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漢朝四百余年 > 第柒部:大結局 第一章 子午道

漢朝四百余年 第柒部:大結局 第一章 子午道

簡繁轉換
作者:秋月銀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8:39 来源:搜书1

因穿越子午谷,且從長安南行,開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歷代都有修繕和線路變化。東漢及唐時期,均曾一度成為國家驛道。

子午道與子午谷的得名,當與這條河谷及從長安南行開始一段道路的走向基本取南北方向有關。古代稱北方為子,南方為午,南北走向的大道就被稱為子午道。但就子午道全線而言,並非正南正北,而是由長安到秦嶺正脊就稍折西南,其後又轉為由東南向西北,最後一段基本上轉為東西方向。

它辟為驛道的時間雖短,但其交通作用卻持續不斷。秦漢時期,由四川、漢中向京都鹹陽或長安輸運物資,多取褒斜道和故道,不取子午道。

漢高祖劉邦去漢中,派張良燒子午棧道之後,到平帝元始五年時,王莽下令修鑿子午道,並設置子午關。

此後,子午道經常被以關中為根據地的政權用作進攻漢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也經常被以南方為根據地的政權用作攻打北方長安的通道。

建安五年,孫策大敗黃祖後東進豫章,駐軍江西新建縣,對虞翻說:“華歆名聞於世,但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局一開,生靈塗炭,在所難免。你先進城去,把我的意思說給他聽。”

虞翻領命進城,見到豫章太守華歆,陳明利害,華歆舉城投降。

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了廬陵郡,任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而留中護軍周瑜鎮守巴丘。

派遣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並督諸將拒劉磐,使劉磐不敢侵擾。

孫策平定江東,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周瑜擔任江夏太守兼任中護軍,呂范擔任桂陽太守,程普擔任零陵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自己任會稽太守。

以虞翻為功曹,以張昭、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士,另外還有眾多武將如太史慈、孫河、徐琨、徐逸、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凌操、蔣欽、陳武、全柔、鄧當、呂蒙等人。

曹操聽聞孫策平定江東,歎息說:“猘兒難與爭鋒也!(不能跟小瘋狗爭勝啊)”

於是,把親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

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並發出征召命令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到許都,想以此拉攏和牽製孫策的勢力。

孫策容貌俊美,且性格開朗、直率、大度,善於聽取部屬的意見,很會用人,說話又愛開些玩笑,有幽默感,因此贏得了士人、百姓的擁戴,士民都願意為他效忠。

廣陵太守陳登是陳瑀的堂兄之子,在孫策西征劉勳、黃祖的時候,陳登再次秘密派出間諜使者,將印綬給嚴白虎殘余勢力,陰謀對付孫策,以報陳瑀被孫策將領呂范擊敗之仇,孫策到丹徒後準備親自攻打陳登,準備在糧草籌集完備後出發。

孫策喜歡單身出行不設防備。

當時,曹操和袁紹正在對抗,聽說孫策準備渡江北上襲取許都,曹操的將士們都十分驚恐,曹操的謀士郭嘉卻說:孫策剛剛吞並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

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麽兩樣。

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

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後來果如郭嘉所料。

建安五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

他騎的是一匹精駿寶馬,扈從騎兵被遠遠的甩在後面。

忽然碰到三人,孫策問:“你們是什麽人?”

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

孫策說:“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

說完向其中一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

余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

孫策在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

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都殺死了。

據《江表傳》記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

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殺死。

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次終於得手。

孫策中箭後,創痛甚劇。

自知不久於人世,便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後事。

他說:“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你們好好輔佐我弟弟!千萬不要回到北方去。”

《張昭傳》則記載,孫策擔心孫權不能勝任,把孫權托付給張昭,並囑托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取代他的位置。

如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擔當克敵製勝保衛江東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無須心中有所掛礙。

張昭等人屬意三弟孫翊繼承位子,但孫策叫來孫權,親自給他配上印綬,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約在當日(四月四日)夜裡因重傷而過世,享年二十六歲。孫權悲泣不止,張昭勸說孫權,扶起孫權巡視軍隊,並把孫權繼立的消息上表漢室,傳達下屬。

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以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也不能動怒。

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怎麽還能建功立業!”

