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漢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飾太平 第二十六章 扶搖直上9萬裡

漢朝四百余年 第伍部:粉飾太平 第二十六章 扶搖直上9萬裡

簡繁轉換
作者:秋月銀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8:39 来源:搜书1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後來,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人要有遠大的志向,並且借助外力或機遇努力拚搏,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像大鵬鳥一樣飛上九萬裡的高空。

同時,這個寓言還包含了道家哲學對於自由、自然和無為的追求,以及對世俗功名的超越態度。

章帝名叫劉炟,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子。他的母親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嬪妃,叫做賈貴人。

在明帝朝,當時的馬皇后雖然賢德,但一直沒有孩子。

當她聽說賈貴人生了個男孩,就把他要過來認在自己名下。

馬皇后對劉炟很好,母子倆情同骨肉,感情很深。

馬皇后是名將馬援之女,熟讀史書。

她鑒於王莽以外戚起家、又以此致敗的歷史教訓,不僅自己謙讓有禮,所以對自己的娘家限制的很厲害,而且教育馬氏子弟不要貪圖權勢,以免轉福為禍。

為了給劉炟找個賢德的配偶,馬皇后也是費盡心機。

劉炟十五歲成年後,那時他還是太子,她先是給兒子找來了一對宋氏姐妹,作為姬妾。

這對姐妹是馬皇后的遠房親戚,也是名士之後,知書達理,非常賢德。

加上又與馬氏沾點親屬關系,馬皇后也很放心。

這對姊妹對劉炟伺候的十分盡心,當然也對馬皇后十分孝敬。

後來大宋貴人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劉慶。

劉炟很喜歡這孩子,登基後又將其立為皇太子。

但不幸的是,這種美好的生活隨著竇氏的出現,眼前的這美好的一切都變了。

竇氏是原河西軍閥、後來的大司空竇融的曾孫女。

祖父叫竇穆,父親名叫竇勳,母親是光武帝劉秀的孫女——沘陽公主,也是金枝玉葉。

竇穆、竇勳都因為十幾年前犯了法被為政嚴厲明帝處死了,全家被逐回河西老家,只在京師洛陽留下沘陽公主一人。

沘陽公主本是東海王的女兒,按理只能封郡主。

但因為劉疆當初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即位,劉秀對他多有愧疚,所以對劉疆的女兒高看一眼,位比公主。

沘陽公主為人奸邪,又因往事生恨,矢志要報復,所以就一心想讓女兒當皇后。

奸邪的母親教育出來的女兒果然歹毒,與其母一樣的工於心計。

竇氏入宮之初,本是個普通的貴人。此女容貌秀麗,言語乖巧。一眼看上去,她是個溫淑善良、天真無邪的少女,實際上,卻是個心如蛇蠍、淫蕩成性的毒婦。

她先是以花言巧語騙取了馬太后的信任,又千方百計玩弄權術,終於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幾年後,她又以“巫蠱之計”誣陷原來得寵並生有皇子劉慶的宋貴人姐妹,將這對姐妹生生害死。

接著,她又再施手段,以毒計害死了後來的漢和帝之母梁貴人以及她的父親梁竦。

這幾件事發生後,除了蒙在鼓裡的章帝外,宮內上下對齊無不畏憚。

此時馬太后已去世多年,除了章帝本人外,再也沒人能製約竇氏。

尤其是竇氏當上皇后之後,她的兄長竇憲跟著飛黃騰達,竇氏一門也是雞犬升天。

竇憲最初不過是個小小的郎官,沒幾年就升任侍中、虎賁中郎將的要職。

竇憲之弟竇篤,也當上了黃門侍郎。

竇氏兄弟深得重用,負有宿衛宮禁之責,受到的賞賜無以複加。

滿朝自上下,無不畏憚。別說是一般的高官顯貴畏懼,就連原來的老皇親陰、馬兩家都怕他們。

比如在竇氏得勢後,竇憲先是欺負馬太后的娘家,逼得老國舅馬廖被迫辭官,倉惶帶著幾個弟弟馬防、馬豫回了老家,其弟馬豫還被竇氏誣以“飛書怨謗”之罪,差點丟了命。

最令人發指的是,竇憲依仗妹妹在宮掖立的聲勢,強行賤買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園田。

