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竟敢公然拒絕我!”智瑤的聲音如同雷霆,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他以為我智瑤是好欺負的嗎?我必須讓他知道,得罪我智瑤的代價!”
韓家使者上前一步,語氣恭敬卻帶著幾分狡猾:“智瑤大人,趙襄子此舉無疑是對您威嚴的挑戰,我們韓家願意出兵相助,共同討伐趙家。”
魏家使者也緊接著表態:“魏家也願出兵,趙襄子的傲慢必須得到懲罰。”
智瑤站起身,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的聲音堅定而冷酷:“好!既然如此,我們就聯手給趙襄子一個教訓。集結兵馬,準備出征!”
趙襄子站在府邸的窗前,夜風輕拂,吹散了他額頭的發絲,卻吹不散他心中的憂愁。智瑤的使者離去後,他便知道,一場風暴即將席卷而來。他轉身,面對著忠誠的隨從們,眼中閃爍著堅定而又迷茫的光芒。
“如今智瑤勢大,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必須離開這裡,尋找一處安身之地。”趙襄子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隨從們面面相覷,他們知道,這是一場關乎趙氏家族存亡的抉擇。一位年長的隨從上前,聲音沙啞卻堅定:“主公,長子城最近,城牆堅厚又完整,是我們的不二之選。”
趙襄子搖了搖頭,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悲憫:“長子城的百姓,為了修築城牆已經筋疲力盡,如今又要他們舍生入死地為我守城,我心何忍?誰能和我同心?”
另一位隨從見狀,急忙建議:“邯鄲城倉庫充實,糧食充足,足以支撐我們長期抵抗。”
趙襄子再次歎息,他的目光如同穿透了時空,看到了那些被搜刮一空的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實,現在又因戰爭讓他們送命,這樣的勝利,我趙襄子寧願不要。還是投奔晉陽吧,那是先主的地盤,尹鐸又待百姓寬厚,人民一定能同我們和衷共濟。”
隨從們聽到這裡,眼中都露出了敬佩之色。他們知道,趙襄子不僅是一位英明的領導者,更是一位心懷百姓的仁君。他們齊聲應諾,準備隨趙襄子一同前往晉陽。
夜深了,趙襄子帶著隨從們悄然離開府邸,他們穿過靜謐的街道,馬蹄聲在夜色中回響,像是一曲悲壯的離歌。趙襄子回頭望了望那座他曾經為之奮鬥的城市,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決絕。
在前往晉陽的路上,趙襄子的心情異常複雜。他知道,這一去,可能再無回頭之路。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先主的音容笑貌,以及尹鐸那寬厚的背影。他深吸一口氣,心中默默發誓,無論如何,他都要保護趙氏家族的血脈,不讓它在這亂世中斷絕。
到達晉陽時,天已微亮。趙襄子站在城門前,看著這座堅固的城池,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安心。他知道,這裡將是他的新起點,也是他反擊智瑤的基地。
尹鐸聞訊趕來,見到趙襄子,立刻上前迎接:“主公,您的到來,讓晉陽蓬蓽生輝。”
趙襄子微微一笑,他看著尹鐸,眼中充滿了信任:“尹鐸,我來了,希望不會給你帶來麻煩。”
尹鐸堅定地回答:“主公,您放心,晉陽的百姓都願意為您效力,我們一定會同心協力,共度難關。”
在時空的漣漪中,小明和小紅的身影逐漸凝聚,他們站在晉陽城的郊外,望著這座古城的輪廓。晉陽城,這座未來的趙國都城,此刻在晨霧中顯得格外寧靜而莊嚴。
小明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他還有些迷糊,昨晚在安全屋裡的睡眠並不踏實,夢中的戰鼓聲和馬蹄聲似乎還在耳邊回響。他轉頭看向小紅,發現她正專注地觀察著晉陽城,眼中閃爍著對歷史的敬畏。
“小紅,我的印象裡,趙國以後的首都就是邯鄲呀!”小明疑惑地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小紅輕笑出聲,她的眼神中帶著幾分戲謔:“真搞不懂你, 小明同學,你一會兒像個精通歷史的大咖,一會兒又變成了歷史知識小白,真是叫人琢磨不透呢。是不是這幾天穿越太多,把你的時間線都給混淆了?”
小明撓了撓頭,尷尬地笑了笑:“這兩天有點累,資治通鑒就沒再讀了。”
小紅輕輕拍了拍小明的肩膀,語氣中帶著一絲寵溺:“沒關系,我來給你補課。我們現在是在公元前455年,距離趙國正式把都城遷往邯鄲還有七十多年的時間呢。實際上,趙襄子之所以不去邯鄲,是有深層次考量的。首先,如果一開始就跑到邯鄲,雖然那裡遠離智瑤,但卻給人一種軟弱和逃避的感覺,這對於凝聚士氣和展現領袖決心極為不利;其次,太靠近齊國雖然在戰敗時容易獲得庇護,但也容易滋生部下對外國援手的過度依賴,進而影響到趙氏家族在晉國本土的根基穩固。尤其是趙襄子本人,他考慮更多的是趙氏家族長遠的獨立和尊嚴,而不是單純地尋求生存之道。試想,萬一大家都想著敗了就去齊國做大夫,那他趙襄子難道還能去做齊王不成?
小明聽到這裡,頓時想起了三國演義中魯肅勸孫權堅守江東的故事,不禁脫口而出:“這倒像是當年魯肅勸孫權不要投降曹操,說什麽就算戰敗還能去海上稱王的道理。”
小紅抿著嘴笑了:“孫權和魯肅是未來的人物,不是過去。好了,我們進去看看吧,晉陽城的歷史,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
小明和小紅並肩走進晉陽城,城門口的守衛對他們毫無察覺,他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融入了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