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漢朝四百余年 > 第肆部:紙醉金迷 第一十二章 自殺的真相

漢朝四百余年 第肆部:紙醉金迷 第一十二章 自殺的真相

簡繁轉換
作者:秋月銀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8:39 来源:搜书1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官員自殺被視為一種榮譽,特別是在面對失敗、羞辱或無法承受的壓力時,自殺被官員認為是一種逃脫的方式。

官員自殺也可以帶來仕途和道德上的救贖。

當一個官員違反法律和道德規定,導致公眾的譴責和壓力時,自殺可以成為一種“救贖”,讓公眾對他們的評價產生改變。

一個自稱善於星相的郎官賁麗粉墨登場,說此事也容易,只要找一個權重位尊的大臣作替身就行。

於是丞相翟方進當即被召見,要求他為國盡忠。

翟方進剛返回丞相府,劉驁的詔書就尾隨而來,將翟方進斥責一通,說他丞相當得不合格,以致政事紊亂、天災不斷,要他自己看著辦,翟方進隻好自殺。

得到丞相的死訊,劉驁龍顏大悅,為翟方進隆重舉行了葬禮,還親臨致祭,他自認為災星已退,自己有望長命百歲了。

按照漢朝的禮儀制度,司隸校尉的職位是在丞相司直下面的,下官在剛剛就職的時候,是要先行拜見丞相和禦史大夫的。

而當初,翟方進和渦勳都是新入職的下官,渦勳的官職比翟方進低。

但是渦勳既不拜見丞相和禦史大夫,見到翟方進的時候也是態度傲慢,以翟方進這樣的小心眼當然記在心裡了。

從此小心眼的翟方進就開始安安觀察渦勳,後來翟方進發現,渦勳私下結交光祿勳辛慶忌,又在一次外出的時候遇見了外戚成都候王商,下車站到了一旁,等到王商走後蔡上車。

翟方進就拿著這兩件事去彈劾渦勳不遵守禮儀,阿諛奉上的罪過,並且請求丞相罷免渦勳。

後來丞相司直的翟方進,又被太中大夫平當告了一狀。

平當彈劾翟方進,上奏說:“翟方進是國家的丞相司直,不好好地修身立德做一個群臣的表率,還親自違反法令在只有天子才能走的馳道上行車,司隸都尉陳慶原本是憑借一刻公正的心去彈劾上奏,規正翟方進,翟方進不僅沒有自責羞愧的改正,反而是非不分,恩將仇報,因此記恨傷了陳慶,用陳慶閑談時的言語,來詆毀陳慶,期望能給陳慶定罪。

後來丞相薛宣因為一個殺人犯殺了人家一家六口,請求朝廷派遣掾史來督促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涓勳自行越級上奏朝廷,翟方進再一次抓住人家的小辮子不放,彈劾司隸校尉涓勳。

很多人都認為翟方進做事不是用道德來做事的,而是用個人的好惡和利益來做事,朝廷想要樹立威信,就應該遏製住翟方進這一類的人。

至於司隸校尉涓勳,行事向來公正,偶然犯了小錯,也是可以原諒的,應該給他機會,讓他成就自己的功名。”

不得不說,太中大夫的眼睛毒辣,語言也犀利,如果把翟方進彈劾的人放在一起,就會發現,翟方進彈劾的人多是跟他有個人私怨的。

只是當時翟方進彈劾的人其中,恰好也有漢成帝想動的人。

於是漢成帝並沒有察覺出來,翟方進有什麽不妥。

後來,漢成帝認為翟方進彈劾的人都符合律法,不能因為平當的猜忌,就認定翟方進因為私人恩怨就利用律法做事。

而司隸校尉涓勳越級上報,不符合律法,將司隸校尉涓勳貶為昌陵令。

其實平當彈劾翟方進的事,無論從那個角度上來看,和這件事有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道理。

這麽一看,每個人都沒有錯,之事立場不同罷了。

那麽翟方進真的是這個睚眥必報的人麽?

他還真是,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翟方進報復的方式也確實和正當,這種拿住人家錯處,來打擊人家,不是光明正大嗎?