奮起虎威,推幾怒吼,創口迸裂。當夜死去。

《搜神記》則說孫策死於於吉為祟:孫策殺死了一個叫於吉的方士,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於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

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

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孫權稱帝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為孫策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其子孫紹被封為上虞侯。

陳壽在傳後評論,孫策作為奠基人,但子孫未被封為王爵,孫權於義儉矣。

實際上,這是陳壽對東吳不了解的體現,孫權以謙虛為美德,故此不願以漢代舊製過分推崇皇族,甚至多次拒絕群臣立親子為王的建議,這點在尚書仆射存和胡綜的上書中都有明確提及。

孫盛從國家大局角度也持不同意見,當時天下局勢尚未統一,宜正名定本貴賤疏邈,不宜給與孫策之子更高的權力與爵位製造內亂機會,此為穩定局勢之必要行為,況天倫篤愛,孫權既已將孫策宗廟立於建業,應不會刻意吝於給予地位,這明顯是為了穩定國家局勢的必要處置方式。

華歆,山東省高唐縣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士、重臣。

華歆早年拜太尉陳球為師,與盧植、鄭玄、管寧等為同門,又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華歆為龍頭。

漢靈帝時期,舉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

得到大將軍何進征召,出任尚書郎,出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歸順小霸王孫策,成為上賓。

官渡之戰時,出任議郎、司空參軍,累遷尚書、侍中、尚書令。曹操討伐孫權時,擔任軍師。

曹操封王后,擔任魏國禦史大夫,支持曹丕即位,出任魏國相國,冊封安樂鄉侯,曹魏建立後,擔任司徒。

華歆的家鄉高唐縣是舊齊國的著名都市,官吏們都喜歡遊走於大街拋頭露臉。

華歆當時在縣衙為做吏,每當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並緊閉大門。

他議事論人平和客觀,從不曾詆毀傷害過他人。

同郡人陶丘洪也是當時的名士,自認為比華歆更有真知灼見。

中平五年,冀州刺史王芬與豪傑商議欲廢除漢靈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華歆、陶丘洪商議,陶丘洪想參與期間,華歆製止說:廢立皇帝這樣的大事,就連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難。

王芬性情粗疏沒有謀略,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僅自己有殺身之禍,而且會禍及宗族。

您不要參與!

陶丘洪聽從華歆的勸告退了出來。

之後,王芬果然謀反失敗,從此陶丘洪才服氣了華歆的見識。

華歆曾被推薦為孝廉,由朝遷授予郎中一職,但因病而辭職回家。

漢靈帝死後,輔政的大將軍何進調河南鄭泰、穎川荀攸和華歆入京。

中平六年,華歆到洛陽後,被授以尚書郎之職。

初平元年,董卓將漢獻帝遷到長安時,華歆請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布後,稱病不去,從藍田翻過秦嶺去了南陽。

當時袁術在穰城,要留華歆幫他做事。

華歆勸袁術發兵討伐董卓,但袁術沒有采納,華歆決定拋棄袁術另走他鄉,恰好漢獻帝派太傅馬日磾安撫關東(函谷關以東),馬日磾遂召華歆做掾屬。

他向東行到徐州之後,獻帝下詔任華歆為豫章太守。

在太守任上,他為政清靜不煩擾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擁戴。

以至於揚州刺史劉繇死了,整個揚州民眾共推華歆為刺史。華歆因為沒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適做法加以拒絕。

但民眾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他婉言勸回。

孫策佔領江東後,派遣虞翻前去說以利害,華歆知道孫策善於用兵,於是整理衣冠歡迎其到來。

孫策知道華歆有德有才且年長於自己,故此待以上賓之禮。

孫策死後,曹操在官渡上書獻帝請召華歆至許昌任職。

孫權不想讓華歆離開,華歆對孫權說:您因為能遵奉皇帝之命,這才能與曹公結下友誼,但這份友誼還不牢固。

讓我去那邊為您加深,豈不更好?

