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西陵的日子裡,我時刻派人關注著北方的亂局,同時也關注著益州的局勢。
隨著劉裕、陳霸先相繼被擒獲,偽楚、蜀漢也基本覆滅,如今天下的勢力就只剩下我方、曹魏、南齊、北齊、大秦、趙國、大晉、大燕這幾家了。
然而每當我回想起劉裕,我的心中都是一陣心有余悸,只因為這個世界的諸侯太強了!
一個劉裕尚且如此,北方還有曹操、宇文泰、石勒、司馬懿、高歡、慕容恪,慕容垂,還有不知道在哪個疙瘩蹦躂的拓跋鮮卑,我的心裡就不由得一陣心驚肉跳!
想到這裡,本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原則,我開始對我未來的對手們作了一番統計。
最後經過一番研究,我總結出了這個世界的二十位最強統帥,他們中有的已經在我的麾下,有的卻終究會在戰場相遇!
他們分別是:
二十、石勒(漢趙、後趙)
石勒(274年-333年),字世龍,並州上黨郡武鄉縣人,羯族。
十六國時期軍事家,後趙開國皇帝(319年-333年在位)。
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帥,他自幼行販於洛陽,為人力耕,曾被西晉官吏掠賣到山東為耕奴。
1.永安年間,與汲桑等聚眾起兵。
後投劉淵為大將,轉戰河北,屢敗晉軍,馳騁江漢,連戰皆捷。
在寧平城追殲晉軍十余萬,消滅諸王公大臣,實力大增。
2.又建“君子營”,與漢族士人合作,尊奉張賓為謀主,並依其“先定河北,後爭雄天下”的意見,移軍北上,佔領襄國,消滅王彌、王浚、劉琨、邵續、段匹磾等勢力,控制並、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積蓄力量,阻止東晉祖逖北伐。
光初二年(319年),自稱大趙天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
繼而向河南發展,佔據司、豫、徐、兗等州,與東晉以淮水為界。
3.太和元年底(329年初),與前趙軍決戰於洛陽,俘獲前趙皇帝劉曜,滅亡前趙。
隨後,秦隴氐羌各族紛紛歸附,使後趙基本統一北方。
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稱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逝世,享年六十歲。
雖然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飽經憂患,但富於軍事才能,政治上也頗有識度。
雖然不識字,但常聽人讀史,熟諳古今得失,善納眾議。
他重視根據地建設,課農造舟,廣儲軍備,擴充兵員;
制定律令,建立比較完善的行政機構;
頒布戶稅制度,注意勸課農桑;
注重發展教育,加強選官制度的建設,使後趙社會秩序相對穩定。
………
十九、陶侃(東晉)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鄱陽郡鄱陽縣,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晉朝時期重要的軍事將領。
陶侃出身南方寒門,早年仕途艱難,官位不顯。
1.八王之亂時,憑借著自身的才乾,深得荊州刺史劉弘的重用,參與平定張昌起義、陳敏叛亂。
2.後更投靠琅邪王司馬睿,平息杜弢領導的流民起義,一度被授為荊州刺史。
因權臣王敦排擠,改鎮廣州。
王敦之亂平息後,陶侃再鎮荊州,並加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軍事、征西大將軍。
晉明帝死後受執政的外戚庾亮忌憚,心懷不滿。
3.鹹和二年(327年),蘇峻、祖約之亂爆發,陶侃於次年被推為盟主,與江州刺史溫嶠等組建西方義軍,成功討平叛亂。
戰後因功加侍中、太尉,都督七州軍事,封長沙郡公。
鹹和五年(330年),領兵擒獲擅殺江州刺史劉胤的後將軍郭默,兼領江州刺史。
鹹和七年(332年),派兵經營巴東,收復襄陽。
鹹和九年(334年),陶侃辭官歸隱,不久後安逝於樊溪,享年七十六歲。
獲贈大司馬,諡號“桓”。
唐德宗時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至宋徽宗時亦位列武廟七十二將。
陶侃從戎四十一年,“雄毅有權,明悟善決斷”,為東晉政權的建立及鞏固立有大功。
又精勤於吏職,兩鎮荊州,使治下“自南陵迄於白帝數千裡中,路不拾遺”,為後世所稱道。
因陶侃獨特的行跡,招引史家不同的評述,使其成為了兩晉之際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
十八、陸抗(東吳)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赤烏八年(245年),陸抗襲封江陵縣侯,起家建武校尉,統領父親陸遜五千部眾。
赤烏九年(246年),遷立節中郎將,把守柴桑。
建興元年(252年),拜奮威將軍。
太平二年(257年),拜柴桑督,後因功遷征北將軍。
永安二年(259年),遷鎮軍將軍,鎮守西陵。
末帝孫皓即位後,擔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防於樂鄉,遙領益州牧。
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攻殺叛將步闡,加拜都護,累遷大司馬、荊州牧。
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終年四十九歲。
陸抗與父親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並稱“遜抗”,是吳國最後的名將。
………
十七、謝玄(東晉)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縣人。
東晉時期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謝玄出身陳郡謝氏,自少便有經國才略, 善於治軍,為謝安所器重。
起家大司馬(桓溫)掾屬。
1.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舉薦謝玄出任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廣陵國相、都督江北諸軍事。
謝玄招募流民中的驍勇之士,在京口組織、訓練“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大舉南下,連克重鎮,朝野震動。
謝玄率軍解三阿之圍,大敗秦軍,收復盱眙、淮陰,迫使其敗退淮北。
以功進號冠軍將軍、徐州刺史,封東興縣侯。
2.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戰爆發,謝玄出任前鋒都督,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
後抓住戰機,計誘前秦軍後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
3.太元九年(384年),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以功封康樂縣公。
不久後因遭會稽王司馬道子猜忌,被調離邊境要地彭城,回鎮淮陰。
至鎮後,稱病自請解職,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謝玄病逝於會稽郡,時年四十六歲。
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獻武。
謝玄文武兼備,立志挽救危亡,以圖恢復。
他創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戰,特別能吃苦耐勞,成為東晉最為精銳的武裝力量。
他與謝安籌謀淝水之戰,並在前線指揮精銳與苻堅決戰,以智勇勝敵,名震江左。
唐宋以後得以配享武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