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再風光,你指望不上,眼前再狼藉,不得不繼續!沒人扶你的時候,要自己站直,沒人幫你的時候,要自己努力。相信自己,只要你足夠勇敢,沒有熬不過的艱難。
努力,不是為了要感動誰,也不是要做給哪個人看,而是要讓自己隨時有能力跳出自己厭惡的圈子,並擁有選擇的權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人只要有一種向上的精神,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努力,成功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大。是塊金子,無論在哪,總是會發光的。
這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只要不斷學習,不管你長得如何,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你一定能夠成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自強不息地奮鬥,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保持向上的動力,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青春是最美好的時光,讓我們把握時機,勇敢地奮進。相信只要我們努力拚搏,就一定能夠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
當時,吳漢率王梁、耿弇等九人共擊檀鄉農民軍於漳水,大破敵軍,收降十萬余人。
劉秀派使者封吳漢為廣平侯,食邑四縣。
後來,吳漢率諸將擊鄴西山賊黎伯卿等,追到河內修武,攻破賊兵所有屯聚。
劉秀親自趕來撫問慰勞,又遣吳漢進兵南陽郡,攻取宛、涅陽、新野諸城。
吳漢在南陽放縱部下劫掠鄉裡,致使民怨沸騰,結果逼反了破虜將軍鄧奉。
不久,吳漢引兵南下,與秦豐戰於黃郵水,大破秦豐;又與偏將軍馮異擊潰銅馬、五幡等農民軍。
鄧奉,南陽新野人。鄧奉是鄧晨之侄,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鄧奉起兵於淯陽縣,曾經保護過劉秀的妻子陰麗華及其家人,劉秀稱帝後封為破虜將軍。
因為吳漢縱兵劫掠南陽百姓,鄧奉率軍將吳漢驅逐出南陽,成為漢軍的叛將。
建武三年,劉秀親征,鄧奉兵敗出降,被斬首。
鄧氏是新野的豪強大戶,鄧奉的叔叔鄧晨是劉秀的二姐夫,地皇三年,鄧晨隨劉演、劉秀兄弟起兵反抗王莽,鄧奉也在家鄉聯絡四方豪傑伺機起兵。
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殺,天下大亂,鄧奉聚眾起兵,佔據了河南省新野縣東北。
更始元年九月,劉秀防止劉玄迫害他的家屬,讓妻兄陰識帶著陰麗華回老家避難。
回到南陽後,因為鄧劉兩家是姻親,陰識就帶著家屬到鄧奉軍中尋求保護。
鄧奉熱情的接待了陰氏一家,將陰氏一門老小安置在自己的府邸裡,不僅派兵嚴加保護,而且在生活上對他們照顧的無微不至。
從此,陰家一門老小在鄧奉的精心照顧之下,終於過上了安生日子。
建武元年,劉秀在鄗縣(今河北柏鄉縣北)稱帝後,派遣侍中傅俊到南陽郡迎接陰麗華,鄧奉也率部加入漢軍,此後累功升為破虜將軍。
建武二年八月,南陽郡堵鄉縣人董欣聚眾作亂,捉住了南陽郡太守劉驎,據城反叛。
複陽縣人許邯也起兵於杏聚,以聲援董欣。
劉秀急令大司馬吳漢為主將,揚化將軍堅鐔、右將軍萬修為副將,率領漢軍主力十余萬掉頭南下,馳援南陽平叛。