今天您留我是養一個無用之物,這不是好辦法。

孫權聽了很高興,於是答應送他入京。

聽說華歆度進京赴任,他的賓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趕來相送,並贈送了“數百金“的巨額錢物。

華歆是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標記。

臨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擺出來,對送行者說道:本來沒有拒絕諸位饋贈之心,所以收受的禮品很多。

想著我這次是孤零零地單車遠行,本來是無罪之身,但懷藏壁玉就有被殺的理由,望賓朋好友為我想一個萬全計策。

誰也沒有保證他帶著沉重的金銀珍寶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計策,眾人隻好收回原來的贈予,並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華歆到京師後,被授任為議郎,兼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為尚書令(相當於副丞相)。

曹操征討孫權時,奏請獻帝任命華歆為軍師。魏國建立後(曹操受九錫封為魏王),任禦史大夫。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拜華歆為相國,安樂鄉侯。

同年12月,曹丕代漢稱帝,華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其後,曹丕改相國為司徒。

華歆歷來很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鬥糧食的儲存。

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曹丕為此歎息不已,並下詔書說:“華司徒是國家難得的長者,其作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今天大官們都有豐盛佳肴,只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而很不計較。“

故此,特別拿自己衣服賞賜華歆,並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當時,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議:推舉孝廉,原是以品德為標準的,不需要以儒家經典為內容進行考試。“

而華歆以為“自喪亂以來,六經就沒有人再讀了,道德亦隨之淪喪,當務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學說,推崇以仁為核心的王道。

制定官吏的選任標準,決定著國家的盛衰。

今天舉孝廉不進行六經考試,恐怕讀書之風從此衰亡。

假如有特別優秀或特別專長而六經知識短缺之人,可以作為特殊加以任用。

所憂慮的是缺少這樣的特殊人才,不用擔心選不上來。

曹丕聽從了他的意見。

曹丕即位初期,下詔要求宮廷大臣向他舉薦獨行特立的隱士,華歆推舉了管寧,曹丕派車專門去迎接。

黃初七年五月,曹丕駕崩,皇太子曹睿即位,封華歆為博平候,增邑五百戶,與之前的累計為一千三百戶,並於同年十二月改任華歆為太尉,華歆稱病請求退休,願將太尉一職讓與管寧,魏明帝沒有同意。

在設筵大會朝臣時,派散騎常侍繆襲持詔書宣喻華歆:朕新接手這些煩雜事務,一日萬機,怕的是難分辨是非並做出錯誤的決斷。

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們在朕左右,而您卻屢屢以病推辭。

量主擇君,不肯做官,拋棄榮祿,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確曾有過,但周公、伊尹則不然。

潔身自好為國家死節的事,是其他人應該做的,但我不敢讓您也那樣。

您應該克服病痛的困擾參加朝會,施惠澤於朕。

朕將讓凳子空著,站在筵席前,命文武百官同我一樣站著,必須等待您的到來,只有那時朕才能落座。

又給繆襲特別叮嚀:“必須在華歆起身赴會時,你才能回來。“

華歆不得已,隻好赴會。

當時太傅鍾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而華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進見時都讓他們乘車坐轎,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坐。

此後三公有疾病,就把這種做法當成了舊例。

太和四年,魏明帝派曹真從子午道進軍征伐蜀漢,皇帝車駕則向東來到許昌,華歆有機會見到魏明帝。

對此,華歆大膽上疏分析天下政治形勢,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張,他說:“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

所以應該注重農業生產,安定百姓,如果大魏沒有饑寒的憂患,百姓沒有背井離鄉的心情,那樣天下才能治理好;

如果真能做到聖賢的教化日日深入,那麽遠方的人就會感懷威德,吳蜀之民也會歸附的。

華歆認為,首先應留心治國聖道,征戰只能在不得已的時候使用。

當時華歆言辭懇切,深深打動了魏明帝,且又恰逢秋季大雨,魏明帝終於聽從華歆建議,詔令曹真退兵。

太和五年正月,曹睿賜華歆物品、衣物,以示關心。

太和五年十二月戊午,華歆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敬侯。起初,文帝從華歆的戶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給了華歆的弟弟華緝,封華緝做列侯。

其子華表也世襲爵位,後來擔任了尚書。

李巡,汝南汝陽人。東漢末年宦官,當時在宮中,李巡與濟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北海趙佑都因為清廉忠正被士人所稱讚,五人都生活在宮中小巷裡,不和別人爭奪威勢權力。

一次,李巡認為諸位博士監考甲乙科,為了一爭高下,於是互相泄題徇私,甚至有行賂定蘭台在書經上作改動,把自己的文章寫上去的人。

於是前去向漢靈帝請求,自願與諸位大儒共刻《五經》文在石碑上,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就下詔命令蔡邕等人校正石碑文字。

