽然發現,丁原有呂布這位虎將保護,盧植雖然沒有虎將拱衛,卻有海內名望加持,人的名樹的影,天下的名聲就是對盧植最大的保護!
董卓正進退兩難之際,李儒反應極快,給了他一個台階下:
“董公廢立,並非自行其是,也是應先帝之詔行事,先帝在世時就屬意陳留王為帝,若非大將軍自持兵馬,強行擁立皇子辯即位,帝位應當是陳留王即位!”
“對對對!”
董卓驚醒過來,不著痕跡放下佩劍的同時,也為自己廢立找到了一個托詞:
“先帝在位時,就認為皇子辯懦弱無能,行為輕佻,沒有帝王威望,一直想要扶立聰敏機智的皇子協為帝,因此立下遺詔,交由蹇碩托孤。
“然而當初大將軍位高權重,強行扶立皇子辯為帝,這是違反了先帝的遺詔,乃大不敬之罪。如今我也只是順應先帝遺詔,遵從先帝的意願而已!”
其實董卓行廢立的時候,與李儒已經商量過借口。自古以來凡事都講究“師出有名”,他們行廢立也需要“大義名份”。
劉辯懦弱無能、沒有帝王威儀,不能成為人主,這是他們的借口之一,而真正的殺手鐧,其實還是漢靈帝當初的遺詔,想要屬意皇子協而廢長立幼的心思。
這也是董卓可以行廢立的“名義”所在。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托詞借口,可天下人和士大夫就吃這一套。
聞言後,中軍校尉袁紹起身,反駁道:“董公,當今陛下年富力強,並無過錯。假如不顧宗教禮法,廢長立幼,恐怕天下人都不會認可吧?!”
嫡長子繼承製,這就是自古以來的宗法制度,也是士大夫及其天下人認可的禮法。
廢長立幼,取亂之道!
…
盧植不懼強權,挺身而出,令劉辯刮目相看。但袁紹依葫蘆畫瓢行事,只是令劉辯覺得有些諷刺!
不是劉辯差別對待,而是造成今日局面,全都是因為袁紹的從中作梗!
當初何進為何調外軍入京?因為袁紹極力提議的!須知董卓可是袁氏故吏!
十常侍為何突然暴起發難,誘殺大將軍何進?因為袁紹自作主張借著大將軍府發文下令,令地方逮捕宦官家屬,令宦官們走投無路下狗急跳牆!
須知這時候,何太后已經決定令十常侍告老還鄉,袁紹這斬盡殺絕的做法,簡直就是逼人走上絕路、狗急跳牆,何進背了大鍋!
何進被十常侍誘殺後,又是太傅袁隗和袁紹假傳詔令,是的,假傳詔令,令袁紹和袁術領兵攻打皇宮,對宮內宦官不分老少,斬盡殺絕!
據說一些沒有胡須的人都牽連而死,不少人脫下褲子露出男人憑證才幸免於難,可見袁紹對宦官的斬草除根到了何種地步。
至此,皇權附庸的--外戚和宦官勢力,蕩然無存!
袁紹乃西園軍中軍校尉、袁術乃虎賁軍中郎將,袁氏子弟執掌軍權。太傅袁隗錄尚書事,控制內政。就連外軍西涼董卓,都是袁氏門生故吏!
如果不是董卓掀桌子翻盤了,袁氏怕是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宛如霍光獨攬大權了!
現在袁紹跳出來反對董卓,反對這位他親自提議號召入京的袁氏故吏,劉辯隻覺得諷刺!
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
估計袁紹心中也很憋屈不甘,機關算盡,最後讓袁氏故吏摘了桃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難怪他跳出來反唇相譏!
…
董卓平息的怒火再起。
盧植乃當世大儒,校勘儒家經典,參與續寫《東觀漢紀》,兩平蠻亂,大破張角。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乾也!
盧植不管是資歷還是地位,都在董卓之上,董卓也沒有辦法反駁。但你袁紹毛頭小子,乳臭未乾,也敢跳出來反駁?
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卓怒斥袁紹:“豎子,這裡哪裡有你說話的地方?天下的事情一切由我決定,我今天遵從先帝遺詔行廢立,誰敢不從?你當我董卓的刀不利了嗎?!”
“鏘——”
董卓又一次拔劍出鞘,聲勢駭人!
“天下健者,豈唯董公?!”袁紹反唇相譏,同樣是拔劍出鞘,爭鋒相對,“國家大事,在陛下、在諸公,唯獨不在董公!”
這時候又有官員上前拉架。
有官員說道:“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是今日斬殺袁氏子弟,恐怕令天下英雄兔死狐悲,群情洶湧啊!”
董卓這時候忽然想起,他也是袁氏故吏。不看僧面看佛面,袁紹雖然是毛頭小子,但畢竟是袁氏子弟,殺之恐怕引發天下反抗,不利於他理政。
該死的!!!