如果人人都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去做打擊報復的事,那麽犯罪的人,一定會少很多,只是翟方進連一點點的小事也取計較,這就顯得有點小心眼了。

就這樣,翟方進一年之內就罷免額兩個司隸都尉,朝廷上下都知道他小心眼,會拿住對方的錯處進行打擊報復,大臣們都很害怕翟方進。

但是丞相薛宣卻和看中翟方進,認為翟方進拜師得力,有格局有能力,將來一定會超越自己,做到丞相的位置,後來薛宣被免職後,翟方進果然成為了繼任丞相。

後來翟方進辦事得力,在修建昌陵的工程中,揭發了很多貪贓枉法的贓物。

漢成帝認為翟方進的能力能夠升任更高的官職,就提拔翟方進為京兆尹。

翟方進在做京兆尹的時候,打擊豪強勢力非常嚴厲,京城的人們都害怕他。

當時青州刺史胡常聽說了翟方進的事,特意寫信勸翟方進,太過威嚴會失去人心。

翟方進是個能聽到進去話的人,馬上就放松了威嚴。

翟方進做了三年的京兆尹之後,被漢成帝升任為禦史大夫,終於走到了朝廷核心官員的位置上。

幾個月後正好遇見丞相薛宣因為辦事不力被罷免。

漢成帝認為翟方進的能力做的了丞相,於是就任命翟方進接任丞相一職,奉高陵候,封地一千戶。

翟方進因此走上了他為官生涯的最高峰,此時的翟方進已經今時不同往日,再也不是當初那個任人欺凌,被人嫌棄的小官吏了。

當翟方進擁有了權勢富貴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孝順他的繼母,翟方進的繼母在他父親死後,還照顧供養和翟方進很多年,翟方進對他的繼母感激涕零,所以侍奉繼母非常虔誠。

後來翟方進的繼母去世,翟方進為繼母守孝二十六天,二十六天之後,翟方進蔡開始辦公。

翟方進做丞相的時候,清正廉潔,公正嚴明,謹守禮儀,不敢犯一點點錯。

而且翟方進不畏權貴,執法嚴苛,只要是對方犯了錯,不管是高官還是權貴,翟方進都敢彈劾。

比如翟方進彈劾過的陳鹹、朱博、蕭育、逢信、孫閎等人都是出自長安的世家子弟,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才名。

然後翟方進出身寒微,卻在幾十年裡憑借優秀的政績後來者居上,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他絲毫不害怕,依然用律法去彈劾罷免了這些人。

早在漢元帝的時候,陳鹹就已經成為了禦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後來漢成帝繼位,陳鹹經歷幾次的升遷於貶謫後進入朝廷人少府一職,當時於身為刺史的翟方進關系很好。

再次事前逢信已經做到了京兆尹,太仆,為衛尉了,無論是為官的政績和資歷都在方進之上。

等到禦史大夫的官職空缺出來的時候,陳鹹,翟方進,逢信都是備選范圍內的人選,最後翟方進得到了這個職位。

後來丞相薛宣因為辦事不力被罷免,翟方進因為做過丞相司直被牽連,陳鹹趁機責問翟方進,想要得到昔日好友翟方進禦史大夫的職位,翟方進因此跟陳鹹反目成仇。

之前,大將軍王鳳上奏舉薦任命陳湯為中郎,非常信任陳湯,後來很多證實都跟陳湯商量之後才決定。

後來王鳳去世了,他的弟弟車騎將軍王音代替王鳳輔政,也十分看中陳湯。

當時陳鹹,逢信和陳湯都十分交好,陳湯也在王音和王鳳的面前稱讚逢信和陳鹹。

後來王音王去世,王鳳的弟弟成都候王商又繼任大司馬衛將軍繼續輔政。

但是王商和陳湯有舊怨,王商就抓住陳湯的過錯彈劾他,經過查證陳湯確實有罪,漢成帝就罷免了陳湯,流放到了敦煌。

當時翟方進已經做了丞相,之前與他反目成仇的陳鹹非常害怕,生怕翟方進上位之後報復自己,畢竟翟方進的小心眼是出了名的,自己當初對翟方進落井下石,翟方進很有可能報復自己啊。