沁水公主名叫劉致,是明帝劉莊的第五女,是章帝的親妹妹,堂堂的朝廷長公主。

但她十分畏懼竇憲的權勢,居然不敢計較,最終隻好忍痛割愛了。

就連長公主都是這樣怕竇家,他們的權勢也就可想而知了。

後來章帝親自前往園中探望妹妹,發現了蹊蹺,責問竇憲,竇憲當面欺君,在對質現場,他連使眼色帶怒喝,逼迫相關人員不許說實話。

章帝大怒,大發雷霆,當下就要將竇憲撤職查辦,還要予以嚴懲。但經不住竇皇后跪下的苦苦求情,竇憲慌了,也是表示悔罪,這才作罷。

但事情沒過多久,竇氏兄妹就故態複萌,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更令人震驚的是,不僅竇憲在外面為非作歹,在章帝在外出巡期間,南北兩宮還傳出不少風言風語……

東漢初年的宮廷宿衛制度是這樣的:皇帝在內宮偏殿設有值班室,設有侍中、中常侍等職位,這是為了便於行政文書的緊急傳遞。這種制度是從西漢中期沿襲下來的。

在建武朝以前,中常侍一般由士人與閹官共同擔任,侍中一職則全部是士人。

到了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之後,基於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淫亂后宮的歷史教訓,他將中常侍全部改用閹官。

侍中一般不在內廷宿衛,只有在皇帝患有重病的時候才特召入宮,事後還要遣回。

這類人的數量極少,建武朝只有陰氏家族的個別人員才有此殊榮。

到了明帝劉莊登基後,由於北宮建成後內宮大量需要人手,更是大量地召收宦官入宮伺候,文書的傳遞幾乎全部靠中常侍來完成。

侍中入宮宿衛的情況猶如鳳毛麟角,幾乎絕跡,就連皇帝患病時也不許在宮中宿衛。

當年劉莊暴死前後,像馬廖、馬防兄弟這麽親近的重臣都不得入宮,甚至吃了閉門羹!

很顯然,從維護宮廷制度的角度看,光武帝、明帝父子可謂是深謀遠慮,心機足夠縝密的了。

可是到了章帝即位後,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出於馬、竇、郭諸家外戚的信任,劉炟先後讓這幾家的子弟擔任侍中,並且有宿衛宮中之權。

正是因為他的用人失察與頻繁外出,終於給深不可測的內宮中釀成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亂。

竇憲集團的心腹乾將——侍中郭舉,就是這場桃色事件的男主角。

郭舉的祖父郭況,是光武帝劉秀第一任的嶽父。

雖說他原本也是皇親國戚,但門庭已經衰落。

他之所以能當上侍中,全靠著他老子郭璜與竇憲的深厚關系。

郭璜的父親是建武朝國舅、大鴻臚郭況。

郭璜如今是郭家的掌門人、昌陽侯,他本人是駙馬,其妻是劉秀的四女——淯陽公主劉禮劉。

永平朝以來,郭璜一直位居特進之職,與信陽侯陰就、原鹿侯陰識齊名,望重朝野。

郭璜與竇憲私交極深,自從竇憲得勢之後,郭璜就令其子郭舉投靠到了他的門下。

由於竇憲的極力舉薦,郭舉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年紀,竟然爬上了侍中的高位,而且他與竇憲、竇篤一樣,也獲得了入宮宿衛之權。

竇皇后與郭舉之間可能早有奸情。

據《後漢書·志第二十六·百官三》記載:“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后宮通,拔佩刀驚上,舉伏誅,侍中由是復出外。”

在章帝朝,能當上侍中者屈指可數,這個色膽包天,夜裡在宮裡留宿,後來居然膽敢持刀恐嚇章帝的人是誰呢?

在當時,除了郭舉之外,很難想象出,天下還有哪個人有這麽大的膽子和深厚的背景!