吳漢雖在軍事上節節勝利,連續收復宛城、涅陽、酈縣、穰城、新野等地,但他縱容部下掠奪鄉民,搞得民怨沸騰。
當時,破虜將軍鄧奉正好從洛陽請假回新野探親。見吳漢軍暴行,大怒,率鄉民起義,擊敗吳漢軍隊,盡獲輜重,屯據老根據地淯陽。
由於物資、糧草全部被鄧奉洗劫一空,吳漢被迫率部南撤,萬修也於此時病死軍中,只剩下堅鐔困守宛城。
鄧奉乘機分兵四處,陸續擊破漢軍其他各部,很快就控制了南陽郡的大部分地區。
不僅如此,他還與周邊的延岑的漢中流民軍、董欣的南陽流民軍、更始政權殘部、楚黎王秦豐聯合起來,互通聲氣,結成了聯盟。
鄧奉起兵雖然是激於義憤,但他背叛了信任重用他的劉秀,也使剛剛平定的南陽郡又陷入兵火之中,不但劉秀不能諒解他,連他的老朋友孫憙也多次寫信責備他
為了平息南陽的叛亂,建武二年十一月,劉秀再派征南大將軍岑彭率領朱佑、賈複、耿弇、漢忠將軍王常,武威將軍郭守,越騎將軍劉宏,偏將軍劉嘉、耿植等八員大將共擊鄧奉、董欣、許邯。
岑彭進入南陽郡境內之後,首先擊破了杏聚迫降了許邯,又揮師南下,進兵堵鄉,前去圍攻董欣。
鄧奉聞報,親率一萬余人來援,雙方激戰於堵鄉城下。
鄧奉、董欣的部下,都是南陽郡的精兵,勇猛異常。
尤其是鄧奉的部下,都是沙場百戰之兵,銳不可當。
這一仗,漢軍大敗,建義大將軍朱佑被俘。
因為朱佑和鄧奉及他的叔叔鄧晨早年就相識,因此鄧奉沒有傷害朱佑,反而待如上賓。
經過這場慘敗,漢軍的銳氣遭到了極大的挫傷。
從此,岑彭與鄧奉在南陽郡境內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互有勝負,激戰了整整七個月。
建武三年三月,在消滅了西線的赤眉軍之後,劉秀親率主力漢軍南下征討鄧奉。
由於劉秀禦駕親征,漢軍士氣大振。
鄧奉戰敗從堵鄉逃到淯陽,董欣投降。
鄧奉再敗,退至小長安聚。
劉秀率諸軍緊追。
四月,鄧奉知道形勢已經不可挽回,決定投降。
於是他就請朱佑請出來,然後脫掉上衣,光著上身由朱佑押著他一起來到劉秀大營中請罪。
劉秀憐憫他是姐夫的侄子,又有保護陰麗華一家的功勞,並且他的叛亂也是吳漢縱兵劫掠引起的,想赦免他。
岑彭和耿弇認為應該以此事警戒其他蠢蠢欲動的人,就勸諫道:“鄧奉背恩反逆,讓大漢的軍隊在外征戰了一年多,叛亂使漢軍損失慘重,而且鄧奉擊傷賈複,生擒朱佑,使漢軍威名受損,陛下親自前來討伐,他也沒有馬上投降,直到無力再戰才投降,如果不殺了他,就不能宣揚懲治叛亂的決心。“
於是劉秀隻好下令誅殺鄧奉。
鄧奉與同郡人趙憙是多年的好朋友,趙憙為人正直忠義,鄧奉起兵反漢之後,趙憙多次寫信給鄧奉,表示責備勸阻,但鄧奉並沒有聽從他的勸阻。
當時很多人對劉秀說,趙憙與鄧奉是至交,也天下一定參與了叛亂。
等到鄧奉兵敗之後,劉秀得到趙憙寫給鄧奉的信,才知道趙憙是一位忠義之人,馬上重用,使之成了一代名臣。
趙憙年輕時有節操。堂兄被人殺害,沒有兒子,趙憙年十五歲,時常想著報仇。
於是帶著兵器約好朋友,後來終於前去尋仇。
仇人們全部生了病,沒有人抵抗。
趙憙認為乘別人生病報仇殺人,不是仁愛的人所應做的,就暫且放過他們而離開了,回頭對仇人說:“你們如果病好了,躲我遠遠的。“
仇人都趴著叩頭。後來病好了,仇人們全自己把自己綁好來見趙憙,趙憙不和他們見面,後來終於殺了仇人。
更始元年,更始帝劉玄即位,舞陰大姓李氏佔據縣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將軍李寶招降,李氏不肯投降,說:“聽說宛縣趙氏有個獨孫子趙憙,講信義很有名,我願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見趙憙,趙憙年紀不滿二十歲,被引見後,更始帝笑著說:“小牛犢子,哪能馱重東西走遠路呢?“