陳鹹想要緩和關系,拿不準翟方進的意思,就派小官杜子夏去試探一下翟方進的意思。

子夏受命前去拜訪翟方進,經過試探之後,卻發現依然對陳鹹對他落井下石的事耿耿於懷。

所以不敢為陳鹹開口求情,心理也知道以翟方進的性格,有機會一定會反擊陳鹹,陳鹹恐怕沒有幾天好日子過了。

果然不久之找翟方進就上奏彈劾陳鹹和逢信,結黨營私,貪汙受賄。

明知道陳湯結黨營私,攀附權貴,違反亂紀,還和他交往過密,以求升遷,請求漢成帝將二人罷免。

漢成帝同意了,陳鹹和逢信兩位高官再次折在了翟方進的手上,翟方進有一次震懾了群臣。

過了兩年,漢成帝下詔舉薦品行端正,敢於直言的諫臣,紅陽侯王立立刻舉薦陳鹹,陳鹹因此做了光祿大夫,給事中。

翟方進不甘心陳鹹再次翻身,非要按死陳鹹。

於是再次彈劾陳鹹,說陳鹹之前就是因為品行不端,貪贓枉法才被免職的,沒有把陳鹹殺了已經是法外開恩了,怎麽能夠再次為官。

翟方進還順便彈劾了紅陽侯王立舉薦人才的時候,隱瞞實情。

漢成帝因此罷免了陳鹹,但是卻下令不要翟方進彈劾王立。

其實這個時候翟方進就應該知道收斂,但是翟方進做丞相太久了,忘記了居安思危,揣度上意了,依然我行我素,沒有任何反思,所以導致了後面悲慘的結局。

幾年之後,皇太后的姐姐的兒子侍中衛尉丁玲後淳於長犯了罪,漢成帝因為忌憚皇太后的關系,只是免去淳於長的官職,並沒有將淳於長治罪。

有關負責部門將淳於長遣送回了他的郡國,淳於長想要自救,就賄賂王立,王立就上密折為淳於長求情,但是漢成帝沒有理會王立,是將淳於長治罪了。

翟方進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立刻上奏彈劾王立,用外戚的身份和皇太后的關系脅迫漢成帝妥協,狡猾不講道義,應該將紅陽侯王立治罪。

而漢成帝因為紅陽侯王立畢竟是他的舅舅,所以只是將王立遣送回了他的郡國。

翟方進彈劾王立這件事,其實是不應該做的,之前王立做錯事,漢成帝就因為王立是他的舅舅沒有將王立怎麽樣。

這就說明,在漢成帝的心理,其實是不願意處罰王立的,即使王立真的犯了錯,雖然後面漢成帝因為王立為淳於長的事求情,漢成帝也只是迫於無奈,才將王立遣送回國的。

所以翟方進依然沒有意識到漢成帝其實沒有多記恨王立,相反的,漢成帝也意識到翟方進的小心眼有多煩人了。

翟方進因為對王立窮追不舍,所以在自己的衣食父母漢成帝的心裡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是在是得不償失。

即使這樣翟方進還是覺得這口氣出得不夠,於是繼續彈劾王立的朋友親屬的等相關聯的人,漢成帝對朋黨勢力也是不滿了很久,見到翟方進彈劾的人也是確實證據確鑿,於是將翟方進彈劾的二十多個人全部都罷免了。

這二十多個人之中就有好不容易再次爬上來的陳鹹,而陳鹹因為被王立牽連,再次失去官職,後來再家中怨憤生病死掉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也不知道陳鹹的死,算不算翟方進的責任。

後來翟方進因學識淵博,又兼任法令吏事,被稱為通明相,漢成帝非常器重他,翟方進上奏的事,漢成帝基本都允準了,翟方進就揣度漢成帝的心意來做事,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之前,定陵侯淳於長是有權勢的外戚,翟方進也曾經和他交好,並且還曾經稱讚舉薦過他。

後來淳於長犯罪,所有於淳於長交好的大臣幾乎都受到牽連,但是翟方進卻安然無恙,因為漢成帝器重翟方進,所以沒有提過這件事。

但是這件事被有心人翻出來了,翟方進知道了之後,感覺到十分慚愧,於是想漢成帝請求離職。

漢成帝沒有答應,並且還安慰翟方進說,知錯就改就好。

翟方進就安心了。

但是後來翟方進是在是樹敵太多了,再加上翟方進人任丞相一來,除了懲治有罪的官員,再沒有什麽出色的政績了,這件事被翟方進的政敵翻出來了,拿來彈劾翟方進。

如果不是翟方進被人彈劾,他根本就沒有發現,翟方進這幾年的政績平平,現在很多大臣都去彈劾丞相,漢成帝不由的認真的去考量這件事,發現翟方進這個人的性格,能力,確實不合和做丞相。