自從《五經》被校訂之後,爭鬥的人就漸漸銷聲匿跡了。

從李巡的為人看,他不貪慕名利,為人清廉正直,淡泊明志,在當時宦官乾政,腐朽黑暗的大環境下可謂是難能可貴。

從李巡的事跡看,他看不慣士人為了一較高下而不擇手段,於是自薦去改變現狀,可見他也是一位有擔當之人,是憂國憂民之人,他的精神足以令當時絕大多數的士人為之羞慚;

而他能與諸位大儒校訂《五經》,可見他的學識不比那些儒者差,是一位有學識有有修養的好宦官。

在中平六年,大將軍何進密謀誅殺宦官失敗被殺,漢少帝和陳留王(未來的漢獻帝)被部分宦官脅持到洛陽市郊,袁紹等將領帶領士兵殺入宮中不分老幼良善,只要是宦官就殺。李巡很有可能死於那場戰亂中。

熹平四年三月,靈帝根據此前楊賜、蔡邕、馬日磾、李巡等人的建議,下詔命儒學大師們校正《五經》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將其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使後來的儒生晚輩,都以此作為標準。

石碑剛豎立時,坐車前來觀看以及臨摹和抄寫的,每天有一千余輛之多,填滿大街小巷。

熹平石經的刻立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范本,並開創了中國歷代石經的先河,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光和元年,靈帝設置鴻都門學,並將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

在這所學校裡,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實際上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靈帝感興趣的學科。

靈帝重用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他們出任刺史、尚書、侍中,甚至還有封侯。

太學的儒生往往鄙視這些人,拒絕與其為伍。

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但延續時間不長。

一因士族猛烈的攻擊,二因黃巾起義,隨著漢王朝的衰亡而結束。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

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

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

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辟了道路。

靈帝自己則深居內宮,挖空心思嘗試著玩樂的新花樣。

內宮無驢,一善於逢迎的小黃門從外地精心選了四驢進宮。

靈帝見後,愛如至寶,每天駕一小車在宮內遊玩。

起初,還找一馭者駕車,幾天后,索性親自操持。

皇帝駕驢車的消息傳出內宮,京城許多官僚士大夫競相摹仿,以為時尚,一時民間驢價陡漲。

正當京城彌漫著驢車揚起的煙塵時,靈帝又對驢車失去了興趣。

又有宦官別出心裁,將狗打扮一番,戴進賢冠、穿朝服、佩綬帶,搖搖擺擺上了朝。

待靈帝認出乃一狗時,不禁拍掌大笑,讚道:“好一個狗官。“

滿朝文武雖感奇恥大辱,卻敢怒不敢言。

靈帝在后宮仿造街市、市場、各種商店、攤販,讓宮女嬪妃一部分扮成各種商人在叫賣,另一部分扮成買東西的客人,還有的扮成賣唱的、耍猴的等。

而他自己則穿上商人的衣服,裝成是賣貨物的商人,在這人造的集市上走來走去,或在酒店中飲酒作樂,或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鬥,好不熱鬧。

靈帝混跡於此,玩得不亦樂乎。

肆中的貨物都是搜刮來的珍奇異寶,被貪心的宮女嬪妃們陸續偷竊而去,甚至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而暗地裡爭鬥不休,靈帝卻一點也不知道。

中平三年,漢靈帝在西園修建了一千間房屋。

讓人采來綠色的苔蘚覆蓋在台階上面,引來渠水繞著各個門檻,到處環流。

在這個恍如仙境的花園裡,漢靈帝命令宮女們都脫光了衣服,嬉戲追逐。

有時他自己高興起來,也脫了衣服和她們打成一片。所以,他就給這處花園賜名為裸遊館。

靈帝曾夢見漢桓帝發怒說:宋皇后有何罪過,你聽從那些邪孽的壞話,使她死去?勃海王劉悝已經被貶,又受誅而死。

現在宋氏和劉悝在天上投訴,上帝震怒,你的罪孽難於挽救。

這個夢的內容十分明白清楚。

劉宏在醒來後很是恐慌,就把這件事告訴羽林左監許永說:“這是什麽不祥之兆?可以把它禳除嗎?“

許永答說:宋皇后與皇上一同繼承皇位,以母儀親臨天下,歷年已久,四海之內都蒙受她的教化,從來沒有聽說有什麽過失和惡聲。

而皇上偏聽讒毀嫉妒的言辭,使她蒙受無辜之罪,身遭誅戮,禍連家族,所有臣妾,都為抱怨痛惜。

勃海王劉悝是漢桓帝同母的弟弟,處理封國之事和作為藩屬事奉朝廷,不曾有過錯誤,陛下沒有經過驗證審察,就加罪誅殺。

從前晉侯夢見大厲鬼,披長發達到地面,是因晉侯殺了厲鬼的祖先。

天地之間的道義是明白清楚的,鬼神是難於欺騙得了的。

應當一並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息。

讓宋皇后流放了的親族返回原籍,恢復勃海王的封爵,以期消去因此而遭致的咎衍。

劉宏沒有聽用許永的意見,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靈帝曾經從容的問侍中楊琦:“朕和桓帝比怎麽樣?“