隨即任命他為郎中,代理偏將軍事務,派他去舞陰,而李氏終於投降。
趙憙於是進入穎川,攻打各處不肯投降的人,到達汝南地界,返回宛縣。
更始帝非常高興,對趙憙說:“你是千裡馬,努力做事。“
恰逢王莽派王尋、王邑率兵出關,更始帝就拜任趙憙為五威偏將軍,讓他協助各位將軍在昆陽抗擊王尋、王邑。
光武帝劉秀打敗王尋、王邑時,趙憙受傷,有戰功,回朝後被拜任為中郎將,封勇功侯。
更始三年,赤眉軍殺死更始帝,更始政權滅亡,趙憙被赤眉軍包圍,被逼急了,就從房上逃走了,和與他處得好的韓仲伯等幾十個人,帶著年少體弱的,翻山越嶺,一直逃出武關。
韓仲伯因妻子長相漂亮,擔心有要強暴他妻子的,而自己也會受害,要把妻子丟在路上。
趙憙憤怒地責罵他也不聽,於是用泥塗在韓仲伯妻子的臉上,把她裝在小車上,親自推著小車。
每次路上遇上賊兵想搶人的,趙憙就說她病重的情況,因此得以免受汙辱。
進入丹水縣後,遇上更始帝的親屬,都光著身子赤著腳很狼狽,又餓又累無法走路。
趙憙見到後傷心感慨,把所帶的布匹糧食,全部給了他們,並將他們護送回故鄉。
當時,鄧奉在南陽反叛,趙惠一向和鄧奉處得好,多次送信嚴厲地責罵他,而那些說壞話的人就說趙憙和鄧奉合謀,光武帝懷疑此事。
等鄧奉失敗,光武帝得到趙憙的信,才吃驚地說:“趙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立即召見趙憙,被引見後,賜給馬鞍和馬匹,為待詔公車。
當時江南還沒有降服,道路不通,任命趙憙為簡陽侯相。
趙憙不肯領兵,一個人騎著馬去簡陽。
簡陽官民不想讓趙憙進城,趙憙就勸導曉諭,喊城中主管官員,告訴他國家的威望信譽,守城主帥立即打開城門當面綁好自己來投降,從此各處的營壘全部投降。
荊州太守上書說趙憙的才能可以處理繁雜的事務,光武帝下詔書任命他為平林侯相。
攻打賊兵,安撫已經投降的人,縣鎮安定。
後來拜任懷縣縣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
趙憙到任,聽說他兩個孫子殺人的事沒有被揭發,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審訊李子春,他兩個孫子自殺了。
京城中替李子春說情的有幾十人,他終究不聽。
這時趙王劉良生病將死,光武帝親自看望趙王,問他想說什麽。
趙王說:“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懷縣縣令趙憙要殺他,我希望饒他一命。“
光武帝說:“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說說別的要求吧。“
趙王不再說話。趙王逝世後,光武帝追思趙王,就放出了李子春。
同年,趙憙升任平原太守。
當時平原有許多強盜,趙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殺死他們的頭領,其余黨應判罪的有幾千人。
趙憙上書稱“懲罰壞人僅限於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遷到京城附近的郡“。
光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把那批人全部搬遷到穎川、陳留。
於是推薦提拔有善行的人,誅殺鏟除壞人。
後來青州受大面積蝗災,蝗蟲侵入平原境內就死,連年豐收,百姓都歌頌他。
建武二十六年,光武帝邀集親戚舉行宴會,很高興,各位夫人分別上前說“趙憙很講恩義,先前遭赤眉軍兵亂逃出長安,我們都是他所救活的“。
光武帝非常讚許他。後來召趙憙入朝任太仆,光武帝接見時對他說:“你不只是被英雄所保舉,夫人們也都感激你的恩情。“