對於丞相這個職位來說,政績平平沒關系,國家大事沒有繼續糟糕下去就好,問題就是經過翟方進一系列的彈劾,報復行為,已經讓漢成帝印象極為不好了。

漢成帝之所以把翟方進提拔到丞相的位置,是看中他的政績,現在翟方進因為私人恩怨耽誤公事,並且九年都這樣,漢成帝就認為翟方進已經不能再用。

後來漢朝出現的天降異象的事,漢成帝被洗腦了,認為翟方進耽誤了天下大事,應該謝罪於天下,所以賜死了翟方進。

其實翟方進完全是有機會爭取一個善終的,但是問題就處在翟方進的心胸太過狹隘,過於關注個人恩怨,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大事,忽略了自己當初為什麽要做官的意向,忘記了居安思危這回事。

所以最後,錯過了無數全身而退的機會,得到了一個悲慘的機會。

說起來,也是一個可憐人。

這翟方進本來是可以厚著臉皮不自殺的,但是,他一生嚴格按照儒家經典的標準要求別人這樣和那樣,到頭來,沒有想到皇帝也以孔子去說他的事情了,這下,翟方進的臉就掛不住了

翟方進自殺之後,漢成帝還親自去吊唁他,對外隱藏了他自殺的真相,還諡封了他的爵號,這給了翟方進極大的面子。

翟方進出身低微,處於階層業已固化的漢王朝後期,依靠個人奮鬥走上高層,這本身是鼓勵我們後人奮進的一面旗幟。

為官後,先後任職於地方和中央,任上束己公約、崇尚清明、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搏擊豪強、為民請命,無大功亦無大過。

王朝的末期,統治階層內部往往伴隨著激烈的政治傾軋,翟方進也參與其中,雖落得自殺身亡的下場,但其對漢王朝的貢獻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個人感**彩過於濃厚,沒有做到客觀公正。

其中大段講述翟方進參與的政治傾軋而對其優點和貢獻隻字不提,甚至有些地方更是讓讀者莫名其妙,例如:王莽以陰謀篡權上位,任上倒行逆施,人神公憤,置個人生死與家族前途於不顧,首倡義旗反對暴政,對比陳勝、吳廣,這難道不是大義。

這充滿個人感**彩而將是非淡化的總評,無異於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孔光少年時好經學,年紀不到二十歲,就被推舉為議郎。

光祿勳匡衡推舉孔光品行端正,擔任諫大夫。因為議論政事有與皇上意思不合之處,貶官為虹縣縣令,孔光白免,回家去教授經學。

漢成帝劉驁初即位,孔光被推舉為博士,多次讓他負責平反冤獄,整治風俗,賑濟災民,孔光每次奉命出使都圓滿完成任務,孔光的名聲傳遍朝野。

這時,博士分三科選官,成績優良的選為尚書,次一等的擔任刺史職務,那些不通朝政事務的,就留待以後補任諸侯太傅,孔光以成績優秀擔任尚書,負責考察前代典章制度和禮節儀式,多年研習精通了漢代的制度和法令。

漢成帝很信任他,先後遷為仆射和尚書令。

漢成帝有詔書嘉獎孔光辦事周密謹慎,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升任諸吏官,並任命他的兒子孔放為侍郎,給事黃門。

幾年後,孔光又遷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中二千石,給事中,賞賜黃金百斤,兼任尚書。

之後又遷為光祿勳,仍負責尚書的事務,像過去一樣擔任諸吏給事中。

孔光一共執掌朝政機要十多年,維護法度,修定制度。

漢成帝有政事詢問,孔光總是根據經典法律,以自己認為對的答案來回答,不希望與皇帝的旨意苟合;如果有的時候皇帝不聽從,孔光也不敢強硬諫爭,因此孔光當官時間很長,而且安全。

有時他上書言事,已經寫好的奏章總是刪削修改,認為上書張揚皇帝的過失,以此來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