另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永元)四年,封鄧疊為穰侯。疊與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皆相交結。元、舉並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后,遂共圖為殺害。”

這段記載清楚地表明,在章帝死後,已經成為太后的竇氏就公然把郭舉召進了宮中,作為男寵,時常淫亂。

而且他們還串通起來,想要殺害年幼的和帝,篡奪漢室天下。

這些記載鐵證如山,確鑿無疑。

種種跡象表明,章帝的死,很可能與他發現了郭舉與竇氏的奸情有關……

竇憲,陝西省鹹陽人。東漢時期名將,大司空竇融曾孫。

因妹為章帝皇后,得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寵貴日盛,至倚勢強奪明帝女沁水公主園田。

和帝時,竇太后臨朝,與弟竇篤、竇景、竇瓌並居要職,內執機密,外宣誥命。

曾遣客刺殺都鄉侯劉暢,事發,自求擊匈奴贖死。

永元元年,因南匈奴單於請兵北伐,遂任車騎將軍,與執金吾耿秉率大軍出塞,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達蘭扎達加德西北),臨私渠比鞮海,出塞三千余裡,至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刻石記功。

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萬人先後歸降。

遷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翌年,複遣將破北匈奴於金微山。

與諸弟皆恃權驕縱,橫行京師。

地方刺史、守令多出其門,朝臣皆望風承旨。永元四年,漢和帝及宦官鄭眾等合謀誅除竇氏,他被迫自殺。

竇憲,章德皇后兄。祖父竇穆,父竇勳均以罪被誅。章帝建初三年,其妹被立為皇后。

竇憲初為郎,後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其弟竇篤任黃門侍郎。

兄弟二人,同蒙親幸,並侍宮省,寵貴日盛,王公側目。竇憲於是恃寵欺人,竟至於用低價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

公主畏憚竇憲的勢焰,不敢與其相爭。

一天,章帝車駕經過此地,指問園田,竇憲語塞,不知道怎麽回答,同時也暗中呵禁左右不準回答。

後來,漢章帝了解到此事經過,大怒,召來竇憲,深加責備。

竇憲非常害怕。還是皇后毀服(降低服式等級以示自責)謝罪,一再代為求情,章帝才漸息盛怒,命他把園田歸還公主。

這次雖然沒有治他的罪,但此後章帝對他再不授予重權。

竇太后臨朝稱製,竇憲以侍中的身份,內主機密,外宣詔命。

加上章帝遺詔,任命竇憲的弟弟竇篤為中郎將,竇景、竇瑰為中常侍。

於是,竇憲兄弟都在親要之地,威權一時無兩。

竇憲還牽朋引類。他見太尉鄧彪為人謙和禮讓,委隨不爭,便尊崇他,推舉他為太傅。

竇憲想做什麽,就鼓動鄧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后,因此,言出計從。

另外,屯騎校尉桓鬱,幾代都做皇帝的老師,性情恬退自守,竇憲也把他推薦上去,讓他在宮禁中給皇帝講授經書。

於是,內外協附,沒有人能對竇憲不利。

竇憲性情果急,睚眥之怨莫不報復。

謁者韓紆當年曾經審判過竇憲的父親竇勳的案件,竇憲居然令人將他殺死,割下首級在竇勳墓前祭奠;

都鄉侯劉暢來吊章帝之喪,得幸太后,數蒙召見,竇憲怕劉暢分了他的宮省之權,公然派遣刺客在屯衛之中殺死劉暢,而歸罪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並且派人審問劉剛。

後來真相破露,太后大怒,把竇憲禁閉內宮之中。

竇憲自知忤怒太后,恐難保全,於是請求出擊匈奴,以贖死罪。當時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親漢,北匈奴反漢。

正好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

朝廷便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佩金印紫綬,比照司空規格配備屬員,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

第二年,竇憲與耿秉各率四千騎、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率萬騎從朔方雞鹿塞出兵;

南單於屯屠河率領萬余騎從滿夷谷出兵;

度遼將軍鄧鴻和邊境地區歸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騎、左賢王安國萬騎從翩陽塞出兵。

三路大軍在涿邪山會師。

竇憲命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等率精兵一萬多,與北單於在稽落山作戰,大破敵軍。

敵眾潰散,單於逃走。竇憲整軍追擊,直到私渠比鞮海。

此役,共斬殺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余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前後二十多萬人。

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裡,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因北單於已逃到遠處,竇憲一面派司馬吳汜、梁諷攜帶金帛追尋北單於,企圖招降他。

