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原本用的是一把長戟,此時不在身邊,但這個時代的武將,本就刀劍槍矛樣樣精通,所以太史慈使用雙刀也是相當厲害。
反觀蒯恩手中不過一把短刀,剛開始因為偷襲,加上太史慈心亂如麻,還能佔據上風,現如今自保都快成問題。
雖然太史慈獨鬥二將,已經逐漸佔據上風,但此時的局勢已經糟糕透頂。不僅整支艦隊亂成一團,無數人慘遭殺害,真是還有不少艦船已經被叛軍成功奪取。
太史慈一時間也拿不下二人,面對糟糕的局勢,已經一刻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太史慈想要離開,但蒯恩趁著這個空檔,也換了一把環首刀在手中,和李嚴對視了一眼,企圖拖住太史慈。
雙方廝殺了上百個回合,太史慈想到李嚴武藝較為低微,所以打算以他為突破口。
頓時,負責偷襲的李嚴開始壓力大增,太史慈的攻擊招招致命,李嚴見招拆招,但也隻勉強抵擋了幾個回合,手臂上頓時就掛了彩。
隨著李嚴負傷,戰況也逐漸向太史慈偏移,但蒯恩畢竟也是宗師中期巔峰的武者,雖然無法戰勝太史慈,但也不至於喪命。
二人再一次單打獨鬥,殺作一團,而李嚴則悄悄退下,準備組織叛軍弓箭手,向太史慈放箭!
另一邊,其他幾艘船上,竟有幾名暗衛成員在!他們是之前接到了命令,混入左軍之中,負責監視蒯恩、李嚴的。但沒想到的是,二將被太史慈安排到了旗艦之上,因此並未跟隨。這使得監視計劃落空,也讓蒯恩、李嚴二人有機會在暗中籌劃了這一次的反叛。
幾名暗衛成員,本是錦帆,所以個個以一當十,遭到叛軍的突擊倒也毫發無傷,並且成功反殺了不少人。
他們一邊廝殺,一邊觀察,竟然發現了叛軍手臂上都纏著的白條!這一發現,頓時讓幾人如虎添翼,更加從容地擊殺叛軍了。
很快,在幾人的努力下,幾艘船上的叛軍被清空,然後幾人暫時接管了幾艘艦船的指揮權,並下令向太史慈的旗艦靠近。
但他們的舉動,也引起了其他船上叛軍的注意,有幾艘被叛軍奪取的艦船也在向他們慢慢靠攏。
終於,“哐當”一聲,有兩艘船撞擊到了一起,一夥叛軍向艦船發起了突擊。
一名暗衛成員當機立斷,命令士卒們向叛軍放箭,頓時射倒幾人,但更多的叛軍已經登上艦船,雙方隨即展開激烈地戰鬥。
廝殺到現在,其他地方的江東軍也已經發現了叛軍的特征,但凡是手臂上纏著白條的都是叛軍!知道了敵我雙方的區別,很快在軍官們的組織下進行了反擊。
一時間,戰況陷入到了焦灼之中。
原本叛軍有五千人,但是在猝不及防之下,江東軍瞬間就被殺死了兩三千人。等到整支艦隊都開始大亂的時候,戰況已經在向叛軍傾斜了。
現在,江東軍將士們都已經明白了所發生的一切,但等到他們被組織起來的時候,雙方人數已經很接近了。
然而叛軍畢竟都是荊州降卒,都是有經驗的老兵,反觀江東軍大多是一群新兵蛋子,所以現在哪怕是雙方人數相當,也是叛軍依舊在佔據著上風。
而江東軍唯一的希望——太史慈,已經被李嚴組織起的大批叛軍團團包圍,不少弓箭手已經在張弓搭箭,劍拔弩張。
太史慈忙著和蒯恩纏鬥,他明白自己的處境,所以絲毫不敢大意,更不敢放開蒯恩。否則的話,縱使他武藝再高,也難逃被射殺的命運!
包圍圈中有了蒯恩的存在,包括李嚴在內,一眾叛軍也確實不敢輕舉妄動。畢竟蒯恩是他們在此時的老大,倘若有失,事後他們絕對吃不了兜著走。
李嚴不由地著急,但蒯恩更是著急,此時的他很清楚情況,但卻有苦說不出,因為太史慈實在太猛了!
這艘旗艦上,原本有三百人,但江東軍不是被殺,就是已經被俘虜。此時,除了太史慈之外,再無其他人在戰鬥!也因此,才有近百人包圍著他。
太史慈一邊和蒯恩廝殺,一邊飛快地在腦子裡做著盤算,眼下留給他的路只有三條可以走:
一是和蒯恩繼續拖下去,然後要麽力戰被俘,要麽就是有奇跡發生。
二是想辦法跳入河中逃走,但是這樣做的話,他的左軍就全完了。
三是找準機會,乾掉蒯恩,然後以一己之力奪回旗艦的控制權!
太史慈想明白了一切,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第三條。此時的他,隨著激烈的戰鬥,戰鬥智商都有些爆表了!
只見他的攻勢又不禁凶猛了幾分,打得蒯恩節節敗退,而那些叛軍也不由自主地後退著。
然而船就那麽大,雖然可以容納三五百人,但包圍圈形成之後,中間就會留下很大的空檔。現在隨著太史慈、蒯恩二人的移動,包圍圈也在慢慢朝著船艙偏移,直到叛軍中有十幾人退無可退。
太史慈突然暴喝一聲,就是現在!
只見他飛起一腳, 將蒯恩踹翻在地,然後雙刀揮舞,瞬間砍翻十數人。
李嚴也看準時機,下令放箭!
太史慈往地上一滾,敏捷地躲過了弓箭的攻擊,然後迅速爬起,朝船艙跑去。
船艙是有門的,等到太史慈進去後,就立馬將門給關閉,並用重物死死抵住。
等到一乾叛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將門給撞開的時候,太史慈已經取出了他的長戟!不僅如此,他的背上還附著他的鐵胎弓和一壺箭矢。
幾名叛軍見狀,從門裡殺入,然而他們哪裡是太史慈的對手?只見他長戟揮舞,瞬間結果了他們的性命。
叛軍不禁被太史慈的武勇給震懾住了,不敢再進去,李嚴不禁大急。
蒯恩剛剛被太史慈一腳踹在肚子上,直到現在才爬起。見狀,立馬嘶吼著讓叛軍們放火,企圖將太史慈活活困死在船艙裡。
但是太史慈豈會坐以待斃?只見他放下長戟,取下鐵胎弓,開始朝叛軍射箭。
箭無虛發,箭箭命中。
叛軍們被嚇得頓時逃散,直到只剩下蒯恩和李嚴二人。
注:李嚴,字正方,南陽人。本是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
在這個世界,李嚴本是荊州軍中的一名校尉,後聽從蒯氏詐降孫策,後於太史慈的軍中發動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