孔光推薦別人做官時,也惟恐被人聽到。輪到放假之曰,回家休息,與兄弟、妻子兒女們說家常話時,始終都不提朝廷官署裹的政事。

有人問孔光:“長樂宮溫室殿的樹,都是一些什麽樹啊?“

孔光只是嘿嘿地一笑,並不回答,然後用別的話岔開去。

孔光不泄露朝廷政事就是如此。

孔光是皇帝的老師的兒子,少年的時候就以經學和品行而著名,當官成名很早,不結黨扶植培養遊說之徒,也不求助於別人。

這既是他性格內向嚴謹的結果,也是他學宦早成的身世決定的。後來孔光從光祿勳遷任禦史大夫。

二月,漢成帝已經即位二十五年,沒有繼承皇位的兒子,最親的親屬有同母的弟弟中山孝王以及同母弟弟的兒子定陶王。

定陶王博學多才,像皇帝的兒子似的。

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暗地裡為定陶王謀求繼承皇位,私下勾結趙皇后、昭儀以及皇帝的舅舅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因此他們都勸漢成帝定繼承人。

漢成帝於是召集丞相翟方進,禦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引入密室,商議中山孝王、定陶王哪一個應該定為皇位繼承人。

廉裹、朱博也都跟方進、王根的意思一樣。

惟獨孔光認為根據禮製選立繼承人應根據血親關系,中山王是先帝的兒子,皇上的親弟弟。

按照《尚書·盤庚》所記載的,哥哥死後弟弟繼承王位為例,中山王應該立為繼承人。

漢成帝根據《禮》有兄弟不能都入廟堂的記載,加上皇后、昭儀要立定陶王,因此選立定陶王為皇太子。

孔光因為議論不合皇帝的意思,貶官為廷尉。

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自幼隨父徙居長安,聰穎好學,通經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

後光祿勳匡衡推舉其為方正,入朝任諫大夫。他性格剛正,直諫無忌,常不合漢元帝之意,被貶出朝任一小官,後辭官回家收徒講學,所教弟子多數成就為博士、大夫。

漢成帝即位,舉為博士,幾次到各地檢查冤獄,教化風俗,賑濟災民,後遷為仆射、尚書令、禦史大夫。

綏和二年,又遷為大將軍,繼而拜為丞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

後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親信加以詆毀,被罷免還鄉。

孔光回鄉不到一年,朝中接連換了三位丞相,廷議皆不如孔光。

元壽元年,傅太后去世,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祿大夫,不久再拜為丞相。

他與大司空何武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規定逾限者歸官,以緩和激化的階級矛盾。

因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施。哀帝死後,平帝劉衎年僅9歲,由太皇太后臨朝稱製,政事盡委於大司馬王莽。

孔光擔心有不測之事,上書請求辭官回鄉。

於是,按王莽之意拜孔光為太傅,次年拜為太師。

後稱病辭職。

元始五年四月乙未(初一)日,孔光病故,享年七十歲。

朝廷令諫大夫持節護喪,公卿百官吊唁送葬。諡簡烈侯。

孔光少年時好經學,年紀不到二十歲,就被推舉為議郎。光祿勳匡衡推舉孔光品行端正,擔任諫大夫。

因為議論政事有與皇上意思不合之處,貶官為虹縣縣令,孔光白免,回家去教授經學。

漢成帝劉驁初即位,孔光被推舉為博士,多次讓他負責平反冤獄,整治風俗,賑濟災民,孔光每次奉命出使都圓滿完成任務,孔光的名聲傳遍朝野。

孔光執掌機要這時,博士分三科選官,成績優良的選為尚書,次一等的擔任刺史職務,那些不通朝政事務的,就留待以後補任諸侯太傅,孔光以成績優秀擔任尚書,負責考察前代典章制度和禮節儀式,多年研習精通了漢代的制度和法令。

漢成帝很信任他,先後遷為仆射和尚書令。

漢成帝有詔書嘉獎孔光辦事周密謹慎,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升任諸吏官,並任命他的兒子孔放為侍郎,給事黃門。

幾年後,孔光又遷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中二千石,給事中,賞賜黃金百斤,兼任尚書。

之後又遷為光祿勳,仍負責尚書的事務,像過去一樣擔任諸吏給事中。

孔光一共執掌朝政機要十多年,維護法度,修定制度。

漢成帝有政事詢問,孔光總是根據經典法律,以自己認為對的答案來回答,不希望與皇帝的旨意苟合;