厚加賞賜。
建武二十七年,升任太尉,賜爵位為關內侯。
這時南單於降服,烏桓、鮮卑一起來朝貢,光武帝命令趙憙主管邊疆事務,考慮作長遠打算。
趙憙上書請求恢復沿邊疆的各個郡,幽州、並州二州從此確定下來。
建武三十年,趙憙上書勸光武帝前往泰山封禪,行三雍之禮。
建武中元元年,趙憙跟隨光武帝祭祀泰山。
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去世,趙憙接受遺詔,主持喪禮。
當時藩王都在京城,自從王莽篡位後,舊的典章制度不複存在,皇太子劉莊(漢明帝)和東海王劉疆等人夾雜同座,雜亂無序。
趙憙就面色嚴肅,扶劍站在殿前台階上,把藩王們扶下大殿,來明確地位的尊崇與卑下。
當時藩國的官員出入宮內朝中,和百官沒有區別,趙憙就上書請求讓謁者帶著,分別停留在別的縣,藩王們全部命令他們回府第,只在早晚上朝進宮。
整頓禮儀,嚴格門衛制度,朝廷內外都很肅敬。
鄧奉兵敗身死,卻成就了老朋友治國安邦的理想。
建武三年春,吳漢率領耿弇、蓋延進攻河南濟源縣南地區的青犢農民軍,迫使農民軍投降。
此後,吳漢又率領杜茂、陳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劉永,將其大將蘇茂圍困在河南虞城北。
劉永部將周建率兵來救,吳漢以輕騎接戰,結果墜馬傷膝,隻得還營養傷。
諸將道:“大敵當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
吳漢裹創而起,殺牛飽饗士卒,激勵三軍,士氣大振。
次日天明,周建、蘇茂出兵圍吳漢。
吳漢選精兵為前鋒,奮力還擊,大破敵軍,蘇茂、周建棄城突圍出走。
吳漢留杜茂、陳俊守廣樂,自率大軍與蓋延將劉永圍困在河南商丘。不久,城中食盡,劉永被部將殺害。
建武四年,吳漢率陳俊、王梁在臨平擊破五校農民軍,一直追到東郡箕山。
此時,鬲縣五姓豪強造反,驅逐縣長。
吳漢認為鬲縣造反,是縣長的責任,於是將縣長逮捕,傳檄各郡。
五姓豪強自動開城投降,諸將盡皆拜服。
同年冬,吳漢率耿弇、王常在平原擊破富平、獲索農民軍。
建武五年,農民軍夜攻漢營,軍中驚亂,吳漢堅守不動,不久軍心安定。
吳漢連夜發精兵出營突擊,大破敵軍,追討余黨,一直追到無鹽縣,進擊勃海。
不久,吳漢隨劉秀南征董憲,圍困朐城。
建武六年,吳漢攻破朐城,斬殺董憲。
至此,東方諸郡國完全平定。
關東平定後,隗囂又反,劉秀命吳漢率軍鎮守長安。
建武八年,吳漢隨劉秀西征隗囂,與岑彭圍隗囂於西城,關中諸郡甲卒亦奉調圍城。
劉秀東歸前,告誡吳漢道:“諸郡甲卒但且坐費糧食,若有逃亡,就會沮敗眾心,應當都罷之。“
吳漢與諸將以兵多勢眾,留諸郡兵以借其力,遂不遵命。
後來果然糧食短缺,士卒逃亡。
隗囂部將行巡,周宗亦率所借蜀兵前來救援,吳漢終以軍糧不繼而告敗退。
建武十一年,吳漢率征南大將軍岑彭自荊州入蜀討伐公孫述。
岑彭攻破荊門後,率領大軍長驅入蜀。
吳漢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畢率所部三萬人溯江西上。
適逢岑彭遇刺,吳漢兼領其軍。
建武十二年,吳漢率部與公孫述大將魏克、公孫永大戰於魚涪津,大破蜀軍,遂北上進攻武陽,擊潰來救的蜀將史興,攻下廣都,前鋒直逼成都。
劉秀曾經告誡吳漢:成都有十多萬部隊,不可輕視。
只要堅守廣都,待他們來攻時,不要與他們爭鋒。
如果他們不敢來攻,你轉營強迫他們接戰,必須等到他們精疲力竭,才可以發起攻擊。
吳漢求勝心切,率兵二萬進逼成都,倚江為營。
自駐江北,留副將劉尚率萬余人屯守江南,相距二十余裡,在江岸修築浮橋作為聯絡。
劉秀聞知大驚,遣使責問吳漢道:我對你下過許多指令,為什麽事到臨頭又亂套了呢?