一面班師回國,駐扎五原。當時,北匈奴人心離散,吳汜、梁諷所到之處,宣明國威,前後有萬余人歸降。

在北海西北的西海,追上了北單於,勸說他仿效當年呼韓邪單於歸漢的先例,以求保國安人。

北單於喜悅,率領他的部下與梁諷一起回到私渠海。

聽說漢王朝大軍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溫禺疑王隨梁諷到洛陽,向漢朝廷進貢,並留侍漢和帝。

竇憲見北匈奴單於沒有親來洛陽,認為他尚乏誠意,便奏請朝廷遣歸右溫禺鞮王。

準備再次出征。

在漠北,南單於送給竇憲一隻古鼎,能容五鬥,上面有“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的銘文。

竇憲獻上朝廷。

和帝永元元年九月,皇帝下詔,命中郎將持節到五原任命竇憲為大將軍,並封其爵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

竇憲堅決辭去封爵。過去大將軍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標準設置官屬。

此時,竇憲權震朝廷,公卿們迎和旨意,奏請朝廷,使竇憲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同時,也提高了他設置官屬的檔次。

竇憲率軍回京師。

朝廷大開倉府,犒勞賞賜將士,隨竇憲出征的各郡二千石長官的子弟,都升任太子舍人(注:太子舍人,舍人是古代記載皇帝言行的官職,初設置於秦朝,是執掌東宮宿衛的,後來也兼管秘書、侍從之職)。

當時,竇憲兄弟,竇篤為衛尉(注:衛尉掌宮門衛屯兵。地位極其重要,總是以親信宗族出任此職,以鞏固自己的權勢。

漢景帝時曾一度更名“中大夫令”,王莽時又曾改稱“太衛”。

由於衛尉掌兵,故相當於清朝的九門提督和現在的首都衛戍區司令員。),竇景、竇瑰都任侍中、奉車、駙馬都尉。

於是,兄弟四人大修宅第,爭競豪奢,窮極工巧。

永元二年六月,朝廷下詔封竇氏四兄弟侯爵。

只有竇憲拒不受封。

七月,將兵出鎮涼州,鄧疊任其副將。

北單於因為漢王朝遣還他的弟弟,又派車諧儲王等人居延塞見竇憲,請求向漢稱臣,並想入京朝見。

竇憲上表請示後,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

這時,南單於上書漢廷,建議乘機消滅北單於,然後,南北匈奴合並歸漢。

漢廷同意,於是,南單於大敗北單於,北單於受重傷逃走。

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轉頭返回。

竇憲認為北單於勢力微弱,想乘機將其徹底消滅,於是在永元三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單於,斬首五千余級,北單於遁逃,不知去向,其國遂亡。

竇憲平定匈奴,威名大盛。於是以耿夔、任尚為爪牙,以鄧疊、郭璜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攬朝政,佔據要津。

一時刺史、守令等官員多出其門。

尚書仆射郅壽、樂恢因為違忤竇憲之意,相繼自殺。

朝臣震懾,望風承旨。

竇篤進位特進,竇景為執金吾,竇瑰為光祿卿(注:光祿卿,也稱光祿大夫,古代的光祿大夫,相當於現代的高官,“六部九卿”,六部是指吏、戶、禮、兵、刑、工,九卿是指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衛尉寺卿、大理寺卿、宗正寺卿、鴻臚寺卿、司農寺卿、太府寺卿。)。

兄弟當朝,貴重顯赫,傾動京都。

而竇景尤為驕縱,妓客也依仗勢力,為非作歹。

他們侵凌平民,強奪財貨,篡取罪人,搶掠婦女。

搞得京都商賈閉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蟬,忍氣吞聲,不敢舉奏。

司徒袁安見天子年幼,外戚專權,深為憂慮,言及國家大事,往往嗚咽流淚。

無奈當時竇氏勢力太大,父子兄弟並居高位,充滿朝廷。

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竇憲的叔父竇霸為城門校尉,竇褒為將作大匠,竇嘉為少尉,任侍中、將、大夫、郎吏等職的,還有十余人。

竇憲以為有大功於漢,愈加跋扈恣肆。

永元四年,他的黨羽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也互相勾結,有的還出入后宮,得幸太后,於是欲謀叛逆。