如果有的時候皇帝不聽從,孔光也不敢強硬諫爭,因此孔光當官時間很長,而且安全。

有時他上書言事,已經寫好的奏章總是刪削修改,認為上書張揚皇帝的過失,以此來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

孔光推薦別人做官時,也惟恐被人聽到。

輪到放假之曰,回家休息,與兄弟、妻子兒女們說家常話時,始終都不提朝廷官署裹的政事。

孔光被貶廷尉綏和元年二月,漢成帝已經即位二十五年,沒有繼承皇位的兒子,最親的親屬有同母的弟弟中山孝王以及同母弟弟的兒子定陶王。

定陶王博學多才,像皇帝的兒子似的。

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暗地裡為定陶王謀求繼承皇位,私下勾結趙皇后、昭儀以及皇帝的舅舅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因此他們都勸漢成帝定繼承人。

漢成帝於是召集丞相翟方進,禦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引入密室,商議中山孝王、定陶王哪一個應該定為皇位繼承人。

翟方進、王根認為定陶王是皇帝弟弟的兒子,同胞弟兄的兒子就好比是自己的兒子一樣,是他的後輩也就是他的兒子,因此定陶王應該定為繼承人。

廉裹、朱博也都跟方進、王根的意思一樣。

惟獨孔光認為根據禮製選立繼承人應根據血親關系,中山王是先帝的兒子,皇上的親弟弟。

孔光因為議論不合皇帝的意思,貶官為廷尉。

孔光公正執法孔光長期掌管尚書事務,製訂法律制度,號稱精細平和。

這時,定陵侯淳於長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被殺了,淳於長的小妾乃始等六人都在淳於長犯罪的事沒有被發覺之前離他而去,有的重新嫁了人。

等到淳於長的事情發生之後,丞相方進、大司空何武商議,認為“按照法令,犯法的人都要以犯法時的法律論處,在時間上有明確的界限。

淳於長犯大逆不道罪的時候,乃始等是他的妻子,已經犯有株連之罪,跟自己犯罪一樣。

她們在犯罪之後才離開他,按照法律是沒法免罪的。請陛下裁定。”

孔光發表意見,認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罪犯的父母妻子子女,以及同母。

親屬,無論年紀大小,都應該處斬,棄屍街頭,以此來警戒今後犯法的罪人。

而夫婦之間的法則,是相互之間有情義就結合,沒有情義的話就分離。

淳於長自己不知道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就拋棄了乃始等人,她們有的重新改嫁了,夫妻之間的情義已絕,如果還要認為她們是淳於長的妻子, 來殺掉她們,名義上不正當,因此不應當牽連判罪。”

漢成帝下詔書,肯定孔光的意見正確。

孔光官拜宰輔綏和二年,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因為與犯罪的定陵侯淳於長、紅陽侯王立交誼深厚,也都被罷免為庶人。

任命孔光為左將軍,擔任右將軍的官職,任命執金吾王鹹為右將軍,擔任後將軍的官職。

撤銷了後將軍的官位。

幾個月後,丞相方進逝世,漢成帝召見左將軍孔光,準備拜他為相,已經刻好了侯印和寫好了拜他為相的策書,這時漢成帝突然死去。

就在漢成帝暴死的當夜,葬禮之前,拜授丞相。

漢哀帝劉欣初即位,以身作則,提倡節儉,節省減少了許多費用,朝廷政事都由皇上自己負責處理,朝廷一時震動,盼望太平盛世的到來。

漢哀帝褒揚獎賞大臣,給孔光增加封邑一千戶。

這時,漢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后王政君自己住在長樂宮,而漢成帝的漢祖母定陶傅太后住在皇帝的住處,漢哀帝便下詔問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應當住在何處?”

孔光平時聽說傅太后為人處事剛烈殘暴,而且擅長於玩弄權術謀略,從皇帝還在繈褓之中,就開始撫養,直至教育他成人,在皇帝登基的時候又出過力。

孔光擔心傅太后乾預朝政事務,不想讓她與皇帝朝夕相近,就發表意見,認為定陶太后應該另外修建宮殿居住。

大司空何武說:“可以住在北宮。”

漢哀帝聽從了何武的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