既輕敵深入,又與劉尚另建營壘,如事情急迫,就來不及了。
敵軍如果出兵牽製你,而以大兵攻劉尚,劉尚被攻破了,你也就敗了。
幸虧現在沒事,你趕快引兵回廣都。
詔書尚未趕到,公孫述便已派謝豐、袁吉率兵十余萬圍攻吳漢,另派萬余人攻劉尚,使其兩不能救。
吳漢與謝豐大戰一日,兵敗還營,召諸將訓話:如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勢既不接,將來的禍患難以估量。
如今要潛師尋得劉尚於江南,合兵一處共同禦敵。
若是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必立;如其不然,敗必無余。
成敗的時機,就在此一戰了。
諸將應諾。
於是閉營三日不出,乘謝豐等不備,夜間拔營疾走與劉尚合軍。
謝豐、袁吉發覺後急忙率兵追擊,吳漢等奮力迎戰,大敗蜀軍,斬謝豐、袁吉。
吳漢回到廣都後,留劉尚拒公孫述,上書報告劉秀,而且自我譴責。
劉秀道:“你回廣都,很是適宜,公孫述必不敢忽略劉尚而攻擊你。
如果他先攻劉尚,你從廣都五十裡率全部步騎赴敵,剛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
此後,兩軍激戰於廣都、成都之間,漢軍八戰皆捷,圍困成都。
公孫述自率數萬人出城大戰,吳漢使護軍高午、唐邯率精兵數萬人衝鋒陷陣。
蜀兵大亂,高午衝入陣中刺傷公孫述,公孫述返回城中傷重而亡。
次日,公孫述大將延岑開城出降。
吳漢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族滅公孫述、延岑家族,燒毀宮室,殘殺百姓。
劉秀大怒,嚴詞譴責吳漢,又指責副將劉尚失伐罪吊民之義。
建武十三年正月,吳漢旅浮江而下,到達宛城後,奉詔令祭祖。
建武十五年,吳漢再率馬成、馬武北擊匈奴,把雁門、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萬余口,遷徙安置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謀反,自稱大司馬,進攻太守張穆。
張穆逃奔廣都,史歆就移檄到郡縣,而宕渠楊偉、朐月忍徐容等各起兵響應史歆。
劉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護軍,精通軍事,所以派遣吳漢率領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率萬余人前往討伐。
吳漢進入武都,征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困成都。
後成都城破,史歆被殺。
吳漢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楊偉、徐容等惶恐解散,吳漢殺其大帥二百多人,將其黨與百家遷徙到南郡、長沙。
建武二十年,吳漢病危。
劉秀親臨看望,並問吳漢後事。
吳漢道:“臣愚昧無知,隻願陛下慎重不要輕易赦免罪犯而已。“
吳漢去世後,劉秀賜諡號忠侯,並發北軍五校、兵車、甲士為其送葬,效法大將軍霍光的喪禮。
吳漢性格好強、每次出征,劉秀都放心不下。
諸將見戰陣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懼,失去鬥志。