楊琦說:“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虞舜和唐堯比德一樣。“

靈帝不高興的說:“你真是硬脖子,真不愧是楊震的子孫,死後一定也會招來大鳥的。“

漢桓帝永壽二年,劉宏出生,其父劉萇是桓帝的堂兄弟。

桓帝先後立了梁皇后、鄧皇后和竇皇后,然而卻始終沒有子嗣。永康元年,桓帝死,12歲的劉宏被推上了皇位,是為漢靈帝。

漢靈帝即位後,與漢桓帝有著類似的經歷,先是外戚專權,後是宦官當道。

竇皇后在漢靈帝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后,接著便開始臨朝聽政。

竇氏家族頓時滿門富貴:竇太后之父竇武被封為聞喜侯,其兄弟竇機被封為渭陽侯,官拜侍中;

其堂兄弟竇紹和竇靖分別被封為鄂侯和西鄉侯,分領步兵校尉、侍中之職。

與以往的眾多外戚相比,竇氏家族的做法更為明智。

他們重新起用了在桓帝時受梁氏和宦官壓製的正直之臣,朝野上下為之歡呼。

然而,正在人們翹首盼望天下太平時,宦官曹節竟偷偷取得了竇太后的信任。

陳蕃、李膺等官僚和竇武本欲誅殺作惡多端的宦官,卻因竇太后的優柔寡斷而耽誤了時機。

宦官勢力聞風而動,迅速做好了準備,將竇氏家族和剛剛揚眉吐氣的正直官僚鎮壓了下去。

此後,宦官再次執掌朝政。漢靈帝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顯得無可奈何。

宦官當權後,“黨錮之禍”又起。無數的忠義之士紛紛被誣陷入獄。

隨著異己分子的清除,宦官的權勢達到了極端,隨之而來的則是社會的極度黑暗和腐敗。

當時,中常侍是宦官官職中最高的職位。按照慣例,朝中常設中常侍4人。

漢靈帝即位後,在宦官的引導下,竟一下設置了張讓、韓悝、孫璋、粟嵩、宋典、郭勝、趙忠、高望、段煖、畢嵐、夏煖、張恭等12位中常侍,被人們稱作“十常侍”。

雖然漢靈帝在不斷長大, 但對宦官當權的現象並沒有絲毫怨言,反倒覺得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

漢靈帝沒有清除宦官、清理朝政的能力,但做起腐敗的事情時卻顯得得心應手、花樣百出。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身為皇帝的漢靈帝早已脫離了飽暖,於是一頭鑽進了粉黛之中。

為了供自己淫樂,漢靈帝在宮中修建了裸遊館和流香渠,整日與**的宮女們嬉戲玩耍,飲酒作樂。

為了增添宮中的生活情趣,漢靈帝還令人在宮中建成了一個集市。

集市中,妃嬪宮女們扮演著街市上各種各樣的角色,叫賣者、購物者、搭台唱戲者、舞槍弄棒者一應俱全。

集市上的貨物都是各地官僚在民間搜刮後呈上的珍奇異寶。

宮女妃嬪們在演戲的過程中早已經盯上了這些價值不菲的貢品,一旦有機會便會偷上些許。

更為荒誕的是,漢靈帝竟把官位當成了貨物,通過賣官來賺錢。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地方縣吏,一律被公開標價。

對於比較搶手的官位,往往要通過投標的方式來賣出。

公開標價的官位,價格也居高不下。

一般而言,官位的價格與年俸是成比例的。

比如,年俸一千石的官位會以一千萬錢的價格出售。

如此一來,在位的清官因為出不起價而不得不辭官,買得起官位的人上任後會千方百計地搜刮財產,以便能夠彌補買官時付出的巨大代價。

當朝野上下皆充斥著唯利是圖的官員時,國家的衰落也將近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