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對於交州眼下只能采取守勢,原因也有三點:
一、荊南還未徹底平定;
二、曹軍即將南下;
三、劉裕必將攻取益州,倘若被他得逞,對我軍來說無疑會平添一大敵!
所以於情於理,都像周瑜說的那樣,此時都不是取交州的時候,反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益州!哪怕我軍不去攻益州,也不能讓劉裕攻下!
“我明白了,公瑾,你說的對!”想明白了一切,對於周瑜的決斷我也表達了讚同的意見。
“接下來的益州,確切地說,應該是劉裕將會面臨三種處境!”周瑜說道。
“哦?不知是哪三種?”我好奇地問道。
“第一,劉璋與我方結盟,替咱們擋住劉裕。第二,劉裕被擋在漢中,按兵不動;或選擇兵進西涼或關中,參與到那裡的亂局之中。第三、劉裕太強,劉璋太弱,依舊擋不住劉裕大軍的強大攻勢!”周瑜回答道。
“公瑾,你的意思是無論如何,劉裕都必定能夠攻下漢中咯?”我想了想,然後說道。
“不錯!伯符你看,漢中西面乃是武都,南面是陽平關,北面是散關和陳倉。而漢中地處秦嶺山脈中間,乃是一處盆地,其他三面皆是關隘,唯獨只有漢中的東面。也就是說,若從南郡向西進軍,幾乎一馬平川。所以以我之見,劉裕必能攻下漢中!”周瑜指著地圖向我分析道。
“呼—!公瑾你的眼光可真毒啊!如果派廖立出使的話,可有把握?”
我長出一口氣,看著益州那地形,不禁為周瑜捏了一把汗。倘若漢中被劉裕攻下,那無疑會糟糕透頂!哪怕劉裕隻攻下漢中,日後我軍再想取之也是千難萬難!
“十拿九穩!廖立此人乃是武陵名士,與益州一眾官員也多有交情,所以想要說服劉璋不難,怕就怕劉璋的軍隊實在扶不起!”周瑜說道。
“劉璋面對張魯、南蠻都搞不定,面對劉裕能擋得住嗎?”我不禁感到憂心。
“哎,這就是我最擔心的地方了!到時候倘若實在沒辦法,唯有兩條路可走!”周瑜有些無奈地說道。
“攻打南郡,或者出兵巴蜀幫助劉璋?”我想了想說道。
“不錯!唯有如此才能遏製劉裕的發展,劉裕此人時時刻刻都有曹操相助,短短半年時間便能顛覆荊州。倘若咱們不出手,益州必會被其所得!”周瑜說道。
“劉裕此人年前才經歷一場大敗,遠非主公和大都督的對手,有甚可怕的?”王強有些不解地問道。
“劉裕之敗,在於水師被大都督覆滅,糧道又被我率軍切斷,方才大敗。而因為水師的覆滅,這才導致其失去了對長江的控制權,所以荊南四郡才會被大都督輕易奪取!”我向王強解釋道。
“那又怎麽樣?主公,劉裕的大軍最後不還是在安陸被打敗了嗎?”王強依舊有些不以為然。
“糧道被斷,水師覆滅,軍心渙散,加上我率騎兵從背後突襲,劉裕大軍方才大敗!堂堂正正一戰,恐怕勝負難料。劉裕隻用三日便攻下由萬余大軍駐守的安陸城,其用兵可見一斑!劉裕此人不俗也。遭遇大敗,志氣不減,部眾也未潰散,部下更是依舊忠心於他。如此大敵,策平生僅見!”我毫不掩飾地對劉裕一通亂吹。
唯獨周瑜聽了連連點頭,孫瑜若有所思,周泰、張南、王強卻是不屑。
但不管怎麽樣,眾人見我和周瑜都如此重視這個對手,神情也都有些凝重起來。
“公瑾,真到了那個時候,你能有多少兵力用來攻打南郡,或者進軍巴蜀腹地?劉璋又是否真的願意引我軍入川?”我想了想,依舊有些不放心地問道。
“伯符,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就怕打不下南郡,或者入了川也擋不住劉裕的兵鋒!”周瑜說道。
“為什麽?”周瑜的話讓我感到十分不解。
“劉裕委派弟弟劉磐率軍一萬五千駐守在江陵,劉磐又派部將曹景宗、傅弘之、朱序分別率兵駐守在幾處要害城池!此四人皆不俗也,更兼有堅城依托,所以並不好打!反觀劉璋,倘若要防守,就得依托陽平關,以及到城都這一路上的關隘。倘若有得力部將駐守,倒是無礙,怕就怕劉璋並不得人心,部下紛紛倒戈劉裕!如此一來,就算我派大軍前去支援,恐怕也是螳臂當車,甚至有去無回!”周瑜向我分析道。
“呼—!沒想到啊,劉裕竟然處處佔據著優勢!”我不禁感歎道。
“關鍵是明年,曹軍必然會南下,到時候伯符你要率軍抵擋。其他的先不說,只靠我這邊,短時間內要想一統南方都是千難萬難的。更何況還有陳烈在側,單單防范他就需要分出一部分軍力!”周瑜終於向我表達了他的難處。
周瑜雖然厲害,但如今也是兵力不足!
而我雖然已經明白了一切的關鍵所在,卻也是沒辦法!
“公瑾,是不是不打下益州,就不能攻略交州了?”隨即,我又想到了什麽。
“哦?嗯…倒也不是,主要是不能讓劉裕攻下益州。倘若益州局勢穩定,荊南又徹底平定,我便能騰出手攻略交州了!”周瑜想了想,然後說道。
“總之,公瑾你要平定南方,有三個關鍵:一是確保益州不被劉裕攻下;二是荊南穩定;第三,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我得擋住曹軍,守住江夏不失是吧?”我分析道。
“不錯!伯符你說的不錯!”周瑜很高興。
“我明白了,這也是公瑾你要我將幕府設在荊州的原因了,是吧?”我問道。
“嗯…你這麽說也對!”周瑜想了想讚同道。
注:宋武帝劉裕(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徐州彭城人。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422年在位)。
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北府軍為將。
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反抗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複洛陽、長安兩都。
憑借著巨大的軍功,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
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加強集權,抑製兼並,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士,振興教育,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征伐北魏,尚未出師,便因病逝世,終年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