丁原有呂布、盧植有名望、袁紹有背景!
董卓舉著利劍,這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僵持不下,尷尬不已,可謂是顏面無光。
李儒無奈說道:“董公,事情還未決定,不可妄行殺戮,避免讓人覺得您剛愎自用、我行我素。不過既然百官非議,不如征詢太傅定奪如何?”
“那就請示太傅定奪!”董卓順坡下驢,收劍入鞘,同時派人匯報太傅。
滿朝百官自無不可!
太傅袁隗與大將軍同錄尚書事,大將軍何進死後,唯有太傅袁隗獨掌尚書事,乃當朝第一文臣。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更是當今第一世家。
袁隗有足夠名望令百官信服!
使者去得快回來得更快,神色古怪的宣告了太傅袁隗的決定:“太傅同意司空行廢立!”
“嘩——”
滿朝百官嘩然!
董卓與李儒對視一眼,志得意滿,方才武力難以壓服百官,但如今太傅袁隗的讚同,等於在精神上壓服百官。
這些人也不想想,董卓可以成為司空,只有獨掌尚書事的太傅袁隗讚同才能成功,由此可見董卓霸京後,太傅袁隗已經妥協了。
如今負隅頑抗又有什麽意義呢?!
盧植和袁紹神色變幻,但最終沒有反抗下去。
董卓借著百官嘩然震動的時候,直接宣布道:
“我遵從先帝遺詔,廢帝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太傅袁隗執掌尚書事,既已同意,此事既定。兩日後九月初一,在崇德殿執行廢立儀式,百官不得告假!散會!”
說完之後,董卓意氣風發離去。
劉辯又被西涼軍諸將看押著回到了北宮德陽殿。
滿朝百官心思各異,帶著震動驚恐離去!
太傅袁隗乃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他讚同廢立,背後代表的意義就非常恐怖了!
不管是太傅袁隗主動讚同廢立,還是因西涼軍兵強馬壯、攝於董卓淫威而不得不讚同。結果都是——
大局已定,覆水難收!
散會後,尚書令盧植棄官奔逃。中軍校尉袁紹把朝廷所頒符節掛在東門上,逃亡冀州渤海。京師中世家大族子弟各有出路。
董卓為了感激太傅袁隗,投桃報李,表袁氏嫡子袁術為後將軍,但袁術不知如何想法,連夜奔逃南陽。這令董卓顏面無光,決定殺雞儆猴,下令通緝袁紹。
然而董卓周圍的名士大儒,如城門校尉伍瓊等人,全都為袁家說話,知道的明白董卓權傾朝野,不知道的還以為董卓只是袁氏馬前卒。
經過這些人巧舌如簧詭辯後,董卓最後不僅赦免袁紹,還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祁鄉侯。
至此,董卓行廢立大局已定,勢不可擋!
兩日後廢帝,西涼軍都在準備廢立儀式,百官為漢帝劉辯悲哀卻無可奈何,京師中街頭巷尾熱議,漢帝劉辯登基即位不過四個月就要被廢,可悲可歎!
熱議焦點的劉辯,回到德陽殿後倒是無悲無喜,甚至顯得波瀾不驚。哪怕太傅袁隗讚同廢立,他都沒有任何意外震動,鎮定自若!
董卓入京,是袁氏家族的“篡漢計劃”,這在未來被不少學者懷疑, 不管是不是陰謀論,穿越者劉辯時常受到熏陶,都已經習以為常,不覺意外。
不過身臨其境,親身經歷後,袁紹和袁隗的反常,以及今日太傅袁隗讚同廢立的決定,都證明袁家心中已經沒有忠君愛國的思想了。
對於這些世家大族而言,家族的利益比國家利益更重要。正如那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家族傳承吾輩責”,劉辯不覺意外,只是感慨諷刺!
“到頭來,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啊!”
今日董卓商議廢立之事,盧植、袁紹和袁隗的應對,堅定了劉辯的想法,令他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劉辯還是端坐在龍椅上,靜靜等待子時的到來。
玄武易容偽裝成‘王方’後,在他的斡旋照應下,劉辯不用擔心西涼軍的巡查盤問。
甚至在玄武的提議下,牛輔已經上奏董卓征召太監服侍,錦衣衛可借機收買人手、安插細作間諜。
當然這一切短時間難以見到成效,而兩日後董卓就要行廢立了。因此劉辯一直在等時機到來,終於熟悉的聲音再次出現了。
“叮咚。”
“宿主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是否進行抽獎?”
…
劉辯直接道:“立刻抽獎!”
轉盤又一次出現,指針開始緩緩轉動,劉辯緊盯著指針一圈圈轉動,哪怕已經有過兩次抽獎,但隨著指針轉動,一顆心漸漸開始緊繃,劉辯也顯得有些期待。
終於。
指針由快到慢到最後停穩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