漢和帝得知了陰謀後,但無法與外臣接觸。

素知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而有心機,不事豪黨,於是便招來鄭眾,定計除滅叛黨。

考慮到竇憲駐扎在外,怕他興兵為亂,謀定後忍而未發。

適逢竇憲和鄧疊班師回京,和帝大喜,下詔讓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並按等級賞賜軍中將士,以安其心。

竇憲進城之後,和帝親臨北宮,命將屯衛南、北宮,關閉城門,逮捕了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下獄誅死。

並派人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讓他和竇篤、竇景、竇瑰都回封地去。

竇憲、竇篤、竇景到封地後,都被迫令自殺。

永元十年,竇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殺。受株連者也都免官還鄉。

東漢建初年間,虎賁中郎將竇憲,倚仗其妹竇皇后的勢力,橫行朝野,親王公主、皇親國戚沒有人不怕他。

他竟然以低價強買了沁水公主的田園。

有一天,章帝劉炟出巡經過莊園,問陪同的竇憲:“這是誰家的田園?“

竇憲胡說了一通,引起章帝的懷疑。

後來,章帝發現了真相,大為憤怒,對竇憲嚴厲訓道:前幾天經過你強奪的沁水公主田園時,你為什麽指鹿為馬,欺騙我?

你的膽子真大呀!

你知道不?

永平年間,先帝劉莊經常命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相互監督糾察,所以諸多貴戚中沒有人敢觸犯法律。

如今,尊貴的公主尚且遭到你的巧取豪奪,何況平頭百姓!

我告訴你,國家要拋棄你竇憲,就像丟掉一隻小鳥和腐臭的死鼠一樣!

竇憲大為恐懼。

後來,章帝的憤怒平息了,命竇憲將沁園還給沁水公主。

章帝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對竇憲沒有依法治罪,但不再委以重任。直到和帝登基,竇皇后攝政,才又重新掌權。

經過竇憲對北匈奴的兩次大戰,北匈奴主力被徹底殲滅。

至於其殘部的去向,《後漢書》說是“不知所終“。

而按照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說法,當時“這些從獲勝的敵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轉而向西方進軍“的戰略。

他們先是長途奔襲到歐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帶,接著又同這裡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繼續向西侵襲,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這個古老帝國“在眾多'蠻族'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一朝覆亡。

從這個角度不妨說,竇憲對北匈奴的作戰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也間接推動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竇憲在歷史上留下過種種劣跡,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認為是東漢外戚專權的禍首,因而備受貶斥,以致於他的歷史功績也幾乎被其罪過所掩蓋了。

其實,客觀地分析竇憲的一生,其有些行為雖令人憤慨,但他對東漢王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是應該肯定的。

作為當時無可爭議的優秀將領,他統率漢朝大軍,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單於,迫其西遷。

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 他所奠定的中國北疆新格局,既是東漢光武、明、章三代的夙願,是中國邊疆統一和中華民族融合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所以竇憲的歷史功績是不應抹殺的。

其次,從軍事史的角度上看,竇憲作為指揮東漢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戰爭的漢軍統帥,成功地組織實施了稽落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等重大戰役,在中國軍事史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竇憲用兵,善於針對敵軍弱點,及時掌握和準確判斷敵軍的動向,采取主動出擊的戰略方針,調遣優勢兵力與敵主力決戰。

如漢三路大軍匯集琢邪山後,竇憲根據北匈奴勢力已大大削弱,不敢與漢軍正面交戰的狀況,派出精騎萬余,向北單於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帶運動,迫使北匈奴主力出戰,並一舉將其擊潰。

此役後,竇憲繼續主動出擊,盯住北匈奴主力不放,又先後在河雲北、金微山取得重大戰果。

竇憲在作戰中,十分注意揚長避短,根據漢軍準備充分、裝備精良、兵力集中,但深入大漠、遠離後方、不宜久戰的優弱點,以及北匈奴雖行動飄忽、反應快速,但力量薄弱,懼怕決戰,且有大量老少部民拖累的實際情況,采用長距離奔襲、迂回包抄等戰術,往往輕裝疾進,速戰速決。

如包抄、夜襲河雲北,長途奔襲金微山,均收到了出敵不意、以奇製勝的效果。

同時,一旦逮住戰機,便不輕易放棄,每次擊潰敵軍後,均窮迫猛打,不讓敵人有喘息機會,盡量在追擊中殲滅敵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