而吳漢意氣如常,正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後歎道:“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也就是說,劉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吳公頗能振奮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國軍隊。
吳漢出征後,妻子在家購置田業。
吳漢回來後,責備妻子道:“軍師在外,官吏士卒供養不足,何必多買田宅?“
於是盡數分給昆弟們和外家。
宋弘年輕時性格溫和,漢哀帝、漢平帝在位時期擔任侍中。
王莽在位時期,宋弘擔任共工。
更始元年,赤眉軍攻入長安,派遣使者召見宋弘,宋弘被逼無奈,走到渭橋時,自己跳入河中,企圖自殺,幸好家人把他救出來。
宋弘於是裝死得以免召。
建武元年,光武帝劉秀即位,建立東漢政權,任命宋弘為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宋弘代替王梁擔任大司空,受封爵位為栒邑侯。
宋弘把所獲得的地租俸祿分給族人,家中沒有資產,因清雅的品行獲得稱譽。
後來改封為宣平侯。
光武帝曾經詢問宋弘,誰是學識淵博的人,宋弘於是推薦沛國人桓譚,說桓譚才學豐富、見聞廣博,幾乎能與揚雄、劉向父子相比。
光武帝於是召見桓譚,任命他為議郎、給事中。
光武帝每次宴會,就人桓譚彈琴,喜歡聽他彈出的繁雜的音樂。
宋弘聽說後很不高興,後悔推薦他,等桓譚從內宮出來,宋弘穿好朝服坐在官衙內,派小吏召見桓譚。
桓譚到後,宋弘不給他座席並責怪他說:“我推薦你的目的,是想讓你用道德來輔助皇上,但現在你多次彈奏鄭樂來擾亂'雅頌'正音,你不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
能自己改正嗎?
還是讓我依法來治你的罪呢?“
桓譚磕頭道歉,許久之後才放他走。
後來光武帝大會群臣,又讓桓譚彈琴,桓譚看到宋弘, 失去常態。
光武帝奇怪地問他,宋弘於是離席脫帽道歉說:“我推薦桓譚的目的,是希望他能以忠誠正直來引導皇上,他卻使皇上喜歡聽鄭樂,是我的罪過。“
光武帝臉色嚴肅地向宋弘道歉,讓桓譚換回衣服,從此後就不再讓桓譚擔任給事中。
宋弘推舉引薦賢士馮翊、桓梁三十多人,有些相繼擔任公卿。
宋弘任職五年,因彈劾上黨太守沒有證據獲罪,罷官回家。
數年之後,宋弘在家中去世,因沒有兒子,於是封國撤銷。
有一次宋弘見光武帝,光武帝坐在新屏風前,屏風上畫著女人像,光武帝多次回頭看屏風。
宋弘臉色凝重地說:“沒有見過喜歡美德如喜歡美色的人。“
光武帝立即命人撤掉屏風,笑著對宋弘說:“聽到符合道義的話就服從,行麽?“
宋弘回答說:“陛下修養品德,我非常高興。“
當時光武帝姐姐湖陽長公主劉黃的丈夫剛去世,劉黃因而守寡,光武帝和她一起議論朝廷大臣,暗中觀察劉黃的意思。
劉黃說:“宋公的相貌品德,各位大臣沒有人趕得上。“
光武帝說:“我來想想辦法。“
後來宋弘被召見,光武帝讓劉黃坐在屏風後面,於是對宋弘說:“俗話說地位尊貴了就換朋友,家中有錢了就換老婆,這是人的本性麽?“
宋弘說:“我聽說卑賤時的朋友不能忘,共患難的老婆不可拋棄。“
光武帝聽後,回頭對屏風後面的劉黃說:“這事辦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